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阴平阳秘刍议

2024-01-23钟道利张丽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平阳黄帝内经素问

钟道利 张丽华

(山东省汶上县中医院脑病科,山东 汶上 272500)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的奠基经典,显著特点和优势在于整体医学模式,其理论体系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认为天、地、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天(天然)与人是和谐统一的[1]。《黄帝内经》作为古代文化、思想与科学技术的集大成者,为中医学建构了完善的理论体系,并一直规范、影响着中医学的发展。笔者从“阴平阳秘”入手,还原其本意,对正确理解《黄帝内经》条文、规范指导养生和提高临床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 阴平阳秘是动态的稳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生之本,本于阴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2]。这告诉人们,阴阳为生人之本,阴平阳秘是生人之大法,正确理解“阴平阳秘”对养生和治病能起到关键作用。

1.1 各家对阴平阳秘的解释不一对于阴平阳秘,一般解释为阴阳互相制约、互相对抗,是阴阳平衡,比如明代医家张介宾《景岳全书·本神》说:“阴阳之理,原自互根,彼此相须,缺一不可,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李中梓《内经知要·阴阳》:“阴血平静于内,阳气秘密于外,阴能养精,阳能养神,精足神全,命之曰治”则解释为阴气平顺,阳气固守,二者互相调节和制约维持平衡。廖礼村等[3]认为,中医的阴平阳秘说根植于我国的阴阳文化是“中和”观念向医学领域渗透的结果,它包含了“清净宁谧,时时媾和维系,处处互生互藏”的意义。其中,廖氏的解释比较接近原意,但并不能完全把阴阳的动态变化和阴阳的“平”“秘”解释清楚。

1.2 阴平阳秘是动态的统一的稳《说文解字》中,“平”指“语平舒也”,指阴精必须平和,不偏颇,适量,丰满;“秘”指不公开的,不让大家知道:秘密、秘藏(cáng)。保守秘密:秘而不宣。珍贵罕见:秘籍。《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2]。笔者认为上面所讲阳为功能,故须平密、冲和、安静,若阳气过亢,势必销铄阴精,阴精多损,阳无根基,则阳亦必随之而虚。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痎疟。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2]。《黄帝内经》为什么不强调阴阳平衡?平衡是从空间的角度看问题,是同一空间的不同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平衡是在一定前提下的调节手段,不是终极目的。祝世讷[4]认为阴平阳秘不等于阴阳平衡,是人的有序稳态。阴平阳秘描述的是阴阳的动态,处于阳态时不要太过生发,贵在一个“秘”字,使阳得阴助。若阳气过亢,势必销铄阴精,阴精多损,阳无根基,则阳亦必随之而虚;处于阴态时收降不宜太骤,贵在一个“平”字,使阴得阳生。若阴气过盛,则会耗伤阳气,本来冬季微弱的阳气就会生发无望,阴阳失根,则精气乃绝。秘和平要求的是统一的动态的“稳”,不能倒过来讲“阳平阴秘”。现在把阴平阳秘诠释为阴阳平衡,把阴阳关系局限在空间的物质的量的概念,僵化了中医的思维方式。例如,一个健康人体质量60 kg,是不是可以认为他是由30 kg 的阴和30 kg 的阳组成的呢,这显然是错误的。人体85%以上是水,就算剩下的15%这些有形的组织,也不是属阳,怎样阴阳平衡呢?!同样是60 kg 的人,处在青春期、中年或老年,他们的阴阳属性也是不一样的。

1.3 七损八益是阴平阳秘的具体体现要弄明白阴平阳秘,必须弄懂“七损八益”的含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帝曰:调此二者奈何?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2]。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汉简房中书《天下至道谈》完整解释了七损八益是房中术。顾植山教授认为,这里辨“七”“八”的要旨是辨时机,抓先机,治未病。根据顾植山教授的“顾氏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见图1)可以看出,七位于西偏北,是阳明降的位置,是阳气逐渐减损的状态,八位于北偏东的位置,是太阳开,是阳气逐渐增益的状态,这里的七损八益是告诉我们,养生和治病要注重阳气的动态变化,顺势而为,这个势就是阴平阳秘。如果把七损八益解释为房中术,还能成为中医调阴阳的大法吗?只有从阴平阳秘的角度,从动态开阖的角度讲七损八益,才能与上面黄帝的提问“法阴阳奈何”相匹配,才能把七损八益提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指阴阳)可调”的高度。北宋沈常曰:“吾闻儒识礼义,医知损益。礼义之不修,昩孔孟之教;损益之不分,害生民之命”。

