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情怀 有力量 有发展

2024-01-28张静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12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培养策略

张静

【摘要】历史是初中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其学科教学目标不仅是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同时还要让学生在了解历史的过程中,能够基于历史事件形成历史眼光,并以此看待、分析社会的发展规律,在产生家国思想意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与正确的价值观念。基于此,本文以部编版初中历史教学为例,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情,从八个方面分析了家国情怀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的培养策略,旨在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同时,为学生核心学科素养的进步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初中历史  家国情怀素养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12-0112-03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是一项关键教育任务。其作为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初中生必须要肩负的历史使命[1]。为此,在实践中初中历史教师要不断探究多元化的家国素养培养策略,通过立足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典型案例;明确定位设定具体的教育目标;优化导入培养学生的历史认知;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史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人物剖析树立学生成长标杆;探究活动培育学生民族责任;联系生活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等多个方面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立足教材,挖掘教材典型案例

通过对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的分析可知,其中记录了大量的历史实践和相关资料,从对这些客观史料的分析中不难看出,大部分材料都具备家国情怀元素[2]。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课程设计中,要认识到教材的重要性,要善于使用教材当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素材,从而以此为切入点展开高效的家国情怀教育实践。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大大提升历史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为清晰地掌握教材内容。

例如,在进行《科技文化成就》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此部分知识的教学重点是“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袁隆平培育出的籼型杂交水稻,屠呦呦团队研发出青蒿元素以及“双百”方针。同时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学习自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因此,为了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习布置以下学习任务,即“独立总结我国‘两弹一星的成果”“袁隆平培育籼型杂交水稻的意义”“屠呦呦研发青蒿元素的意义”“‘双百方针的具体内容”等。当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的伟大事迹,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总结科学家的精神品质,感知其为中国科技事业所做出的伟大贡献,在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的信念基础上,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

二、明确定位,设定具体教育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基本指引,对于整个教学质量有着决定性作用。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大都趋向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认知,教学活动往往也是围绕着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答对题目为主。在这种性质的目标指引下,教师的教学更注重知识传授,相对忽略了历史教学的真实目的。而在课程改革逐步深化的今天,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课程设计中,就要及时地转变传统教育理念,以更为高阶的视角进行教学目标的全面设定,凸显出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培育的目的内容。

例如,在进行《秦统一中国》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此部分知识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巩固统一的具体措施,理解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为了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时,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目标一:了解秦灭六国的背景、经过和意义,分析秦朝能够完成统一的原因;目标二:掌握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和影响,理解中央集权概念;目标三: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和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范围;目标四: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歷史上的重要意义。通过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部分知识内容,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提升对“统一”的认识。

三、优化导入,培养学生历史认知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初始环节,精彩而高效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在课堂上,同时还能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期待,为之后教师展开更为高效的教学奠定基础。社会的发展推动了信息技术的进步,各种现代化的辅助教学设备也为广大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更多可能性。[3]为此,初中历史教师在落实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过程中,就可以借助微课技术进行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其精简、精彩、高效的知识呈现中,实现对历史知识的初步了解,从而为之后的具体学习创造条件。

例如,在进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此部分知识主要讲述了清朝对全国的统治,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对西藏、新疆地区的管辖等内容。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掌握“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与“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两部分知识。但是由于该部分知识所涉及的区域较广、时间跨度较大,加之初中一年级学生对相应地理知识的储备有限,因此单纯地按照地理方位展开教学则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为此,在备课阶段教师可以根据此部分知识制作微课视频,并在教学导入环节播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对微课中重点内容的归纳和相应知识的讲解,去思考、去学习、去感知。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让学生从对历史知识的古板认识中脱离出来,也将家国情怀的相关元素更为形象地进行了呈现,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知。

