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逻辑机理及路径优化

2024-01-24王婷婷向艳

江苏高教 2024年1期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时代新人文化育人

王婷婷 向艳

【摘 要】 校园文化是高校育人的重要资源和载体,丰富校园文化内容、用好校园文化资源、加强校园文化教育,是新时代高校育人的必然要求,这与推进新时代高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和同构性。科学厘清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内在逻辑,准确把握当前高校校园文化育人中需要加强改进的空间,深入探究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优化路径,对于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在新时代高校育人中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进而提升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实效具有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价值意蕴。

【关键词】 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文化育人;时代新人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章编号】 1003-8418(2024)01-0086-05

【文献标识码】 A【DOI】 10.13236/j.cnki.jshe.2024.01.012

高校是党和国家育人的重点场所,校园文化是高校育人的重要资源和载体,具有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重要功能,在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1]推进高校校园文化育人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承载着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以及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育人使命。为此,高校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在协同育人中的价值作用,让大学生潜移默化地将校园文化的价值导向转化为高度的情感认同和稳定的行为实践,从而不断巩固和提升高校育人的良好实效。

一、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内在逻辑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期,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价值观培育。校园文化是高校中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集中反映了高校的办学理念、精神禀赋和环境氛围,作为高校育人实践的一个重要变量,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大学生可以通过高校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形成符合社会发展和自我成长需要的价值观念。为此,把校园文化充分融入高校育人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不仅是实现新时代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高校育人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现实要求。从内在逻辑的视角上看,校园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追求与高校育人的目标导向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和同构性。

(一)以文铸魂: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毛泽东曾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2]可见,选择什么样的主义,对于选择什么样的道路以及最后会有什么样的前途和命运至关重要。我国走的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思想领域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高校是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巩固马克思主义的使命担当。校园文化既是高校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高校巩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资源和载体,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形塑,让大学生系统深入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这对于用科学的思想广泛掌握群众,从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以文兴业:助推高校“双一流”建设

“双一流”建设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创新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由于“双一流”建设具有开放性和动态性特征,所以任何学校都有机会参与其中。不管是已进入的高校还是在继续准备条件争取进入的高校,都应该坚持“文化兴业”,即应该坚持把校园文化育人摆在高校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在“双一流”建设中获得更多更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也才能够为高校育人提供一个更高、更好的平台保障。

(三)以文强基: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为此高校作为承担育人使命的主阵地,需要时刻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校园文化紧扣时代脉搏、契合立德树人时代内涵,通过提“神”和升“温”,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一方面,校园文化蕴立德树人之“神”。立德树人,立德在先,树人在后。可见,立德是树人的前提性和关键性的一环。高校校园文化中以办学理念、校训校史、校风学风、校园文化传统等基本元素构成的“大学精神”是一种内隐式、高度抽象化的精神体系,其中蕴含着大量的能够深刻影响大学生的道德思想和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为此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隐性思想文化教育,其德育功能的充分发挥是高校践行立德树人教育初心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升立德树人之“温”。高校育人的对象是人,人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高级动物。为此,高校的育人要尊重大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人的特性,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和导之以行。校园文化育人在一定程度上是摒弃了传统的理论说教式的育人模式,以大学生成长成才发展为切入点,采取了文化环境的熏陶、文化精神的感召等隐形化的方式,尊重了大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了大学生能动性,提升了立德树人的人性关怀、人文情怀,可以说是提升了立德树人之“温”。

(四)以文树才: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教育是国之大计,也是党之大计,主要体现在教育能为国家和党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其实就是要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上的特殊群体,其作为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但是由于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拔苗孕穗期”,因此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价值观的影响。为此,高校在育人的过程中要用积极正向的价值观去引导大学生自觉形成科学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自觉克服错误的、扭曲的价值观的干扰和侵蚀。校园文化在本质上就是价值观的外在彰显,高校可以通过将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中,潜移默化地实现对大學生价值观的引导,从而让大学生成为能够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加强改进的空间

(一)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针对性不强

高校校园文化要有针对性,才能够既体现出高校的特性,也能够提升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实效。然而,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存在针对性不强的问题。第一,目标针对性不强,是指校园文化育人没有做到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是在为校园文化建设而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在“育人”上欠缺了内涵。要明确校园文化育人的重点是育人,是通过校园文化的方式、手段和途径来实现育人的价值目标。第二,对象针对性不强,是指校园文化育人没有做到紧紧围绕大学生群体。高校由于办学层次、办学主体、隶属关系、专业设置等不同,其学生的特点会有所差异。学生对于校园文化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为此高校校园文化育人要充分把握学生的特点、需求等,选择适合学生的校园文化育人资源和方式。

