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乐作品中的钢琴伴奏特色及民族性表达
2024-01-30徐一方北京师范大学
徐一方(北京师范大学)
作为音乐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钢琴伴奏是对音乐艺术的再创造,不仅可以烘托音乐氛围,而且可以装点艺术意境,其重要功能不可低估。钢琴伴奏和筝乐是一个有机整体,二者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一旦将二者进行完美的组合,协调一致,则会让筝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更强,也能让乐曲的意境与情感表达趋于高度的一致。对于古筝而言,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审美精华,凝聚着中华民族最为可贵的传统文化,向世人诉说着无数中华儿女的心声,这正是中华文明和华夏文化的民族神韵所在。如今,我国正奔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阳光大道上,筝乐的民族性更要得到广泛传播,这就要求实现筝乐作品与钢琴伴奏的完美配合。鉴于此,本文着重研究筝乐作品中的钢琴伴奏特色及民族性表达,以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筝乐文化,让筝乐承载的民族精神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早日实现。
一、我国筝乐作品的概述
(一)筝乐创作的开端
古筝是我国最早的乐器之一,其发展历史久远,内含的民族风情丰富多彩,其表演活动开展在民间举行,后来逐渐地走向了城市的文艺社团,由此实现了自身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近代以来,筝乐创作初露端倪,尤其是以李焕之的《汨罗江幻想曲》为主,开启了筝乐协奏曲的先河,之所以会出现筝乐协奏曲,主要是历史环境决定的,由于20 世纪末的民乐创作日渐兴起,此时的民乐不再以民族管弦乐为基调,转而走向了交响化、大型化的道路,这些筝乐作品也成了时代的经典乐曲。为了满足现代艺术舞台表演的需求,原有独奏体裁的筝乐不得不进行自我改革,筝乐创作的呼声越来越高,进而催生了更多的筝乐创作者。当然,对传统筝乐进行革新,也是对筝乐进行正式创作的开端,使其更好地适应时代,获得可持续发展。
(二)古筝协奏曲阶段
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不断涌入中国,现代艺术走进了国人的视野,无论是艺术观念,还是艺术形式,都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创新中国艺术已无法阻挡。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古筝协奏曲应运而生,筝乐创作的新作层出不穷,逐渐由独奏式跨越到了多种形式的演奏,比如:协奏曲式、重奏式、个性化乐器组合等,内容丰富多彩,令人耳目一新。例如:徐晓林创作的古筝协奏曲《山魅》、周龙创作的古筝协定曲《定》等,都较为出名,演奏出了别具一格、令人称赞的筝乐风格。在古筝协奏曲发展阶段,筝乐作品的创作不再流于形式,而是更加重视筝乐的艺术语言表达,呈现出了一种全新的演艺气质。简言之,这些古筝协奏曲打破了传统筝乐演奏的调式调性布局,尝试向多调性思维的方向发展,甚至以特殊演奏技巧来丰富筝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甚至饶余燕的《骊宫怨》也创作出了筝乐演奏的“钢琴化”倾向。
(三)现代作曲技法的筝乐阶段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筝乐原有的群体演奏已无法满足观众的欣赏需求,取而代之的是以作曲家为主导的筝乐创作群体,改变了民间筝曲单旋律、重音韵的演奏特色。在以作家曲为主导的筝乐创作中,形成了筝与协奏乐器的一体化,引入了更多的时代元素,让现代观众从筝乐语言中体会到了深层价值意蕴。从此,当代筝乐作曲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断摸索,不断研究,渐渐地以熟练的现代作曲技法进行筝乐演奏,从更为宏观的层面深挖传统民间民族筝乐文化的民族精神特质。与此同时,在现代作曲技术的辅助下,筝乐创作人员的思维更为活跃,开始采用写意的艺术手段来描绘时代风貌,推动了筝乐作品创作的现代化步伐。
