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体育育人的四种方法
2024-01-26车磊
【摘要】本文基于体育教师的视角,阐述运用先学后教、小组合作、分层教学、对抗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责任意识、挑战意志、规则意识的教学措施,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品行。
【关键词】立德树人 体育课程 品行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32-0045-04
立德树人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学校要进一步做好德育工作,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敢于担当、不懈奋斗、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健全人格、有崇高精神的人。中学体育教师必须充分意识到德育的重要作用,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创新体育与德育相结合的工作途径和方法,为青年成长注入精神营养、提供道德规范,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
体育课程是一门以锻炼学生身体素质为主,以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为核心的课程。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体育品德,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其中体育精神包括自尊自信、勇敢顽强、积极进取、超越自我等,体育道德包括遵守规则、诚信自律、公平正义等,体育品格包括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正确的胜负观等。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中有那么多的德育内容,可见,体育与德育有着先天性的联系,具有不可替代的德育优势。教师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要深挖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将之融入教学中,在传授体育运动动作、技术、规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体育品德,使其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一、运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仍主要运用传统的讲解式教学法,很多学生也因从小接受这样的学习方式,养成了“等、靠、要”的习惯,过度依赖教师,缺乏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教师可以尝试运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以此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锻炼其自主学习能力。
“先学后教”是对传统的“先教后学、课后作业”教学模式的颠覆性改革。该教学方法认为,一堂课要从“先学后教”的“学”字开头,这里的“学”是自学的意思,是指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既定目标自学,即以学生的自学为一堂课的起点。运用该教学方法时,教师可围绕某一项体育运动的核心知识设计高质量的前置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独自尝试解决问题以及发现新问题。“先学”并不仅是教师引导学生提前预习,还包括课堂上让学生围绕学习主题调动已经掌握的体育知识与经验进行自主学习,并将已有经验与当前学习内容连接起来,建立起结构性关联,参与当下学习的过程。
“以学定教”指教师依据学情来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这里的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的认知水准,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学生对新知学习的情绪状态等学习主体的基本情况。而“定教”,就是确定教学的起点不过低或过高,即在恰当的起點上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让每一名学生得到优化发展。
以羽毛球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前预习环节可以通过线上平台给学生提供视频,或者通过设问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初步了解本堂课所学内容。比如,课前提供关于羽毛球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以及预防措施的专题视频,讲述羽毛球运动中可能因为姿势不对或其他因素造成的踝关节损伤、腕关节损伤、肩关节损伤、腰关节损伤等,以此提升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与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在羽毛球运动中受伤。同时,向学生提供关于羽毛球体能训练的视频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去思考和练习。如下肢专项力量练习,鼓励学生跟着视频进行跳台阶、原地纵跳、蛙跳、负重半蹲跳、单腿跳障碍、提踵练习、“鸭步走”等练习;如动作速度练习,鼓励学生跟着视频进行快速立卧撑、高频率跑楼梯台阶、两脚交替跳绳等练习。学生课前按照教师所提供的专题视频进行体能训练,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接下来的课堂羽毛球训练中就能做到游刃有余。当然,教师在课堂上也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先学”,比如,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的形式指导学生学习羽毛球握拍方法,也可以亲自示范,给学生讲解正手握拍方法、反手握拍方法、后场握拍方法、前场击球握拍方法、中场平抽平挡方法等。在羽毛球运动中,握拍是基本动作,如果方式不对就会影响发力与击球。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认真对待握拍并自主训练,以两人为一组重复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羽毛球握拍方法。这种学生先学、教师后教的教学方法有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能深化学生对体育运动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等,改变学生“等、靠、要”心理以及依赖教师的不良学习习惯。
二、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受到社会大环境、家庭小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中学生存在依赖性强、集体荣誉感较差、精神集中能力较弱、缺乏合作精神、沟通能力不足等特点。尤其是独生子女,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或多或少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当前社会是一个合作共赢的社会,如果学生不擅长与他人合作,缺乏团队意识、责任意识,不懂得有效沟通,那么就很难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而体育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课程,有很多团队式项目,有许多需要学生与同伴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的运动。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推动力,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学习模式,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目的。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下,教师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合作分享精神、永不言败精神、公平公正意识、沟通交流能力等。除此之外,中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等也存在差异,加上课后运动的时间、内容不一样,导致他们的体育素养存在差异。用通俗的话来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动作技术,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差异性,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练习,这样既可以实现学生体育水平的共同提升,又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等。
