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提琴演奏作品的常用体裁(一)
2024-01-29蒋雄达
蒋雄达
一、协奏曲(Concerto)
协奏曲是小提琴演奏艺术中最完善、最丰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作品体裁。几百年来,几乎没有一个伟大的作曲家不在小提琴协奏曲这个领域里充分展现各自的才能、气质、技巧和作曲风格。那些精湛的不朽之作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始终耀眼地闪烁在琴坛之冠;一代又一代的演奏大师以辉煌的技艺,各领风骚地傲居于世界的演奏舞台;各种各样的令人眼花缭乱、顾及不暇的精彩录音为后人不断探求大师们高深的演奏技法提供了丰厚的音响资料。
协奏曲,顾名思义即是协同演奏的一种乐曲形式,源于16世纪,多为教堂音乐。
17世纪的托雷利开始将一件或几件乐器和乐队协同交融地演奏,之后,科雷利和亨得尔为大协奏曲的形式拓宽了天地。但真正奠定独奏小提琴和乐队合作演出协奏曲形式的人却是维瓦尔迪,他所作的著名的协奏套曲《四季》,无论是作品的新颖构思以及小提琴演奏技巧的拓展,还是配器的丰富色彩,都是功在千秋,为后人在协奏曲的创作上提供了范本。
巴赫的“a小调”和“E大调”两首小提琴协奏曲传承了维瓦尔迪的写作技法,只是在作品中更加突出了小提琴主奏的地位。他的作品庄重而富有活力,似有永远探求不尽的内涵。
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使人感到完全面目一新,人们喜爱他的音乐是因为每当听到他那清新亮丽的旋律,便会感到与幸福甜美融合在了一起。无论是纯朴典雅的《G大调第三协奏曲》还是明快并充满活力的《D大调第四协奏曲》,亦或是热情洋溢的《A大调第五协奏曲》,都已成为音乐会演奏最多的部分曲目。
18世纪的维奥蒂在协奏曲的创作上有了革新,他把前人以室内乐队协奏的形式扩大为完整的交响乐队,在小提琴与乐队协奏的写作技法上更具有恢弘的交响性。在他的29首小提琴协奏曲中,《a小调第二十二协奏曲》尤为精致,至今仍为琴坛演奏的经典曲目和攀登演奏高峰中一道不可跨越的阶梯。
由18世纪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时代,一批优秀的演奏家,如贝里奥、恩斯特、维厄当等,他们以自己精湛的演奏技艺以及对协奏曲这一形式的钟爱和探求精神,为后人留下了一批光辉的作品,这些作品对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发展给予怎样高的评价都不为过。
人们更为熟悉和喜爱的还有帕格尼尼、贝多芬、门德尔松、勃拉姆斯、维尼亚夫斯基、柴科夫斯基、布鲁赫、圣·桑斯、拉罗和西贝柳斯等人的作品,这些被视为珍品的大型协奏曲无论在结构的完整、技巧的难度以及旋律的魅力和风格的独特方面都堪称绝无仅有,将这些伟大的作曲家的作品演奏好是每一位小提琴演奏家毕生的追求。
20世纪以来,一些富有个性和独创精神的作曲家写出了一些根植于民族音乐土壤的协奏曲。爱尔加、普罗科菲耶夫、巴托克、哈恰图良、沃尔顿、康戈等,他们在自己的协奏曲作品中运用了富有特色的迷人旋律和别致的音响色彩,给世人带来了新的喜悦。
在丰富多彩的小提琴曲庫中,协奏曲始终占有着演奏领域中的主导地位,艺术家们一生中都在不懈地努力演奏好这些能充分体现和检验自身演奏水平的光辉作品。
二、奏鸣曲(Sonata)
在小提琴演奏曲中,最早被运用的乐曲形式就是奏鸣曲。它起源于16世纪,当时被作为非演唱、由钢琴演奏或其他单件乐器演奏时由钢琴伴奏的乐曲,其中发展得最快、运用得最多的要数小提琴奏鸣曲。
琴坛先祖科雷利最早将数字低音的奏鸣曲带进了宫廷和教堂。
17世纪早期,巴赫的无伴奏奏鸣曲成为巴洛克式奏鸣曲的典范,它由不同风格的四首舞曲组合,其严谨的结构、丰富的内涵、优美的旋律、完善的技巧,几百年来始终被琴坛奉为圣经。和巴赫同时代的亨得尔以及之后的塔尔蒂尼、列克莱尔等人都在奏鸣曲的写作上留下了丰功伟绩,他们都以标准化的慢-快-慢-快四个乐章,进一步为奏鸣曲这一乐曲形式奠定了基础。
