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教育学术研究的话语体系分析

2024-01-24刘晓东程晋宽

江苏高教 2024年1期
关键词:话语体系英国

刘晓东 程晋宽

【摘 要】 《牛津教育评论》属于英国顶级高校承办的“教育评论”类期刊,具有重要的国际学术地位和鲜明的研究特色,分析其話语体系有助于我国教育期刊的学习与借鉴,从而提升自身学术水平和国际地位。基于Wos核心数据库,采集《牛津教育评论》2000-2021年论文数据,探究英国教育学术研究的整体图景,揭示英国教育学术的基本状况、学术特征和话语体系。英国教育学术理论的产生和知识体系的构建以世界各国优秀理论研究成果为基础,研究主题凸显社会重大关切和教育的基本理论话题,研究成果具有学术前沿性和时代引领性,研究方法体现了坚守经验主义教育学术论证传统上的创新。英国教育学术研究的话语体系反映了世界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经典问题,引领着世界教育学术研究发展方向,其学术话语体系及其研究方式具有积极的“第三条”道路意义。

【关键词】 教育学术研究;牛津教育评论;话语体系;英国

【中图分类号】 G649 【文章编号】 1003-8418(2024)01-0030-11

【文献标识码】 A【DOI】 10.13236/j.cnki.jshe.2024.01.005

一、问题提出

教育学术话语体系的形成是教育学术研究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如何加强教育学术话语体系建设、传播中国教育观念和中国教育智慧的重要载体。21世纪以来,在“全球本土化”(Glocalization)[1]背景下,世界各国的教育研究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国际上教育研究相互交叠融合,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同时,世界各国教育研究本土化趋势也逐渐突出,存在着明显的国家教育学术研究的独特风格。英国教育学术研究一方面越来越国际化和全球趋同化,另一方面也坚守着英国教育学术研究的经验主义理论思维的传统和学术特色。作为全球教育现代化发展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英国教育制度的现代化过程,以及其教育学术研究的现代性和话语特征,都具有国际教育学术研究话语体系的代表性、典型性和标杆性。在世界教育研究舞台上,英国在教育领域所进行的各种改革、实验和研究一直备受关注,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和现象,在许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各国面临的教育问题越来越趋于同质化。在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世界影响力整体不高的背景下,要实现教育学术中国话语的构建,就需要把中国教育学术研究放在世界范围内审视。不论是西方国家,还是周边国家,都不是作为中国教育学术话语体系对立面存在的,而是共同组成了世界教育学术研究的版图。因此,借鉴和学习世界上优秀教育学术研究话题体系,利用世界的眼光和视角来分析中国教育学术,思考和表达中国问题,成为形成中国式世界性思考与表达方式的关键。英国作为教育学术研究的重镇,在发文数量和被引文章的数量方面仅次于美国,在国际英文教育学术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其经验主义的学术研究传统和理论思维方式具有独特的英国教育学术话语特征,对世界教育学术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创刊于1975年的《牛津教育评论》在AIS(Article Influence Score,缩写为AIS)期刊排序中分值为0.441,是SSCI收录期刊,涵盖了教育研究中绝大多数主题,属于英国顶级高校承办的“教育评论”类期刊。《牛津教育评论》刊载了世界各国各地教育学术研究的高水平成果,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学术研究的主要载体和学术平台,甚至具有世界教育学术研究风向与标杆的作用,其独特的办刊风格明显在坚守着英国教育学术研究的传统,反映了英国教育学术研究的重要影响力和独特话语追求。可以说,《牛津教育评论》在英国众多教育学术研究发表的期刊平台中,可以作为反映英国教育学术研究话语体系的典型代表。通过对《牛津教育评论》文献的文本分析来回顾英国近二十年来教育学术研究的发展状况,不仅有利于探寻英国教育学术研究的重大关切和话语特色,而且有助于理解英国教育学术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学术传统背景,以揭示英国教育学术研究的独特理论特征和思维方法,精确研判英国教育学术研究的世界贡献,助力我国教育学术研究的发展,以构建教育学术研究的中国话语体系。

二、研究综述

国内关于英国教育和世界各国教育的研究很多,但对于英国教育学术研究话语体系及世界教育学术研究本身的文献相对较少。国内关于教育学术研究话语体系的论文中,关于高等教育学术研究方面的研究与反思居多,而通过对《牛津教育评论》这样一本“综合评论类”期刊文献进行教育学术话语体系的分析,从而研究英国教育学术研究的话语特征和整体图景的并不多见。以下三方面关于英国教育学术的研究为分析英国教育学术的地位和特征提供了具有启发性的视角。