(二)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特色性不足

校园文化是高校师生共同构筑的一种特殊社会文化,是一所高校区别于另一所高校的重要代表性标識。为此,高校要在校园文化育人中彰显特色,才能够防止千篇一律,从而获得高校育人的独特名片。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特色性不足。第一,校训显雷同。各个高校都有自己的校训,校训是高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集中体现和反映,也是高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和价值目标,还是高校教风、学风、校风在精神层面的文化彰显,其作为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重要资源发挥着凝聚人心、成风化人的作用。然而,一些高校的校训却出现了较大程度上的雷同,特色性彰显明显不足。第二,活动显同质。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往往会通过举办校园文化实践活动来进行,但是校园文化活动同质化情况比较严重,这也影响到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针对性。总的来说,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特色性不足的实质问题是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够。为此要高度重视高校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让高校校园文化育人拥有一张独特的专属名片。

(三)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协同性不够

校园文化是高校在育人过程中形成的系统性文化,具有立体化特征,为此高校在育人过程中要做到校园文化育人的整体推进和协同发展。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协同性不够。一是目标协同性不够。目标是实践主体想要达到的状态和境界,当多个实践主体共同朝着同一个目标行动的话,往往会达到“1+1>2”的整体实效。当前,一些高校在校园文化育人中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有的注重实现校园文化传承的目标,有的注重实现校园文化创新的目标,有的注重实现校园文化整合的目标。当然,这些目标本身没有问题,但是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真正目标应该是实现校园文化教化,高校校园文化传承、创新、整合的目标应该是协同指向高校校园文化教化的目标。二是组织协同性不够。高校校园文化育人是育人主体和育人客体互动的实践,这里的主体是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组织者,客体主要是高校大学生。当前,一些高校在校园文化育人中存在组织不明确、不健全且自由涣散的情况,影响了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协同性。总之,校园文化育人的协同性不够与校园文化育人的总领性息息相关。校园文化育人的总领性是指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对校园文化育人进行顶层设计、整体谋划,这对于实现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合力至关重要。当前,虽然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基本上是形成了党委领导的工作格局,起到了一定的总领性作用,但是在具体的管理层面缺乏一个独立的组织统领机构,影响了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协同性。

三、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路径优化

(一)主体层面:构建校园文化育人共同体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育人之所以会出现针对性不强、特色性不足和协同性不够等问题,其很大程度上与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共同体的缺乏有关。为此,要提升高校校园文化育人水平,就需要积极构建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共同体。具体而言,构建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共同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为此其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要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与发展的大计。所以,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共同体的构建也要遵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基本原则,否则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社会主义方向就会迷失,无法找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教育三问的正确答案,无法找到育人的价值目标何在。二是坚持育人主体多元化。高校校园文化育人是多方合力的结果,其中包括党委、教师、辅导员、后勤员工等,当然从自我教育的视角来看,学生也是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重要主体之一。为此,构建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共同体要强化“合力育人”理念,尽可能覆盖到可以肩负起育人使命和育人效果的全员,实现育人主体的多元化。

(二)客体层面:加大校园文化育人的供给

大学生是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客体,只有实现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主客体互动才能够提升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水平,从而获得良好的实质性效果。马克思曾指出,“思想” 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 其意思是,人是一个目的性动物,人的思想和行为总是与自身的利益密切相关。这启示我们高校校园文化育人要时刻关注育人对象,不能停留在自我假定的旋涡中“自说自话”。那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如何才能够时刻关注育人对象,进一步来讲,高校校园如何才能够实现育人主客体之间的良好互动呢?答案应该是要加大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供给,不断满足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具体可从以下两点着手。一方面,加大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物质供给。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有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方位,这为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积累了良好的物质前提和基础,但是与高校校园文化育人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高校校园文化育人要加大物质供给,让高校校园文化育人有一个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作为强大的后备支撑。具体而言,就是加大对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资金投入与支出,以用于诸如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环境的构建、平台的搭建、绩效的激励等。另一方面,加大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精神供给。例如,高校校园文化育人提供精神的导向,被教育主客体深刻地领会、深度地认可、深入地践行。

