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需要被表达
2024-01-30秦玲玲
秦玲玲
摘要:来访者近半年来出现情绪低落,莫名哭泣等情况。经了解,来访者与其父母相处中有许多情绪又无从表達。咨询过程中运用外化技术、萨提亚冰山理论、空椅子技术、发展支线故事等帮助来访者表达和宣泄情绪,并发现自身资源,增加自我认同;对来访者进行非暴力沟通的指导,帮助其学习与父母沟通和交往。同时,辅导老师约谈家长,帮助家长明确如何支持孩子。经过辅导,来访者情绪稳定,也愿意表达情绪,并尝试运用新的方式和父母沟通交流,取得了良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情绪问题;亲子关系;萨提亚冰山理论;支线故事;非暴力沟通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3)99-0033-04
一、案例概况
来访者小A,女,13岁,七年级学生。小A近半年来出现情绪低落、莫名哭泣、失眠、胃口差等情况,有时心慌、胸闷;自述学习效率降低,注意力不集中。来访者是家中独生女,父母均是公司职员。来访者无家族精神病史和自杀危机等。
经了解,来访者的困扰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1.妈妈负责照顾来访者学习生活。妈妈时刻关注其一举一动,习惯于否定和指责,会认为其“什么都做不好”,并且妈妈情绪非常不稳定,经常因为小事跟来访者发脾气。
2.爸爸习惯用讲道理的方式和来访者沟通,经常要求来访者要“大度”“不要想那么多”等。有时来访者和妈妈发生冲突,爸爸会从中调和,调和方式就是让来访者去理解和包容妈妈。
3.来访者和其他人的沟通都比较顺畅,遇到对方有不合适的言行,会怼回去或表达出来。但面对父母的指责否定和唠叨,来访者不愿表达,不知该如何表达。她认为跟父母表达就是不孝,会让父母伤心。
二、心理问题评估与分析
(一)目前状态评估
生理方面:胸闷,站不稳,睡眠变差,饮食变差。
心理方面:情绪低落,压抑,莫名哭泣。
社会方面:学习效率较低、注意力不集中。
抑郁自评量表的测评结果显示,来访者存在中度抑郁;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结果显示,来访者强迫症状得分正常,轻度人际关系敏感,中度抑郁,轻度焦虑,轻度敌对。
通过来访者陈述和对来访者相关资料的收集,进行分析判断:来访者为严重心理问题,呈现出抑郁情绪。
(二)原因分析
1.家庭方面
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给来访者带来巨大的情绪困扰。爸爸超理智,妈妈习惯指责,爸爸又要求女儿体谅妈妈;来访者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没有被看到,内心压抑和委屈;爸妈存在高期待、严要求,来访者想要反抗却又无从反抗。
2.个人特质方面
来访者比较敏感,易受外在影响,且有极强烈的道德感。
3.其他方面
当今初中生巨大的学习压力,来访者和同学之间因琐事发生冲突等。
三、辅导目标
根据评估,同来访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近期目标:进行情绪表达和宣泄,缓解小A的压抑、焦虑与烦躁等情绪;学习如何与父母相处中恰当表达自己的情绪和内在需求。
长期目标:提升情绪调控能力,发现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增加自我认同,提升自我价值感,提高应对关系的能力,建立健全人格。
四、辅导过程
(一)建立关系,接纳情绪
过程:
(1)介绍咨询伦理,了解基本情况,建立咨询关系,讨论咨询目标。
(2)运用萨提亚冰山理论问话,厘清来访者的内在问题。
(3)运用叙事疗法的外化技术,帮助来访者接纳情绪。
咨询中,小A提到了妈妈不断督促自己立刻去学习。辅导老师以此事件切入,和来访者一起探索其感受、观点、期待、渴望等。当询问小A“妈妈不断催促你立刻去学习时,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这些感受可能让你有什么样的表现?你希望妈妈以什么样的方式督促你学习?”小A说出了烦躁、气愤、无奈等情绪。同时,她表示“我不该有情绪,有了情绪也不应该表现出来”。对此,辅导老师尝试对情绪进行外化,帮助来访者探索该如何对待情绪。
师:这种烦躁和压抑的情绪出现有多久了?
小A:小学四五年级就开始了,最近半年更加明显了。
师:感受一下它们,看看是在身体的哪个部分?
小A:(闭上眼睛)大概是在胸口的位置,在那里堵着,压得人透不过气来。
师:形状、大小、颜色如何?
小A:说不清,好像是红色的一团,非常乱……
师:如果给它起个名字的话,你会叫它什么?