首先,通过英国国内学术论文分析英国教育学术研究的特征和国际地位。北京师范大学钟秉林[2]等以13种国际知名教育类期刊中的高等教育类论文为分析对象,从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两个维度对2000-2006年刊发的839篇论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英国在论文发文量、论文H指数等方面均仅次于美国,国际高等教育研究在内容上偏重微观应用研究,研究方法上以实证研究为主导,研究问题上具有西方中心主义倾向,美英居于绝对主导地位。这一分析对国际知名教育类期刊的高等教育研究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评论,同时彰显了英国教育学术研究的国际地位。高瑞、安心[3]以2001-2010年英国《高等教育季刊》刊载的210篇论文为样本,分析了英国高等教育研究论文的选题特点。研究发现,在研究领域上,英国教育系统政策和课程设计类选题在所统计的210篇论文中比例均超过20%,学生经验、学术工作以及院校管理所占比例在10%到20%之间,教与学、高等教育质量、高深知识的主题所占比例均不超过10%。在研究层次上,国家层次和院校层次居多;课程层次、国际层次与系统层次比例相当;系和个体研究层次所占比例较低。这一研究反映了21世纪最初十年英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状况,揭示了英国高等教育研究选题的理论关切和实践路径。李安琪、洪明[4]对英国《教育史》期刊近十年刊文的情况和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统计分析和全面的概括,认为教育史研究的组织化和机构化日益加深,教育史研究不断加强边缘与中心、个人与整体的互动,积极开展教育史的跨国、跨文化交流与研究。这一研究反映了英国教育史学会的关注重心及其会刊《教育史》研究的主要主题,表明了英国教育史研究的整体特征。

其次,基于民族国家特征揭示教育学术研究的民族性格。朱旭东[5]研究了民族国家的生存方式与比较教育和国际教育研究模式,认为民族国家的生存方式决定或影响了比较教育和国际教育研究模式。民族国家的主权生存、国际化生存、区域化生存、政治同盟生存、全球化生存、集团化生存和文明论生存等影响了比较教育和国际教育研究的边界性模式、学科内容的建构模式、教育研究方法上的文化同质性模式、政策价值趋向模式、教育发展的推动力之源模式、教育的相互借鉴性模式等。这一研究表明,英国教育学术研究不可避免地受到英格兰民族传统的影响。2020年,北京大学教育学科复建40周年之际,《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回顾分析了德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五国40年来的高等教育发展,对其制度基础、高等教育研究主题以及理论方法进行了系统回顾[6][7][8][9][10]。这些文章对五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分析基于民族国家高等教育学术传统的分析框架,对于认识世界高等教育学科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但缺少了对世界教育学术最具影响的英美教育学术传统的国别讨论和分析,这是具有缺憾的。这一系列高等教育研究反映了国内教育学术界对世界高等教育学术研究的关注,同时也表明,基于民族国家的教育学术研究是探究世界教育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窗口。

再次,基于某一微观领域探寻英國教育学术研究的具体问题。文雯[11]基于英国《教育研究伦理指南》探讨了英国教育研究伦理的规范和在牛津大学的落实情况。牛津大学成立“大学研究伦理委员会”,负责全校的研究伦理审查。牛津大学的所有学生和研究人员在申请课题或者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必须接受严格的研究伦理审查。第一步是研究计划起草阶段对伦理问题的自我评审。第二步是根据大学或者院系统一制定的研究伦理清单表,检查自己研究中的相关伦理问题。如果该研究计划涉及的伦理问题不在上述解决办法列表中,则需要进行第三步,即填写伦理申请表。这一研究探讨了英国教育研究伦理规范在世界一流高校的落实情况,对于我国教育学术研究中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建设具有启发意义。

以上文献从不同视角对英国和世界教育学术研究某一个方面进行了零散的话语分析,本文通过《牛津教育评论》所刊文献从质和量两个角度对英国近二十年来教育学术研究的整体特征进行了分析,对于揭示英国教育学术研究特征、促进世界教育学术研究发展、构建中国教育学术话语体系等具有重要意义。

三、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为保持研究样本的权威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确保研究成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本研究选取《牛津教育评论》所刊载论文作为研究样本。以WebofScience 核心数据库为检索源,按照出版物名称检索《牛津教育评论》2000-2021年12月所刊载的文献,剔除社论、书目项目、书籍评论、传记、修订类文章,最终把912篇文献纳入分析范围。

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有意识地结合了可视化分析和潜在狄利克雷分布(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LDA)的文本语义分析方法,基于各自不同的侧重点和优势算法,利用可视化分析技术,采用文献计量法、文献分析法对采集的文献从质和量两个维度进行分析,以揭示近二十年来英国教育学术研究的话语特征。