(四)筝乐作品中的钢琴伴奏特色
筝乐作品表演效果的呈现,离不开钢琴伴奏的辅助,只有富含特色的钢琴伴奏才能将筝乐演奏的绘声绘色,令人回味无穷,深思久远。在钢琴伴奏中,不管是和声的运用,还是织体的选择,都至关重要,尤其是恰当的伴奏织体更能体现出钢琴伴奏的非凡艺术表现力,有效烘托筝乐作曲的情绪色彩。钢琴伴奏织体包括三种:一种是和弦式织体,二是带低音和弦式织体,三是分解和弦织体。和弦式织体带来了厚实的音响效果,像《临安遗恨》的快板高潮部分以连续多个柱式和弦烘托了情感氛围。其次,带低音和弦式织体常见于节奏感强的筝乐中,像《云裳诉》采用了该钢琴伴奏技法,突出了作品情感的深入表达,意犹未尽。其三,分解和弦织体伴奏,就是将和弦音逐个呈现出来,常见于抒情性的筝乐体裁,不仅能弹奏出柔和的音响效果,而且可以表达出丰富的思想感情,像筝乐作品《枫桥夜泊》就采用了分解和弦织体伴奏的演奏特色。事实上,在原有的这些钢奏伴奏特色中,作曲家们还可以采用变化的原则,让筝乐作品中的钢琴伴奏更加绚丽多彩,增强观众的听觉效果。为了达到这一效果,可以引入简单的伴奏音型配合效果,合理地设计钢琴伴奏中的低音声部线条,能让筝乐曲调的旋律听起来优美动听,增强筝乐作品的情感表现力。因为钢琴伴奏特色为筝乐作品增添了无限乐趣,激活了筝乐作品的创作思想,以线条化的低音为依托,确保观众可以与乐曲的情感达成精神上的共鸣。从观众听觉的角度来分析,面对多声部的音乐,人们往往能清楚地感受到什么是旋律声部,什么是低音声部,尤其是良好的低音可以增强和声的音响效果。为此,在筝乐作品的钢琴伴奏中,伴奏人员采用旋律配和声的方式可以达到较好的伴奏效果,配低音较多,从而彰显出了钢琴伴奏的特色。为筝乐作品进行钢琴伴奏,采用一些有与旋律声部构成三、六度音程关系的低音,克服了“八度重复根音伴奏”的现象,再加上钢琴伴奏低音的自然性和流畅性,为整个伴奏创设了良好的条件,进而让筝乐作品的情感表达更加有力,有助于为观众留下深刻难忘的听觉体验。
二、筝乐作品中钢琴伴奏的民族性表达
(一)挖掘筝乐作品的民族爱国情调
我国民间民族音乐丰富多彩,内容包罗万象,曲调朴实,情感真挚,已经成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音乐的基石,筝乐就是其中之一。当然,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之中,筝乐既来源于生活,必然会在生活中发生流变,紧跟时代的步伐,成为现代人所喜爱的乐曲。众所周知,只要是中国民间民族乐曲,自然带有民族文化的内涵,筝乐中的民族风韵更是尤为深刻,其在钢琴伴奏辅助下的民族性表达更能令听众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这方面来看,作曲家需要通过钢琴伴奏表达出筝乐作品的民族性,其前提是充分挖掘筝乐作品的民间生活气息。
例如:在筝乐作品《行者》的钢琴伴奏中,作曲家细致地描绘了龟兹古国的风光,展现了该国度的美好,给观众留下思念祖国的民族爱国情调。在此过程中,引入了钢琴伴奏的技法,使得筝乐作品的旋律不再单调,而且更加美妙动人,极大地增强了筝乐曲调的表现效果,音响效果也越来越丰富,将观众带进了一个民族爱国意境浓郁的氛围。从演奏特色上观察,筝乐作品《行者》的钢琴伴奏采用了五种音效,每种音效都具有独特的效果,其中涉及烘托效果、对比效果、加强效果、丰富效果等,都与筝乐达到了完美的协调,令筝乐作品的民族性表达色彩越来越饱满。
(二)挖掘筝乐作品的地域民族特色
一般来说,筝乐作品的创作以某一民间民族生活为基础,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地域民族特色,这些都为筝乐作品中钢琴伴奏的民族性表达提供了潜在的音乐元素。例如:在《秦音——为两架钢琴、筝而作》中,该名称中的“秦”就表达出了民族地域特色的音乐类型,包括秦腔、陕北民歌等。不管是秦腔,还是陕北民歌,二者都具有浓郁悠长的乡土意蕴,这些素材都始终贯穿于钢琴伴奏旋律曲调的始终,只要熟悉这首曲子的观众都能产生“秦音”民族地域情感。
从创作手法上,《秦音》的钢琴伴奏十分到位,既可以呈现出逻辑性强的复调,又呈现出了规整的印象派和声,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钢奏伴奏形式,以至于整个筝乐表演效果达到了令观众耳目一新的效果。如此一来,创作者以音色丰富多变、音域宽广的钢琴伴奏为主,使得筝乐作品的民族性表达迈向了更高的台阶,诠释了陕西关中地带、陕北地带民众的心声,情感表达极为细腻。
