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疗法联合脏腑图推拿干预气郁化火型小儿抽动症临床观察 *
2024-01-23陈敏红
杨 涛 杨 静 陈敏红
(1.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江西 南昌 330006;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外二四五科,江西 南昌 330006)
小儿抽动症(Tourette Syndrome,TS)是一种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起病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快速、不自主、无目的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常因感染、精神紧张等因素加重或复发,近几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2]。该病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对患儿的心理和生长发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故寻求有效的控制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针对临床常见的气郁化火型抽动症患儿,采用中医情志疗法联合脏腑图推拿干预治疗,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 年1 月—2022 年3 月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就医的气郁化火型抽动症患儿60例,随机分组,以1∶1分配至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 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证候积分、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气郁化火型抽动症患儿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证候积分及YGTSS评分比较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3]第5 版(DSM-Ⅴ)诊断标准。(1)具有多种运动抽动和一种或多种发声性抽动,但不一定同时存在,表现为突然的、快速的、反复性的、非节律性的、刻板的动作和发声。(2)可每天发作或有间歇,病程持续或间歇发作超过1 年;在此期间,其无抽动的间歇期持续时间不超过3 个月。(3)上述症状可引起明显的不安,影响社交、就业和其他重要领域的活动。(4)发病于18岁前。(5)上述症状不是直接由某些药物(如可卡因)或其他疾病(如亨廷顿舞蹈症、病毒性脑炎)引起。
1.2.2 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儿科学》[4]小儿抽动症气郁化火型的诊断标准。(1)主症:皱眉眨眼,张口噘嘴,摇头耸肩,发作较频繁,抽动有力,或口出异声秽语。(2)次症:烦躁易怒,唇红耳赤,大便秘结。(3)舌脉象:舌红苔黄,脉弦数。以上主症必备其一,结合次症、舌脉即可诊断。
1.2.3 中医证候分级量化标准以YGTSS 为评分标准[4,5]。主症: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按症状的由轻到重,分别记0、1、2、3、4 分;次症:面黄体瘦或形体消瘦、精神倦怠或食欲不振、嗜食肥甘、两颧潮红或五心烦热或头晕耳鸣、大便异常、舌质、舌苔,由轻到重,分别记0、1、2 分;脉象按平和、异常分别记0、1分。
1.3 纳入标准(1)年龄5~15 岁;(2)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治疗周期大于4周。
1.4 排除标准(1)有严重心、肝、肾、脑及内分泌等内科疾病者,有癫痫、精神发育迟滞等神经精神病者;(2)治疗过程中依从性差,难以评价疗效者。
1.5 治疗方法
1.5.1 试验组在常规心理行为干预基础上,采用中医情志疗法及脏腑图推拿,二者同步进行。
(1)中医情志疗法:①沟通缓解焦躁:就诊时告知治疗方法非常舒适,缓解患儿紧张和压力。然后让患儿闭眼休息,按脏腑图穴位分别予头部及足底按摩,动作轻柔,通过肢体接触缓和焦躁和抗拒情绪。再用亲切言语和患儿沟通以了解情况,让患儿表达自己的想法,找出精神或生活诱因(比如询问学习压力、睡眠情况等)。②音乐舒缓情志:整个推拿过程中配合轻快音乐疗法,按照五行选择对应音乐,徵调入心,可选用代表曲如《渔歌》《山居吟》等;角调入肝,可选用代表曲如《列子御风》《庄周梦蝶》等;也可选择欢快喜悦节奏儿歌,如《泉水叮咚》《抓泥鳅》等;或是患儿自己喜欢听的音乐。③呼吸调畅情绪:脏腑图点穴推拿时动作轻柔,配合呼吸引导,深吸气、慢呼气;按肝俞穴后让患儿发“嘘”字长音,连续5 次;点按心俞穴后让患儿发“呵”字长音,连续5 次(配有简短录音视频供儿童模仿发音)。④保持整个过程氛围轻松。共治疗4周。