首先,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作者共被引、关键词共现、文献共被引以及作者所在国家/地区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英国教育学术研究的内容、主题热点、研究前沿等。由于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研究主题分析具有一定主观性,因此本文再利用LDA方法分析文献研究主题,二者获得的关键词相互印证,相互补充,考察研究主题和热点具有更高的可信度。最后,利用文献分析法探究英国教育学术研究的方法特征。

潜在狄利克雷分布(LDA)作为三层贝叶斯概率模型[12]可识别大规模文档集或语料库中潜藏的主题信息。作者将单篇论文的摘要拼接为一个文档,由此形成的语料库作为LDA 分析的数据源。通过统计语料库的共现词来识别主题,再采用显著性度量算法选择相关术语[13],计算主题与解释术语的相关性[14],最终确定文档主题的解释术语并进行可视化,本文的研究框架详见图1。

四、 研究发现

(一) 学术理论产生和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各国优秀理论研究成果为基础

注重学术品位和理论研究是《牛津教育评论》立足世界教育学术领域的关键,它凭借严谨、科学规范的办刊宗旨和国际学术影响力成为教育学术研究的重要阵地和舞台。《牛津教育评论》所刊文章需要经过严格的同行审查,包括经过初选编辑筛选和至少两名匿名审稿人的匿名审稿。其办刊的目标是力求通过发表与教育广泛相关的高质量文章,保持教育专业学术的最高标准。由于其学术品位的高定位和理论研究的深度,《牛津教育评论》成为重要的高质量文献来源,发表和引用了大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者和组织的学术成果。

文献共被引作者反映了该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作者和知识生产者。本研究列出了《牛津教育评论》共被引频次前10名的学者和组织情况(见表1),以此来揭示和分析对英国教育学术研究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作者和组织。

从表1可以发现,共被引频次排在第一位的是当代知名的教育社会学家史蒂芬·鲍尔,他是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的教育社会学名誉教授、英国学院和教育研究学会的研究员,同时也是社会科学院和教育研究学会的院士,以及英国《教育政策杂志》的联合创始人和执行编辑。鲍尔教授最大的学术创新之处在于,他在教育全球化的研究中,积极引入“政策社会学”的工具和概念来分析问题,特别注重继承与发展米歇尔·福柯和皮埃尔·布尔迪厄的理论与方法。排在第二位的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它被称为“智囊团”和“非学术大学”,它的许多政策和思想对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三位是法国社会学家、[JP2]人类学家和哲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15],其著作《区隔:品味判断的社会批判》被评为20世纪最重要的十部社会学著作之一[16]。牛津大学教育学名誉教授约翰·弗隆、英国卡迪夫大学教授斯蒂芬·戈拉德、纽卡斯尔大学教授詹姆斯·图利、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大卫·哈格里夫斯等本土作者也是英国教育学术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作者。

以上分析表明,英国教育学术研究十分关注世界教育学术研究的优秀成果,史蒂芬·鲍尔、皮埃尔·布尔迪厄等世界著名学者的思想和著作成为英国教育学术知识的重要生产者,OECD等国际组织的研究成果影响了英国教育政策和教育学术研究的变化和发展。由此可见,英国教育学术研究理论的产生与知识体系的构建与世界教育学术研究成果紧密相连。

(二)研究主题凸显社会重大关切和教育基本理论话题

利用CiteSpace分析主题词共现情况可以揭示英国《牛津教育评论》的研究主题和热点[17],本文利用CiteSpace 6.1得到排名前30的高频主题词(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高频主题词可以归类、合并为教育(education,higher education,educational research)、教育政策(policy,education policy)、教育公平(gender,boy,inequality, social justice)、学校教育(school,secondary school ,classroom,curriculum)、学生(student,children,adolescent,student voice,performance,achievement,performance,work,attainment)、教师(teacher education,teacher)等六大主题或维度。

为了进一步分析《牛津教育评论》的研究主题,本研究将所选取文献的摘要拼接为语料库,利用LDA方法推测文档主题分布。经LDA主题模型挖掘,判断出30个相关度超过90.1%的最有解释力度的术语,依次排序为教育、研究、学校、教师、学生、我们、社会、本文、他们、学习、苏格兰、以及、这些、发展、政策、一个、影响、课程、关于、进行、提供、问题、概念、大学、之间、实践、如何、方法、国家、认为。

由上可见,表2高频主题词和LDA主题模型挖掘的主题重复度较高,说明统计具有可靠性。排除文献中普遍存在的本文、研究、大学等几乎每篇文章都存在的词语,近二十年英国教育学术研究的主题涉及学校教育、教育政策、教育公平等。

