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化时代下老年群体数字鸿沟问题及相应对策分析

2024-01-27李析哲王晓艳翟海芸黄颖徐开新

中国市场 2024年2期
关键词:老年群体数字鸿沟智能手机

李析哲 王晓艳 翟海芸 黄颖 徐开新

摘 要:在数字化技术颠覆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探究老年群体对此的现状、存在问题分析,以及运用何种方式可以促进良性“帮扶圈”的打造,推动帮助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尽快融入数字社会的发展,形成关爱老年人的良好社会风尚。结论是政府和社区层面提供政策支持,在技术层面进行改进,避免全员数字化,构建出政府—志愿者—社区—老年人—朋辈等主体相互链接的解决机制。

关键词:智能化;老年群体;数字鸿沟;智能手机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4)02-0195-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02.049

1 引言

当下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后,老年群体如何适应数字化社会早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相较于中青年群体,因为年龄、接受力等原因,老年群体在网络的使用上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如难以使用在线支付、不了解线上挂号等,这些不便都极大地限制了老年群体日常生活和娱乐活动。在新冠肺炎疫情大背景下,老年群体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问题,如2022年3月,上海暴发疫情,部分地区封控时间长而储备物资不够,许多被封控的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社交平台或电商平台购买物资、药物,直接影响到部分老人的生存状况。

现有研究对于解决老年群体在智能手机上的数字鸿沟问题的相关对策主要集中在用户、设备、社会三种角度。用户层面,卞琦(2021)认为,应当增强老年人学习智能手机内生动力,克服对于智能手机操作妄自菲薄情感,加强学习意识[1]。此观点关注到老年人自身学习动力,但是忽略了客观环境对于老年人在学习智能手机时的偏见风气以及设备的适老化改造有待提高;设备层面,陈雅雪(2017)从数字媒介视角,分析现有智能手机设备操作页面设计存在“字太小”“关爱模式切换入口不明显”等造成老年人使用障碍等缺陷,需要生产厂商、软件开发商进一步加强适老化改造[2]。智能手机的适老化改造固然重要,但如今智能手机主要消费群体不是老年群体,所以在设计方面达到完全适老化仍有一定距离,但是可以通过探索智能手机现阶段系统共性开发系列教具教程,克服老年人使用的智能手机型号复杂、对老年人不友好的缺点;社会层面,徐越(2020)将社会因素分为政府、家庭两方面,政府层面包括政策设置、社区介入,通过提出推动老年人智能手机适老化革新、保留无障碍化办事通道、社区开展老年人学习智能手机活动、社区工作者或志愿者定期帮助解决智能手机困难等方式营造老年人数字包容社会氛围,结合家庭层面提升子代文化反哺意识,帮助家庭中长辈了解智能手机操作,克服老年人智能鸿沟[3]。此类观点系统回答在社会环境中各方组织需要落实的责任与措施,然而缺少整合资源后系统发挥帮扶作用的关系网络。

因此,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方式了解老年群体以智能手机为例的数字鸿沟现状、如今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政府—志愿者—社区—老年人—朋辈等主体相互链接的解决机制,根据相互链接的机制整合社会对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这一鸿沟问题的解决措施。

2 老年群体数字鸿沟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为数众多的老年人也因为不懂智能手机的应用操作而逐渐被时代所遗忘。他们不懂与亲友微信沟通,不会上网看新闻、不会手机支付等,连普通的购物、出行、看病等都受到诸多的制约和影响。为此,国家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20〕45号);江苏省卫健委、省教育厅等六部门也出台《关于实施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专项普及培训工程的通知》(苏卫老龄〔2021〕2号)。这些文件的出台,进一步落实老年教育要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有效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让广大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并融入智慧社会[4]。

为了探究在数字化技术颠覆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老年群体对此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分析,寻找推动帮助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的方法,笔者针对性地制定了问卷进行调查,希望通过努力可以给老年人在学习使用智能手机的过程中带来便利。

2.1 基本情况介绍

本次调查采取网上匿名调查的方式,通过发放问卷,于2022年6月30日至7月30日期间请60岁以上的老年人或其家人在网上填写问卷。本次调查共发出542份问卷,回收542份问卷。

