APP下载

基于体育强国的学校体育“体医结合”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4-01-31江晓翔

少年体育训练 2023年4期
关键词:体医结合体医运动

江晓翔

(宿州学院体育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随着体育教学不断深化改革,“体医结合”的学校体育发展模式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并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广泛推广,在科学、有效教学措施的实践中,学生参与积极主动性得到了保障,新的教学模式也在教学中被接受。在此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仍需要进一步地完善,不仅要关注学生与学业成绩的发展,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的潜力,切实了解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自信心的培养,提升学生运动技能和增强体能的同时,培养“体医结合”的复合型、综合型人才,使“体医结合”的学校体育模式在学校体育改革中彰显其应有的功能。

1 “体医结合”的内涵及意义

“体医结合”从表面意思来看,就是将体育科学与医疗科学相结合,将体育技术动作结构与方法与医学上对人体相关的研究深度结合的过程,旨在不断提高人体在运动以及与运动相关的工作的科学性,以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方式替代医疗手段,从而使人们保持健康,不断提高生命质量。从目前的来说,将医学相关理论与实践运用到体育运动中,可以不断满足群众对健康的实际需要,也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升。然而,现有的医疗手段往往无法完全满足大众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在进行医疗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改善人们的身体健康,我们需要在一定医疗条件下开展体育锻炼活动。体育运动是通过多种形式的身体练习来保护群众健康、增强群体免疫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参与体育运动,人们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系统功能,从而增加对各种病毒侵袭的抵抗能力,并逐渐恢复到健康状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一直致力于推广“体医结合”的理念。这种结合将现代化的医疗水平与精准的健身方式相结合,以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首先,在“体医结合”中,医学专家和健身教练紧密合作,共同为人们提供个性化、科学化、有效性强的锻炼方案。通过对个体的身体状况、健康问题以及锻炼需求进行全面评估,医学专家可以为每个人提供最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这种个性化的锻炼方案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确保他们在运动过程中能够达到最佳效果。其次,“体医结合”还注重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监测和评估人们的健康状况。通过穿戴式设备、健康管理软件等工具,人们可以实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效果,并根据数据进行相应调整。这种科技手段的运用不仅使人们更加方便地进行健身活动,也能够帮助医学专家更加准确地掌握个体的健康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此外,在“体医结合”中,还重视营养与饮食管理。良好的营养摄入是维持身体健康和发展所必需的。通过与营养专家合作,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将营养素补给与体育锻炼相结合,能够更好地促进人体的康复和健康。

2 当前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针对性不足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有理论与实践两部分,由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实践性的表征更为明显。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一般以运动损伤与预防、运动保健等为主题,通过传授常识性知识来增强学生对运动损伤带来的伤害的认识,并培养他们具备必要的、科学的身体锻炼方式和自我保护能力。然而,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个问题,即高度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却忽视了健康知识和能力培养,导致所教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需求。此外,学生之间在能力和水平上存在差异,这也导致了他们在实践学习中接受知识存在差异。对于这个问题,体育教师需要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情况。目前,在安排练习形式时,经常出现“就低不就高”的状况。这意味着教师没有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实际的运动负荷和强度很难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这对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能提升效果产生了不明显的影响。长此以往,这种情况将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

2.2 教学评价缺乏多元化

体育教学评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评价,体育教师可以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而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在当前的学校体育评价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评价的有效性和指导性。首先,目前评价方式相对单一,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导,缺乏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这使得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评价,缺乏主动参与和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其次,在评价主体方面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脱离学生现状的情况。传统的评价体系忽视了学生情感体验和个人发展需求,过于注重课堂表现和成绩等方面。这种单一视角下的评价方式容易挫伤学生自信心,降低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最后,在与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要求相比较时,当前体育教育评价存在明显不足之处。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传统评价方式往往只关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全面性。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我们需要构建一种立足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这样的评价方式将更加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情感需求,重视他们在体育运动中的自我表达和主动参与。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对体育教育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2.3 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的数量和规模正得到不断的发展。这就对教师数量提出了越来越多的需求,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实际需要。然而,由于师资力量短缺的现状,一些学校不得不招聘部分代课教师。虽然这些代课教师具备相应学段的教师资格,但由于其临时性等特点,他们存在着流动性大、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因此,代课教师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不足之处,使得原本质量就不高的体育教学更加难以达到理想中的水平。

