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024-01-24魏柯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0期
关键词:时代化价值观

【摘 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阐释工作,对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国梦伟大理想极具价值。因此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研究,探索论述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实践路径,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化研究,是文化工作者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本文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任务内涵,从现状和问题入手,分析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路径选择。

【关键词】文化两创;价值观;时代化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0—078—0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围绕其“两创”积极开展深度研究与时代价值阐释工作,对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国梦伟大理想意义重大。有鉴于此,本文从文化“两创”研究的内涵、目的和意义入手,着眼当前优秀传统文化“两创”问题分析,探讨论述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路径选择,希望为全社会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工作有所裨益。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经历史沉淀而愈显厚重,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自我适应、兼容并蓄、与时俱进能力。随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方面展现出更为突出的时代价值。在此形势下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研究,成为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挖掘阐释的一大基本准则。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任务内涵

文化“两创”,即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去伪取真、 去粗取精”的基础之上,结合时代需求和当前社会发展特点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化阐释,融入新的具有时代特点的文化内容,从而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最大限度地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1]。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内涵需要从两个维度去理解。一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维度。用时代语言、时代思维和时代需求理解阐述优秀传统文化,去除落后的、封建的与当今社会格格不入的文化内容,转化为积极地、健康地、有意义地,推动新时代国家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文化精髓。如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取的政德文化、优秀家风家训等,以通俗地形式展现出来,让艰涩难懂的文化成为接地气的群众文化。二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维度。发展首先是传承。以“优秀”为标准,积极弘扬符合时代发展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其次是创新,就是对原有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扩容和外沿的延展,吸收、借鉴外来的、新出现的具有时代特点的文化内容,从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产生新动能。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研究目的

开展中华优秀傳统文化的“两创”研究工作,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科学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服务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方面极具价值。因此,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研究目的就在于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阐释,推动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建设文化强国。研究目的有两层含义,一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帮助树立起强大的民族文化自信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所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研究工作的首要目的即在于此。二是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建设文化强国。中华民族数千年传承历经磨难,然而中华文化传承未断,展现出中华文明强大的包容性和韧性。新形势下,要积极融入新时代这会主义文明建设需要,推动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研究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研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国梦意义重大。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研究是文化传承发展的必要选择。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的。因此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研究是当前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途径。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研究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根植于中华文化文明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所以其文化根脉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当前在日益激烈的国家竞争中,文化的影响力更为凸显,是国家民族的精神所在。所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研究,使其成为当代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显得极为迫切。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研究能够筑牢中国梦的文化根基。民族文化是民族存在发展的根本,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只有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不竭的动力支撑。因此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研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能够以先进文化引导民族精神和文化,筑牢中国梦实现的文化根基。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研究现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研究是当前各界的研究热门,开展了大量文化“两创”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暴露出在文化“两创”内涵和任务认识不足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不足的问题。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研究现状

当前各地都极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研究工作,相继开展了系列文化“两创”研究工作。如,开展了各类理论研讨、立项了多形式多层次的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课题、进行了不同形式的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探索。一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研究高度重视。各地都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工作作为地域文化传承发展的未来方向,积极开展各类文化“两创”活动。以山东省为例, 制定实施《关于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新标杆行动计划(2022—2025年)》,聚力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书写以文化人的新时代新篇章。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研究向实细发展。在经过几年的酝酿和研究后,各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研究逐渐从泛泛而谈的理论研究向具有实践引导的方向发展。如,2022年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列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研究专项14类课题项目,2023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研究专项则将课题内容具化为“讲好中国故事山东篇章、传播好声音研究方向”,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研究方向,从泛到具的转变。

(二)对“两创”内涵和任务认识不足

各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实践经验来看,多数地方对文化“两创”的内涵和任务存在认识盲区。一是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课题提出社会背景、意义和要求等存在认识盲区。主要表现是缺乏对党的文化“两创”领域系统学习,不能正确处理守正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不懂得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和巾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2]。二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发展的结合认识不足。在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实践中存在重保护轻创新转化,注重对文物文化的保护管理,缺乏地域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普及,以至于相当一部分人对当地的历史人文缺乏了解认识。其根本原因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融入社会治理体系路径和方法理解不足。以淄博市桓台县的王士禛纪念馆为例,文物保护主体为全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规格高,然而在对外开放、宣传文化方面略显保守,注重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讲座宣传,忽视了王渔洋文化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普及推广,以至于许多本地人都对王渔洋较为陌生。

