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锟铻精工 明代文献中的琢玉之道

2024-01-24苏芳芳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0期

【摘 要】明代藏玉市场经济的繁荣,不仅促进了明代玉雕工艺的发展,还引起了当时学者对玉器的高度关注,从而明代文献对玉器研究成绩斐然,为后人研究明代琢玉思想提供了宝贵文献资料。其中锟铻刀、脚踏桌式砣机、原料产地多样化、仿古辨沁等等在中国玉文化史上都具有历史意义,同时陆子冈模拟文人画风的雕刻风格影响深远,延续至今。

【关键词】明代玉器;锟铻刀;琢玉;陆子冈

【中图分类号】K87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0—172—03

明代是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的高峰,知识阶层对手工艺的关注程度很高,遗留数部总结古代工艺的著作,其中有不少关于玉器的文章,为后人研究明代琢玉思想提供了宝贵文献资料。

明朝释放元代手工业奴隶允许其独立经营,但采取住坐、轮班、劳役制和纳银制。所以官府玉作工匠身份是自由民,却仍然要为皇家提供一定的无偿服务。尽管如此,已经极大提高了玉匠工作积极性。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良匠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由此形成京城和苏州南北两大玉器生产中心,辐射南京、松江、扬州、杭州等地。明代民间玉肆的工匠已经基本上是自由劳动者,与雇主只是雇佣关系,没有人身依附关系,社会地位相对提高很多,故此涌现出不少玉雕精品传世。当时更有杰出的玉雕匠人能做到与缙绅平起平坐,社会地位十分突出。

通过阅读明代玉器相关文献,结合考古实物,我们可以追寻到明代玉器文物背后所承载的琢玉之道。

一、锟铻刀的存在

高濂《尊生八笺》中“燕闲清赏笺上卷”,“刻玉章法”一篇记载,王心鲁引用陶隐居《蟾酥昆吾刀说》讲述刻玉章的方法:使用真正花钢,并将砺石放在旁边,时时磨刀,使它刀锋保持锋利,利于刻制玉印。宋应星《天工开物》玉器篇最后记载,有施展精巧工夫的玉器匠人,以镔铁刀做为他们的攻玉利器,并解释镔铁来源于西番哈密卫砺石中。徐文长《题水仙簪诗》载有:“锟铻峰盡终难似,愁煞苏州陆子冈”,传闻陆子冈闻名于世,擅长精雕细琢之功也是得益于锟铻刀的使用,王世贞《太仓州志》指明陆子冈“用刀雕刻,遂擅绝今”。明代曹昭《格古要论》曾记载:镔铁有旋螺花、芝麻雪花。由此可见,王心鲁所说花钢应该也是镔铁,镔铁是高碳钢和熟铁叠打而成,极其锋利,古有吹毛透风的美誉。

明代玉器制作以和田玉为主,也有其它丰富美石玉材。高密度的和田籽料单独使用镔铁工具是无法切割雕刻,高濂《尊生八笺》中“燕闲清赏笺”玉器篇开头就写:“玉出西域于阗,有五色,利刀刮不动”,符合现代科技对和田玉密度与硬度鉴定的结论。但如果是一般玉材另当别论,同样是高濂后面还记载有与真玉类似的茅山石,定义为石类玉,这种石性较重的玉材,精细部分使用镔铁制作的锟铻刀还是有可能雕琢。从古代玉器制作工艺微痕迹研究,使用利器非砣具治玉,刀口往复运动雕琢的技艺早已存在的,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治玉工艺。高濂记载王心鲁刻玉章也详细描述了这一技法:“一刀勿入,再锲一刀,多则三锲,玉屑起矣”。还有明代文献中几次提到的绿玉一词,绿色系玉石国内已知除和田碧玉、辽宁岫岩河磨玉外,多数为蛇纹石玉,河南南阳独山玉也是辉石结构,硬度密度普遍低于和田玉,镔铁工具雕刻细节应该是可行。

二、它山之石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从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玉石钻孔佩系开始,治玉即使用半机械工具。历史证明,中国古代完整系统的琢玉机器研究资料,最早是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的桌式脚踏砣机。明以前并没有完整实物或文献记载证明桌式砣机琢玉始于何时,桌式脚踏砣机的前身何样也没有学术支持,虽学术界众说纷纭,但都仅限于推断和猜测。