2.2 老年人对智能设备使用的态度

2.2.1 是否使用互联网、手机

使用智能手机后,老年人对生活有了更多掌控感,他们认为智能手机搭建起了与子女的沟通桥梁,免于“流浪”到互联网信息孤岛。相关文件显示,在家庭关系方面,过半老年人认同“智能手机的使用加强了和子女的沟通”“密切了亲子关系”。60%的老年人都在使用智能手机,30%的老年人没有智能手机,但是表示想拥有并学习使用智能手机[5]。

2.2.2 使用系统的选择

根据调查,62.5%的老年人选择安卓,14.72%的老年人选择鸿蒙,22.22%的老年人选择IOS(苹果设备),0.56%的老年人选择其他系统。

2.2.3 老年人自身是否愿意学习

虽然老年人已经习惯使用手机来获取信息,但横亘在他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是,对于信息的识别能力和判断力与年轻人相比低很多,再加上年轻人对初次迈入网络世界的老年人缺乏耐心,对老年人的信息分享往往没有正面反馈,导致老年人对学习智能手机缺乏信心。即使如此,仍然有94%的老年人表示想要学习更好地使用智能手机[5]。

2.2.4 老年人愿意学习使用哪些功能

根据收集到的调查问卷显示,58.12%的老年人希望学习使用微信;44.46%的老年人希望学习使用支付寶;61.44%的老年人希望学习基础应用,包括电话、无线网络Wi-Fi、拍照等;50%的老年人想要学习视频类软件;45.94%的老年人想要学习购物类软件,包括线上买菜;31%的老年人想要学习游戏类软件。

2.2.5 疫情期间老年人态度的转变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增长迅速,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会在日常出行、购物、就医等生活场景中遭遇各种不便,这些老人将变成新的“数字文盲”。

随着我国在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购物出行消费都在向数字化发展,老年人面临数字社会无法融入的问题已经开始显现。近两年的疫情防控,健康码和无接触支付的推广,更让这个问题愈发凸显。许多老年人也意识到学会使用智能手机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主动学习智能手机,更好地方便生活。

2.3 周围人的态度

2.3.1 对老年人的教学难度大

由于老年人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远不如青年人,电脑手机这些智能化设备更是远超他们的认知范围,老年人学习起来费劲,学了一次两次还是记不住,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畏难抵触的情绪,不再愿意主动去向年轻人请教、学习,更不用谈如何融入数字化社会了。在年轻人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时,其学习缓慢,不在于学习能力变差,而是无法过滤生活中不重要的讯息。老化是大脑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大量文献指出老化的过程会伴随着认知与知觉功能的衰退。

2.3.2 没有足够时间反复教学

根据问卷调查,66.05%的老年人需要子女亲自教学,但是结果显示子女在教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的时长一般为每次1小时以下,因为工作原因,子女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陪伴父母,教他们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老年人因为身体原因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下降,需要大量时间来重复教学才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这是现阶段面临较大的一个难题,也是在设计课程时应注意的点。

3 老年群体数字鸿沟如今存在的问题

3.1 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复杂

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过于复杂直接影响了老年人学习使用智能手机的积极性。随着当今互联网系统的发展,手机的功能也逐渐增多,人们可以用手机实现多重功能,除了日常的打电话、发短信,还可以上网浏览新闻、观看视频、在线支付,甚至理财、办理各种业务等,可以帮助人们处理各种不同的业务,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手机也逐渐成为了人们和世界交流的媒介。但是要达成不同的使用目的,就需要使用到不同的软件,初次登录需要经过搜索、下载、注册等一系列操作,长时间没有打开也需再一次验证。这些操作虽然有套路化的公式,对年轻人而言非常容易,但对老年人来说却十分困难。在操作时需要用到手机号、短信验证、设置密码等,这对老年人的记忆力和反应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老年群体又普遍存在记忆力变差、学习能力降低的特点,导致他们接受新事物能力大大降低,这让老年人难以接受操作步骤较繁琐的智能手机。

