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下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以南京市为例
2024-01-26刘佳祺易慧敏沈梦园胡云超
钱 丽, 刘佳祺, 易慧敏, 沈梦园, 胡云超
(安徽建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30041,安徽省合肥市)
0 引 言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五大新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 新发展理念适应我国的特殊国情,符合历史发展的逻辑,对解决发展相关的阻力、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具有指导作用. 2021年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重申:我国要准确地遵循新发展理念进行经济发展,以确保在“十四五”时期我国的发展可以开个好头. 与此同时,土地作为经济活动运行的载体,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土地利用出现了许多负面现象,极大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如何在新发展理念背景下,有效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满足人口和经济持续增长对土地的需求成为国家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学术界的研究重点.
当前,关于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关系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一是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常用的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生产用地效益-生活用地效益-生态用地效益”“投入-产出”等模型. 例如:郑岚等学者基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模型构建省际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1];江汶静等学者从经济、社会、生态3个层面,运用弹性系数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模型,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土地利用效益进行测算[2]. 二是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关系研究. 例如:廖佶慧等学者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海峡西岸城市群2008-2017年的土地利用效益及其时空演化过程和耦合协调关系[3];胡毅等学者采用自然间断点法、热点分析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江苏省县级行政区域土地利用进行空间格局特征分析[4]. 综上所述,关于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较丰富,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关系研究也较深入,但是基于新发展理念对市级层面土地利用效益的研究相对较少,根据新发展理念构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更是不多. 南京市是江苏省的省会,同时也是带动落后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城市. 新发展理念必须全面贯彻在南京市土地利用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且实现各大理念之间的均衡发展[5]. 鉴于此,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全面构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2011-2020年南京市土地利用效益进行实证分析,旨在为南京市在新发展理念下实现土地资源高效配置,改善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依据.
1 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所需的研究数据基本来源于南京市统计局官方网站,包括南京市统计年鉴(2012-2021年度),南京市社会经济与发展统计公报(2011-2020年度)等,每项指标数据均有准确来源,无数据缺失的情况.
1.2 数据处理
1.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结合相关文献,遵循评价指标应具有科学性、代表性的原则,从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层面选取了20个指标[6-8]. 在经济效益指标层面,参考新发展理念中“创新”“开放”理念,选取地区生产总值、单位土地面积财政收入等6项指标;在社会效益指标层面,参考新发展理念中“协调”“共享”理念,选取7项指标;在生态效益指标层面,参照新发展理念中“绿色”理念和南京市相关部门在2013年印发的规划文件中提出的指标体系[9],选取7项指标,包括反映生态环境领域中生态系统保护和人居环境改善的城市绿化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项指标,生态生活领域中污染防护与处理方面的污水处理率和农用化肥使用量2项指标,以及生态空间领域中空间格局优化方面的年内增加耕地面积和造林面积2项指标. 同时根据指标对目标层的性质,将各指标分为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分别用“+”“-”表示,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南京市土地利用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注:数据来源于南京市统计年鉴(2011-2020年)
1.2.2 数据标准化
为避免各评价指标之间的量纲差异对分析结果造成影响,首先采取极差标准化的方法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其转换成统一的、可比较的无量纲的纯数值.
1.2.3 指标赋权
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后,运用熵值法确定土地利用效益各个指标的权重值. 熵值法一种利用熵所提供的信息值来确定权重的客观赋权方法[10],可以运用于多对象、多指标,同时由于其主要依据客观研究数据,几乎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能够使测算结果更具客观性和准确性.
1.3 模型构建
1.3.1 耦合度模型
借鉴物理学中容量耦合的概念和容量耦合系数模型,构建南京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度模型,以此衡量系统中各个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程度.
首先计算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系统的综合值和耦合度
其中,U1/2/3分别表示2011-2020年南京市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3方面效益的综合值;C表示耦合度,所属范围为[0,1],C值越大,表明耦合度越高,各系统间的关系越稳定.
1.3.2 耦合协调度模型
耦合度虽然能反映3个利用效益系统间的相互作用程度,但不能具体表现各个子系统间是低水平的相互制约关系还是高水平的相互促进关系,因此本文引入耦合协调模型测算各系统相互作用过程中耦合协调程度的大小.