一是对学校教育如何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了理论探讨。“学生中心”和“教师中心”历来是学校教育的一对基本矛盾,也是教育学术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英国是世界上较早进行现代教师教育改革的国家,通过制定权威规范的教师教育政策和标准、设立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相融合的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联盟等一系列措施[18],使得教师教育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好的效果,一度成为各国效仿的对象。英国教师教育大致经历了教师教育机构资质认证时期、国家管理体系形成时期和“新专业主义”时期三个阶段[19]。教学专业化发展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身份、教师专业主义、领导力和教学效能等教师教育相关问题一直是英国教育学者关心的热点话题[20]。虽然教师问题的研究仍然是英国教育学术研究的传统主题,但随着英国教育政策越来越强调把学生置于教育体系的中心,学校教育研究也逐渐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这与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提出的“学习者为中心”的政策具有内在一致性。2011年英国政府发布了高等教育白皮书《高等教育:把学生置于体系中心》。白皮书指出,英国将改革教育投入从直接拨款改为学生贷款,高校公开信息以充分保证学生的选择权,通过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改革招生制度以鼓励竞争,并放宽招生限额,通过实现教育公平来增强个体社会阶层流动性,这些政策改革充分展示了英国高等教育政策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图景。2018年6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了《教育政策展望2018:将学生置于中心位置》,也将教育政策的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由此可以看出,学校教育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和教育研究的必然趋势。

二是提高教育质量成为21世纪教育政策研究的重要话题。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对于教育质量的关注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03年,英国政府发布了《高等教育的未来》白皮书,强调要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力度,提高高等教育质量。2004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公布了《2005全球全民教育监测报告》,专门探讨了如何理解教育质量的问题,并给出了一个理解教育质量的认识框架,为教育质量指标体系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教育质量成为全民教育的六大目标之一。英国新工党时期高等教育的改革也围绕公平与质量这两大主题,探究如何在实现教育公平的同时提升教育质量,深刻影响着英国教育未来的走向与发展态势。里·哈维系统地梳理了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后,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的整体发展情况,并且着重介绍了英国教育质量保障署(QAA)外部质量监控流程[21]。安德拉斯·赫希特回顾了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发展历程,并且对英国质量保障署的实际工

综上,英国教育学术研究话题涉及学校教育、教育政策、教育公平等教育领域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回应了社会和公众所关心的教育问题,有力阐述和回应了现实教育问题和现象,凸显了英国教育学术研究具有关注重大社会关切和教育基本理论话题的学术研究取向,彰显了英国教育学术研究的学术担当和学术自主性,增进了教育学的知识生产,有力地推进了教育学学科知识谱系的完善。

(三)研究成果具有学术前沿性和时代引领性

《牛津教育评论》注重发表具有学术前沿性和时代引领性的研究成果,也引用了许多高水平研究成果。参考文献共被引是指两篇参考文献被同一篇文献引用,通过共被引的关键节点分析,可以揭示某个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知识基础和研究前沿[28]。表3列出了共被引频次较高的11篇文献,约翰·弗隆、马丁·伍德海德、乔安娜·哈玛、史蒂夫·斯特兰德的4篇文献具有突变性,被认为是英国教育研究中的前沿文献。从研究内容上来看,英国教育学术研究的前沿主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教育学术前沿的基本理论研究

教育学和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不能回避对其自身的发展和教育理论建构的研究。牛津大学教育学名誉教授约翰·弗隆在其著作《教育——这门学科的解剖:拯救大学工程?》中对英国教育科学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深刻而尖锐的阐述,从介绍教育学的发展历史与教育史的关系入手,描述了英国教育科学发展的现状和改革历程,强调了教育科学必须是理论多元化的学科,要从实践或专业(教师研究、行动研究、网络结构)的新形势对教师进行培训[29]。伦敦大学迈克尔·菲尔丁和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彼得·莫斯出版的著作《激进教育与普通学校: 民主选择》运用不同教育阶段的生动实例,探讨了激进民主教育与普通学校的内涵及其在实践中的作用[30]。

2.聚焦发展中国家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研究

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其教育问题备受关注。2014年,受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委托,伯明翰大學、教育学院、海外发展研究所(ODI)组成了多学科研究团队,对私立学校促进发展中国家学龄儿童教育的作用证据进行审查。审查的重点是私立学校向社会较贫困地区提供的教育能否改善发展中国家的教育状况[31]。2013年,牛津大学马丁·伍德黑德[32]等三位学者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印度私立学校教育的增长是否有助于全民教育进行了论证。研究表明,八岁儿童接受私立学校教育的比例从24%增加到44%,虽然差距有所缩小,但性别差距似乎正在扩大。教育公平风险的证据为加强民办教育监督和改进政府教育提供了证据。2011年,萨塞克斯大学乔安娜·哈尔马[33]在《印度的低成本私立学校教育:它是否有利于穷人和公平?》中探讨了印度农村地区的低收费私立教育是否有利于穷人和公平。印度针对社会较贫困阶层的低收费私立教育呈爆炸式增长,这种曾经的城市现象在2000年以来的十年中已蔓延到农村地区,对公平产生了影响。研究发现这些学校对于1/5的中底层家庭群体来说是负担不起的。这一结论对政策的制定具有影响,并表明,更多地依赖教育市场无助于实现人人接受小学教育的机会平等。

