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俗对沈从文小说创作的影响

2024-01-24刘晓春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0期
关键词:沈从文民俗小说

【摘 要】民俗如盐着水,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每个人从进入社会的那一刻起,就是生活在充满民俗的世界中的,民俗与之相伴终生。对于文学创作者而言,这种民俗背景也是客观存在的。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文学创作,必然与创作者的生活世界密切相关,从而也使得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不可避免地具有了民俗性特点。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民俗学意蕴,深深植根于湘西深厚的民俗文化之中,他的小说创作中有很多关于民俗风情的描写。沈从文文学作品中的民俗学意蕴,兼具积极的社会文化开发价值,具有重大的学理研究意义。

【关键词】民俗;沈从文;创作;小说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0—011—03

沈从文作为我国著名的小说作家,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声誉,他曾两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一生中出版的六部中长篇小说和三十余部短篇小说,均影响着我国小说的发展。湖南省的凤凰县是沈从文的家乡,是我国国家历史文化名称,属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这种生活环境的影响使得沈从文创作的小说更倾向于浪漫主义文学,同时为他日后小说的基本风格奠定深厚的基础,创作主要以乡村题材的小说为主。沈从文家喻户晓的小说《边城》,其作为一部中篇小说,在我国近代小说文学发展史上有很好的地位和评价。本文将主要分析民俗对沈从文小说的影响。

一、何为民俗

民俗又被称为民间文化,指的是在长时间实践和社会生活中,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社会群体形成的世代相传的文化事项,可以称之为是风尚、习俗。另外,民俗也存在于很多的文学作品中,不仅能够实现文章各章节融会贯通,还能够体现出其实际背景,以至于整个文章内容更富有张力。

二、沈从文小说民俗文化研究意义

(一)学术意义

首先,基于民俗的审美视角出发,以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为研究对象,致力于探究作者在其湘西文化背景的熏陶下,审美意识、理念、趣味等发生发展,基于民俗事象潜入作品深层,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审美心理。

其次,沈从文所创作的小说中,很多均是关于湘西浓郁民俗色彩和素朴民俗美的一种诉说,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民俗信息。针对于沈从文的文学创作,如若站在民俗学视角来审视,能够看出他不单单关注的是文学作品基于民俗学视域的分析,同时可以从中寻根,重新解读“湘西世界”。

再次,为深入挖掘民俗背后民族精神和民俗审美价值,我们不难发现,各种各样的民间观念和习俗存在于沈从文在小说中,无不充分表现出在民俗约束下人的命运和生存状况,让人深思这关于民间伦理道德、优秀传统文化、人物命运等等情况。通过积极领悟小说文本中民俗精神的提取等优秀传统文化,均能够一定程度上为沈从文研究提供新的示范。

(二)应用价值

首先,借助湘西小说文学空间,沈从文塑造出有关于湘西优秀传统文化空间,间接的保护起了湘西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在分析民俗的过程中,通过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方式,并以作家的湘西小说为出发点,能够站在更客观的视角理解和把握沈从文关于文学世界中,以及湘西现实世界的民俗,或许这对于民族文化保护等均有所启示。

其次,经对沈从文湘西小说中优秀民俗文化的深入挖掘和思考,发现其在提升民众向心力、凝聚力等层面产生的意义显著。人们对乡音、乡土、乡情、乡亲等的看重,就能够体现出民俗文化凝聚力。优秀的民俗信仰和民间文化,能够促使广大民众获得精神上的慰藉,以及心理的调节,促进人们的道德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在促进和谐社会上发挥着强有力的助推作用。

最后,在湘西传统民俗文化中,沈从小说中所蕴含的民俗文化是极具影响力,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深入研究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民俗文化,无疑是对其进行保护的一种有利补充。另外,在建设和发展湘西文化生态旅游的过程中,我们将其运用于其中,为湘西文化生态旅游注入全新活力,为文化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等发挥优异的助推作用。

三、沈从文小说创作中的民俗现象

沈从文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湘西人,在他的作品中包含了很多关于民俗现象的描写,充斥着浓浓的湘西风味,这也是他的作品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节日习俗