另外,筝也是陕西民间乐器的代表,其音乐不仅古朴优美,而且婉转细致,再加上独特的钢琴伴奏形式,特别是《秦音》中的西合璧带给观众视听上的冲击极为强烈,从而使该地域民族文化风格被体现得完美无缺。
(三)挖掘筝乐作品的民族人物形象
筝乐作品中钢琴伴奏的民族性表达,也与本民族地区的人物形象有关,展示良好的人物形象,可以让筝乐艺术更具有民族精神。例如:在筝乐作品《如是》中,钢琴伴奏就表现出了一位江南女子的人物形象,其艺术效果表达的民族文化也极其鲜明。对于筝乐作品《如是》而言,它的前身是影视作品《柳如是》的音乐,经过作曲家的创新,造就了惊艳音乐界的筝乐作品,其在当代筝乐作品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柳如是”是筝乐《如是》的人物原型,而她本身出自我国宋朝的诗词作品之中,由辛弃疾创作的“……,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在具体的钢琴伴奏中,作曲家巧妙地采用了“昆曲”作为音乐旋律的核心素材,以此展现出了“柳如是”这个人物生活的地域,同时希望昆曲所带来的典雅的韵味能够引导观众思考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传达人类所具有的高洁、淳朴的心灵。
从本质上讲,筝乐作品的民族性必不可少,但这样的内涵首先决定于题材的内涵,选材一定要突出民族化倾向,这也正是当代筝乐作曲的基本属性。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古筝的历史悠久,自带民族特色,以至于古今作曲家都会把古筝作为乐器的首选项。古筝本身就与中国民族文化产生了紧密关系,这也决定了钢琴伴奏必须通过声音、民族情感去塑造人物,才能传神地表达出经典筝乐作品中的民族风韵。
(四)挖掘筝乐作品的民族韵味
不同的筝乐作品都是人类本真的流露,钢琴伴奏是对筝乐作品的更深层次的解读,而这一切都建立在作品创作自然环境的基础之上。在筝乐作品的钢琴伴奏过程中,作曲家可以通过挖掘筝乐作品的自然之美,不断地传递当地民间民族音乐的独特韵味,确保民族性的表达更加出神入化。例如:作曲《南国印象》的钢琴伴奏中,演奏人员首先对作品进行了分析,掌握了筝乐作品的旋律和速度。从演奏技法上看,该演奏风格融合了东、西方的手法,其与民间民族音乐的和声对位、节奏对位、旋律进行结合,同时包含了几个少数民族的钢琴组曲,自然就不能丢失民族性的表达。
与此同时,在民族性的表达方面,筝乐的和声、曲式和旋律最为有力,这也是钢琴伴奏对作曲《南国印象》采用的重要演奏技法。这样一来,观众就能从钢琴演奏中感受到强烈的民族韵味,激起他们对某一民族生活的想象和赞美,这也是筝乐作品中钢琴伴奏在民族性表达中的重要价值。作为现代筝乐作曲家,不仅要掌握筝乐作品必备的民族性,还要懂得钢琴伴奏对民族性表达的基本技法,才能实现筝乐与钢琴伴奏相结合的最强表演效果,确保筝乐演奏的现代化发展更具有生命力。
三、结束语
总之,筝乐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乐器,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民族文化,处处散发着浓厚的民族风味,这也是钢琴伴奏弹奏的重中之重。在全球化背景下,不管是现代审美,还是现代创新观念,都需要以民族精神的弘扬为核心,彰显筝乐作品的民族气节,尤其是要以钢琴伴奏来体现浓浓的民族韵味,让观众回味无穷。作为钢琴伴奏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演奏技能,懂得中国传统民乐与钢琴演奏的融合技法,通过钢琴伴奏来诠释中国民乐文化。立足于当下,展望于未来,尽管筝乐作品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但必须拥有丰富的表演形式和强大的艺术表现力,这就要求加强古筝与钢琴的合作,突出钢琴演奏的特色,深度表达筝乐作品的民族性。在钢琴的伴奏下,筝乐作品的民族性才能更好地被体现出来,才能被现代观众所接受和支持,逐步实现中国筝乐的现代化发展,为其走向世界舞台、展示中国民风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