《天工开物》成书大致在明崇祯十年,距离明亡只有六年,宋应星当时五十岁,其乱世不忘治学,为后人留下这一本总结中国古代农业、工业生产技术的专著,令人肃然起敬。一反中国古代传统不务实学空谈心性的常态,宋应星上溯前朝历代,下至明朝末年,将中国传统科技做了系统整理,是中国传统科技最全、最好的真实记录,殊为难得。中国古代玉器制作工艺最详实的记录也出现在《天工开物》,特别是脚踏桌式砣机资料系统详尽,并配有图解,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玉雕技艺提供宝贵资料。书中描述:璞玉初解,是用铁质圆形砣具添砂剖玉,盆水和砂可用于冷却,足踏牵引皮带带动连轴运转,使圆盘砣具往复旋转,逐忽划断,这个横轴砣具治玉原理一直延续至今,只是如今脚踏动力演变为电机动力,各种具体砣具分类更细,功用明确,使得玉石加工工艺更趋精细。特别其中记载“其砂非出河中,有泉流出,精粹如面,籍以攻玉,永无耗折”,道出玉是琢磨成器,而非砣具直接雕刻成形的治玉技艺核心原理。

三、和田美玉

自古美玉以于阗产和田籽玉为最。和田籽玉一般认定为玉石次生矿,《天工开物》中明确记载玉石产地为西域白玉河和绿玉河,写明“玉璞不藏深土,源泉峻急激映而生”。个人认为最为可贵处属其所述“朝鲜西北太尉山,有千年璞,中藏羊脂玉,与葱岭美者无殊异”。现代地理学上太尉山明确位置已经难以查找,通过文献及现代玉料推测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是太尉山璞玉为韩国进口春川玉一脉,春川玉俗称“韩料”,白度及密度都较高的玉料也有出现,但高密度白玉数量极少,大多青白色,密度普遍低于优质新疆和田玉,强光下肉眼可见石性颗粒明显,透明度偏高,肉嫩不及和田籽料油润。但是,韩国春川和田玉质玉石原料大量流入中国市场只有最近十几年时间。韩国春川市位于韩国首都首尔以北,《天工开物》成书于明崇祯时期,明崇祯皇帝在位于公元1628年至1644年。

太尉山璞玉第二种可能是辽宁岫岩河磨玉。岫岩县地处朝鲜西北方向,岫岩和海城交界的兄弟山河谷产和田玉质河磨玉,质优者密度脂份极高,外带土侵风化石性表皮,与璞玉一词更为相符,但河磨玉多为青绿色,也有一脉出黄白色河磨玉。虽然太尉山具体位置无法明确考证,但宋应星的记录丰富了明代玉器所用玉料的研究,可见明代玉料使用的多样性。明代多部文献也列举出多色玉料的存在,例有黄如蒸栗、白如羊脂、甘青如新柳、碧色如菠菜深绿为佳等等。

四、晶光宝器

水晶也是广义玉石中的一种,因晶莹剔透的质地为世人喜爱,明代玉器研究文献中的天然水晶雕刻资料相对比较多。宋应星《天工开物》“玉”一篇中记载有中国水晶产地众多,如南方的福建漳浦,北方宣府四角山,还提到中原河南信阳州产水晶黑色者最美;曹昭《格古要论》中记载,水晶以清明冰莹毫无瑕疵者为佳,还说器皿碗盏以素洁为好,但凡是碾花者必定有节病。明冯梦龙《古今小说》中描述到:“(王殿)台上果卓,伫目观之,器皿皆是玻璃、水晶、玛瑙、琥珀为之,曲尽巧妙,非人间所有”。文震亨《长物志》中也有水晶搭配器皿的相关记载,如“卷七器物篇”中说到,香炉可以用老旧的水晶随炉大小搭配等。明代水晶制品传世文物众多,其中明代琢玉名家陆子冈雕琢“子冈”款茶晶梅花花插最负盛名。明代也是我国插花艺术鼎盛时期,插花成为专门艺术,出现插花艺术专著袁宏道《瓶史》。高濂在《燕闲清赏笺下卷》也写有“瓶花三说”,讲究瓶花之宜。