通过问卷中老年人智能手机的使用情况来看,超过半数的老年人在使用智能设备时会偶尔忘记基础操作,1/3的老年人经常会忘记智能设备的操作方式。并且问卷显示,大多数老年人只熟悉智能手机的基础功能,或完全不熟悉手机操作,对于操作稍微复杂一些的浏览器、生活类软件、视频类软件等接触很少。通过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当今社会的数字化产品相对缺乏适老型。

3.2 老年人学习渠道较少

学习智能手机通常有两种渠道,即通过身边人和网络学习。智能手机的教学内容有很大一部分在浏览器和软件中,但是需要先学会如何使用浏览器或某些软件,如抖音、小红书等才能学习智能手机的各种功能,对老年人而言学习途径反而变得更加复杂。中国多数老年人已经退休,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渠道也大多来源于子女。但现今大多数老年人并不与子女同住,而邻居则多是同龄人或年龄差距较大的年轻人,不方便请教。这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老年群体学习和操作智能手机的可能性,也会让老年人更加认为智能手机操作复杂,从而产生抵触心理,不愿意学习。

3.3 网络世界充满风险

互联网系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的便利,同样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当今社会各种各样的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如购物诈骗、电信诈骗等,有些不法分子将目标锁定在反应能力较差的老年群体中,导致许多老年人财产受到损失。这也让许多在观望状态中的老年人对智能手机产生较差的印象,潜意识中认为使用电子产品风险大、不安全、容易上当受骗,所以不愿意或害怕去尝试。

以电子支付为例,储蓄是中国人理财的主要方式,对于老年人而言,将退休金放置在银行中十分安全,并且还可以获得利息。线上支付通过将银行卡绑定手机软件支付宝或微信实现无现金支付流程,只需要商家扫描手机条码或消费者扫商家二维码即可完成付款,无须携带现金,减少了现金丢失的可能性。但仍有许多老年人存在疑虑,認为将银行卡直接绑定在手机上有很大风险,他们宁可到银行取钱使用现金也不愿使用电子支付,对于他们来说,直接用现金买多少付多少即可,还不用担心手机支付带来的安全问题。

4 老年群体数字鸿沟问题对策分析

当下社会数字化和老龄化都持续不断加深,数字鸿沟的出现为老年人适应数字化社会带来巨大的挑战。随着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和老年人逐步开始学习使用电脑、手机等数字化设备,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然而近两年的疫情又再一次将问题的严重性摆在大家面前。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教会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尤其是智能手机,不仅对老年人融入现代化智能社会起到很大帮助,让其享受到数字化红利,更对社会治理及发展起到推进作用。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方式,针对此问题,提出如下对策。

4.1 构建政府—志愿者—社区—老年人—朋辈等主体相互链接的解决机制

老年群体的数字鸿沟问题,不是仅仅依靠亲人或政府单个个体和组织就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的,需多方面多角度,从政府—志愿者—社区—老年人—朋辈共同构建“帮扶圈”。

4.1.1 政府加强网络社会法制建设

老年人面临的智能手机使用困境,需要政府在宏观层面重视起来,制定完善相应政策法规,营造纯净的手机上网环境。应尽快完善监督管理渠道和相关法律法规,使得政策法规建设跟上网络社会快速发展的轨道,使老年人维护权益有法可依;净化网络环境中的虚假、不健康和无用信息等内容;加大对信息的管理力度,防止信息泄露损害老年人的隐私,营造健康、纯净的手机上网环境[6]。

4.1.2 提倡数字反哺

数字反哺是文化反哺中的一种,指的是代际之间围绕新媒体采纳与使用展开的互动,尤其是子代对亲代在新媒体技能、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流行文化和价值观的反哺[7]。在家庭中,年轻人往往熟练使用智能设备,并且可以有效辨识网络中的不良信息等。因此年轻人教授老一辈智能手机使用方法,不仅可以根据家庭中老一辈的接受程度进行教学方式及进度的調整,找到更适合其学习的方式,同时也可以促进代际沟通。