四、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能力、认知能力方面较小学学生来说有了明显的提升,他们的思维变得更为活跃,主观意识也有了一定发展,对于自己喜欢、不喜欢的事物有着明确的分辨能力。因此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往往会对学生的心智造成压制。课程改革的推进诞生了诸多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模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凸显学生主体性学习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等各个方面均有着突出优势。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课程设计中,就可以结合该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例如,在进行《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此部分知识的教学重点是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两汉时期对西域的管理以及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进行此部分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导入阶段,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新闻视频,让学生在正式学习该部分知识前,实现对历史知识的时空认知。当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下掌握了此部分知识的具体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再次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高峰论坛”的集锦视频资料,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论坛进行讨论分析,在感受先人前辈不畏艰险精神的同时,感悟一带一路对丝绸之路的传承,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

五、运用史料,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历史是由一个个已经发生的事件组成的,从学科性质分析,其属于实证学科[4]。因此,教师在进行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课程设计中,要时刻秉承“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通过引入大量的历史史料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发展、意义等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完成逻辑上的推理与验证,从而达到情感升华和理性认知,在拓宽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推进对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

例如,在进行《北魏时期的政治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该部分知识的重点是要让学生学习北魏孝文帝改革,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意义等内容。同时,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该阶段的学生对历史相对好奇,且喜欢阅读历史故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供与该内容相关的历史史料,在补充教材内容的同时,让学生通过史料来了解增进民族之间融合的重要性,感知本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实现对学生民族观念的培养。

六、人物剖析,树立学生成长标杆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涌现出了诸多具有高尚家国情怀的历史人物,他们可能出自各个朝代、各个行业、各种出身,他们可能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和诠释各不相同,但是相同的却是他们都为国家的建设、社会的发展贡献了全部热血。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课程设计中,就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历史人物的剖析进行落实,让学生在对这些既平凡又伟大的人物的理解中,感知蕴含在他们身上的家国情怀,让他们成为学生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伟大标杆。

仍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为例。在该部分知识的学习中,张骞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以“张骞”这一重要历史人物为切入点,为学生展示《汉书·张骞传》中所记录的张骞被匈奴所困的译文,让学生通过对该译文的分析,感知张骞所具备的“持汉节不失”的精神,分析张骞的为人品质。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推动了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进一步内化,同时也让学生通过对张骞的了解,让其成为了自身的成长标杆,体会张骞坚决完成国家赋予使命的意志。

七、探究活动,培育学生民族责任

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历史探究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是新时代教师的教学共识。而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课程设计中融合丰富的探究活动,既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又让学生在自主实践当中真正感知到了历史知识的学习乐趣,在思考、探究、实践中树立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有效培养。

例如,在进行《盛唐气象》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该部分知识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掌握唐朝经济繁荣的表现以及民族之间交往融合的方式等内容。当学生在教师的教学下掌握了重点知识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电影《妖猫传》的片段,让学生在影视剧的视觉震撼下,感知盛唐的繁荣景象。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以及真实的历史事件进行历史舞台剧改编,并让学生进行实践演绎。在学生演绎完毕后,教师可以再次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总结,让学生在深刻的探究、演绎与体验中,提升自身的家国情怀意识,促进成长与发展。

八、联系生活,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生活是历史的发源地,历史也是由過去的生活积攒起来的[5]。学习历史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得生活启迪,更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课程的设计中,要充分认识到生活的重要意义,结合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引发学生实现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例如,在进行《对外开放》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该部分知识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为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来谈谈自己对“对外开放”的理解,设想如果国家不进行对外开放,依旧与外界保持“隔离”状态,对国家的发展是否有利,为什么?从而有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当学生分享完毕自己的观点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呈现国家在对外开放中所做出的具体事例,并让学生根据对真实事例的分析,自觉探究出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在增强学生民族使命感的同时,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

总而言之,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内容之一。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既是推动历史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又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有效方法。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提高对家国情怀的培养意识,关注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和学习体验感,不断创新各种多元化的素养培养策略,在深化学生历史感悟的同时,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为学生核心历史素养的发展与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丁婷婷.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2023(28):176-178.

[2]贾永丽.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路径[J].求知导刊,2023(11):53-55.

[3]王颖.初中历史课堂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实践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4):148-150.

[4]陈亮,陈柯舟.初中历史课堂中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探究[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3(11):4-6.

[5]李宏勤.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探究[J].求知导刊,2022(32):56-58.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培养策略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管理类本科生就业能力构成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