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业创新成果产业化成熟度评价通用规范》系列团体标准解读

2024-01-28王辰李剑思

中国标准化 2023年13期
关键词:标准化建设

王辰 李剑思

摘 要:为推动《制造业创新成果产业化成熟度评价通用规范》系列团体标准的理解和应用,本文通过对标准制定背景、主要内容、技术指标、应用效果等方面的介绍,全面展示了系列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经过对标准的详细解读和剖析,结果表明,相关标准的应用对创新成果产业化落地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创新成果,标准化建设,技术成熟度,制造成熟度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13.025

Interpretation of Association Standards Series, Specifi cation for industrialization readiness assessment of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achievements

WANG Chen LI Jian-si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Center, MIIT)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of the association standards series, specification for industrialization readiness assessment of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achievements,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demonstrates the scientifi c and practical nature of the standards series by introducing the development background, main content, technical indicators, and application effects of the standards. After a detailed interpret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standards,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relevant standards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innovative achievements..

Keywords: innovation achievement,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technical readiness, manufacturing readiness

0 引 言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21年答复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案时指出,要“编制出台《制造业创新成果产业化试点实施方案》,构建制造业领域创新成果产业化工作体系;依托产业技术基础平台项目,支持北京、江苏、浙江、重庆、深圳等地开展制造业创新成果产业化试点,支持产业集聚区探索建设创新成果产业化中心,支持建设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信息和咨询服务平台。”创新成果产业化既要考虑供给侧,也需要考虑需求侧。因此现行技术成熟度方法还不足以满足制造业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评价需求。《制造业创新成果产业化成熟度评价通用规范》等系列团体标准的发布填补了这一国内空白,通过遴选一批成熟度水平较高、市场需求明显的创新成果,采用定期发布、供需对接、定制化推送等多种手段,与地方政府、企业、产业园区、制造业创新中心、风险投资机构等实体进行对接洽谈,进一步探索成果产业化落地模式。

1 标准制定背景

我国历来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法律保障。政府主管部门制定了若干政策,指导科技成果转化。其中,工信部牵头出台了《制造业创新成果产业化试点实施方案》,构建制造业领域创新成果产业化工作体系;依托产业技术基础平台项目,支持北京、江苏、浙江、重庆、深圳等地开展制造业创新成果产业化试点,支持产业集聚区探索建设创新成果产业化中心,支持建设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信息和咨询服务平台。创新成果评价领域虽然涌现出不少理论方法,但多数是评价指标体系方法,距离实际操作以及发挥真正作用还有较大差距[1]。创新成果产业化既要考虑到供给侧,也需要考虑需求侧,因此技术成熟度方法还不足以满足制造业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评价需求。现有的科技成果转化评价理论方法和相关团体标准侧重需求侧因素(或市场化因素),但对于科技成果的状态考虑不足或未能应用技术成熟度的方法。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牵头提出并组织起草《制造业创新成果产业化成熟度评价通用规范》(T/CESA 1181-2021)、《制造业创新成果产业化成熟度评价规范 硬件类》(T/CESA 1201-2022)《制造业创新成果产业化成熟度评价规范 软件类》(T/CESA 1202-2022)、《制造业创新成果产业化成熟度评价规范 新材料类》(T/CESA 1203-2022)等4项团体标准,其中《制造业创新成果产业化成熟度评价通用规范》(T/CESA 1181-2021)入选工信部2022年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名单,以期在制造业领域研究制定适合制造業且可操作的成果转化评价标准,辨识制造业创新成果产业化成熟度,统一规范和牵引制造业创新成果进入产品开发和市场应用的可行性与风险评价,进一步推进制造业创新成果产业化。

2 标准主要内容

制造业创新成果是面向制造业相关领域,通过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工程化应用前景和潜在市场价值的成果。制造业创新成果包括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或前三种成果任意综合形成的新系统。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提出:科技成果是通过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科技成果转化是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发展新产业等活动。制造业创新成果是制造业领域的科技成果。制造业创新成果产业化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种特定形式。

制造业创新成果产业化系列团体标准定义了制造业创新成果、产业化成熟度、技术成熟度、制造成熟度、应用投入指数、市场前景预测指数等术语。自定义了应用投入指数、市场前景预测指数等术语内涵[2]。经过分析研究确定了产业化的衡量是技术性与经济性或收益的综合权衡,以此定义产业化成熟度的内涵,并以产业化成熟度的内涵为核心,确定了评价内容和等级划分。