以常见的篮球运动为例,有的学生擅长传接球,有的学生擅长运球,有的学生擅长投篮,有的学生擅长移动,还有的学生擅长防守等。因此,在篮球教学中,教师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以若干人为一组,将擅长篮球动作技术不同的学生放在一个小组,然后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助,一边将自己擅长的动作技术教给同组成员,一边在同组成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弥补自身的不足。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自身的篮球技能水平,又增强了他们的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如擅长运球的学生给同组成员展示运球时的动作要领,示范当防守队员来抢球时或者当自己接近防守队员时如何变换运球方式以突破对手,用身体去保护球,并巧妙地使用假动作去摆脱防守,等等。同样的,擅长投篮的学生给同组成员展示投篮时的动作要领与注意事项,擅长移动的学生给同组成员展示移动时的动作要领与注意事项,擅长防守的同学给同组成员展示防守的位置感和防守动作注意事项等。在这种互帮互助的氛围中,每个人取长补短,既帮助了别人又得到了别人的帮助,从中感受到互帮互助的学习乐趣。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展开篮球比赛,完成“学、练、赛、评”的教学过程,并评判各小组的共同学习情况。相较于过去体育课上教师直接给学生示范动作然后让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方式,这种以学习小组为载体组织学生共同学习、互帮互助的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生篮球水平的共同提升,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分享意识、集体荣誉感、团队协作能力、合作精神等团队责任品质。
三、运用分层教学法,培养学生勇于挑战的意志品质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省事而采取统一性的教学策略,给全班学生设置同样的学习目标,或者提供同样的资源、采取同样的教学方式等,这既不利于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也不利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众所周知,不同的体育运动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不同,有的项目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柔韧性,有的项目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爆发力,有的项目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耐力,有的项目要求学生有较好的小肌肉群力量等。这也是有的学生在A项目中表现较好,但在B项目中表现不佳的原因。在体育授课过程中,如果教师给学生设置同样的学习目标,那么对擅长这一动作技术的学生来说,因为目标过低,感觉这种动作过于简单,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导致学生感觉不到挑战性,因此丧失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有些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较差,对他们而言教师设置的目标难度过大,会出现“跟不上”的现象,以致产生畏惧、抵触等心理,甚至产生自我怀疑,久而久之就会对体育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情绪。
在立德树人理念下,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实现体育教学效益最大化。分层教学有如下两方面的优势。一方面,学生面对的目标是适合自己的,因为难度适中,所以会有很强的挑战欲望,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体育潜能。另一方面,因为学习目标是教师为学生“量身定制”的,学生在专注、投入的状态下基本都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会让他们获得成就感、满足感,拥有更强的自信心去挑战更高的难度。更重要的是,教师经常组织学生挑战自我,会让学生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敢于挑战。通过长期这样的锻炼,学生即使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也会迎难而上并且坚持不懈。
以短跑运动为例,分层教学过程如下。第一步,科学分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体能基础、心理素质、运动能力、动作技术等,将全班学生分成特训生、中等生、潜力生三个不同层次、不同小组进行教育教学。第二步,制订差异化的学习目标。教师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小组学生的体育水平设置差异化学习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相应的学习方向。以100米短跑为例,要求男生组的特训生跑完全程控制在13秒以内,中等生控制在14秒以内,而潜力生则控制在15秒以内;要求女生组的特训生跑完全程控制在15秒以内,中等生控制在16秒以内,而潜力生则控制在17秒以内。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差异化处理,就不会让学生感到负担,从而消除畏惧心理,同时产生挑战欲望。第三步,进行差异化训练和指导。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短跑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和训练,使其得到相应的学习和提高。譬如,对于潜力生这个群体,教师通过对动作习惯等基础知识进行讲解,指导学生从基础的运动方式开始练起,要求这个层次的学生准确、规范地掌握运动姿势,避免在运动中受伤。对于特训生这个群体,可以鼓励他们使用手环、Keep等现代辅助设备丰富锻炼手段,进而加强体能和技术的训练,不断挑战自我,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体育潜能。教师科学地运用分层教学方式,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提升体育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从而实现“以体育人”的目标。
四、运用对抗练习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对抗训练法,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或人员互设为假设敌,采取攻防对抗方式组织实施的训练。对抗性练习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当学生学习并掌握了基本的技术动作要领和运动规则之后,采用对抗练习能够更快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增强学生的运动规则意识。
中学生大多存在争强好胜的心理,都希望在公平、公正的情况下取得成功。而公平、公正的前提是参与者必须遵守规则,在规则下进行竞争。人生活在社会中,如果没有规则意识和习惯,就会做出违背规则的事情。轻的会给他人带来不便,重的会违法犯罪。我们知道,一个集体之所以能够保持秩序,是因为在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能遵守集体中的行为规则。比如打乒乓球,如果对抗练习的两个人,有一个人不遵守规则,那么将无法判定输赢,也就无法继续练习下去。众所周知,体育运动中的很多项目都可以进行对抗性练习,如乒乓球、羽毛球、跑步、跳高、跳远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项目的特点通过对抗性练习培养学生遵守运动规则的意识和习惯。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体育运动规则。在开展对抗性练习时,必须要求学生细心、耐心、认真地学习比赛规则,严格遵守比赛规则。在对抗练习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当发现有人违反规则时就要马上判罚,让规则成为运动中的一项必备内容,而且是强制性的内容。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接受强制性的运动规则约束,久而久之就能养成遵守运动规则的习惯,在意识里形成规则观念,以后在任何场合都会潜意识地把规则放在重要的位置,自觉地遵守社会中的各种规则,自觉地维护社会秩序。
综上所述,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品行是中学体育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彰显体育课程内涵与育人价值的重要途径。教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基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调整教学策略,摒弃传统的刻板思维,促进学生体育水平与道德水平共同提升,為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赵彩霞,倪正喜.强身铸魂 立德树人:高中体育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86).
[2]崔建超.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德育促进策略研究[J].田径,2022(8).
[3]庄淑锦.体育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课堂实施德育教育对策[J].高考,2022(14).
[4]臧广成.“两育并举”,协调培养: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清风,2021(24).
[5]王少云.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实践探讨[J].新课程,2021(49).
[6]蒋春娟.“立德树人”视角下高中体育课中的德育透视探究[J].家长,2021(33).
作者简介:车磊,本科,高级教师,南宁市学科带头人、南宁市教学骨干,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国家规划教材《体育与健康》、广西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民族体育与健康》编委。
(责编 蓝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