小A:嗯……(思考片刻)“火球”吧。
师:火球的到来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小A:让我烦躁,睡不好,学不进去,有时还心慌,很想哭一场。
师:嗯嗯,听起来它影响了你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如果有一句话想要跟它说,你最想跟它说什么呢?
小A:你走开,不要再来烦我!
师:对,再次大声告诉它!
小A:火球,你走开,不要再来烦我!
让小A把这句话反复说了几遍之后,辅导老师让小A坐到对面的椅子上扮演“火球”,用小A的书包代表小A自己。
师:火球,听到这些话之后有何感受,你愿意不愿意走开?
火球:我不走,她越说让我走,我就越不想走。
师:为什么呢?
火球:那么多事情,我怎么能不出现?
师:所以听起来,因为有事情发生,所以你要出现。你的出现,是想表达什么或提醒什么吗?
火球:(过了一会儿)是的,她(小A)不舒服,我自然要出现啊。
师:所以你是来做什么的?要伤害小A吗?
火球:当然不是啦,我就是来提醒她,她有烦恼,她需要改变一些事情啦。
师:看起来你的到來其实带有一份善意呀。
火球:嗯嗯!
接下来各自回到原来的角色。辅导老师询问小A有什么发现。
小A:发现火球特别难搞,还有点逆反心理。想赶走它是不行的。
师:是的,火球就是一种情绪,当你遇到一些事情,它就自然呈现。
小A:嗯,我越是烦它,发现自己越痛苦……
师:嗯,看起来与它相处时,不能压抑它呀。这就是我们在心理课上经常说的,情绪需要流动,需要被表达,不能被压抑。还有其他的发现吗?
小A:火球好像也没有那么讨厌,它也有它的道理。
师:是的,情绪其实就是一个信号,向我们传递着信息。我们要做的是接收到它的信息……
小A的认知一步步松动了,决定用新的方式与情绪相处。
(二)表达情绪,初探资源
目标:
(1)加深咨询关系。
(2)表达压抑已久的情绪。
方法:空椅子技术,发展支线故事,与内在小孩对话技术。
(1)表达情绪
辅导老师在小A对面放了一把椅子,让她想象妈妈就坐在那里,并对着妈妈表达出自己的压抑无奈。小A刚开始不愿说出来,担心妈妈听到后受伤和难过。于是,辅导老师改变策略,在对面放上两把空椅子,一个代表“好妈妈”,一个代表“不好的妈妈”,引导其对“好妈妈”表达爱和在乎,对“不好的妈妈”表达不满和期待。这样小A复杂的情绪有了表达的机会,因说妈妈不好的愧疚感得以降低,话匣子就打开了。
(2)发展支线故事,看到支线故事中的资源
小A讲述的是一个问题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妈妈严苛控制,爸爸习惯说教,来访者承受着来自父母、学习和同学交往等方面的多重压力,快要撑不住了。
叙事疗法认为,问题故事之外还有一个支线故事。支线故事中隐藏着积极资源。所以咨询师决定对这个故事重新建构,引导小A看到问题中的“例外”——自己做得好的部分。
师:这几年,你跟妈妈相处并不愉快。你是怎么熬过来的呀?
小A:有什么办法呢?就是熬呗。
师:在你这样说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一个小女孩,经历了许多困难,流了很多眼泪,在苦苦煎熬。这个过程中,最不容易的是什么呢?
小A:(眼睛有点红了)没有人理解我,都是我一个人在撑着。妈妈这样子,我很难过,可是再怎么难过,还是得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该学习就学习。
师:嗯,这个女孩在家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班级中还承担着班务,同时还在努力学习。她也很厉害呀!
小A:(陷入沉思,过了一会儿)还挺坚强的。
师:是的,非常坚强。虽然内心有痛苦,她也没有放弃努力。所以,我还看到了她的积极上进。
小A:(若有所思)是的。
师:你愿意把自己看到的这些部分告诉她吗?
小A:嗯嗯。(顿了一会儿)
小A:我看到你了,我知道你很不容易,很辛苦。你承受了很多,跟父母相处不容易,很累,学习也不能落下……我心疼你。同时,我也看到你很坚强,你挺过来了,你很棒!
小A流了许多眼泪,身体也放松了许多,内在资源被进一步发现和夯实了。
(三)改变认知,宣泄情绪,再探资源
目标:
(1)表达情绪,宣泄情绪。
(2)看到自己的资源。
方法:寻找支线故事,空椅子技术,认知调整。
辅导老师原打算继续运用空椅子技术引导来访者表达情绪。但发现小A依然认为“我不该说妈妈,这会伤害到她”,咨询出现了阻抗。因此,辅导老师先改用认知调整技术来改变小A的限制性信念,请小A代入妈妈的角色,思考“妈妈如果知道女儿经历了这些不容易,她会怎么说?她想知道女儿的真实想法吗?女儿认为说出妈妈的‘不好’是在伤害妈妈,如果妈妈知道这些,她会怎么看?”
