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建设
2024-01-28陈科名
陈科名
【摘要】根据学校特色和学生需求在普通高中开展信息技术校本课程,针对性地组织具有技术专长的学生进行培养,运用“实践探索+技术创新”的教学方法,使其将技能学习、实践探索、小组合作和延伸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相融合,从而培养他们的技术创新能力。本文将从完整的课程内容、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的课堂空间和有效的小组合作观点展开阐述,列举了一些具体做法,希望能为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 校本课程 技术创新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以“微课“研究活动为载体构建思想政治课教学新模式》(编号:2015YQJK136)的研究成果之一;广东省中山市教育科研课题《应用交互式微课系统优化高中学科教学方式的研究》(编号:C2018124)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12-0055-03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指出:“设置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的课程结构,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业发展、职业选择而设计的自主选修课程,为学校开设信息技术校本课程预留空间”。因此,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组织各科教学经验丰富和教学方法新颖的老师开展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其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促进学生全面提高的同时又促进了其个性化发展。在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设中,由于课程存在开设时间灵活、实践操作性强、学生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和兴趣着力点有所不同等因素,如何巧妙地使用“实践探索+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校本课程教学活动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技术创新兴趣、进行技术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提升学生信息技术作品创作层次?以下是笔者为探索校本课程建设和完善教学内容提供的一种参考思路。
一、完整的课程内容,奠定学生实践探索基础
学生实践探索的基础离不开老师课程内容的组织,其内容框架是否合理,内容是否完整,教授方式是否得当,课堂时间是否充裕,都是影响技术专长生培养效果的因素。笔者在科学构建校本课程的指导思想下,对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教学内容建设与更新保持着动态发展和开放接纳的态度,因此将校本课程内容框架分为基础技术微视频、进阶技术微视频、软件工具库、学生作品区、心得交流评价区。学生在实践探索时可以向老师的内容框架增加更为优质的学习资源,工具軟件以及建设性的意见等,但这些资源都是要经过老师的一一验证与审核。虽然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涉及到很多实践操作,但技术要领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也是课程的必需品,而且学生对信息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得学生对课程内容极具探索性,所以完整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完整的课程内容组织遵循以下两个要点:
(一)以微视频开展,由浅入深,逐步深化教学内容
用微视频方式组织技术知识点内容,它具有实践操作精练、时间短(10~20分钟为宜)、案例设计完整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性学习等特点,在组织录制时,要做到深入浅出,有实践成果产出才是成功的微视频。运用微视频方式组织校本课程内容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有机发展过程,老师不但需要尊重事物的发展客观规律,还需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接受能力。在准备微视频教学内容的时候,老师要做到多方面考虑和全面衡量,使内容和任务的设计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从而形成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因材施教的层次性教学。例如,在组织《电脑艺术设计》校本课程教学中,以Adobe Fireworks软件为教学工具,向学生介绍软件的钢笔工具的使用方法,除了对钢笔控点的使用方法与调节方式进行技术讲解后,还需要通过实例操作演示其使用过程,最后通过一个完整的实例创作来完成微视频录制。学生进入学习平台后,就能自主把握视频进度,跟随老师的演示步伐,然后通过深化学习,独立完成利用钢笔工具勾图的作品创作。
(二)关注新动态,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做好新知识的融入
信息技术是走到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其校本课程尤是如此,新的教学理念融入与技术纳入能不断丰富其内涵和形式,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的同时加强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将与时俱进的、全方位的、视野广阔的教学内容与理论实践相结合,才能让学生掌握到最前沿的信息技术。例如,在《网页设计与开发》校本课程教学中,以往传统网页的制作布局是表格布局的模式,这种表格布局存在工作效率低、浏览器兼容性差和标签结构多而复杂等缺点,因此,笔者将CSS+DIV的网页布局模式引入到课堂中,同时还将新颖有趣的Javascript+Html5程序传授给学生,这样不但融入了新潮的技术,还解决了原有表格布局所存在的常见问题。
二、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技术创新兴趣
教学方法是否适用于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建设的评价标准是学生对课程的接纳度和创新作品的创作量。为激发学生在校本课程中的参与度和创作量,采用“实践探索+技术创新”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学习技术创新思维。技术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勇于打破教学常规,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独到、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性成果。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只有不断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因此“实践探索+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自己作品创新实践中,其方法要素有以下两点:
(一)合理地运用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思维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老师往往忽视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枯燥的示范演示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一开始就处于低谷状态,甚至产生对课程抗拒抵触的心理。因此,要想培养学生技术创新思维,就需要运用启发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设置新奇的、困惑的、有激情的课堂疑问,使得学生产生因疑生趣,因趣生奇的技术创新思维。例如,在《影视作品的拍摄和制作》校本课程教学中,指导学生使用Adobe Premiere创作《遇见最美的你——中山二中》视频作品时,由于拍摄当天是阴天,且光线不足,还有就是无人机和人工拍摄速度不够均匀。当素材拍摄完成后,发现最明显的问题是影片的开头效果过于单调、主角人物信息提示标签缺乏特色、整体拍摄光线亮度不足、出现视频卡顿现象以及视频素材有机器噪音等情况。当把这些问题罗列出来后,鼓励学生思考如何才能获得理想的制作效果时,有的想到运用Adobe Fireworks制作有特色的PNG格式人物提示标签,有的想到用Adobe After Effects为视频内容增效补光,有的想到用多倍速的快镜头来解决视频卡顿现象,有的想到用Adobe Audition对声音进行滤噪和二次合成。
(二)开放式的师生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拓展技术创新思维
构建开放式的师生交流平台,既能够促进学生彼此间新观点的共享交流,还能够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为了挖掘学生技术创新思维潜力,笔者在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建设中搭建了Moodle学习平台,在里面专门设立了一个心得交流评价区,它不仅能提供一对一的交流和个性化的指导服务,从而保护个人隐私和创作想法,还可达到一对多、多对多的交流和观点表达,鼓励学生彼此间形成更深层次的交流互助机制,从而达到百家争鸣格局。例如,在《二维动画设计与创作》校本课程教学中,笔者将Adobe Flash的制作方法教给了学生后,有同学就在Moodle学习平台心得交流评价区提出了疑问:“关于Flash动画生成视频格式时为什么有些元件内的动画无法显示?”此时,有一位同学就提出将元件内的动画动作放到Flash主时间轴,这样输出时就不会出现显示不了的情况,当这位同学也将这一解决方法提出时引起了众多同学的共鸣,同时也引发了诸多同学思考。
三、充分的课堂空间,发挥学生技术创新能力
由于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设的时间不能与主科教学时间相冲突,所以它的开设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周星期二到星期五下午放学后的17:15—18:00,所以说校本课程就是在夹缝中生存,在困难中突围,但是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所以无论环境多么恶劣,笔者都会为参与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培养的学生留出充裕的学习时间。除了时间保证外,还需预留足够课堂空间,有些技术要点和理论知识,在老师引导下让学生去自己探索所取得的效果远远高于直接的讲授。
有了空间,学生才会从容地完成各项技术探索实践,操作技术才能熟能生巧,才会有思考的余地和技术创新发挥的平台。在校本课程中运用“实践探索+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它集教、练、创为一体,在课堂中合理安排自由发挥空间,开展形式多样且具有一定层次、深度和广度的练习活动,再加以课堂上老师的指导,让学生通过课堂空间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和展示所具技术创新能力的目的。
(一)尊重个体的差異,采取培优辅差措施
在信息技术校本课程课堂上,每一个学生基于自己的基础能力都具有独特的技术创新思维,老师不能否定任何一名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因为学生存在着学习程度、接受能力等差异性,老师应尊重他们,在预留充分的课堂空间下对学生采取培优辅差的措施,实现整体学生的有效进步。例如,在《二维动画设计与创作》校本课程教学中,有的学生对Flash软件的接受能力较弱,而有的学生对其特别感兴趣,这就造就了学习进度的参差不齐,但是,笔者没有因此放弃对学生的信心,而是引导他们进行相互间的交流,并辅导跟不上学习进度的学生,因为笔者相信每个技术要点都存在技术创新的闪光点,哪怕学生只掌握基础的技术要点。
(二)精心设计任务,预留技术创新空间
“实践探索+技术创新”教学方法中设置的课堂任务过于单一或复杂都不利于课堂效果的达成,所以老师在精心设计课堂任务时,要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拓展性;要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要点,形成操作技能;要利于提高学生的任务兴趣,避免枯燥乏味的操作;要有益于学生发现事物规律,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例如,在《电脑艺术设计》校本课程教学中,完成Adobe Fireworks课程学习后,笔者预留四节课堂时间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致敬抗击新冠肺炎逆行者”标志,并将此标志应用于一系列的宣传展物中。当学生获知任务时,有的就会相互间积极探索讨论,有的就会从网络中获取创作灵感和参考资料,有的还会在草稿纸上进行基础构图,这是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任务设计,它让学生们获得充分展示自己才华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机会。
四、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展现学生技术创新成果
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它能集大家的智慧,发挥每一个人的特长,寻找解决困惑的最佳方案。在课堂实践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其形式注重小组之间的合作性、互动性和创造性。将不同智力、不同能力、不同素质的学生组成一个合作小组,这样学生的技术创新成果将从集体智慧为出发点,将所想的和所能做的表现出来,以达到共同完成一个理想作品创作的目标。在应用“实践探索+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开展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实践过程中,为了搭建小组合作和技术创新的双赢舞台,笔者会适时创设适合学生小组合作的任务和分工,再加以合作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们有效地进行沟通交流,培养学生间的合作创新能力,通过动手实践获取团队的胜利成果。例如,在《影视作品的拍摄和制作》校本课程教学中,为了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科技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并创作影视作品,有一个创作小组就根据各人所长依次安排了导演、拍摄、编辑、美工和校对等角色,通过合理的分工,既能让组员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又能让组员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并且在作品中充分地体现了技术创新理念。
总观当前,在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设中运用“实践探索+技术创新”的教学方法,只能解决培养中遇到的一些难题,这是由于校本课程建设还处于理论指导不完善、实践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的状态,特别是对学生的技术创新培养,各个方面实践效果与时代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有充分的实践调研和勇于开拓的精神,使得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研究探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陈月清.例谈信息技术课有效教学策略的设计[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2(1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