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同胞共圆中国梦
2024-01-26汪灵犀
越来越多台胞台企抢抓机遇,积极投身大陆经济社会建设,实现自身更好发展。两岸交流合作日益广泛、相互往来日益密切,两岸命运共同体成为生动的现实。
一湾浅浅的海峡,曾是两岸同胞难以逾越的天堑。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及一系列政策主张,开启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阶段。坚冰从此渐渐消融,涓涓细流最终汇成大江大河。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45年来,两岸关系虽然经历风雨波折,但终究冲破各种阻碍,不断开辟前进的道路,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祖国大陆顺应两岸同胞加强交流合作、增进了解沟通的共同愿望,积极为两岸交流合作创造条件,接连出台并落实落细各项惠台利民政策措施。越来越多台胞台企抢抓机遇,积极投身祖国大陆经济社会建设,实现自身更好发展。两岸交流合作日益广泛、相互往来日益密切,两岸命运共同体成为生动的现实。
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
时隔多年,台商宗绪惠仍记得初到江苏小城昆山的情景:马路两边全是农田,牛车慢悠悠经过,晚8点后饭馆就打烊……如今,昆山被称作“小台北”,高楼林立、道路宽阔,10万台商台胞在此工作生活。自1990年首家台企落户至今,昆山已累计批准台资项目5800多个,投资总额逾693亿美元。统计显示,2022年昆山地区生产总值达5000亿元人民币,其中地区生产总值的30%、工业总产值的40%、利用外资的50%、进出口总额的60%均来自于台资。
在与台湾一水之隔的福建,类似的故事同样上演着。20世纪90年代,台商李瑞河来到祖籍地福建漳浦谒祖探亲,一踏上故土亲切感油然而生。土亲人亲,风景独好,他决定在漳浦创业。如今,李瑞河的天福集团已在大陆开设“天福茗茶”连锁店逾1300家。2007年创办的天福茶学院2012年“升格”为漳州科技学院。
从第一位台商到大陆投资设厂,到如今台资企业总量达数万家;从新时代台湾青年“登陆”就业创业浪潮,到台商台企融入新发展格局、参与高质量发展……两岸逐步开启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崭新格局。
据商务部统计,2022年共批准台商投资大陆项目5470个,截至2022年底,台商投资大陆项目共计逾129994个,实际投资额约733亿美元。新批准台资项目数、吸引台资金额稳定增加,充分表明台商持续看好大陆巨大内需市场、完备产业体系、强大生产制造能力和广阔发展前景。
祖国大陆始终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同等待遇。2018年,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31条措施”迅速落地见效,推动两岸在各领域交流交往不断深化。2019年,大陆再出台“26条措施”,进一步促進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为台胞台企提供同等待遇。2020年助力台企“11条”、2021年“农林22条”相继出台,越来越多的台胞台企从中受益,在奋斗中收获累累硕果。2022年,大陆扩大开放台湾居民在大陆申设个体工商户的行业范围、地域,台胞台企在大陆发展条件更好、环境更佳。不久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公布,这是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重大举措。
“大陆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广大台商台企是见证者、参与者,更是受益者。”全国台企联会长李政宏表示,台商台企的发展壮大,得益于大陆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与引领,得益于大陆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持续出台政策措施的有力支持,得益于大陆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诚意和善意。
助力台胞台商融入新发展格局
四川大凉山冕宁县宏模镇的油橄榄现代林业园区里,一望无际的油橄榄树静静矗立着。2012年3月,台商林春福开始在这里投资种植油橄榄,十年间,种植面积从600亩扩大到2.5万亩,年综合产值超1.3亿元人民币,带动周边6800余户农户年增收3倍以上。
大陆“农林22条措施”等惠台措施的推出、落实,对林春福们而言,是“定心丸”般的存在。“大陆是台胞能实现梦想的福地。我70岁了都能创业成功,和儿子林书任在这里找到人生价值,台湾年轻人来这里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林春福说,橄榄树的好收成,全靠大山滋养,而大陆政府的支持,是他事业成功的最大“靠山”,“大陆政府对农业、林业项目的补助,比台湾力度起码大一倍。”