英国受照顾儿童也是教育研究关注的重要群体。受照顾儿童和青少年(LACYP)接受教育的机会和程度往往难以保障。2015年,牛津大学和布鲁斯托大学的学者们利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探究促进受照顾儿童进步的因素。研究将国家学生数据库(NPD)和英格兰儿童照顾数据联系起来,结合深度访谈数据,探讨教育成果、年轻人的护理历史和个人特征之间的关系[34]。2017年,卡迪夫大学瑞安农·埃文斯等学者对英国受照料儿童和青少年干预措施的随机对照实验进行了系统评价,旨在确定LACYP教育干预措施的有效性[35]。

3.凸显对学生学业表现的经典问题进行新时代的探讨

学生学业表现历来是教育学术研究的重要主题,也是反映“教育结果”或“教育质量”的重要变量。作为学生学习成果的直接评价指标之一,学业表现的影响因素具有复杂性。学校对学生进步的影响很大,但没有证据表明学校效率与社会经济地位(SES)、种族或性别有关。在效率较低的学校中,低SES学生的表现明显优于高SES学生,但所有学生(包括低SES和高SES)都受益于参加更有效的学校,因此这些学校并没有消除SES差距[36]。2018年,伦敦大学学院安德斯·杰克指出年轻人从 14 岁开始学习的科目可能会对他们未来的学业和劳动力市场成果产生重要影响。学生学习科目的选择受到了学校在学术成就、性别和社会经济背景方面的构成的影响[37]。

(四)研究方法体现了在坚守经验主义教育学术论证传统上的创新

本研究收集的912篇文章分别来自42个国家/地区,作者分布情况见表4。可以认为《牛津教育评论》主要反映的是英国作者的教育学术研究成果,部分反映了其他国家作者的研究成果,如澳大利亚、美国、德国等。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学者在英国教育学术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影响力甚微,说明中国教育理论与中国话语在世界教育学界影响甚微。发文数共为13篇,其中9篇为香港地区作者发表,4篇为内地作者发表,内地作者分别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和深圳市福田区红岭实验学校。

首先,英国教育政策研究注重以循证研究为基础。英国在政策研究中越来越强调政策的科学性,倡导基于证据的教育政策研究,重视“循证政策”的理论及实践。“循证教育”由“循证医学”而来,是循证实践在教育中的应用。循证实践运动的影响通常可以追溯到大卫·哈格里夫斯的教师培训机构讲座,他认为教育研究未能为教师培训提供必要的证据支持,现有证据在严谨性和适用性方面不足。本·戈德克作为英国循证教育的主要支持者,在《在教育中建立证据》报告中提出教育学应该像医学一样注重采用循证研究。他提倡广泛使用随机对照实验,“在可行的情况下,随机试验通常是我们所拥有的最可靠的工具,可以找出两种干预措施中哪一种最有效”[38]。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并不是要机械地遵循随机试验的数字输出,也不是忽视证据,而是遵循预感和个人经历,通过使用正确的技能组合来获得最好的结果。

其次,循证研究话语的关键是提高循证证据的质量。英国政府和组织采取了许多措施推动循证教育的发展,如成立推进循证教育的组织、创建循证教育的证据资源库、关注教育从业者循证教育能力建设,开发各种项目来提高循证证据的质量、可理解性以及对教学和学习的影响[39]。例如,英国教学和学习研究计划(TLRP)是英国最大的社会科学研究计划,为大约70个项目团队的700名研究人员和近20个跨计划主题分析提供协调,它关注发展教学和学习研究的能力,以提供有助于改进政策和实践的知识库。项目于2000年开始实证研究,通用实施阶段持续到2009年,总预算达4300万英镑,到2012年又完成了一些关于技术增强学习的额外循证研究工作。这项计划的一个成果是制定了十项“循证”原则,这些原则涉及各种形式的证据,同时承认“用户”需要判断如何在其特定情况下最好地实施这些原则。TLRP既关心让政策制定者和从业者更容易获得教育研究的结果,又关心如何塑造该领域,使其能够更好地为这些受众服务[40]。