图1 顾氏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

2 阴平阳秘是养生和治病的大法则

《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2]。这里的道就是指天道,法于阴阳就是以阴平阳秘为原则。《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2],所以,从阴平阳秘则生,逆之则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2],这里的治病之本也是阴平阳秘。

所以养生或治病只有法于阴阳,维持阴阳之间的正常的运动关系,做到阴平阳秘,才能达到“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阴平阳秘是中医养生、治病的大法则。

我们再来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2]中提出的四季养生。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这句话告诉我们春季养生或治病要顺应阳气的生发,关键在一个“生”字。饮食或用药上要少用酸性收敛或寒性收引之品,多偏味甘性平或味辛性温,易于春季阳气的生发;中医鼓励人们喝小米粥养生,因为小米是种子,可以发芽,具有生发性,可帮助人体阳气的生发,达到天人相应。春季睡眠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所以春天到了,生发之气起来了,就不要睡得太早,但也不要超过子时而睡,即晚不过子时。因为万物都在生发,在太阳升起的时候就要起床,而且最好能在庭院里慢走,让人体阳气慢慢生发,以顺应天气。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这句话告诉我们夏季养生或治病要顺应阳气的增益,在阳气旺盛,万物“长”“化”的时候要重视一个“秘”字,饮食或用药不可过用辛温之品,以免犯“实实”之戒。“子午觉”也非常适宜于夏季。所谓子午觉,即在夜间11 点至凌晨1点保持睡眠和中午11 点至下午1 点小憩片刻,对身体十分有益。中医理论认为,子时和午时人体阴阳交接,或阳气至盛,或阴气至盛,是阴阳盛衰交替的时候,也是阴平阳秘的转接点,这时宜静卧休息,有益于人体气血的调和。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晚”,并不是指可以到午夜以后或者凌晨再入睡,而是指不迟于子时;起床也不是越早越好,《类修要诀·养生要诀》中指出“春夏宜早起,早忌鸡鸣前”,也就是说,起床最好在早晨五点到六点间。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秋季养生,阳气收敛,阴寒之气渐生,一切活动应符合阳气的收敛和阴气的保养,重在一个“收”字。养生或治病要选择偏酸之品。在这个季节里,人们应当早睡早起,可与鸡的活动规律相仿,天亮时就开始活动,天黑就入舍归宿。秋季应注意保持湿度,由于“燥”是秋天的主气,这时因天气不断敛肃,人易患“秋燥病”。汉代名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指出:“秋不食肺”,他认为,秋天肺气偏旺,不宜再补阳气。元代医学家忽思慧在《饮食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到了冬季,阴寒之气较盛,养生要注意“封藏”,保养微弱的阳气,以备来年开春,阳气顺利生发,贵在一个“平”字。养生或治疗要选择偏于温热之品。在冬季,夜长昼短,冬季是阳气最少的时期,所以《黄帝内经》把冬季称为“闭藏”的季节。闭藏,可以理解为自然万物的闭藏征象,但更本质的是对自然界阳气不足状态的一种描述。冬季以封藏为本,需要我们保存实力,保本,如果阳气外泄,容易出现疲乏、感冒、头晕、手足冰凉的症状。

3 结语

总之,笔者认为:(1)穿衣注重“捂春晾秋”,平时跟着天气预报走。阳气是一切生命活动的根本,留得一分阳气,存得一线生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就是养生的具体原则。(2)饮食跟着季节走。每个季节生产的谷物、水果都是采天地之精华而成,要学会时令养生,什么季节吃什么样的东西。采药要按照运气“司岁备物”。(3)锻炼跟着太阳走。量力而行、量年龄而作,顺时顺势,顺应阴阳的变化,吹卯时风,睡午时觉。(4)工作跟着年龄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顺势而为,什么年龄做什么样的事。(5)治病要根据一年阴阳动态变化,结合五运六气,谨遵阴平阳秘大法则,春夏升阳不可妄,秋冬养阴不可过。

所以,笔者认为养生就是养阳气,治病就是维护阳气,根据季节的不同,要遵从阴平阳秘,顺自然、顺年龄、顺心境、不苛求,顺阴阳为其大法!

综上所述,对于《黄帝内经》原文的正确理解,除了把字面上的意思弄懂弄透,还要通读原文,以原文解释原文,方能还原其本意,还《黄帝内经》以原貌。

猜你喜欢

平阳黄帝内经素问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Screen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an inductively coupled RF plasma cathode
Network Biological Modeling:A Novel Approach to Interpre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Exterior-Interi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ung and Large Intestine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Meridian Syste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sterpieces 佳作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驰骋西北的平阳商帮
试论多纪元简对金漥七朗《素问考》的借鉴和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