(三)介體层面:强化校园文化育人的平台

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平台是高校进行校园文化育人的工作台,也是大学生提升文化素养、展现文化风采、践行文化活动的舞台。丰富多元、畅通高效的校园文化育人平台是高校提升校园文化育人水平的重要载体,为此要积极强化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平台。第一,强化高校校园精神文化育人平台。高校作为国家针对青年群体专门设立的教育机构,其主要目的是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引导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不管是哪一个具体目的,都离不开精神助推作用,因为只有具备精神上的认知、认同,才能够在思想和行动上有一个良好的状态。此外,高校校园文化育人本身也内在地包含着精神的传递。为此,要强化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的平台。第二,强化高校校园制度文化育人平台。制度通常是指社会组织成员为了达到预计的目标而需要共同遵守的规程、规则和规范,这些规程、规则和规范可以为社会组织成员的个人选择提供“意义解释的文化符号和道德模式”[4]。美国制度经济学家诺斯将制度看成是一种社会的游戏规则,认为制度是“人为设定的决定人们之间互动关系的一些制约”[5],这些制约允许人们从事某些活动和禁止人们从事某些活动。高校校园文化育人通过以观念、伦理、道德、信仰等非正式制度的形式向大学生传达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荣什么是耻,其实就是在实现高校校园制度文化育人的规范性特质。因此,要强化高校校园制度文化的平台。第三,强化高校校园环境文化育人平台。高校校园文化总要在一定的场域中进行,而场域就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环境。环境既可以是大环境如社会环境,也可以是小环境如校园环境。对于高校而言,虽然大环境很难决定和把控,但小环境可以营造。为此,高校要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文化育人平台,给高校校园文化育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场所。第四,强化高校校园行为文化育人平台。高校校园行为文化是高校教师、学生、管理者等为主体,以教学、管理、实践为主要方式的文化。这种文化主要体现在实践层面,往往能够彰显出高校各个主体校园行为的价值倾向。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高校各个主体校园行为的方式也更加趋于多元化。如何在众多行为方式中整合文化价值观,是高校校园文化育人需要思考的方向。第五,强化高校校园网络文化育人平台。由于网络空间是广大高校大学生的精神家园,高校大学生作为“Z世代”人群,是网络的弄潮儿。所以,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必须强化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平台建设,从而为高校大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环境。这既要做好网络文化的宣传和引导,让高校大学生有一个正确的网络文化导向,还要做好网络数字化校园和智慧校园的建设,给高校大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的网络平台。此外,还需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对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运用进行实时监管。

(四)环体层面:建设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环境不仅是高校大学生求知上进的场所,也是高校大学生提升文化品位的地方。从文化形态上看,校园环境其实就是一种物质文化、器物文化。物质文化、器物文化是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丰富它们可以有助于为高校校园文化育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实现“一草一木会说话,一墙一壁皆育人”的效果[6]。为此,高校要注重环境育人,以建设优美校园为契机,多措并举建设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打造“润物细无声”的育人空间,将校园环境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高度统一,融文化、历史、育人功能为一体,实现校园建筑、道路、景观等达到使用、审美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建设优美的高校校园文化环境,要尤为关注以下几点。一是立足于高校所在地的深厚地方特色文化底蕴,积极提升校园文化的地方特色。例如,高校的所在地如果处在一个红色文化发源地,那么就可以结合当地的红色文化,打造一个红色校园文化广场,以提升高校大学生的红色文化精神。二是立足于高校本身的办学历史,积极打造校园文化的学校品牌。例如,高校可以对校史进行梳理,针对校史的发展将高校的楼宇进行重新命名,从而唤醒高校大学生的校史文化记忆。三是立足于高校文物和建筑,积极打造独特的文物和建筑。例如,高校可以对每一条校园的每一条道路、每一栋楼宇、每一座校园雕塑都进行精心打造,呈现出“一路一景、一楼一色、一片一品”的景象。四是立足于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打造绿色校园。众多高校都有与节能减排相关的专业,高校要充分利用好自身的知识和技术优势。例如,可进行高校能源的节能环保升级,开展节能减排的校园设施升级改造,为打造生态文明校园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2]冯刚,孙雷.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概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9.

[3]刘玲.文化觉醒与文化自信: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4]张贵礼,程华东.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的逻辑理路和实践进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04):90-93.

[5]莫忧.新时代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多元协同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3(02):130-134.

[6]李宏刚,宋真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逻辑理路[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5):25-33.

The Logical Mechanism and Path Optimizationof College Campus Culture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Wang Tingting,Xiang Yan

Abstract: Campus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resource and carrier for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showing directions and shaping values. Cultivating a new generation who integrat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ve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mission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Enriching campus cultural content, making good use of campus cultural resources, and strengthening campus cultural education are inevitable requirements for university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This also has inherent compatibility and isomorphism with promoting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Scientifically exploring the internal logic of cultivating university students through campus culture in the new era, accurately grasping the space that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and improved in current campus culture education, and deeply exploring the optimization path of campus culture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has the great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consolidating the foundation and cultivating the soul, for it can better leverage the attractiveness and appeal of campus culture in 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thereby enhance the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moral educa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new era; campus culture in universities; cultural education; new generation

猜你喜欢

高校校园文化时代新人文化育人
时代新人的成长环境
高等教育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如何让十九大精神浸润学子心平
立德树人与初中地理课堂的亲密接触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校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浅析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技术文化
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构和视觉方式传播实施路径分析
基于文化育人视域的艺术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