英国教育研究的话语体系注重循证研究是与其经验主义教育学术论证的传统分不开的。经验主义教育学术论证的传统是英国人不变的理论思维方式。经验主义传统是英国的文化特色,它尊崇理性思维方式,先后涌现了弗朗西斯·培根、大卫·休谟、赫伯特·斯宾塞等一批经验主义哲学大师。实证主义继承和发展了经验主义传统,主张科学应该以实验观察为基础。受经验主义哲学影响,英国教育哲学的研究方法认为一个命题只有在经验或者逻辑上被证实才是有意义的。教育科学研究必须从教育实际出发,系统地进行观察和分析,而不是纯粹的从概念到概念的理论思辨,要注重理论研究与现实的结合。经验主义研究方法认为应该先对教育实际进行客观描述,然后对实际的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最后建立对教育问题的解释框架和理论模型[41]。英国教育学术研究在经验主义教育学术传统上积极探索实证和循证研究,反映了英国教育学术研究在坚守经验主义教育学术论证传统上的创新,与美国的实用主义、德国的思辨批判特征的教育学术研究具有明显差别。英、美、德三国的经验主义学术研究、实用主义学术研究和批判主义学术研究,构成了世界教育学术研究的三大阵营,体现了教育学术话语体系的民族国家特性。

[BT2]五、研究结论

英国教育学术研究关注世界各国教育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对教育中的社会重大关切做出了理论回应。作为世界教育强国,英国教育学术研究尤其关注世界教育学术前沿的基本理论研究,聚焦发展中国家和特殊儿童的教育公平问题,凸显对学生学业表现等经典问题进行探讨。可以说,英国的教育学术研究引领了世界教育学术研究的发展方向,在学术研究方式上受经验主义影响,形成了英国教育学术研究独特的话语体系。

(一)英国教育学术研究关注世界教育基本理论和经典问题

《牛津教育评论》每年会出版两期特刊,以深入探讨当前世界各国教育政策和实践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例如,2014年第40卷第1期“特刊”对“教育质量的关键: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证据”进行了专题性研究,分别探讨了印度、秘鲁、埃塞俄比亚、越南等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公平问题[42]。2021年第47卷第1期的“特刊”对“教师教育研究、政策和实践:未来方向”进行了专题研究,重点介绍了包括澳大利亚、英格兰、北爱尔兰、美国和威尔士的教师教育问题,探讨了教师教育研究在不同国家的进展[43]。

从《牛津教育评论》研究热点来看,从学校教育如何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到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剖析,凸显了英国教育学术研究关注世界教育基本理论和经典问题的研究偏好。从《牛津教育评论》高被引文献来看,同样可以发现英国教育学术研究的这一特点。目前,《牛津教育评论》被引频次排名第一的文献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马丁·塞利格曼等发表的《积极教育:积极心理学和课堂干预》。该文探讨了积极教育的有关问题,认为抑郁症在世界范围内的年轻人中发生率很高,针对此种情况,可以向学龄儿童传授积极情绪和有意义的技能。澳大利亚的吉朗文法学校(Geelong Grammar School)实行了积极教育的措施,研究推测,积极的教育将构成“新繁荣”的基础[44]。被引频次排名第二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内尔·纳丁斯[45]发表的《教学中的关怀关系》,研究从护理伦理学的角度详细描述了教学中的关怀,认为建立和维护信任关系的核心要素包括倾听、对话、批判性思维、反思性反应,在学科之间以及于生活本身建立深思熟虑的联系。

(二)英国教育学术研究引领世界教育学术研究发展方向

英国教育学术研究成果具有学术前沿性和时代引领性。《牛津教育评论》的办刊宗旨是致力于报道重要新研究和更具概念性或理论性的贡献。从研究前沿来看,英国教育学术研究注重教育学科本身的发展,强调教育科学必须是理论多元化的学科,同时,在教育学中应建立证据,采用循证研究,强调教育学术研究的科学性。私立学校、发展中国家的儿童教育公平、特殊群体儿童的教育公平、学生的学业表现等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教育问题。英国学者在教育学学术体系的构建与国际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世界教育领域做出了重要探索。牛津大学沃尔福德·杰弗和渥太华大学普拉奇·斯利瓦斯塔瓦分析了南半球教育领域的非国家者行为,认为各种各样的非国有私营学校越来越活跃,某些非国家行為者,特别是具有商业和创业动机的非国家行为者是否适合实现全民教育目标有待商榷[46]。牛津大学大卫·米尔斯讨论了如何拆解全球高等教育的殖民化。高等教育政策参与者使用数据来维持“认知殖民主义”,研究基于反殖民主义、后殖民主义和女权主义学术的丰富谱系,展示了如何利用去殖民主义理论来批判占主导地位的全球高等教育想象及其所依赖的数据基础设施。同时,追溯这些基础设施的历史可以发现,经合组织创建去语境化的教育“指标”,商业组织建立全球大学排行榜,他们将机构数据汇集并相应地转化为排名,这些排名成为理所当然的“全球”政策共识。文章最后探讨了建立替代社会技术基础设施的政策挑战,并找到了评估高等教育的新方法[47]。