据张岱著《陶庵梦忆》“诸工”一篇记载,明代优秀手工艺匠人凭借高超技艺,做到“其人且与缙绅列坐抗礼焉”,并说明天下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不过是有人自轻自贱而已。明末王世贞《太仓州志》“物产”文中还指出苏州陆子冈的玉器、鲍天成的犀角器、朱碧山的银器“皆比常价再倍”。明代治玉名匠当以陆子冈为代表,陆子冈因工艺精湛,曾以工匠身份名闻朝野,《苏州府志》称赞其“碾玉妙手,造水仙簪,玲珑奇巧,花如毫发”。高濂《燕闲清赏笺中卷》有“水注”一篇,明确记录“又见吴中陆子冈制白玉辟邪,中空贮水,上嵌青绿色石片,法古旧形,滑熟可爱”。可见陆子冈对传统治玉技法有很好继承,注重玉器功能性和把玩手感。

“子冈”款玉器后世仿者众多,存世“子冈”款玉器皆真假难辨,尚无定论。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子冈”款青玉合卺杯、明“子冈”款山水人物纹方盒等,总体工艺繁复精细,但质量参差不齐。据文献和“子冈”款文物实例推测,陆子冈拥有高超玉石雕刻技法,善于学习明代文人画意趣,将印章、书法、诗文、绘画等多门艺术融入玉器雕刻。以故宫博物院藏“子冈”款茶晶梅花花插为例,该花插器型完整呈桶状,天然茶色水晶质地,仿梅花树干出枝带花蕾,利用原料白色结晶体俏色巧雕雪白梅花,器身一面阳雕隐起两行行书“踈影横斜,暗香浮动”八字,末属圆形“子”,方形“刚”阴文两枚。其寓意美好,格调高雅,充满明代文人画风清雅韵味,将中国古代玉器雕刻艺术提高至全新艺术境界,集鉴赏、装饰和实用为一体,其审美追求影响深远,延续至今。

五、尚古之风

明代之际,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城市里出现出售玉器的集市,古董店大量涌现,玉器收藏队伍庞大。明人继承宋人尚古之风,仿古玉器的市场需求激增,汉代玉器是中国玉器史的一个高峰,纹饰风格由之前的抽象为主逐渐转为写实为主,形神兼备,倍受明人推崇。明人还喜宋玉,因为宋代崇尚绝对单纯的极简器物美学,所以宋玉通常构思精巧做工细致,极具写实,受到明代藏家追捧。高濂《论古玉器》中就说:“近日吴中工巧,模拟汉宋螭瑰钩环,用蒼黄杂色边皮从玉,或带淡墨色玉,如式琢成,伪乱古制,每得高值”。利用玉石原料天然皮色和石性沁色制作仿古玉器,足以假乱真,今世仿古玉器行业也盛行此道。

正如高濂说的“至若古玉,存遗传世者少,出土者多”。古玉之美,还在于它受埋藏环境影响所产生的色彩变化,偶发的外部特征变化增加了其稀有程度和观赏把玩价值。曹昭《格古要论》中有章节对古玉沁色颇有研究,讲究白玉上有血古为最佳,青玉有黑漆古等价低,如此评判标准也符合世人藏玉重白,重玉质与色泽搭配相宜的标准。高濂也有对古玉沁色的评议,与曹昭基本类似,它们成为清代玉工做沁仿伪的依据。

六、结语

根据现代考古发现,如北京定陵、湖北钟祥梁庄王墓等出土大量明代玉器文物,可见当时玉器收藏风靡一时。高濂文中有玉做压尺,填漆镶玉带板图书匣,以及玉碾片叶为笔觇等等;文震亨《长物志》中描述笔洗、印章、剔帚、缸、盒、衣饰等等都有玉制。可见不仅是宫廷收藏,民间上至达官贵人,下至一般富足平民,都有藏玉之风,玉器使用关及生活方方面面。刊行于明万历年间,高濂创作的传奇也取名《玉簪记》。明代藏玉市场经济的繁荣,不仅促进了明代玉雕工艺的发展,还引起了当时学者对玉器的高度关注,从而明代文献对玉器研究成绩斐然,福荫后学。

作者简介:苏芳芳(1983—),女,蒙古族,河南南阳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手工艺、美术教育、玉石雕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