(2)脏腑图推拿治疗:主要通过调整冲、任、督三脉的经气,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取穴参照王雅儒、王振国著《脏腑图点穴法 按摩疗法》[6]所记载的穴位,具体取穴和操作如下:①头部推拿放松: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各200 次,拿风池、风府各10 次。②腹部脏腑点穴:首先点按“阑门穴”。此穴是脏腑点穴法的特殊穴位。是本法重要之穴,于脐上1.5 寸取穴,点按1 min左右直至气通;然后用泄法,使上焦浊气下降。继之轻调轻补建里穴,以补益中气。再点气海穴,先泄后补微调,以促升阳、固护正气。然后“放”带脉(即以两手拇指与食指在带脉上操作“放”的手法),进一步沟通上、下焦,使周身气血运行通畅。再顺序点按章门、梁门、石关诸穴。③腧穴点按:点按背俞穴,以肝俞穴、心俞穴为主,配合情志疗法。点揉肝俞、心俞各200 次,横擦肺俞以透热为度;捏脊7~9 遍。④四肢按摩:清心经300 次,清肝经300 次,捣小天心50 次,调五脏(掐五指节5 次、揉五指节50 次),补脾经200 次,按揉太冲穴200次。共治疗4周。
(3)常规心理行为治疗:①改善医患关系,淡化医师给患儿带来的心理压力;②对家长进行抽动症知识教育,使家长正确认识抽动症和对待抽动症发作;找出精神诱因,采取相应处理方法,从而帮助其缓解紧张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合理安排好患儿日常作息制度和活动内容,使其生活有规律、不单调、劳逸有序,精神放松,不过度兴奋和紧张,让患儿生活学习环境轻松愉快;④培养患儿的兴趣爱好,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增加其信心及与伙伴的亲和力;⑤行为矫正治疗,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松弛训练、习惯训练等。心理行为治疗共4周。
1.5.2 对照组选用氟哌啶醇配合常规心理行为干预。口服氟哌定醇片(宁波大红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0585,规格:2 mg),3~5岁,每次1 mg,每天1次;6~11岁,每次1 mg,每天2次;12~18岁,每次2 mg,每天2次。服用4周。
1.6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指标(1)观察治疗前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7]。临床控制: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95%(抽动症状得到控制,偶有轻度发作,可自行缓解);显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70%但<95%(抽动症状得到明显控制,偶有发作,不能自行缓解);有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30%但<70%(抽动症状部分得到控制,时有发作);无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30%(抽动症状未得到明显控制,仍频繁发作)。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治疗前证候积分-治疗后证候积分)/治疗前证候积分×100%。(2)观察治疗前后YGTSS[8]评分的变化。按尼莫地平法分级为临床控制(疗效指数≥95%)、显效(70%≤疗效指数<95%)、有效(30%≤疗效指数<70%)、无效(疗效指数<30%)。疗效指数(%)=(治疗前严重程度总积分-治疗后严重程度总积分)/治疗前严重程度总积分×100%。
1.7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x2检验。按α=0.05 水准,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2.1.1 YGTSS评分疗效试验组的YGTSS评分总有效率为90.00%(27/30),高于对照组的86.67%(26/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气郁化火型抽动症患儿YGTSS评分疗效比较 [例(%)]
2.1.2 中医证候积分疗效试验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气郁化火型抽动症患儿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比较 [例(%)]