(三)英国教育学术研究方式具有积极的“第三条”道路意义

英国教育政策研究注重以循证实践为基础,强调证据的科学性,凸显了英国经验主义的哲学传统和思维方式。在世界教育学术研究的力量中,美国教育研究的实用主义取向、英国教育研究的经验主义传统、德国教育研究的批判反思性思维方式,构成了世界教育学术研究的主要派别。英国作为世界教育学术研究的重镇,形成了英国教育学术研究独特的話语体系,虽然在美国教育实证研究、循证研究高歌猛进和成为世界教育学术主流的背景下面临着式微的总体趋势,但英国的教育学术的经验主义理论传统和论证方式仍是值得关注的,对于匡正过于依赖定量技术、线性思维论证教育问题的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研究取向,以及对于消解过于强调“批判反思、解放抵制、场域惯习”的欧陆教育学术的玄学思维方式和思辨取向,具有积极的“中间道路”的意义和价值,有助于为世界教育学术研究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二元对立中找到更好的学术中间道路。

【参考文献】

[1]Robertson R.Glocalization: Time-space and Homogeneity-heterogeneity[J]. Global Modernities,1995(24):25-44.

[2]钟秉林, 赵应生, 洪煜. 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现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基于国外期刊高等教育研究论文量化分析[J]. 教育研究, 2010(01):10.

[3]高瑞, 安心. 近十年英国高等教育研究论文选题特点——以2001-2010年《高等教育季刊》论文为样本[J]. 中国高教研究, 2011(06):3.

[4]李安琪,洪明. 英国近十年来教育史研究状况和特征分析——以“英国教育史学会”及其核心期刊《教育史》为对象[J]. 教育学报,2020(06): 118-128.

[5]朱旭东. 论民族国家的生存方式与比较教育和国际教育研究模式[J]. 比较教育研究, 2011, 33(04):6.

[6 ]凯瑟琳·马纳通加, 戴坤. 40年来的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研究:议题、理论及方法的转变[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20, 18(02):73-86+188-189.

[7]克里斯蒂安·约翰·施密德, 格奥尔格·克鲁肯, 巫锐. 40年来的德国高等教育研究:制度与研究重点的变化[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20, 18(02):29.

[8]黄福涛. 40年来日本高等教育研究的变化:主题与方法论[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20, 18(02):87-101+189.

[9]卞翠, 玛丽-克莉丝汀·戴里诗. 法国高等教育研究40年:知识考古学方法的审视[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20, 18(02):30-55+187-188.

[10]葛伦·琼斯, 梅利·塔米提克, 鲁帕·德塞·特里诺凯卡,陈方舟,李春萍. 加拿大的高等教育研究:历史、新兴主题和未来方向[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20, 18(02):56-72+188.

[11]文雯.英国教育研究伦理的规范和实践及对我国教育研究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1(08):87.

[12]Blei D M, Ng A Y,Jordan M I. 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J]. 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 2003(03):993-1022.

[13]Chuang J, Manning C D,Heer J.Termite:Visualization Techniques for Assessing Textual Topic Models[C]. International Working Conference on Advanced Visual Interfaces. ACM, 2019.

[14]Carson Sievert and Kenneth Shirley. LDAvis: A Method for Visualizing and Interpreting Topics[C].In Proceedings of the Workshop on Interactive Language Learning, Visualization, and Interfaces,2014:63-70.

[15]Bourdieu ,p. Outine of a Theory of Practice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10-84.

[16]Pierre Bourdieu.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ment of Taste[M].Cambridge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7:32-88.

[17][28]陈悦,陈超美,等.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CiteSpace 实用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18]王磊,王晓冬,李洁佳.英国教师教育发展与革新的具体路径及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 2018(05):115-117.

[19]Aplin,R.The Changing Face of Initial Teacher Education in England(1984-1998)[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1999(02):16-17.

[20]何珊云, 黄亚婷, 汪辉. 多国视角下的国际教育研究发展与趋势[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02):100-108.

[21]Harvey, Lee. A History and Critique of Quality Evaluation in the UK[J]. Quality Assurance in Education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2013, 13(04):263-276.

[22]Hoecht A .Quality Assurance in UK Higher Education: Issues of Trust, Control, Professional Autonomy and Accountability[J].Higher Education, 2006, 51(04):541-563.

[23]Bram Spruyt,Filip Van Droogenbroeck,Leandros Kavadias.The Perceived Quality, Fairness of and Corruption in Education in Europe[J].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2022.

