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新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培育路径

2024-01-24张子珍石亚琼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0期
关键词:新时代途径培育

张子珍 石亚琼

【摘 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也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深厚底气。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征程中红色文化是全体人民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当代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当代大学生要有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而自信的动力源泉就来自于红色文化,因此,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红色文化的认同,不断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将来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征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培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0—163—03

一、新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的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红色文化认同是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的内生情感

新时代红色文化的认同能够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的情感,坚定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大学阶段是处在价值体系确立的阶段,需要有崇高的信仰,坚定的自信和矢志不移的红色文化认同,才能在前进道路上越挫越勇,知难而进。红色文化凝聚着全体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价值共识和社会认同,红色文化有着丰富的内容和灵活的形式,并将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等融入到大学生群体,进而形成价值共识。

(二)新时代红色文化认同是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精神引领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红色文化的认同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精神引领。红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来自于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来自于中国共产党的筚路蓝缕的百年奋斗,也来自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纵横九万里的浴血奋战。红色文化沉淀着无数革命烈士和仁人志士在革命路途中的精神追求,也代表了中华民族在近代百年奋斗的精神标示。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特殊文化,红色文化引领着时代的潮流,红色文化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的信仰、高尚的品德、坚强的意志、优良的作风和伟大的革命精神。同时红色文化也是勇于斗争、善于斗争、不畏艰难、忠诚报国、一心为民的重要体现。在大学生中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加强大学生的红色文化认同,能够让当代大学生不忘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的人生目标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把握人生方向,树立为国为民的远大理想。

(三)新时代红色文化的认同是传承红色基因和红色精神的实践动力

新时代红色文化的认同是传承红色基因和红色精神的实践动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的生命密码来自于红色的基因和红色的精神。紅色基因是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红色基因是南湖的红船、红色基因是北伐战争的独立团、红色基因是南昌起义的第一枪、红色基因是长征路上的十送红军。红色基因的传承需要红色文化的认同。红色文化是一种优质的精神教育资源,在培育当代大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要全面融入红色文化,赓续红色精神,传承红色传统,让当代大学生认识到只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红色文化的认同才能成就未来,才能实现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红色文化的认同,通过红色文化的认同自觉将文化的认知转化为行动的自觉,在工作和学习中领悟红色精神的真谛,让当代大学生不断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确保红色文化的薪火代代相传。

二、新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培育路径

(一)积极拓展红色教育资源,激活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的主体需求

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是时代发展的必要,但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要积极拓展红色教育资源,通过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他人教育的互相结合和促进,不断激发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的主体需求。首先,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财富和强大的内涵价值,要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其次,要积极创新大学生红色文化的教育机制,使得红色文化建设更加体系化、制度化和常态化。再次,要通过真实的红色案例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等。大庆精神因此诞生,铁人王进喜身体力行的赓续了红色精神和红色精神,高校可以以大庆精神来引导学生刻苦钻研,不怕困难,奋勇争先。最后,高校在完成他育的前提下,要激励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和自我教育,提高自身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学生要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提高学习红色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增强红色文化认同,比如可以下载学习强国APP,每天抽出十分钟时间做相关的题目,可以在学习强国上面观看相关的纪录片和影视剧等等,寒暑不断,锲而不舍,将这种对红色文化的学习和认同嵌入到心里面,这样就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建立党史学习教育的长效机制,完善红色文化认同的教育生态