到了18世纪,莫扎特和贝多芬两位乐坛大师以维也纳古典奏鸣曲的写作形式,将作品又分成了三个乐章,通常以快板-行板-快板组合,但有时也将第三乐章写成谐谑曲或回旋曲。他们的伟大之处还在于将小提琴和钢琴在演奏上处于平等地位,通过这种革新,使奏鸣曲的形式得以更加完美和具有更鲜明的特点。他们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奏鸣曲作品,尤其像莫扎特的《A大调奏鸣曲》(K.526)和《?B大调奏鸣曲》(K.454),以及贝多芬的《F大调“春”奏鸣曲》和《A大调“克罗采”奏鸣曲》等,早已成为乐坛演奏的经典曲目。
在艺术璀璨的浪漫主义时代,奏鸣曲不仅成为单项乐器演奏最重要的乐曲形式,而且是这一形式发展最伟大的时期,许多作曲家为小提琴奏鸣曲留下了不朽之作。如:严谨规范、乐思新颖的勃拉姆斯《奏鸣曲三首》;旋律清新、形式完美的弗朗克《A大调奏鸣曲》;热情洋溢、具有活力的福雷《A大调奏鸣曲》;充满戏剧色彩和舞曲情调的格里格《c小调奏鸣曲》;风格迥异、情趣浪漫的拉威尔《奏鸣曲》。这些作品不仅被演奏家在音乐会上经常演出,而且已被国际比赛指定为选用曲目。
19世纪过渡到20世纪的阶段,伊扎依的六首无伴奏奏鸣曲同传统的奏鸣曲相比更显得构思精巧,技艺辉煌。
20世纪以来,虽然小提琴的演奏技法在拓展,音乐会听众的层面在变化,但奏鸣曲的内容却几乎仍旧停留在19世纪以前那些经演不衰的作品上,巴托克、欣德米特、普罗科菲耶夫这些富有时代气息的作曲家,他们在突出民族风格的基础上写出了富有个性、技法新颖、音响别致并具有相当难度的小提琴奏鸣曲,使这一乐曲形式在小提琴演奏作品的曲库中增添了异彩。
每一位小提琴演奏家为了追求演奏艺术的完美和攀登演奏艺术的高峰,无论从哪方面讲,对于奏鸣曲这一重要乐曲形式的学习和探求都是不可忽视而至关重要的。
三、变奏曲(Variations)
变奏曲在小提琴作品中占有的比重非同一般,它作为一种鲜明而富有特色的乐曲形式,几百年来一直被作为音乐会演出不可忽视的部分内容。
变奏曲是采用一个音乐主题(包括民歌素材、歌剧唱段、各种音乐体裁中的主要旋律或专为写变奏曲而创作的音乐主题)加以变化和发展,使乐曲在保持原有旋律音调或和声配置的基础上得以丰富。许多短小的音乐主题通过变奏的形式,融入各种演奏技法,使作品变得多彩而独具新意,从而备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由于演奏家们对小提琴的功能熟悉,技法精通,因此,变奏曲中的许多优秀作品几乎全由演奏家们所作。他们在作品中融入了各自的演奏绝技,并通过这些作品把小提琴的演奏艺术推向了一个个新的高峰。
17世纪科雷利所作的《福利亚变奏曲》,仅用16小节西班牙民间舞曲的主题,写出了包容各种技法的22段变奏,成为后人写作小提琴变奏曲的典范。
意大利小提琴家塔尔蒂尼对科雷利前辈崇仰极甚,在他所作的近百首小提琴作品中,除《魔鬼的顫音》之外,最有影响的要数《科雷利主题变奏曲》。这首来自科雷利《第十奏鸣曲》第四乐章《加沃特舞曲》的旋律被塔尔蒂尼作为探求“运弓艺术”写成了50个变奏。后来又由18世纪小提琴演奏家弗兰西斯卡蒂将其中的精华部分编写成由主题、结尾和5段变奏构成的《科雷利主题变奏曲》。20世纪的琴坛巨匠克莱斯勒将该主题又写成了精致的三段体变奏,成为当今演奏家们最喜爱和经常演奏的曲目之一。
在小提琴变奏曲中,帕格尼尼留下的作品最为丰厚,他在《上帝保佑女皇》《心中惆怅》《摩西》等大型变奏曲中,运用了各种新颖的技法,如:双泛音、拨奏、飞跳弓、抛弓等等,尤其是《威尼斯狂欢节》这首作品,仅用8小节的主题就写成了20个精美的变奏,在小提琴演奏技巧的拓展上实在令人叹服。
19世纪的恩斯特用短小的苏格兰民歌《夏天最后的玫瑰》改编成无伴奏变奏曲,这首杰作的演奏难度已经到了使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琴坛传奇人物维尼亚夫斯基怀着对帕格尼尼写作技法的崇敬和追求,以《威尼斯狂欢节》为范例,写出了有12个变奏的《俄罗斯狂欢节》以及难度极大的《原主题变奏曲》,为小提琴演奏艺术中的这一乐曲形式又增添了异彩。