首先,计算综合协调指数
T=α×U1+β×U2+γ×U3,
其中α、β、γ为待定系数,α+β+γ=1. 本文认为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3方面的重要性相同,故设定α=β=γ=1/3.
其次,计算耦合协调度
其所属范围为[0,1].耦合协调度越大,表示3个效益系统越协调,D=1时,子系统之间达到最优的耦合协调状态.
基于众多学者关于耦合协调度的研究成果[11-12],结合本研究实际,构建土地利用3个效益的耦合协调度区间和相应协调等级,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
2 南京市土地利用效益结果分析
2.1 综合值分析
由南京市2011-2020年的土地利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综合值,绘制出土地利用效益演化曲线,如下页图1所示.
图1 2011-2020年南京市土地利用效益演化曲线
从图1可以看出,2011-2020年南京市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值介于0.000~1.000之间,生态效益综合值介于0.200~0.800之间. 经济效益基本保持稳定增长状态,综合值较高,在2011-2019年间,经济效益保持高速增长,由于受到突然袭来的新冠疫情的冲击,2020年略有下降. 社会效益增幅最大,整体呈稳定增长趋势,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面积以及人均拥有道路面积等各项指标均在稳定上涨. 其中道路长度、全市卫生机构数和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呈缓慢增长趋势,2020年较2011年相比增长约1.5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医院床位数增幅较大,2020年的数据约为2011年的2倍. 生态效益初始值最高,在2018年略有下降,之后回升,整体呈增长趋势,但涨幅相对较慢. 虽然农用化肥使用量这一负向指标有大量减少,但城市绿化覆盖率、年内增加耕地面积及造林面积3项指标值均有波动,同时,森林覆盖率等其余3项指标值均无显著的提高.
2.2 耦合协调状况分析
由2011-2020年南京市土地利用3个效益的耦合协调度,绘制出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度演化曲线,如图2所示.
图2 2011-2020年南京市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度演化曲线
从图2可以看出,2011-2020年南京市土地利用效益3个系统之间的耦合度C值介于0.200~1.000之间,2011年耦合度最低,2011年以后随着《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等相关政策的实施,使土地利用规划有依据、有标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3个系统之间逐渐实现良好互动. 协调指数T值介于0.000~0.900之间,处于持续上升趋势. 2013年亚青会和2014年青奥会的举办为南京市带来了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南京市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在“十三五”时期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海绵城市试点,因此2011-2020年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系统的综合值呈现上升态势. 耦合协调度D值介于0.100~1.000之间,与协调指数T值的曲线大致相同,说明从2011年到2020年南京市土地利用效益逐渐趋于协调,南京市多心开敞格局基本建成和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践行,使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3个系统同步发展. 从协调等级来看,2011-2012年均处于5级及以下,2015年达到7级,2016-2019年间逐步增长至8、9级,2020年达到10级. 从耦合协调程度来看,2011-2013年处于失调状态,2014年达到协调,且此后协调程度不断向好,2020年达到优质协调. 总体来看,研究数据与计算结果表明,近十年来南京市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及生态3种效益的耦合协调度在逐渐提高,耦合协调情况较好,这与《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的发布以及新发展理念的贯彻实施密不可分.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本文以江苏省南京市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2011-2020年南京市土地利用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1)经济方面,南京市十年间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总体呈现高度增长趋势,为推动形成现代化大都市创造了有利条件. 社会方面,南京市十年间土地利用社会效益综合值高速增长,是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中效益综合值最高的一项,对形成完备的城镇体系,缩小城乡差距起正向作用. 生态方面,南京市十年间土地利用生态效益综合值在曲折中上升,增长较缓慢,波动较明显.
(2)综合三者耦合协调度,南京市土地利用经济、社会及生态三方面效益常年保持高度耦合状态,协调程度在2014年初步达到协调,随后保持稳定增长,至2020年达到优质协调. 但疫情大环境下经济下行压力以及城市化快速进展中出现的问题仍然存在,完善协调机制以促进更好的发展将始终是未来几年南京市土地利用的目标.