通过换位体验,小A意识到,其实妈妈希望她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妈妈也希望走进她的内心。同时,辅导老师也告诉小A,表达对父母的不满,并不意味着否定父母的爱,也不意味着对父母不孝。父母子女之间,被伤害的感受是真实的,被爱的感受也是真实的。很多时候,彼此敞开心扉反而能促进双方关系更深入。
接下来,辅导老师继续运用叙事问话中的“支线故事”,让来访者进一步看到自己的资源;同时,也帮助来访者换一个视角,看到家中积极正向的资源,比如,妈妈的爱和在乎;爸爸尽力在自己和妈妈之间调和。
最后辅导老师提出要约谈父母,小A不同意,提出过一段再说。咨询师选择尊重小A的意愿。
(四)调适情绪,强化资源
目的:
(1)继续宣泄和表达情绪,巩固咨询效果。
(2)增强面对困难的信心。
(3)练习放松技术来调控情绪。
方法:会谈、自由联想技术。
咨询中,小A提到了父母房间窗帘后边好像有个幽灵要把自己吃掉。咨询师和小A一起探索了幽灵可能是什么,幽灵把自己吃掉和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之间是否存在关联。通过小A的联想和觉察,发现幽灵可能是父母的控制带来的被吞噬感。小A的恐惧情绪被看见了,对她的影响也就减弱了。并且,在探讨幽灵的过程中,辅导老师会适时予以肯定,引导小A看到她努力地为自己做主,不断调整自己的强大力量。以此强化小A的内在资源,增加其自我价值感。
最后,辅导老师教给小A放松训练的方法,进行现场演练,并给小A布置了任务,让小A日常进行放松练习。
(五)约谈父母,形成合力
孩子的改变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支持和配合。为了让父母了解孩子的真实状况和内心需求,明确如何调整和改变,辅导老师考虑邀请小A父母来到咨询室。在一次课后,辅导老师向小A试探性地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小A同意了,并且告知了联系方式。
小A父母来到咨询室后,辅导老师如实告知了孩子的状况,阐明了家长教育方式给小A带来的影响,并和小A父母一起探讨了日后的调整方法,建议多给小A一些自我表达的空间,家庭成员多增加情感交流和互动,走进彼此的内心世界。
(六)非暴力沟通,阶段总结
一周后,小A又来到了咨询室。这次,辅导老师询问了上次作业情况,鼓励小A继续进行放松练习;最后,辅导老师肯定了小A这段时间以来的进步和成长,还向小A介绍了非暴力沟通的方法,鼓励其运用此方法与父母沟通,并记录下日常的非暴力沟通练习。
五、辅导效果
一段时间后,再见到小A,小A称自己的情绪已经稳定下来,身体症状减轻,莫名哭泣减少,睡眠和饮食状况得到改善。班主任老师反馈,小A比从前开朗了,上课注意力也比较集中了。通过回访与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六、辅导反思
辅导老师主要贴近来访者做了几件事:表达和宣泄情绪,看到自己的不易和资源,学习非暴力沟通,约谈来访者父母。
1.来访者有一些不合理信念需要改变,但是如果仅仅通过讲道理的方式,收效甚微,甚至可能引起反感。因此,在认知改变时,综合运用了情绪外化、空椅子等技术,增加来访者的体验。
2.在辅导过程中,辅导老师要适时评估和调整方案。来访者在表达情绪时,暴露出了“我不该说妈妈”的信念。这个信念已经阻碍了辅导工作的进行。此时,就要去处理和面对这个信念,才能让接下来的处理情绪顺利进行。
3.来访者的状况和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因此有必要约谈父母,让父母加入到辅导中。本案例主要还是单獨约谈父母,没有实现真正的家庭治疗,这也是辅导老师有待提升之处。
4.来访者在处理情绪后,还需要掌握切实可行的方法,在生活中落实行动和改变。因此,要进行适当的心理教育、行为训练,帮助来访者练习非暴力沟通,进行放松训练等。
5.每次辅导后,可以布置一些练习的任务,帮助来访者把辅导中的成长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专家点评】
本案例主要围绕亲子关系引发的情绪问题工作,逐层深入。辅导老师的评估准确,思路清晰,因而做起工作来也恰到好处。当然,对于本案例来说,处理情绪问题只是第一步,接下来,重要的是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和成长,支持其亲子关系的改善。
点评专家:马慧园,郑州市中原区教研室心理健康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萨提亚模式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