系列标准规定了包括硬件类、软件类、新材料类等细分领域在内的制造业创新成果产业化成熟度的等级划分、评价方法和评价流程,适用于制造业相关领域,通过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工程化应用前景和潜在市场价值的成果的产业化成熟度评价。产业化成熟度方法的核心理念是遵循创新成果从技术到产品,从产品再到商品的演进规律,融合产业化风险和产业化收益的系统思维。演进过程如图1所示。产业化成熟度方法的提出,有助于制造业创新成果的成熟提升、转化应用和投融资。

3 关键技术指标

产业化成熟度评价包括产业化风险评价和产业化收益评价。

产业化风险评价采用了技术成熟度和制造成熟度评价方法。技术成熟度在国内国际上有通行的标准,通常分为9个级别,揭示了技术从原理到使用考核的演进过程,反映的是技术功能性能的充分性验证,并从技术形态、验证环境、验证依据3个方面考虑技术的功能性能验证。制造成熟度衍生于技术成熟度,核心理念是量产能力的逐步深化验证,它分为10个级别,用于识别量产能力。评价时,从9个方面进行判断,包括工业基础与制造技术体系、设计、工艺、物料、设备设施、制造人员、制造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

按照一般认识,将产业化风险划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根据国防工业和民用航空航天及其他高新复杂技术领域的产品研制项目经验,技术成熟度/制造成熟度4级、6级、7级是项目转阶段的关口,是技术研发进展的典型标志[3]。因此以4级、6级、7级作为风险等级划分的界面。

制造业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风险来自于创新成果的技术成熟度和制造成熟度状况。风险评价包括技术成熟度评价和制造成熟度评价,如表1所示[2]。

为了形成矩阵,亦将产业化的收益划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产业化收益评价具有3种方式:

第一种为投资收益比率评价,以单一的投资收益比率来衡量产业化的经济收益。高中低等级界面选取36%、5%。其中,36%数值是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对高利贷年利率的认定,5%是目前中国人民银行给出的中长期贷款基准利率的上限(具体数值:5年及以下为4.75%,5年以上为4.9%)。

第二种为应用投入指数与市场前景预测指数的综合评价,基本原理是投入产出的线性叠加。该方法的表现形式是专家打分。高中低等级界面遵循“二八”原则,即标准总分的80%、20%取整后为等级界面。本标准中总分为174分,因此139分、34分为等级界面。

第三种为国家安全效益或社会效益评价。本标准按照一般认识,将高中低等级对应为具有重大效益、具有一般效益、效益不显著。

制造业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收益包括定量收益和定性收益。定量收益是指货币收益,定性收益是指除货币收益之外的其他收益,包括定量评分、定性结论等,主要是综合性效益。制造业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收益评价方法包括投资收益比率评价、应用投入指数与市场前景预测指数综合评价,以及国家安全效益或社会效益评价,如表2所示[2]。

通过构建风险与收益矩阵,将产业化成熟度的等级划分及定义规定如下:

a) A级:产业化预计低风险高收益;

b) B+级:产业化预计低风险中收益;

c) B级:产业化预计低风险低收益、中风险高收益;

d) B-级:产业化预计中风险中收益;

e) C级:产业化预计中风险低收益或高风险高收益。

产业化预计高风险低收益或高风险中收益时不评级。产业化成熟度的等级划分及定义规定如图2[2]。

目标创新成果将根据产业化风险等级结论和产业化收益等级结论,按矩阵图,得到产业化成熟度的等级结论。

4 制造业创新成果产业化标准建设应用效果

以系列标准为依托开展了一批材料化工类创新成果产业化成熟度评估,前期主要通过向科研院所定向征集的方式收集相关创新成果。评估工作共涉及128项创新成果,按照学科分类,共分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类、金属材料类、高分子类、复合材料类、化工类五组。按照“产学研用金”各方共同参与原则,选用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產业、投融资机构的6名专家组建评估专家组(高校专家2人,科研院所专家2人,产业专家1人,投融资专家1人)。根据汇总专家组评估情况,128项成果,从技术属性角度评估,长板技术49项,关键技术4项,颠覆性前沿技术2项,其他类技术73项。从技术成熟度角度评估,剔除材料填报信息不全无法评估的11项,剩余117项成果评估结果中,技术成熟度6级以下共54项,6级29项,7级20项,8级10项,9级4项。其中无机非金属类7~9级11项,金属类7~9级9项,化工类7~9级6项,高分子类7~9级6项,复合材料类7~9级2项。从转化成熟度角度,综合专家意见,无机非金属类筛选出7项成果,金属类筛选出6项成果,化工类筛选出6项成果,高分子类筛选出6项成果,复合材料类筛选出6项成果,具备较好的产业化基础。