另外,在一些学校中还存在着不同群体身份差异化待遇的情况。例如,在编人员、年金制人员和合同制人员之间存在着不同的人事关系,并且相应地享受着不同待遇。这种差异化待遇在职称评定、薪资待遇等方面可能导致不公平现象,并容易引发教师消极怠工的情况。这种不公平待遇往往打击了教师的积极主动性,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2.4 教育教学理念陈旧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已开展几十年,但应试教育的“影子”一直长期存在。其中,中学体育考试问题最为突出,曾经出现过考什么教什么的现象,以及在初中一年级至三年级只学练考试项目的情况。此外,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并未得到更新,在新教育理念的引导下,他们只是改变了教学形式,而没有真正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因此,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另外一个问题是对体育教学存在偏见。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在校期间都将文化课学习视作重中之重,往往将体育课排在次要位置。体育课常常被其他学科或其他活动占用,对于体育在育人方面的功能缺乏认识。

3 学校体育“体医结合”的实施对策

3.1 强化理论学习,提升实践能力和水平

“体医结合”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主要是在学校体育理论教学时,通过介绍运动干预疾病成功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体医结合”的有效性,提高对体育运动的认知。体育教师通过丰富、多元教学方式,实现“体医结合”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达成保持健康的效果。“体医结合”正符合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实际需要,在教学中,将人体机能发展规律,生理机能运行机理等知识教授给学生,了解科学运动的方法,并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制定出合理的运动计划。体育教师通过运动损伤与预防等方面教学,让学生掌握运动损伤的机理,关于运动预防深入了解诱因,如错误的技术动作、运动负荷掌握不当等,学生还需要了解轻度损伤的处理办法,如崴脚、轻微擦伤等。

3.2 优化教学方式,契合学生实际需要

依据新课标关于体育教学的要求,要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实际有效的教学活动,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对教学的限制,完全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所教授的内容和所选择的教学方式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符合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在“体医结合”的教学实践中,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校还需要将体育学与医学相结合,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保健、康复等知识。

3.3 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对体育教学的评价是对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价值衡量的过程,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单纯的评定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很难实现对体育教学的科学评价。因而,在教学评价时,优化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在体育运动实践过程中表现的评价,创新评价方式,不断提高评价水平。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增加过程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增加评价方式,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学生自评、互评也应成为体育教学评价的重点,以提高教学评价的质量,促进学生不断反思。此外,对评价内容进行优化处理,评价的内容要包括运动技能水平、健康知识认知、“体医结合”应用等,确保体育教学评价的科学合理。

3.4 强化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在开展“体医结合”教学中,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显得很重要。建设一支业务精湛、教学能力水平高的体育师资队伍是学校体育工作得到高效开展的有力保障。体育教师一般来自于体育院系,在专业技能上水平较高,但在理论知识掌握上有所欠缺,尤其在“体医结合”教学模式的认识上,尚处于初级阶段。首先体育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充分认识到开展“体医结合”模式的教学是提升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突出体育知识与医学知识的结合,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不断完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4 结语

参照学校体育发展的整体状况,加强体育与医学结合是满足群众对健康需求的必由之路。当前“体医结合”模式在提升体育教学效率上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仍需要提高其适应性,以更好的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价值,针对“体医结合”体育模式实践面临的诸多问题还需要广大体育工作者共同研究。

猜你喜欢

体医结合体医运动
后疫情时代安徽省体医融合现状的调查研究
边界与可能:体医融合中的身体、技术与知识
“体医结合”背景下健身气功在普通高校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体医结合”导向下对体育专业教学的影响
不正经运动范
辽宁省“体医结合”模式下运动对肥胖人群身体形态的影响
“体医结合”与大学生运动风险控制分析
共生理论对“体医结合”模式创建的启示
在社区实施:“体医结合”促进健康研究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