沈从文的作品中出现了像端午、春节、元宵节等很多的节日习俗,而沈从文的笔下将其赋予了浓厚的湘西风情。

在《边城》中关于端午节的描写。端午节这天,茶峒的妇女孩子……用雄黄酒在额头上画一个“王”字。

在这一天,每家每户……吃完饭后,都关了门出城到河边看划船……船只长而狭,船的两头高高翘起,……每只船最多能坐十八个浆手。

善于泅水的人下水追赶鸭子……沈从文继续写道端午节的活动并没有因为赛船的结束而结束。

端午节的河面上,满满的都是赶鸭子和划龙船的场面,并且要持续到半夜才能结束。这都是沈从文对详细端午节的描述,是他笔下的民俗。

虽然我们没有目睹这热闹的端午气氛,但是通过沈从文这活龙活现的文字,充满着热度的民俗语调,便仿佛置身于他的小说中,甚至说是描述的端午节热闹气氛中,如此淳朴的民风民俗无疑是对湘西文化中珍贵文化遗产的彰显。

除了端午节,我们人人都爱的春节,在沈从文笔下别有一番滋味。在《七个野人与最后一个迎春节》一文中:主人把自己狩猎得来的白绵、野鸡、果狸、山猪等,用来招待在山洞中聚集着接近两百人,也就是来到他们家中的客人,并做成六盆可口的佳肴,并共享自己的陈年烧酒,菜直接用手抓着吃,一边吃喝一边唱歌。

沈从文必笔下的元宵节是这样的,人人都喜欢“玩灯”,且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灯,说明他的故乡在元宵节时喜爱“玩灯”。而针对于沈从文土生土长的湘西元宵节,狮子龙灯焰火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当然,当地的玩灯也是有規矩的,晚上在灯下玩蚌壳精,白天在桥头会有大锣大鼓的表演,初一到十二叫“送灯”,还要配上音乐伴奏。而在十三到十五叫“烧灯”,就要看看哪一家的焰火更加独特,即每家每户参与其中进行比赛。玩灯的人必须是勇敢的。

在沈从文的小说中写道:小孩子只能跟随队伍走,在旁边为他们加油助威,是不能参加这种活动的。通常会让那些年轻小伙子扮演老渔翁和蚌壳精,随着节奏他们一起表演,通常要持续到天快要亮的时候,整整一夜,大家也都精疲力竭了。

因此在沈从文的笔下,不管是最初我们提到的端午节,或者是中间提及的春季,又或者最后的元宵节,都赋予着无限的,独属于湘西人民的民俗氛围,因此从他对这些节日的刻画中,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出他对于自己的家乡——湘西的热爱,也展现给我们一个充满着热度、淳朴、自然、和谐的世界。

(二)丧葬习俗

在沈从文的《边城》中,他所描述的关于老船夫的死亡,无疑是对丧葬习俗最完整的描述。

老船夫去世。翠翠早上起床后发现自己的爷爷故去,在这样的懵懂的年纪中,那时年幼的她却知道要烧水给爷爷沐浴。当路人得知这一消息时,都开始奔走相告,在很小的一段时间之后几乎全茶峒的人都知道这一消息,并陆续进行吊唁。在这一过程中,顺顺还带了一副白木匣子和一只龙船,杨马兵主动来帮助翠翠。大家伙在老船夫过世的当天下午就帮助其“入敛”,并点了蜡烛和香,通过孝孙翠翠和亲友们进行“绕棺”仪式。

晚上,除了翠翠,杨马兵也参与了守灵,通常都是亲人孝子为逝者守灵的时间,且在当时杨马兵还担下了唱丧堂歌的重任。那么什么是丧堂歌,也就是讲述的关于翠翠爷爷生前所做的一些贡献等。

接下来,将老船夫下葬则是丧葬仪式剩最后一步。翠翠和杨马兵等人走在棺木后,相亲们一起帮着抬棺木,在翠翠爷爷下葬之前还做了“堪舆”仪式,烧一些纸钱,并把朱砂和白米放入到墓坑中,棺木这才可以放入墓坑中,随后调整方向,并用土填埋棺木,老船夫的葬礼才算真正的结束。

总之,在沈从文的小说中,在他的笔下这一系列关于翠翠爷爷的“沐浴”、亲朋好友帮忙、孝子守灵、唱丧堂歌、逝者入殓、绕棺仪式、下葬仪式等等,均用细节做出刻画。茶峒的父老乡亲们在老船夫死后主动帮助翠翠,并没有任何目的性的,不求回报,无不体现出当地茶峒村民的纯朴和善良,以及老船夫生前为人和善,留下的好人缘。

沈从文笔下关于详细的丧葬习俗,整个绕棺仪式均需唱唱跳跳、敲锣打鼓,就好像是一场演出,可以缓解死者亲人的痛苦,并予以他们以慰藉。

沈从文所做出的关于这一习俗的系列细节描写,给人以极强的画面干,尽管没有华丽的词藻支撑,但是却让读者深刻感觉到翠翠在这小小的年纪,就要开始要独自面对生活的孤单、老船夫离去的凄凉,无不让人唏嘘,心生怜悯。这样字里行间的描写,均充斥着关于湘西那独属的浓郁气息。