[24]Sullivan A , Parsons S , Wiggins R ,et al.Social Origins, School Type and Higher Education Destinations[J].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2014, 40(06):739-763.

[25]Iannelli C ,Duta A . Inequalities in School Leavers Labour Market Outcomes: Do School Subject Choices Matter?[J].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2018, 4(01): 56-74.

[26]Jin W , Muriel A , Sibieta L .Subject and Course Choices at Ages 14 and 16 amongst Young People in England:Insights from Behavioural Economics [C].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2011.

[27]Hobbs,Graham. Explaining Social Class Inequalities in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in the UK: Quantifying the Contribution of Social Class Differences in School 'Effectiveness'[J].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2016, 42(01):16-35.

[29]Furlong J .Education - An Anatomy of the Discipline: Rescuing the University Project?[M].London:Routledge,2013.

[30]Fielding M , Moss P .Radical Education and the Common School: A Democratic Alternative[M].New York:Routledge,2010.

[31]Day Ashley L, Mcloughlin C, Aslam M,et al.The Role and Impact of Private School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Rigorous Review of the Evidence. Final Report[R]. Education Rigorous Literature Review.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2014.

[32]Woodhead M , Frost M , James Z . Does Growth in Private Schooling Contribute to Education for All? Evidence from a Longitudinal, Two Cohort Study in Andhra Pradesh, Indi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2013, 33(01):65-73.

[33]Hrm J.Low Cost Private Schooling in India: Is it Pro Poor and Equitabl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2011, 31(04):350-356.

[34]Sebba J , Berridge D , Luke N ,et al.The Educational Progress of Looked after Children in England: Final Report[R]. 2015.

[35]Evans R , Brown R , Rees G , et al. Systematic Review of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s for Looked-after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Recommendations for Intervention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J]. Br Educ Res J, 2017, 43(1).

[36]Strand S. School Effects and Ethnic, Gender and Socio-Economic Gaps in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at Age 11[J].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2014, 40(02):223-245.

[37]Anders J , Henderson M , Moulton V , et al. The Role of Schools in Explaining Individuals' Subject Choices at Age 14[J].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2018, 44(01):75-93.

[38]Goldacre B .Building Evidence into Education[R]. 2013.

[39]李霞. 循證教育:英国的实践探索[J]. 比较教育研究, 2021, 43(08):8.

[40]Amp M J , Pollardsupb/Sup A .TLRP's Ten Principles for Effective Pedagogy: Rationale, Development, Evidence, Argument and Impact[J].Research Papers in Education, 2011, 26(03):275-328.

[41]易红郡. 经验主义传统对英国教育的影响[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106-109.

[42]Little A W , Rolleston C . School Quality Counts: Evidence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J].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2014,40(01):1-9.

[43]Diane Mayer, Alis Oancea. Teacher Education Research, Policy and Practice: Finding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J].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2021,47(01):1-7.

[44]Martin E. P. Seligman, Randal M. Ernst, Jane Gillham, Karen Reivich & Mark Linkins.Positive Education: Positive Psychology and Classroom Interventions[J].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2009,35(02):293-311.

[45]Nel Noddings.The Caring Relation in Teaching[J].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2012,38(06):771-781.

[46]Prachi Srivastava & Geoffrey Walford. Non-State Actors in Education in the Global South[J].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2016,42(05):491-494.

[47]David Mills.Decolonial Perspectives on Global Higher Education: Disassembling Data Infrastructures, Reassembling the Field[J].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2022,48(04):474-491.

An Analysis of the Discourse System of British Educational Academic Research

Liu Xiaodong, Cheng Jinkuan

Abstract: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is a journal of education review hosted by top universities in Britain, which has important academic status and unique research characteristics. Analyzing its discourse system will help to improve the academic level and international status of China's education journals. Based on the Wos core database, the paper data of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from 2000 to 2021 was collected, and the overall picture of British educational academic research was explored, the basic situation, academic characteristics and discourse system of British educational academia were unveiled.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generation of academic theor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system in Britain are based on the excellent theoretical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various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The research themes highlight major social concerns and basic theoretical topics in education.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at the academic frontiers and epoch-leading.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demonstrate innovation on the basis of empirical education tradition. The discourse system of British educational academic research reflects the basic theories and classic issues of world education, lead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world educational academic research. Its discourse system and research methods have the positive "third road" significance.

Key words: educational academic research;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discourse system; UK

猜你喜欢

话语体系英国
英国的环保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英国圣诞节
核心素养如何在中小学校落地生根
在修辞与实践之间:环境权概念的贫困及其义务转向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中国故事中国认知国际表达
试论形势与政策课程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中的作用
英国“脱欧”的经济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