党的十八大以来,祖国大陆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推动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为台胞台企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为广大台商台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巨大机遇,广大台商也对在大陆扎根发展有了更大信心。
“这些年我见证了祖国大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在不断探寻自身的发展机遇。”南京南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育玮自2005年随父亲到南京创业,如今高端制造装备行业成为他看好的“新赛道”。张育玮决定斥资改造车间,为产业升级调整做准备。“两岸产业需要优势互补,大家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必将大有可为。”
“台商绝对不会放弃大陆14亿多人口的庞大市场。”台湾商业总会主席赖正镒认为,布局大陆是台湾产业“必须要走的方向”,两岸加速融合发展才能共创美好时代。他说,近年来两岸在半导体、电子资讯、数字金融及绿色智慧等领域不断加强交流合作,许多台商台企在大陆找到投资发展的机遇。“两岸关系好,台湾才会好,祖国大陆的经济蓬勃繁荣,台湾老百姓一定会受益。”
随着“十四五”规划加快实施,广大台胞台企迎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海南自贸区(港)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这些吸引了岛内青年的“登陆”热潮,他们纷纷来大陆就业、创业、学习、生活,到祖国大陆的广阔天地来追梦圆梦。他们向岛内同龄人喊话:“你的所有梦想都可以在大陆放飞,撸起袖子干吧!”
“大陆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经济发展前景光明,机遇前所未有,广大台胞台商要积极参与两岸经济产业合作,抢搭新的发展快车,抓住机遇再创事业新辉煌。”李政宏说。
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未来
“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互通讯息,探亲访友,旅游参观,进行学术文化体育工艺观摩。”“我们相互之间完全应当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
1979年,在香港的台商黄紫玉看到《告台湾同胞书》里的这些话,下决心要协助大陆开拓两岸贸易。在台湾当局严禁台商投资大陆的年代,她不顾家人反对,赴福建厦门投资。后来,她的生意做到了上海、山东、北京,并成为台商中的第一位全国政协委员。多年后谈及初衷,黄紫玉说,那是“家国情怀使然”。
事实上,从《告台湾同胞书》发表的那一刻起,历史的车轮便加速了转动,一往无前。数十年來,两岸日益成为密不可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同胞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对两岸关系走近走亲的一致向往,对推动两岸融合发展走深走实的热切期盼,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
在大陆的持续推动下,越来越多台湾同胞汇入中华民族复兴大潮。他们来到大陆投资兴业,积极参与各地发展建设,也在其中分享了巨大的机遇,取得了在岛内难以想象的成就。来自彰化的台商庄久毅2014年从越南辗转到大陆的广西,成立广西两岸红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种植“宝岛美人椒”。“回大陆创业,最大收获是参与了国家脱贫攻坚行动。”他说,企业帮助当地民众脱贫,自身也从中获得了经济效益。
2018年开始,庄久毅积极参与广西崇左市天等县扶贫攻坚工作,在全县11个乡镇以“公司+农户”方式,助力2800余户贫困户脱贫,企业种植基地不断壮大。2021年,公司辣椒总产量达5000多吨,总产值逾5000万元。
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经济同属中华民族经济。加强两岸经济合作,互惠互利,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数十年来,台商台企在大陆外贸、民生就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社会公益等领域均发挥了积极作用。2021年中国出口百强企业中,台资企业有30多家,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连续多年居于首位。由两岸企业家峰会积极促成的一些重大项目落地投产,对巩固两岸产业链供应链连结、助力大陆相关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要认识这个时代,就得到最基层。”父亲林春福的一席话,引发林书任深思,他决定毕业后扎根凉山,从北大博士变成了“乡村青年”。林书任在帮助父亲做大企业的同时,投入凉山乡村振兴工作,组建了“春风新农人培训中心”,每年计划培训5000人,帮助农民更好对接市场。他还组织北大校友来大凉山开展公益助学,帮助大凉山的小朋友们打开眼界,走出大山。未来,林书任打算陆续开设民宿管家、直播带货等课程,帮助更多当地民众持续增收。
汪灵犀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