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研究

2024-01-30王新会

科技风 2023年35期
关键词:专业教育融合策略创新创业教育

摘 要:基于“双创”背景下,各大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极为重视,诸多高校逐步应用创新创业理念改革课堂教学,以此来促使高校学生能够深层次理解创新创业的含义,还能为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的人才。但是,现阶段部分高校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亟须解决。基于此,本文对高校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高校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实践路径,以期可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水平有效提升,也能为类似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融合策略;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高校

自从相关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文件正式推行后,社会各界对于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标准也逐渐提升,一定程度上让高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有了更加明确的发展方向。各大高校对于国家政策也给予积极的号召与响应,将创新创业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成效顯著。但当下我国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尤其是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分离发展的情况最为突出,不但使得高校教育资源白白浪费,还阻碍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很难保障。因此,为了将高校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提高,所以,对高校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极其必要。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原则

高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在融合期间必须遵循相应的原则。首先,适切性原则。此原则指的是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还要和学生的专业发展和成长的要求一致。在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期间要基于经济发展需求为核心导向,在知识结构、学科专业的设置方面要达到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同时还要符合行业产业发展的需求及目标。同时,还要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高校学生的发展规律及学习需要,统筹设置素质和能力的融合培养、专业和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策略。其次,协同性原则。高校需要对培养人才的职业素养及应用能力高度重视,考虑到人才能力、素质以及知识协调发展的标准,不可把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分开发展,要基于多维视角形成合力,以此来发挥其协同作用,充分保障理论和实践能够统筹融合,素质和能力可以完全匹配,由此,可为社会培养更多应用型的专业化人才。最后,发展性原则。顾名思义,高校专业教育融合与创新创业教育需要遵循发展性原则,此发展性主要是指将学生就业问题有效解决,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素养。同时还需具备自主创业的可持续创新与发展能力,将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意识培养出来,以此来促进高校学生的可持续化、全面化发展。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现状

当前,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专业的教育课堂的成效不太理想,对于教育教学的改革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1]。首先,在人才培养方面,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力度较小。教育部部长提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在人才培养期间需要注重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但是,部分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方面无法做到融合,通常是自成体系,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无法实现培养创业能力、创新精神及开拓性素养的目标。高校专业教育对于学生的思维模式及知识结构会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专业也会直接决定未来的创业方向及工作岗位。部分高校的专业教育的专业水平太高,教学内容及模式相对单一,使得高校培养毕业生的能力也比较单一,就业渠道较窄[2]。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素养培养与提升,还能将专业教育方面的不足有效弥补,让学生不仅能够提升专业能力,还可将社会适应及拓展能力提升。一些高校的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并未严格落实,一定程度上违背了高校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需求。其次,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并未深入融合。部分高校在响应国家“双创”政策方面的力度不足,虽然修订了专业性人才培养的方案,但创新创业方面的课程并不是第一课程。大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通常是由学校的行政部门或者就业指导中心所管理,专业教育课程则是让教学系部进行管理。两门课程从最初的规划教学单元、设计课程内容以及教学规划制定等多个方面的衔接不足,经常陷于脱节状态。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侧重点是自身专业理论及实践操作,偶尔会无法兼顾行业前沿态势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动态。最后,是创新创业师资力量还需进一步提升。在教育教学实施期间,教学质量优劣主要由教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及素质决定。高质量的师资团队可谓是高校的核心软实力。当前,一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团队虽然具有一定的人文素质基础,然而专业理论不扎实,且缺乏实践创业经历。大部分教师并不具有创业实践的经验或经历,或许基本的外出实践或培训的机会也很少。其教授的内容偏于理论,缺乏实用性,严重偏离了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各学科的核心宗旨。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意义

高校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可把毕业生的适应能力有效提升。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城镇化、信息化及工业化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社会对于创新型复合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强,企业对于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需求逐渐提升[3]。因此,高校人才方案的制订需要根据社会中实际需要人才的各项需求的合理制定,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可培养更多复合型的人才。其融合模式是基于专业教育,对学生的创业精神及创新意识进行培养。由此,高校培养毕业生不但可以达到职业岗位的技能条件,而且符合未来岗位变动、所属行业产业升级转型的条件。

首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形势下,高校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知识技能,而且能够具备创新思维和意识,在未来岗位和创业期间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其次,高校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还能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伴随着高校的持续扩张,大学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虽然越来越多的学生都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然而高校培养毕业生的质量并不太理想,大学生经常会面临求职难、就业难的问题。

根据互联网数据统计,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在2023年预计毕业生高达1158万人,加之未顺利就业的毕业生和新增的城市就业人口,使得大学生就业局势较为严峻。在大学生面临求职难的问题时,部分企事业单位也面临着无法找到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的问题。因此,各大高校需要将专业教育视为理念的核心,以此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效融合,不仅要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提升,还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思维培养,由此,毕业生才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岗位,也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强就业的竞争力,助力高校大学生可以更加顺利地实现创业与就业的目标。另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有助于促进毕业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专业知识,有助于为未来学生的创业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促使其掌握更多的专业化技能。创新创业教育是借助专业化的知识教育为核心载体,对专业教育实施的空间进行持续拓展。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不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可以对学生的创新精神、技能有效培养。高校毕业生能够根据在校期间学习的专业技能谋求工作,也能基于创新创业角度在学习专业的领域内顺利就业和创业[4]。