然而,在演奏家们将变奏曲越写越难的同时,丹克拉、辛格尔等人却将著名歌剧的片段改编成了许多简易通俗的变奏曲,为步入学琴阶梯的琴童们提供了学习和熟悉这一乐曲形式的更多内容。
20世纪以来已经很少有变奏曲的新作问世,但几个世纪留下的这些光辉杰作至今仍然是演奏家们竞相习练和登台表演时的重要曲目。这些作品无时不激动着世上爱乐人们的心弦,由此可见其乐曲形式和这些传世经典之作的无限魅力。
四、随想曲(Caprice)
早期的随想曲主要用于键盘乐器,由于乐曲内容经常随表演者的想像即兴而成,因此,亦有人将随想曲和大型作品中的华彩乐段等同对待。
17世纪之后,随想曲在小提琴演奏领域中有了很快的发展,人们将许多小提琴演奏家为拓展演奏技法而作的随想曲归于特殊的高级练习曲范畴,如:《罗德随想曲》以及罗维利、顿特、加维涅斯和维尼亚夫斯基等人的随想曲,都已成为提高小提琴演奏技艺的重要教学内容。名家们的这些作品不仅每一首都在训练上有着特殊的功能和作用,而且都可以作为音乐会演奏的表演曲目,因此备受习琴者及演奏家的青睐和喜爱。
18世纪之后,伟大的帕格尼尼在演奏技巧上独领风骚,从形式和内容上对随想曲进行了革新。他在著名的24首随想曲中融入了不同的高难度演奏技法,使每一首作品都成为富有特色的演奏精品,不仅成为琴坛曲库中绝无仅有的经典曲目,而且成为演奏家攀登技艺高峰不可逾越的一道道阶梯。
从19世纪到20世纪,随想曲的最大变化就是由无伴奏形式逐渐变为有钢琴伴奏,甚至还配以大型乐队伴奏演出,从而更好地丰富了作品的色彩和演出的效果。在许多各具特色的随想曲中,人们更加喜爱的有爱尔加作曲、海菲茨改编的《随想曲》,全曲突出表现了连顿弓的技法,加上中段委婉的旋律,可谓清新飘逸,如微风拂面而过。萨拉萨蒂的《巴斯克随想曲》实际上是一首有着浓郁的舞曲风格,容纳各种高难技巧的变奏曲。克莱斯勒以奥地利民歌素材写成的《维也纳随想曲》则用双音奏出了淡雅柔美的圆舞曲旋律,无论何时听来都会使人产生歌的欲望和美的向往。人们喜爱的另一首作品是《吉卜赛随想曲》,全曲以快速的华彩乐句构成,使人感到轻盈精巧,别有情趣。我们最常听到和最为熟悉的圣·桑斯的《引子与回旋随想曲》其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技法全面,结构新颖,实属音乐会演奏效果极佳的大型乐曲之一,在随想曲作品中也可谓独秀一枝。
小提琴随想曲作为音乐会演出的一种形式始终受到人们的欢迎,其中的绝大部分作品在小提琴的教学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为小提琴演奏艺术的技术功底奠定着坚实的基础。
五、炫技曲(Virtuosity)
在小提琴的所有演奏曲目中,最能激动人心和富有演出效果的当首推炫技曲,其原因是炫技曲的作品集中表现了小提琴演奏的高难度技巧。与协奏曲、奏鸣曲等作品形式相比,炫技曲突出地展现了乐曲本身所特有的华丽与辉煌,许多名家高超的技术状态和演奏水平在这些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和表现;听众在欣赏这些作品时,同样也会因为其特有的魅力而备觉痛快酣畅。
18世纪以前,维塔里的《恰空》和塔尔蒂尼的《魔鬼的颤音》为小提琴炫技曲的写作奠定了基础。到了19世纪初期,许多艺术家在演奏上更加不满足于协奏曲、奏鸣曲这类固定的、中规中矩的乐曲形式,于是充满炫技色彩的作品频频问世。帕格尼尼的《上帝保佑女皇》《帕尔皮梯》《心中惆怅》《摩西》《女巫之舞》《威尼斯狂欢节》等炫技性的变奏曲,不仅成为当时人们创作炫技曲的范例,直至今天仍然是炫技曲的经典之作。在帕格尼尼之后,恩斯特、维厄当、维尼亚夫斯基以及萨拉萨蒂等人,他们在创作各自富有个性的炫技作品时,还充分体现了民族音律和地区色彩,因此,其作品更富有迷人的诱惑力。《夏天最后的玫瑰》《幻想随想曲》《主题与变奏曲》《莫斯科的回忆》《A大调华丽波兰舞曲》《D大调音乐会波兰舞曲》《谐谑曲与塔兰泰拉》《卡门幻想曲》《引子与塔兰泰拉》《吉卜赛之歌》等等一大批作品可谓异彩纷呈,目不暇接,其中要数维尼亚夫斯基和萨拉萨蒂的功绩更为显赫。他们的作品多半采用快速高难的技巧乐段与浓重华丽的旋律相结合,因此,无论是演奏家还是听众都会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