(三)唱民歌习俗

在长时间的历史沉淀中,苗族孕育出极其丰富的习俗,而沈从文的故土湘西地区,则主要以苗族为主。唱民歌这种独特而有韵味的习俗,在当前似乎已经慢慢为人们所淡忘,但是通对沈从文小说的阅读,依旧可以深刻感受他所带来的浓浓的苗族气息。

在沈从文的《雨后》《媚金、豹子与那羊》《边城》《萧萧》《秋》《雨后》《媚金、豹子与那羊》等小说中,唱民歌的习俗多次出现。

《边城》中描写了很多关于湘西的民俗风情,其作为沈从文的代表作,几次提到唱民歌。弟弟傩送告诉哥哥自己爱上翠翠,而哥哥天保也早早的提前托媒人向翠翠爷爷提了亲,最关键的是弟弟傩送在哥哥喜欢翠翠之前便产生爱慕之情,最后两人决定公平竞争,唱山歌则是他们选择的方式。在月夜里,兄弟俩到碧溪岨轮流唱山歌,能够娶到翠翠的决定方式,就是要看谁先得到回应。最后,天保自行架船远行做生意,主要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唱功不如自己的弟弟,于是在求而不得、心灰意冷的情况下走了。通过唱歌这样的方式在湘西当地得到爱慕女子的回应,是一种非常常见且独特的习俗文化。在沈从文的小说中,也正是通过这种唱山歌的方式,翠翠的父母确立了恋爱关系,因此也有了翠翠,无不彰显着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则是湘西这淳朴民风习俗中孕育而出的“产物”。

在茶峒,唱民歌这种习俗代代相传,因此在翠翠到了嫁人年纪的时候,他的爷爷通过“走车路” 或“走马路”等方式选择孙女婿。其中男子对女子唱歌,唱三年六个月,就是“走马路”,之后方可成就姻缘。

在沈从文的小说中,傩送则是选取了“走马路”,天保选了“走车路”。

在《萧萧》中,沈从文也描写了唱民歌的习俗。被花狗勾引的年幼的萧萧,一次他在野地里劳动,一边寻找萧萧踪影,一边唱情歌,也就是通过这种唱情歌的民俗方式向萧萧传情。通过读沈从文的小说之后,读者能够深刻的感受到当地独特的湘西魅力。

这些民歌幽默动听,为作品增添了古朴自然意味。

四、结语

以沈从文为代表的湘西文化,可谓是独领风骚,不管是其文学影响力,还是民俗文化素养均盛名在外,对后世的审美观念具有深远的影响。沈从文的湘西小说结合自身实际经历,联合自己身处的湘西本土的文化研究,合二为一融入到文字当中。沈从文在情感中穿插民俗,在民俗中彰显文化。沈从文的文学创作触角,促使更多人认识其背后无限的民族精神,唤醒他们对于自由平等的向往。另外,沈从文笔下所呈现出的“美”与“爱”,为浮华的花花世界带来温暖和光亮,也正是因为他天然的民俗基因,早就他不拘一格文学理念;他作品中所描绘的梦幻、画面和诗意美的湘西古城,启发了后世多维的审美追求,带来了极大的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马新亚.20世纪30年代沈从文乡土小说里的风景及其“暗面”[J].民族文學研究,2023(2).

[2]唐小林.战争语境与“明日的艺术”——论沈从文20世纪40年代的湘西书写[J].民族文学研究,2023(2).

[3]杨雅.爱与欲的现实主义叙写——沈从文《看虹摘星录》再解读[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3(3).

[4]罗义华,刘瑞雪.城与乡之间的“边际人”——沈从文小说中的“外来者”形象[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

[5]谢泽杰.“要贴到人物来写”——沈从文“创作偈语”的形成、接受与意义[J].学术月刊,2023(2).

[6]周思明.沈从文小说古典和谐美的开放形态[J].写作,2020(4).

[7]胡懿婷.沈从文小说中对“民俗”的描写[J].散文百家,2018(11).

[8]杨慧.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民俗文化研究述略[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7).

[9]隆涛.沈从文小说《边城》中的民俗英译方法论[J].语文建设,2015(24).

[10]唐若溪.探究沈从文小说对民俗的叙事建构[J].中国市场,2015(24).

作者简介:刘晓春(1975—),女,汉族,山西洪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沈从文民俗小说
冬季民俗节
民俗中的“牛”
丁玲 沈从文 从挚友到绝交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民俗节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微博评书:沈从文家书
沈从文小说开头艺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