(3)总体来看,至2020年,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南京市全面贯彻党的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 虽然在新发展理念中的“创新”和“绿色”两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但在“开放”“协调”和“共享”三方面已取得显著效果. 建设新南京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的基本目标.
3.2 新发展理念下的建议
综合当下现状与相应政策,参考本文设置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研究结果,在当前的双碳目标及五大新发展理念的大背景下,南京市应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导和指示精神,转变土地的利用方式,创新土地的供应模式,严守生态红线,具体如下.
(1)优化产业结构,创新开放提高经济效益
南京市目前经济发展较快,第三产业占比大,产业结构作为影响经济结构的主要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城市发展的产品结构、就业结构、技术结构等方面的变化[13]. 因此南京市应大力发展与大型制造业和工业园区相适的中小型企业和居住园区,努力使产业结构合理布局,明确功能分区,向现代制造业转型. 创新位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根据本文研究结果,南京市目前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综合值较高,应该继续增强创新发展新动力,推动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制度创新,创造全面开放的新模式,在疫情等大环境下转变思路、盘活经济. 政府应该积极合理布局“引进来”和“走出去”,继续完善国际资本流动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引进先进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创新能力[14],同时有效监管“走出去”企业的风险.
(2)合理规划土地,协调共享社会土地资源
虽然目前南京市土地利用社会效益的综合值最高,但仍面临转型的压力.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与新发展理念中的共享目标不谋而合,因此南京市还需注重合理调整城镇居民收入,增加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农民收入;提高主城区的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率,合理规划城市用地,确保耕地保有量和人均道路面积[9];提高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和城市绿化覆盖率,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社会条件的支持[6]. 相关规划单位在制定本市土地发展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南京市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和使用现状等因素,合理规划南京市不同土地的用途,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潜力. 通过对老城区和棚户区的改造,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三区三线,使边界区域得到合理的拓展. 此外,企业要积极盘活企业用地,变被动节约为主动挖潜,推动企业项目高质高效的落实,实现多方优化、协调共享土地利用结构,增强用地效率效能,提高城市用地水平.
(3)加大生态治理,实施产业绿色发展
经过分析论证,南京市目前土地利用最突出的是生态方面的问题. 作为评价指标体系中唯一的负向指标,南京市应继续控制农用化肥使用量,组织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严格全市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完成对重点受污染严重地块的妥善治理与修复. 一直以来,经济发展建设的优先地位给社会环境和生态文明带来了压力,南京市应在确保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严守生态红线,执行国家和省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完善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实现“多规合一”[15]. 持续开展生态保护红线违法违规问题清理整治,落实生态保护红线补偿制度,对保护成效突出的地方加大奖励力度;加快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落实各部门的生态保护职责;建立相应配套的法律法规,加大治理和保护的力度,发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坚持生态优先的方针,以新发展理念中的绿色为指导,以低碳、可持续发展为途径,以良好的自然环境为依托,大力促进产业绿色转型,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创新体制机制. 同时运用大数据建立生态环境综合协同平台,设置专门空间分析、绩效预估及风险识别等分析模块,根据不同保护类型、生态功能及管控策略开展情景分析,支撑规划、政策及决策[16].
(4)均衡土地利用,提升耦合协调程度
目前,南京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协调程度已达到优质协调,但生态方面的效益综合值不如经济和社会两方面. 南京市整个土地管理工作仍要坚持以五大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依法依规推进全方位保护,科学规范实现可持续利用,推动土地管理工作各方面的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需要着眼长远发展,推动土地利用向高质量、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转型. 注重多目标平衡系统化落实,推进土地管理利用质量、结构、空间、效率、效益和安全相统一,努力实现土地管理利用全领域、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监管,以更严密的责任体系以及更完善的激励机制,把土地管理工作执行到位、落实到位、见到实效. 另一方面,准确把握土地增量和存量、依法依规均衡土地利用、协调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关系,在思想认识、体制机制、统筹协调、能力作风等方面有一个大的转变,加快推动形成土地管理利用新格局,完善土地利用的多方面综合效益,协调土地市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