高校要让广大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等文献资料,积极培育大学生红色文化的认同,完善红色文化认同的教育生态。首先,高校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作用,学生要学好《中国近代史纲要》等课程,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增强红色育人的作用;其次,要充分的挖掘各类课程的红色文化资源,比如大学语文等等,将其他学科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结合起来,将红色文化认同与专业课程学习巧妙衔接,灵活渗透,增强育人的合力;最后,要不断创新育人的方式和手段,教师要在新媒体背景下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大学生的红色文化体验,比如情景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要利用新科技技术手段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大学生营造学习党史国史、学习红色文化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模式,在长久的学习和熏陶中不断增强红色文化的认同;同时高校可以通过邀请老革命前辈或革命前辈后人讲述红色故事,赓续红色传统,也可以邀请著名党史专家学者讲解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让学生认识到红色江山来之不易,社会主义中国来之不易,红色文化蕴含着先烈的精神和鲜血,让广大大学生真正激活对红色文化认同的主体需求。大学生通过红色文化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不断加深了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同时要将这种对红色文化的体验和认同转化为自觉的行动,让大学生在学习和将来的工作中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大学生在校期间要积极参加各种红色活动,比如红色知识的竞赛、红色征文比赛等,要身体力行的传播红色文化、积极拓展理论学习的厚度和深度。

(三)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的实践活动,增强红色文化认同的行动自觉

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对红色文化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加强与红色基地的联系。可以利用寒假和暑假等时间加强社会实践,带领广大大学生奔赴革命老区,前往革命纪念馆等开展参观学习活动,让广大大学生在红色教育基地,重温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历程,体会革命先辈的初心使命。鼓励大学生选择红色革命基地作为旅游目的地,我们不但铭记革命英雄的贡献,更要继承他们的革命遗志,发扬他们的革命精神。总之,要将社会实践和红色文化的有效结合,淬炼崇高的革命意志、培养坚定的革命精神,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并将这种认同化为行动的自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奉献青春。

(四)积极开展“红色”创新产业的教育,促成红色文化认同的成果转化

大学生要将所学所知用在工作和创业中,所以,要积极开展大学生红色文化创新产业的教育。开展大学生红色文化创新产业教育实际上是红色文化资源的转化和利用,同时也能让大学生换发新的活力和动力。学校和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鼓励学生进行红色文化的认同,比如大学生可以以某个红色旅游景点,几个大学生可以合伙开办小型的旅行社,旅行社要具备红色因素,拥有红色文化的标识,大学生拥有理论和专业的优势,可以自己撰写文案,起草广告语,这样不但带动了旅游景点的游客量,也能提高自己的经营能力,同时也进一步传播了红色文化。当代大学生是富有青春朝气的群体,他们有干劲,也有闯劲,要以红色文化为重要精神谱系,让广大大学生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奋勇向前!

三、结语

红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来自于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红色文化是当代中国最大的精神共识和认同,新时代红色文化认同能够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的情感、新时代红色文化认同是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精神引领、新时代红色文化的认同是传承红色基因和红色精神的实践动力。新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培育路径,要积极拓展红色教育资源,激活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的主体需求;建立党史学习教育的长效机制,完善红色文化认同的教育生态;通过实践激励增强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的行动自觉;积极开展大学生红色文化创新产业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陈玉佳.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路径研究[D].南昌:南昌航空大学,2021.

[2]程璐,李涛,王平,等.“三全育人”视角下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模式探析——以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为例[J].山西青年,2020(15).

[3]盖天昊,贺伟.“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与党团组织的协同作用研究——以辽宁科技大学为例[J].领导科学论坛,2020(13).

[4]杨浩英.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的内在逻辑、运行机制和实践路径[J].煤炭高等教育,2019(6).

[5]孙丹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时代要求和路径探索——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3).

[6]张涛,宋义勇,罗冬妮,等.本土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路径探索——以贵州省黔南州为例[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2(4).

[7]杜向辉.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的生成逻辑与时代意蕴[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

[8]高云霞.传承红色文化 培育时代新人——莱西市打造“红色校车”流动教育基地[J].山東教育,2020(35).

[9]李春灿.地域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以河南省地域红色文化的融入为例[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

[10]纪安玲,李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维度探究——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为例[J].学理论,2021(4).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1年度资助项目《山西“四种革命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研究》(项目编号:SZ—21235);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西雁北革命精神融入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21zsszsx081)。

作者简介:张子珍(1994—),女,汉族,山西朔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政;石亚琼(1989—),女,汉族,山西大同人,硕士研究生,山西大同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新时代途径培育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