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本土音乐元素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堂路径探析

2024-01-24胡心艺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0期
关键词:山东音乐课堂

【摘 要】2022年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要求当代教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引领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高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此次艺术课程改革中,以音乐、美术为主体的学校综合课程框架进一步发展,这无疑对音乐课程的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本土音乐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堂,可以丰富音乐课程素材,弘扬新时代中国精神。本文以山东本土音乐元素为抓手,论述本土音乐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意义与路径。

【关键词】本土音乐;音乐教学中小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0—151—03

一、山东本土音乐元素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价值内涵

(一)丰富教学素材

所谓“移风易俗,莫善于乐”①,音乐作为一种极具影响力的特殊文化,对学生综合审美能力的培养与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阶段,全国各地的音乐教学均以中外经典音乐曲目为主,地域特色式教学途径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山东本土音乐作为一种多元化艺术文化,能够对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审美水平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将山东本土音乐元素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堂,可以丰富教学素材,培养学生首调听觉能力②。此外,山东本土音乐文化大多渗透着“仁”与“义”的精神,宣扬诚实、守信的美高品质,对义务教育学段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具有良好的教育意义。

(二)增强文化自信

要想增强学生民族认同感,就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要从本土文化入手,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将山东音乐文化内涵贯穿到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有利于增强学生民族信念感,其具体途径主要可以分为三种:一是传统音乐文化教学。以民歌为例,山东民歌历史悠久,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至西周时期,将之融入音乐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历史文化自信。二是革命音乐文化教学。山东作为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红色音乐文化底蕴,在教学中加入红歌元素可以增强学生民族情感自信。三是现代音乐文化教学。音乐剧作为一种现代的舞台综合艺术形式,在国内的创作已成风尚。山东地区代表作品《追光者》③《韩信》④等,均有深刻的价值内涵,可以增强学生创新思维自信。

(三)传承本土音乐文化

山东音乐的文献研究资料虽然相对丰富,但是受到互联网新兴产业的冲击,实际传承学习人却并不多。时至今日,传统的“师—徒”传承方式已经不足以满足山东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需求了,传统音乐文化的新式传承途径亟需拓展。中小学音乐课堂作为具有普遍性与广泛性的基础教育,对于传承本土音乐具有天然的优势。推动山东本土音乐文化与中小学音乐教学相融合,不仅有利于发展音乐教学多样性,提高教学活动吸引力,也可以增加山东本土音乐文化在公众面前的“曝光度”,使之在“教”中传承特色内涵,在“学”中不断改革创新,逐步打开传承与发展的新局面,增强山东本土音乐文化的“潜在”传承能力。

二、山东本土音乐元素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选材标准

(一)践行音乐教学理念

在新课标课程音乐理念部分,主要以坚持以音乐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三条为核心⑤。因此,融入教学的本土音乐需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具有符合当代审美的音乐内涵。二是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性。三是要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在音乐选材的过程中,要侧重音乐传递的价值理念是否契合义务教育学段学生的审美教育。其次是要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在教材选取的过程中,要注意材料的难易程度。此外,还要注意材料的本体形态,是否适合集体学习。最后要关注材料的综合内涵,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是否可以获得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能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迎合课程思政需求

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强化思政课育人功能,是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务实之举。音乐具有的能够反映当地的地域风俗与精神内涵的特征,赋予了其天然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山东本土音乐元素融入中小學音乐课堂,不仅能够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也为学生结合地域历史、人文环境进行综合音乐思政教学提供了可能。在本土音乐融入中小学音乐课程的选材过程中,要注意迎合课程思政需求,选取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有教育意义的材料,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新时代的中小学生。实现中小学音乐教学与本土音乐传承协同发展,建构以本土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为主导的音乐思政课程体系。

(三)具备地域特色风格

选取具备地域特色风格的本土音乐文化,是本土音乐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选材标准之一。受到各地地貌特征、人文因素的影响,各地的音乐文化都具备着强烈的“本土”风味,所以在音乐材料的选取过程中,要注重其“地域化”风格。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选取的材料要能够迅速让学生感知其音乐特色。其主要途径可以从旋律风格、节奏特征、语言唱腔等多个方面入手。在具体的实施教学的过中,应以地域特征为抓手,进行综合的阐释与教学,提高学生对本土音乐文化理解能力与欣赏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民族听觉能力,提高学生艺术审美素质。