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

(一)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管理机制

教育部门强调表明,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培养人才的各个环节,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为了切实融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需建立完善的规章机制。虽然当前许多高校都已经增设了创业教育课程,然而,在具体落实和应用过程中并未受到重视,虽然部分高校把创新创业类课程视为必修课,然而许多学校和学生依旧以学习选修课的心态参与课程教学,根本原因是高校并未从机制方面创新,在制度方面定位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地位。高校领导及各部门管理者需要最终确定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管理机制,还要基于多维视角及全程化科学规划并制定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对策。同时,还要在创新创业机制内列入教师绩效考评、学生奖励评审和职称评聘等内容,以此来对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指导工作起到激励的作用,还能将学生参与多样化创新创业形式的活动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经验[5]。

(二)基于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导向构建专业教育体系

当前,社会对于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较高,同样将其视为高校制订培养人才方案的核心标准。所以,高校需要构建完善的专业教育体系,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综合素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实践与创新。除此以外,还需把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渗透在专业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高校专业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在教学方面注重创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校学生学习的知识很可能不适用于毕业后的就业和创业。因此,专业课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专业课教师能够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立足多维视角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除此以外,还要倡导专业教师能够积极参加区域性的企业实践活动、孵化园的实践活动等,由此,能够在课堂中向学生讲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也可以在专业实践方面给予学生更多专业化的指导。高校也可以聘请行业专家、企业优秀人才到院校讲解最新的发展状态,当前面临的技术难题等,而后在学生的专业学习中渗透具体问题,引领学生探索、实践和创新。而高校学生也可以在行业企业前沿知识的感染和熏陶中,将创新创业能力提升[6]。

(三)打造专业化的师资团队提升教学水平

高校师资团队的水平关乎高校学生的能力及素养。高校在打造专业化师资团队时需要秉承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培养教师的过程中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首先,优选优秀教师聘用和选拔,高校需要选择具有创业经验、企业实践工作经历的教师,组建创新创业教育和专职教育融合指导的教师团队。这些教师不但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给予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及实践活动提供有效的方向指导。其次,对部分专业教师进行培训,专业教师通常会把烦琐的专业知识简化,而后讲解给学生。但教师在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给学生传输本行业的前沿资讯信息,所以,高校教师需要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完善。定期培训专业教师,让教师能够对行业最新动态有所了解,高校教师也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在专业教育过程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由此,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最后,积极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的毕业生及行业专家等,这些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为学生开展专业化的培训、讲座和教学等,其说服力较强,还能将学生内在的创新创业激情与兴趣激发出来。教师与专家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视角不同,二者可谓是相辅相成的,有利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四)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实践平台

高校需要创建多样化的实践平台,给高校学生更多实践探索、创新和训练的空间机会,有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实践经验,开阔学生视野。不管是创新创业教育,还是专业教育均融入课堂实践,由此,才能够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创业能力及创新意识提升。所以,高校需要将校内外的资源统筹整合,致力于创建多样化的实践平台。高校还需要打造专业实验室、专业化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园、创业实训室、科研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等实训基地。争取和更多的企业增进合作,让学生在校学习阶段也能够深入企业实训或者实习锻炼,让高校学生可以全面地了解到新模式、新产业以及新技术发展的态势,还有岗位实践的整体情况,也能够对企业的运营模式、服务方式及管理模式有所了解,此类实践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还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7]。根据校内外实训平台的实践,高校学生可实现从创新意识到创业能力以及专业知识到专业技能的转变和发展,有助于将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目标顺利实现[8]。

结语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极具现实价值和意义。高校需重视高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问题,根据所在地区人才发展的具体需要,致力于创建学校自己的专有特色,对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和改革,建设更加完善的课程体系,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完善,采取科学的方式对校内外师资进行整合,致力于创建具有自身院校特色且专业化的教师团队,从而对高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能够起到促进作用,还可以实现培养高质量创新型的复合人才的目标,促使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劉龙龙,贾长安,李晓宁,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研究——基于商洛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思考[J].河南农业,2022(33):911.

[2]付贵海,周慧,曾革.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研究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2,43(05):119121.

[3]刘龙龙,贾长安,李泓波.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20):13.

[4]朱新华,李传芬,荆文.我国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现代信息科技,2022,6(19):8592+97.

[5]于迅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探赜[J].成才之路,2022(11):129131.

[6]朱团,陈丽华,刘宇飞.地方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05):159160.

[7]毕倩,赵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02):239240.

[8]王林雪,沈红霞,李怡.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评价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1,12(03):2434.

作者简介:王新会(1978— ),男,汉族,江苏昆山人,本科,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专业教育融合策略创新创业教育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浅谈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在电商大趋势下的融合策略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浅谈数学游戏的指导策略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结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