根据发放的问卷(见图1)调查结果显示,子女亲人教学排在老年人最喜欢的教学方式第一位,并且占比高达66.05%,由此可见,代际反哺在老年人智能手机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4.1.3 志愿者集体教学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老年人除了子女亲人教学以外,没有其他学习使用智能手机的渠道。因此在社会层面,应联合社区、高校等地,创作一系列完整的智能手机教学课件,包括教学幻灯片、线上教学视频、手机使用画册等,在老年大学或老年人聚集的地方设立教学点,招募组织志愿者集中学习课件并有规律地到各个教学点进行教学。通过反复教学及练习,使得老年人可以熟练使用手机的基础功能。同时,老年人之间也可以组成学习小组,在没有志愿者教学的时间里,同组学习能力较强的老年人可以对没学会的老年人进行帮扶。

图1 调查问卷

4.2 加强设备技术层面改进

如今智能手机及其他智能设备,针对的主要群体仍为年轻人。更新迭代快、使用复杂、功能丰富、设计繁琐,然而这些特点对于老年人来说都是不符合其使用需求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其使用智能手机的积极性。如果智能手机生产商和软件设计者能做出改进,正视老年群体在使用中存在的障碍,设计出符合老年用户使用习惯的产品,那么不管是在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上都会取得很好的回报[6]。

4.2.1 设计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手机

删去不必要的功能,保留手机最基础的通话、视频、信息等功能,在系统、字体、屏幕颜色、声音等方面与老年人的生理情况和使用习惯相配合,拥有大屏和按键,在进行精准操作的同时得到有效的反馈。

4.2.2 开发适老版软件

如今虽然许多软件都有大字版本,通过将字体放大至平常的1.5~2倍来让老年人更方便浏览,然而适老软件不仅仅这么简单。研究表明:60岁老人视网膜的光线射入量只有20岁年轻人的30%,在70岁以后就只剩下12%,因此强化视觉对比度在数字化产品的适老化改造中显得更为重要。除了不为老年人的感官增加负担,数字化产品的步骤设计还应该更加简化,用一键式代替烦琐的操作步骤,例如要用高德打车来叫车,平时至少需要六个步骤,老年版则采用“一键叫车”的形式,并且将手动输入目的地改为“自动定位+自主选择”,大大减轻老年人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使用难度[8]。

4.3 保留传统方式,避免全员数字化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在各类日常生活场景中,必须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充分保障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困难的老年人的基本需求。面对没有智能设备,或使用智能设备遇到困难的老年人,要让其享受到熟悉的应有的传统服务模式,不能因为数字化而对其日常生活造成困难,将其排斥在外。要在数字化的基础上保留传统服务,并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

5 结语

文章对智能化时代下老年群体数字鸿沟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如今在社会层面、家庭层面及老年人自身层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构建政府—志愿者—社区—老年人—朋辈等主体相互链接的解决机制,在各个层面为老年人提供保障,帮助其更好地融入智能化时代。

参考文献:

[1]卞琦.新冠疫情期间老年人健康码使用的影响因素[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21.

[2]陈雅雪.数字鸿沟视角下老年群体微信的采纳与使用研究[D].深圳:深圳大学,2017.

[3]王雨婷,赵心雨,张云杰.老年人数字包容困境现状及解决措施研究[J].才智,2022(21):136-138.

[4]缪卫民.浅谈农村老年人智能手机应用培训的困难及对策[J].好日子,2021(11):44-45,200.

[5]李记.《2021老年人手机使用报告》:80%的老年人用手机交新朋友[EB/OL].(2021-10-13).https://it.gmw.cn/2021-10/13/content_35230043.htm.

[6]王云飞,冉永晶.老年群体智能手机应用困境与社会支持[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6(6):87-95.

[7]周裕琼.当老龄化社会遭遇新媒体挑战 数字代沟与反哺之学术思考[J].新闻与写作,2015(12):53-56.

[8]刘璇.老年人“数字鸿沟”困境及弥合对策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11):53-56.

猜你喜欢

老年群体数字鸿沟智能手机
假如我是一部智能手机
海南社区老年群体需求调查研究
数字鸿沟的视角下中国网络政治参与失衡研究
智能手机如何让我们变得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