在无比丰美的炫技乐曲中,许多伟大的作曲家同样留下了不少光辉的杰作,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圣·桑斯的《引子与回旋随想曲》《圆舞曲式练习曲》《哈瓦奈斯》,拉威尔的《茨冈》,肖松的《音诗》。这三位伟大的作曲大师恰恰又都出生于灿烂文明之国法兰西,他们的作 品多姿多彩,不仅充满了浪漫情趣,而且具有丰富的交响性,当独奏与乐队融为一体时,其作品的风貌和音响效果又升華到了一个令人迷醉的新的音乐天地。
炫技曲的积累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琴坛曲库,同时对小提琴演奏技艺的拓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将始终成为每一位演奏家展示实力必不可缺的演奏曲目。
六、幻想曲(Fantasia)
在浩渺无际的小提琴作品的乐海中,幻想曲这一演奏体裁始终占有着重要领域。幻想曲属于变奏曲早期的一种形式,多半取材于歌剧的音乐主题或大段演唱旋律,由于不完全受曲式的限制,因此作品的内容也就更加丰富而具有表现力。
在幻想曲作品的写作中,当代的J.B.辛格尔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具有突出的贡献。他将众多歌剧的优美旋律引入琴坛,几乎把世界上所有著名歌剧的主题旋律都改编成了通俗短小、便于小提琴独奏的幻想曲。但幻想曲作品中真正有影响并成为经典曲目的仍然是一些伟大的小提琴大师留下的杰作:帕格尼尼的《摩西幻想曲》在G弦上展现了各种技法的变奏,把歌剧《摩西》的音乐内容别有情趣地传达给了听众;比才的《卡门》是最受世人喜爱的歌剧之一,其音乐广为流传;小提琴大师萨拉萨蒂的改编本《卡门主题幻想曲》以歌剧中各主要唱段的旋律连接为主,在演奏上赋予了丰富的技巧,演奏家和听众通过作品都能充分理解剧中人物的情绪和剧情的连贯,这首乐曲已成为演奏家以往最喜爱和最常用的版本;瓦克思曼改演的《卡门幻想曲》可谓别具一格,他以绚丽的华彩乐段开始,全曲各段主题的变奏均富有炫技色彩;海菲茨的演奏更是洒脱漂亮,别具魅力;胡鲍伊改编的《卡门光辉幻想曲》其乐曲内容和表现技法如同曲名一样,气势恢弘、光辉璀璨,他的改编完全超脱了一般旋律连接的意识,更充分地发挥了小提琴的优美音色和演奏技巧,实属大气之作。也许是由于演奏家的习惯所至,亦或是由于其作品还没有被大多数人熟悉,胡鲍伊的改编曲其影响始终未及萨拉萨蒂和瓦克思曼。
能与《卡门幻想曲》媲美的是维尼亚夫斯基的《浮士德幻想曲》、萨拉萨蒂的《浮士德主题幻想曲》和阿拉尔德的《浮士德音乐会幻想曲》,这部由古诺作曲的歌剧《浮士德》同样广为世人钟爱,其音乐主题被几位小提琴大师改编为音乐会幻想曲,并早已成为令人瞩目的音乐会演奏佳作。在幻想曲中以歌剧主题改编并具有影响的还有恩斯特的《奥赛罗光辉幻想曲》、萨拉萨蒂的《魔笛幻想曲》、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金鸡幻想曲》等作品。在幻想曲领域中还有一大部分大型音乐会幻想曲,如贝里奥的《芭蕾场景幻想曲》、维厄当的《热情幻想曲》、舒曼的《C大调幻想曲》以及布鲁赫的《苏格兰幻想曲》、胡鲍伊的《匈牙利幻想曲》等。这些作品虽然有的是变奏曲形式,有的是多乐章奏鸣曲形式,有的是自由展开的形式,但每首乐曲都具有完整的结构、恢弘的气势、深遂的音乐、全面的技巧,富有极好的旋律歌唱性和艺术表现上的高品位。
(待 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