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沂南北寨汉墓画像石墓的艺术特色

2024-01-24赵庆阳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0期
关键词:沂南画像石墓葬

【摘 要】东汉时期大型画像石墓,该墓座北朝南,由前室、中室、后室和东边三个侧室、西边两个侧室构成。总面积88.2平方米,由280块石料组成,共有42块汉画像石,73幅画像。是将两汉建筑、雕刻、绘画艺术综合起来而去粗存精、推陈出新的杰出艺术作品。

【关键词】山东;沂南;东汉时期;画像石;墓葬

【中图分类号】K87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0—166—03

沂南北寨汉画像石墓是汉代民间艺术家们集体创作的结晶,其建筑规模宏大,墓室结构考究,画像内容丰富,画面刻工精丽,线条纤劲流畅,是两汉雕刻绘画艺术中的珍品。

一、 庄严华丽的建筑结构

沂南县北寨漢画像石墓是一座仿地上宅院式建筑的石室大墓,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地下府邸。该墓座北朝南,由前、中、后室和东三个侧室、西两个侧室构成,布局合理,结构严谨,装饰华丽,气魄宏伟。墓室南北长8.67米,东西宽7.55米,高3.12米,体积326.34立方米,总面积88.2平方米。前、中、后三主室各以中立柱及斗拱、过梁分隔为二开间,但中室比前室略大,几间侧室的面积也不完全一致,使人感觉整个布局有变化,不单调。各室相互贯通,前有墓门、墓道。整个墓室的构筑是由地面、台子、支柱、墙壁、横额、中柱、过梁、横枋、抹角石、盖顶石等先后顺序垒筑起来的。东北角筑一长条形的侧室,侧室的后面安一厕所,通到这侧室去不从后室而从中室的东侧室。整个布置相当平衡,均在一中轴线上,主轴为南北向,墓门南偏西九度,东北角的侧室是从东侧室进去的,在室内的北头有一隔墙,厕所就在这隔墙之内。从这种布局看,就是活生生的阳间生活院落。到目前为止,黄河下游地区的民宅院落仍遵循着这种结构形式。“这种布局法,使人一下就感受到生活的气息。”[1]墙壁设计,大小石材合理搭配运用,大的画面一般用较完整的石材,相得益彰。墙体石材构架是采用扣合结构,前室、中室的立柱是仿斗拱形式。墙体和石材的扣合完全采用预制施工然后安装,横直相交,所有石块均对接扣合严密,承重自如,受力分散均匀。前、中、后的三个主室都分成两间,前室和中室的正中各加一根八角擎天柱,柱础上圆下方,敦庄有力,柱上之斗与柱为整石雕成,为一斗两升式。斗拱上都承着过梁,这样便把前室和中室的顶分成两半,梁柱既承重,又起到了分割空间的装饰作用。后室较低,中间置一个旁有双龙的斗拱,斗拱的两个散斗、斗拱与双龙之间和双龙与地栿之间都是镂空的,室虽一分为二但相通着,如此也会符合墓主“死则同穴”的愿望的。前室和中室的壁石下设地栿,栿下又以石板铺地,加大了受力面积,使整个墓葬坚固浑然一体,表现出了高超的建造技术。整个建筑宏伟气派,紧凑精致,高大宽阔的构筑与精美雕刻画像的和谐统一,打造出一座宏伟瑰丽的地下府第,表现了当时人们对待阴间居住场所的高度重视,这在其它汉画像石墓中极为少见。

二、轻灵流畅的线条造型

中国画是线条的艺术。汉画像石可以说是一种线描艺术品。遍观沂南42块汉画像石上的73幅画像,无一不有线刻,或用阴线刻出,或用线条勾勒出车马出行、乐舞百戏的宏大场景,人物、动物形象都用线条勾勒而成,成为一幅雕刻在石面上的笔墨画。即使是那些在线描的基础上再用剔地手法雕刻成的浅浮雕画像石,其画面图像仍然主要以线条构成,以线条表现物象轮廓,以线条显示艺术形象。尤其是车马、人物和边框纹饰的线条刻划,飞动劲利、舒缓流畅,给观者以极强的视觉感受。

沂南汉墓汉画像在大量用线的同时,一直紧抓线的精神不放,长线、短线、直线、曲线,都不放过,细微处,毛发胡须都认真对待,并与人物的形象特征、情节特征、意境特征形神暗合,精、气、神十足。如对一些历史人物形象的刻画,这些人物造型通过衣襟、袍服、须发等的飞动甚至放射,得到飞速和强烈的艺术效果,人物面部和衣纹描线流畅而又自然,线条自由挥洒,笔法精炼流畅,表现神态则细如毫发,都与人物动态及故事情节极为吻合,把人物的内在精神描绘得惟妙惟悄、栩栩如生,真正达到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画面以夸张的但却不失衡的动作造型,让形象具有了飞舞的动感,造型勾勒出的线条充满弹性,结构精到,美轮美奂。这其中有传统艺术中用线的基础,有匠师们对所表现内容的理解,也是创作者生活的体验,自然更是他们娴熟技巧及认真态度的流露。线条的圆转,遒劲有力,气势飞扬,轻盈洗练,显示当时作者找到手法语言后所获得的自由酣畅的感觉,也是汉代人激情活力的情感宣泄。线条成为汉代人展示个性、挥洒情感的艺术载体。