2.2 治疗前后YGT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2 组YGTSS 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2组治疗均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症状。见表4。
表4 2组气郁化火型抽动症患儿YGTSS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比较 (± s,分)
表4 2组气郁化火型抽动症患儿YGTSS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比较 (± 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
组别对照组试验组例数30 30 YGTSS评分治疗前18.47±7.72 19.63±6.47治疗后11.33±6.271)7.70±4.651)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20.70±5.79 19.37±5.88治疗后12.80±4.831)9.27±4.381)
2.3 2 组患儿依从性比较试验组治疗初期极少数病例因年龄偏小而不配合推拿,经积极沟通和调整推拿强度后,保证了研究正常完成,2组患儿依从性良好。
2.4 2 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本研究中试验组采用的是绿色疗法,安全,无不良作用,患儿接受度高。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1 例,表现为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1/30)。
3 讨论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小儿体属纯阳,心肝常有余,若情志失调、五志失和,则气机不畅;郁久化火,可引动肝风、扰动心神,故见气郁化火证。患儿临床表现为挤眉眨眼、张口噘嘴、摇头耸肩、肢体颤动等抽动,亦可伴烦躁易怒、唇红舌红、大便秘结等症状,都与肝风有关。
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抽动症患儿表现为行为控制差、情绪不稳定,心理上容易产生自卑感、孤独感和心情抑郁。若加之父母对儿童过于严格,缺乏关心,经常批评儿童;或家庭气氛压抑,父母过于焦虑,也会将紧张负面的情绪传递给儿童,导致儿童性情急躁易怒、气郁不能舒展,引发抽动反复发作甚至加重。中医认为“喜则气缓”“喜能胜忧”“肝喜调达”,故气郁宜导宜顺。中医五音疗法有利于舒缓情绪、缓解压力,让肌肉得以放松,是一种良好的情绪心理疗法。《史记·乐书》曾记载:“故宫动脾而和正圣,商动肺而和正义,角动肝而和正仁,徵动心而和正礼,羽动肾而和正智……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由此可见,聆听不同曲调的音乐可调理脏腑、调畅气血、调节情志。现代研究[9]也发现,宫、商、角、徵、羽5 种不同音调以及不同风格的乐曲,不仅能产生不同的效果,而且还可以触发人们内心不同的感受。而五音与五脏相通,角声入肝,常听角音,柔和疏肝,有助于气血调达;徵声入心,常听徵乐,除烦养心,有助于心情愉悦。
脏腑图点穴疗法是推拿疗法的一种。它从脏腑治疗着手,通过调理脏腑气血、平衡阴阳,加强脏腑功能活动,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达到治病的目的[10]。本研究中脏腑图推拿采用腹背部穴位为主。中医学认为腹为阴、背为阳,任脉为阴脉之海,督脉为阳脉之海,任督共调,使阴阳升降平衡、气机调畅。针对抽动症,能起到调节脏腑、顺畅气机的作用。治疗中配合的发声训练,也是情绪调理的一种方法。中医认为“呵”音有助于心气调达,“嘘”音能舒缓肝气和放松肌肉。
本研究以五音沟通调理情绪为主线,以脏腑推拿配合五声保健疗法为实操方案,临床数据显示,2 组均有良好疗效;YGTSS 评分疗效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表明中医情志疗法联合脏腑图推拿能有效改善患儿抽动症状。音乐疗法在儿童抽动症治疗领域尚属空白,本次研究发现,音乐在儿童疾病治疗中被接受度非常高。在治疗中我们首选儿歌或轻快的歌曲,使孩子得到欣喜感、更易接受治疗,也缩短了心理沟通的时间;后续播放相应角音或徵乐,发挥出音律调节心、肝的作用。笔者研究中还发现,部分患儿治疗后睡眠得到一定改善、晨起抽动动作减少,这与研究[11]报道的音乐疗法能改善睡眠是一致的。在音乐配合推拿的良好治疗氛围下,医患有了更好、更多的沟通交流。可贵的是,有些家长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喜欢上了中医音乐和推拿疗法,开始尝试利用传统疗法去调整和孩子的身心距离,不仅使孩子获得鼓励和缓解心情,也使家庭氛围更加和谐。综上所述,该疗法儿童配合度高,属于非药物的新型联合疗法,疗效肯定、无不良作用,获得家长喜爱,有助于临床和家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