(三)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乏力

各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工作最为集中的问题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阐释乏力。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投入不足。各地优秀地域文化多依托于当地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或其他文化研究机构。但是县级机构处于学术研究的末端,存在重行政轻研究现象,缺乏必要的学术研究环境,在研究岗位设置和研究人员的培养方面投入不足,研究人员不能全身心投身文化研究工作。多数基层文化研究人员也缺乏相关学术素养,开展文化研究能力弱,不能有效承担起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阐释工作。二是缺乏以优秀传统文化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禁锢了思维,缺乏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启迪思维的能力。探索文化“两创”道路时,不能有效结合当地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将当地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化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三是优秀传统文化应用方面的拿来主义。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所不包,什么都能解决,只要社会需要,可以不加思考研究就能拿来应用。所以,许多纪念馆、博物馆甚至文化研究机构,挂有诸如政德教育、家风教育等牌匾,实际文化内容未能突出重点,开展相关研究拓展。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路径选择

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工作,文化研究是基础,时代化应用是目的。因此进行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实践探索,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化和生活化阐释,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时代需求,进而推动文化自信文化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一)打造具有学术素养和创新精神的研究队伍

文化传承创新关键还是人的因素,因此具有较高学术素养和浓厚创新精神的研究队伍建设作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工作的突破口。一是注重对学术研究人员的培养和发展。把对学术研究人员的关心重视落实到行动中,建立研究人员的梯队培养机制,为研究人员提供相对畅通的晋升渠道,鼓励研究人员学术研究、学术创新,在待遇和荣誉方面向基层研究人员倾斜,从而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二是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入。构建市域内的人才政策设计,多措并举,千方百计吸引人、留住人,并转化为自身的人才储备,从而壮大研究队伍。高层次人才的引入,为打造具有学术素养和创新精神的研究队伍具有积极效果。

(二)以价值观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实践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工作研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滋养当代国人的精神世界[3]。以淄博市为例,就是要挖掘以齐文化为代表的优秀地域文化精髓,与当代社会价值需求相融合,阐发淄博优秀地域文化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强大的时代活力,不断增强淄博市民的文化自信心和价值观自信心。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研究要契合社会发展主流意识和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研究工作者,就是要紧盯时代发展趋势,学习党和国家在主流意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并将其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研究成果,体现价值。二是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时代化改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沉淀着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所展现的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价值遵循。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思想的解放,价值理念和追求,业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需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进行时代性改造。以淄博市桓台县王渔洋文化为例,王渔洋著作《手镜》中,有“旗下人不可刑责”之文字。在王渔洋所处的清代,旗人地位高,处于特权阶层,因此写下该句。因此我们在学习中,要摒弃特权思想,挖掘这句话背后的故事,从“处事多思多想”角度进行时代化改造,以符合当今社会价值观理念。

(三)创意赋能彰显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对于多数人来说,优秀传统文化艰涩难懂,不符合时代潮流,难以接受。致使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陷入困境。在此形势下,以创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以“时代化、时尚化、城市化、生活化”思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科学阐释,使其在新时代绽放文化魅力。一是创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达方式。将厚重深邃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轻松快意、生动活泼的形式表达出来,展现魅力,吸引注意。二是具有浓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新时代,文化创意如火如荼,成为创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载体。如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以书签、透明胶带、烟灰缸、绘本等形式,将故宫文物表现出来,獨具匠心,极大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普及工作。三是以创意推动文化的跨界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不局限于某一领域。因此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工作,需要打破行业界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跨界融合,才能不断拓展其发展空间,覆盖更广受众群体,在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的同时实现真正的传承发展[4]。如古风音乐的传唱,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歌曲,进行时尚化、生活化编辑,使得古老诗词文化换发新生。

参考文献:

[1]叶葳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路径探究[J].未来与发展,2023(3).

[2]肖太国,侯振.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实践路径——以山东省聊城市为例[J].内蒙古统战理论究,2022(5).

[3]何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三个维度[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5).

[4]王丽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路径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2021(11).

作者简介:魏柯(1985—),男,汉族,山东桓台人,本科,群众文化馆员,研究方向为群众文艺创作、全民艺术普及。

猜你喜欢

时代化价值观
习近平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试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汤姆鞋的价值观
“时代化”视角下的毛泽东思想——兼论“国际时代”与“国内时代”及其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