三、丰富多采的构图手法

沂南汉画像石在构图上,把众多的人物、器物、建筑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有动有静,构成一幅幅丰满而生动的画面。

(一)散点透视的构图

为了把丰富的内容充分具体地反映在画面上,汉画像石上对画面的安排多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即在同一方向,用等距离的视点去捕捉所要表现的事物。汉画像石中采用的“散点透视”的方法,包括平视、侧视、俯视、仰视和多角透视等。

沂南汉画像石在安排物象位置时,有的是平视横列:将所有的人物都刻在一个水平线上,以平面的散点来构图布局,即视点不固定在一点上,而是作各种方向和线路的移动,把多个视点有机地组合在一个画面上。一幅图中可以容纳不同区域、不同场景中的不同物象为一体,也可以容不同时空的事件为一体,这样就使得画面形成了古今若一的艺术大世界。画面物体是通过上下层次、左右关系获得了在空间中的位置,而没有提供向纵深延伸的暗示。乐舞百戏图是把众多的人物场面活动以平列的方式在同一空间同一时间里同时刻画出来,构图者将乐队及杂技百戏从左至右依次分为四组:第一组为杂技表演,第二组为乐队,第三组为鱼龙曼衍之戏,第四组为马戏和戏车。各组均布置了最重要的绝技,使人看后,觉得自己好象坐在高台上,远远观看广场上杂技演员们的精彩表演,显示了宏大、复杂场面的高超构图结构,有力地营造出一种场面宏大、内容丰富、气派非凡的画面氛围。

(二)对称均衡的造型

“对称”是指左右或上下具有相同形态的图像而言,也可说是以一轴线向两个相对的方向以等距离延展开而成左右相反的相同图像。对称有上下对称 、左右对称,以对称点、对称轴、对称面为基准。对称形态的安排,汉画像石中绝大多数是分布在垂直轴线的左右两侧。“均衡”是指构成的均势状态,又称平衡,如大小、轻重、明暗、质地之间的平衡感,可分为对称均衡的静态均衡和非对称均衡的动态均衡。沂南汉画像石墓在墓葬结构的整体布局上给人一种对称均衡的感觉,如墓门部分的东西两个墓门及立柱,前室、中室的东西两个耳室,后室的男棺室、女棺室等。在图象的安排上亦是如此,如墓门部分东立柱上的东王公和西立柱上的西王母,前室北壁东立柱上的青龙、西立柱上的白虎,前室东横额、西横额上的祭祀图等。中室东间藻井上层的四瓣莲花、下层的大小方形重叠,中室西側室藻井的四方连续形格子纹,每一幅图案的中心都有一个圆,以圆心为中心呈对称平衡状。沂南汉画像石中还有一种构图可以称之为约略对称,如中室过梁和八角柱斗拱及两旁龙身画像,它们在视觉重量上看起来似乎是相同的,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精确对称。沂南汉画像石中更多的是那些非对称平衡或者说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如胡汉战争图、车马出行图、祭祀吊唁图、乐舞百戏图等,胡汉战争图以桥为中心、前室南壁横额祭祀图以庙宇为中心,呈对称平衡状态。

(三)分层分格的布局

汉画像石中构图的分层分格,是为了更清楚地表现画面的内容题材,有左右分格或上下分格。根据内容主题的需要,有分二层、三层或多层者。分层分格具有布局排列有序、层次分明等特点。有的就是以几段连续的画面来构成一个完整的主题故事,把不同场景巧妙地组合在同一幅画面中。前室八角柱栌斗和柱身即分为四面八方格画像。前室南璧中段画像,画面分二层,上层刻武器库,壁上刻弩弓,架上插戈、矛、盾甲等。下面画像居中刻一楹柱,两侧分别刻一捧盾、佩剑者,为掌管武库的门吏,左右二人相背而立,使得物象形象生动,比例更适当,气氛和谐,风格统一。再如墓门东立柱上层刻伏羲女娲,下层刻东王公坐于龙虎座上;西立柱上层刻翼虎,中层刻白虎,下层刻西王母坐于龙虎座上。中室的四壁立柱刻有18个历史故事,每个立柱均分二格,各刻一个历史故事,如仓颉造字、卫姬请罪、尧舜禅让、周公辅成王、蔺相如完璧归赵、晋灵公纵犬咬赵盾、孔子见老子、荆轲刺秦王、聂政刺韩累等。沂南汉画像石画像的分层分格现象,是和齐鲁文化致密理性的影响不无关系。