三、山东本土音乐元素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途径

在新时代音乐教学视野下,学校的音乐教学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文明和培养心灵美、行为美的新时代人才服务的。将山东本土音乐元素融入音乐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增强学生民族信念感,培养学生民族情怀。笔者认为,本土音乐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途径,主要可以从课内音乐教学与课外音乐活动两个方面进行阐释。

(一)课堂音乐教学

学校是义务教育学段学生音乐学习的主要场所,校内教师进行的音乐教学是义务教育学段学生获得音乐能力的主要途径。课堂音乐教学是教师传授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是“班级上课制”的集中体现。将本土音乐融入中小学课堂音乐教学的具体做法,要以不同的课堂类别为转移,笔者主要以几首山东音乐作品为例,对下列两种常见课程为例进行论述。

1.音乐鉴赏课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分析和讲解,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音樂鉴赏能力,扩大音乐视野,发展形象思维,并获得有关音乐史及音乐表现手段方面的基础知识。在本土音乐融入中小学音乐鉴赏课的过程中,要以提高学生音乐审美为落脚点,充分发挥本土音乐在学生心中的情感认同优势,依据作品典型特点进行展开鉴赏教学。

以山东吕剧为例,作品《姊妹易嫁》⑥风格独特,戏中人物“唱腔”的对比是该作品最典型的风格特征。《姊妹易嫁》在描写“素梅”这一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吕剧作品最典型的“四平腔”唱腔,多由四个乐句组成一个完整乐段,以起承转合为主要结构,四个乐句都由主音开始,至少有两个乐句落在主音徵上。但是在代表“素花”这一人物性格的时候,改变了原有四平腔结构,在原有基础上同宫转调,形成了“反调四平腔”,通过唱腔的改变,刻画了素梅、素花姐妹俩截然不同的性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对作品典型特征——“唱腔”的理解与鉴赏。《姊妹易嫁》重点宣扬了做人要重视承诺等适用于农村老百姓生活的朴素的价值观,能够起到良好的教育示范与引导作用。

2.歌曲学唱课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歌唱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山东民歌是起源于民间的艺术形式,它诞生于劳动人民的生产工作中,又通过集体加工,表达出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与对生活的美好愿望,普遍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风格和淳厚的民族情感倾向。将山东民歌融入中学音乐课堂,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民族情怀,提高学生情感认同心理。

以山东民歌《包楞调》⑦为例,《包楞调》因大量使用菏泽民歌口头语“包楞”作衬词,故得名《包楞调》。作品的歌词、旋律来源于当地民间生活,歌词根据生活语言的音调,融入作品旋律,具有浓重方言色彩,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具有强烈的民间音乐特征。乐曲主要表达了菏泽当地劳动人民对党的敬爱感激之情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在音乐结构上属于一段曲体结构,衬词的加入使得乐句长短不工整。在教学中,应侧重对乐曲歌词与衬词的练习,引导学生掌握 ang、eng、ing 等后鼻音韵母的发音,凸显山东方言鼻音的特点,提高学生本土音乐审美素质。

(二)课外音乐活动

早在1956年,就明确指出“学校音乐教育必须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⑧。正式确定了音乐课外活动要融进学校音乐教育中。将山东本土音乐元素融入中小学课外音乐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团结友爱、遵守纪律的良好品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增强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笔者以几首山东传统作品为例,将山东本土音乐元素融入中小学课外音乐活动的具体路径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合唱团活动

合唱具有调节情绪,陶冶情操等功能,合唱艺术对于提高学生审美情操,培养其健全人格、以及培养其创造力和想象力,都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合唱团活动是中小学课外音乐教学的主要途径。将山东本土音乐元素融入合唱团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民族听觉和乐感,发展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增强民族音乐认同感。