评估结果显示,制造业创新成果产业化成熟度评价标准的贯彻实施,可高效、清晰识别制造业创新成果在研发道路上所处于的位置以及产业化的前景和风险,为相关成果后续的技术提升、持续投资、产业应用提供清楚、可信的基准。同时,评估工作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填报信息缺失对评估结果的影响、专家对评价指标理解及要求差异造成的人为因素影响、预期类指标的不可确定性、通用指标对于不同细分领域的不适用性等,仍需要通过大量评估应用对标准细节进行不断矫正及完善。

5 标准应用前景

目前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类项目均未强制要求项目全链条开展技术成熟度评价,特别是在项目综合绩效评价前,项目牵头单位和项目管理单位也没有委托第三方团队开展技术成熟度评价。但部分地方科委项目(如广东、重庆)已经引入第三方技术评价机制,为项目管理单位完成最后一公里技术认定提供技术成熟度支持。

国防科工类项目要求在申报前、执行中和验收时,须提供第三方技术成熟度评估报告,为项目立项、实施和综合绩效评价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撑。但评估侧重点均围绕项目成果、技术本身,缺少产业化成熟度和需求满意度评估评价。

产业化成熟度系列标准的研制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评价标准的空白,面向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需求,通过支撑制造业创新成果转化的新模式、新方法,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成果供需双方之间的通用语言。系列标准的应用可高效、清晰识别制造业创新成果在研发发展道路上所处于的位置以及产业化的前景和风险,为后续的技术提升、持续投资、产业应用提供清楚、可信的基准。产业化成熟度系列标准可为制造业创新成果的各相关方提供助力。通过标准应用,制造业创新成果研发方可了解研发成果的发展演进状态,便于研发项目的资助申请、实施、结题、成果转让;制造业创新成果应用方可了解研发成果离产业化目标的距离,便于决策成果应用和所需投入;制造业创新成果研发应用的第三方可了解研发成果的状态,便于决策资助或投资,以及其他成果转化事宜。

制造业创新成果产业化成熟度系列评价标准是落实工信部“促进制造业创新成果产业化”政策的具体支撑,也将成为政府、企业、产业园区、制造业创新中心、风险投资机构等推进实现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重要依据。目前,产业化成熟度系列标准已应用于制造业创新成果产业化服务平台,并取得良好效果。下一步,随着平台服务推广,系列标准将应用于更多更广泛的产业领域,进而有效引导创新成果从产品向商品转化,从成果端打通创新链、产业链及资本链壁垒,促进形成良性的、可持续的生态循环,同时也将在促进产业和资本有效对接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6 结 语

本文通过对《制造业创新成果产业化成熟度评价通用規范》系列团体标准的制定背景、主要内容、技术指标、应用效果的介绍,全面展示了系列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经过对标准的详细解读和剖析,得出以下结论:1)系列标准的研制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评价标准的空白,在该领域标准化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2)系列标准的应用对创新成果产业化落地有积极作用,将成为政府、企业、产业园区、制造业创新中心、风险投资机构等推进实现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重要依据。3)系列标准使用过程中仍存在受人为因素影响等问题,后续需在实践中进一步矫正完善。

参考文献

[1]科技成果转化成熟度评价规范:T/BTSA 001—2016[S].

[2]制造业创新成果产业化成熟度评价通用规范:T/CESA 1181—2021[S].

[3]装备制造成熟度等级划分及定义:GJB 8345—2015[S].

作者简介

王辰,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创新成果产业化及项目管理。

李剑思,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创新成果产业化及项目管理。

(责任编辑:张瑞洋)

猜你喜欢

标准化建设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四化”建设初探
三级监测站标准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谈地市级烟草商业企业标准化建设
浅谈烟草商业企业系统化管理整合的方法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四化”建设初探
油气储运标准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职业足球比赛场引导标识标准化建设研究
浅谈小学标准化建设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