四、栩栩如生的动物描绘

“沂南画中最成功的是对动物的描绘,他们的各种姿势都被表现出来。”[2]人与动物的关系,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集中表现。汉代是一个充满浪漫幻想的时代,汉画像石上的祥禽瑞兽均呈现出快乐、自由、和谐的景象。这里既有云的卷舒、龙的飞腾、鸟的翱翔,又有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的混体怪神形象。画面中人与神、人与兽、兽与兽都和谐相处。在绝大多数含有动物群的画中,画家对它们的安排,也是很有趣的。他们互相追逐着、嬉戏着、承托着、抵接着、钩连着,这表现了这些艺术家们的一种世界观,认为自然界是和谐的,一切生物是互相联系着的,而不是各自孤立着的。从这种和谐和联系中,人们充分感到生命的欢乐,世界的美好。

沂南汉画像石在描写动物方面,表现得非常丰富多变,它们的各种姿势均被一一表现出来,有正立的、有侧立的、有两足直立的、有奔跑的、有飞翔的、有俯冲的,正立的和侧立的中有俯身向下的、有回首向后的,都刻画得活泼生动而又真实。动物的造型,所突出的是高度夸张的形体动态,手舞足蹈的大动作,单纯简洁的整体形象。线条强劲有力,粗犷流利,与粗轮廓的整体形象相配合,构成一种飞扬快速的节奏感,形成泼辣的野性旺盛的画风。在这里,动物具有更多的野性,它们狂奔乱跑,活泼跳跃,远不是那么安静驯良。好些动物都人性化了:分明是一条龙或一只老虎,而让它持着兵器立着,挥舞着,俨然同人一样;分明是一只乌龟,而让它举着一把大钺;分明是一条龙、一条蛇、一只兽、一只鸟或一条鱼,而安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人头;分明是一条龙,而安上一个鸟头;分明是一只老虎,而安上一个牛头或四只马蹄;分明是一条鱼,而安上一个虎头和六只脚。画像中,人和动物的各部分自由配合,而且配合得十分调和,十分自然,表现出力量、运动、速度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气势美。画像中那条双人头的蛇,似乎在凌空飞翔,上举的长毛迎风飘着,蜿蜒的身躯横空天际。画像中的开明兽,九个头是那样巧妙地分排着,好象一顶华冠戴在龙的头上,龙在大跨步前进着,而我们不感觉它头上负荷的重。这些形象,多源于神话传说。

五、优美动感的纹样装饰

优美的纹饰是沂南汉画像石又一独特的艺术风格。纹样装饰称之为纹饰。纹样是装饰花纹的总称,可分为单独纹样、适合纹样、边饰纹样、连续纹样等。沂南汉画像石纹饰包括主题纹饰和边饰纹装饰,一般都以带状形式刻在图像的四周,或作为主题图像的个框而存在。主题性纹样主要有各种吉祥纹样,整幅画面刻一种主题饰纹,如前室两室顶分别刻穿璧纹和莲花纹;中室两室顶刻莲花纹、方格纹和圆饼纹;后室两室顶刻菱格纹和莲花纹,并加施黑、绿、红三色彩绘。边饰纹样亦称边缘纹样,装饰于物像边缘的纹样起装饰效果,主要有齿形纹、垂幛纹、卷云纹、山纹、席纹、夔龙纹以及带卷草的卷云纹、带花朵的卷草纹、带浪花的波浪纹等,洋洋洒洒十余种。这类纹饰基本上采用均齐、平衡排列式混合组织排列。尤其是整幅画面的四周或上下、左右饰以优美动感的纹饰和图案,在装饰性上与徐州地区有许多相似之处,与陕北汉画像石剪影式的图像及边饰略有不同。从西汉晚期到东汉初的画像石,一般是以简单图案形式中的一种图案花纹组成单层二方连续花纹带,刻在主体图像的四周作为画像的边饰,从东汉中期开始,随着汉画像石的边饰花纹艺术的迅速发展,画像石中装饰花纹所占的面积也越来越大。花纹所占的面积甚至超过了主体图像。在山东和徐州地区的画像石中,由互相重叠的几种单层二方连续花纹带组成的。

同时,夸张浪漫的形象塑造亦是沂南汉画像石的重要艺术风格。沂南汉画像石中许多画面真实地展现了汉代社会生活,同时,在创作各种物象时并不拘泥于真实的模拟,而是在写实的基础上大胆地运用夸张、变形手法,使艺术形象更为突出和传神,已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

参考文献:

[1][2]曾昭燏,蒋宝庚,黎忠义.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M].北京:文化部文物管理局,1956.

作者简介:赵庆阳(1973—),男,汉族,山东沂南人,沂南县文物保护中心,馆员,研究方向为文物保护与汉画像石。

猜你喜欢

沂南画像石墓葬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变
汉代画像石里的成都生活
沂南北寨——大型画像石汉墓
墓葬中的女人
汉画像石墓出土仿木结构石立柱初步研究——兼谈白杨店画像石墓出土立柱位置
扬州胡场汉代墓葬
唐宋墓葬里的“四神”和天关、地轴
沂南汉画像石墓“神人手持何物”考
汉画像石中的“天神”
沂南汉画像石墓“童子佛像”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