2.民乐团活动

中小学的课外民乐团活动可以让学生参与和投入到民乐实践活动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综合音乐水平,增强美感体验,提高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促进其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文化素养的形成。将山东民族音乐元素融入中小学课外民乐团活动,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本土音乐情怀,拓展音乐教学途径,传承本土器乐文化。

以菏泽弦索乐⑨为例,菏泽弦索乐主要分布在菏泽市的郓城、-城等县的乡村,通常由筝、琵琶、扬琴、如意勾等丝弦乐器演奏。其形式灵活、组合多样,是山东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交响乐新式。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笔者有幸参与了“菏泽弦索乐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展演”活动,对《碰八板》、《对开门》等传统乐曲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将菏泽弦索乐融入中小学音乐团活动的具体途径可以“先繁后简”。即先以乐器种类为标准,进行各声部的集体教学,通过大乐团合奏的形式“拉”出乐曲框架,引导学生掌握演奏技能。后细分为多个室内乐组合,每种乐器分配一至两名乐手,针对不同的曲目进行细化教学。在此过程中,要格外注重对丝弦乐器乐手的培养,突显弦索乐作品音乐特色。

四、结语

综上所述,山东本土音乐元素具有丰富的实用价值与现实性教育意义。将山东本土音乐元素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堂,是进一步拓展中小学音乐途径的必由之路,更是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审美能力的根本方法;是完善音乐学科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活动吸引力的有效途径,更是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人才的现实策略。发挥山东本土音乐元素的教育功能,要从课堂教学、课外教学两个维度入手。依靠义务教育全民性特征,拓宽山东本土音乐文化传承方式,使之在“教”中传承特色内涵,在“学”中不改革创新,逐步打开传承与发展的新局面,增强山东本土音乐文化的“潜在”传承能力。

注释:

①出自:春秋时期孔子的《孝经·广要道》,意为:转移风气、改变旧的习惯制度,没有比用音乐教化更好的了.

②首调听觉能力:人们采用首调唱名对听觉表象进行分析、描述的一种音乐听觉能力.

③音乐剧《追光者》由东营雪莲大剧院创作,将艺术创作与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用舞台表演呈现了共产党人用为国家人民英勇赴死的崇高气节,是山东省唯一部入选“第二届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参演剧目”的作品.

④音乐剧《韩信》是由青岛大学音乐学院王景彬教授编剧、中央音乐学院刘长远教授作曲的四幕大型原创歌剧,是系列民族歌剧《中华本源文化》中的一部,以楚汉战争时期为背景,塑造了韩信、刘邦等众多历史人物的艺术形象,为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⑤新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本句观点是对新课标美育理念的提炼.

⑥《姊妹易嫁》是山东吕剧作品中的典型代表,剧本改编自蒲松龄的同名文言文短篇小说《姊妹易嫁》,主要讲述了张家大女儿因嫌弃未婚夫贫穷,让妹妹代替出嫁,妹夫及第状元又后悔不已的故事.

⑦《包楞调》是山东民间小调的一种,起源于山东省的西南部隶属菏泽市的成武县,至今已经历千余年的传承,描绘了成武县的妇女们去参加当地庙会途中所看到的生活环境的进步,以及途中姐妹们你唱我和的情景、属于“担经”中的一种.

⑧引自1956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小学唱歌教学大纲(草案)》.

⑨“菏泽弦索乐”是山东省鲁西南地区著名的传统民间音乐,流行于菏泽和菏泽周边地区。其历史悠久,风格典雅.

参考文献:

[1]张宝莉.首调听觉的分析与训练[J].人民音乐,2007(9).

[2]郝英英.试论姊妹易嫁型故事的发展流变[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3.

[3]唐燕秋.山东日照岚山渔民号子的调查与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5.

[4]苗启田.本土化视野下的学校音乐教学实践研究[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7.

[5]刘苗苗.《包楞调》的艺术特色与审美旨趣[J].艺海,2018(3).

作者简介:胡心艺(1999—),女,汉族,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生在读,青岛大学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理论类高校在读学生组,研究方向为音乐与舞蹈学(视唱练耳教学法)。

猜你喜欢

山东音乐课堂
山东图片库
甜蜜的烘焙课堂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