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要素之课程思政在中医外科学混合教学中的应用 *

2024-01-23赖梅生潘恩山陈景良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外科学考核思政

邓 燕 杨 柳 赖梅生 潘恩山 陈景良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对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知识结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高校思政教育已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积极发展。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高校“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的根本任务,推行课程思政教育是着力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面临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举措。

中医专业积极推行“课程思政”,其中的“课程”是指中医专业课程,“思政”是指中医行业的专业思想、职业道德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理论及发展规律[2]。传统教学模式将专业课教学和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分开安排,对专业课教学的评价标准往往重视对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对通过专业课程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视不够,缺乏相应的制度规定和保障,在教学考核中没有发挥相应的教学引导作用,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缺乏系统的认知与方法[3]。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重要的临床专业课,包括疮疡、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乳房病、瘿、瘤、岩、肛门直肠疾病、男性前阴病、外伤性疾病与周围血管病等多个临床学科。中医外科学传统教学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理论培养)和临床实践教学(临床技能培养)两部分。课堂理论教学主要向学生传授中医外科学常见病与多发病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临床实践教学主要训练学生的临床技能,如外科疾病的辨病辨证、理法方药,以及规范书写临床病例与处方等。掌握理论是学生进行临床技能实践的前提和基础,而临床技能实践是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传统模式中以教师授课为主,偏重知识的传授,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而难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对于一些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学生存在内容抽象难以理解、知识点多难以记忆等问题。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疲于记忆深奥难懂的理论,导致真正的临床实践技能没有得到严格的训练和考核。中医本科生的专业能力与临床实践技能未能得到严格的训练和考核,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未被带动,又导致专业毕业生出现了中医学术思想传承能力不足、临床思辨能力不强、临床操作技能不扎实等问题。学生未能树立专业信心、医学信仰。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外科学教学团队在长期的实践中,坚持教学改革,持续构建了具备学科特点的课程资源库;除传统的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外,还进行了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且围绕教师、教书育人、学生三要素具体实施课程思政探索。

1 设定传承创新思政教育为教学目标 渗透培养方案

课程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合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相关科学知识,注重学科基本理论知识传授与临床技能训练,结合临床见习、病例讨论等实践性教学,努力培养中医学专业、中西医临床专业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课程教学目标如下:(1)培养思维技能:初步树立外科思维,学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掌握外科适宜技术。(2)掌握临床技术:掌握中医外科病(皮肤与性传播疾病、乳房病、疮疡、肛门直肠病、男科病、周围血管病、甲状腺病、体表肿瘤等)的临床诊断与辨证施治。(3)传承创新思政教育:围绕中医学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中医悠久的历史传承、高度的社会认同、广泛的现实需求,激励学生传承、创新与弘扬中医学。

将思政教育融入专科课教学中,把价值观引领贯穿课堂教学、临床实践与混合教学,形成中医外科学课程教学系统化的思政格局。在课程的顶层设计上,将学科教学与政治素养、国家意志高度统一。依据教学大纲与培养目标组织教学内容,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穿插医学精神传承和优秀人物事迹等内容,将时代的、社会的正能量内容引入课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人文关怀、科学精神和健康素养等,激励学生热爱中医,帮助其逐步明确职业定位及从事中医药事业应履行的责任,促进其在将来的行医生涯中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及高尚的道德观念。

2 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将课程思政教育融入混合教学模式中

2.1 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外科学课程团队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教学改革,近10年建设的资源库包括标准化案例库[4](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研究时间:2015 年—2017 年)、基于互联网+移动学习的混合教改模式及形成性考核评价(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研究时间:2019 年—2020 年)、中医外科学诠说在线开放课程(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研究时间:2020 年—2022 年),建设了中医外科学突出课程特色的学习资源库体系,构建了良好的混合教学资源体系与基础条件。

资源库以爱课程平台为载体,包括微课、操作视频、课件、案例库、实践指导等课程资源包。课程组教师根据中医外科学课程具体大纲要求,提取对应课程的关键任务和技能点,将每个具体任务划分到每节课,明确每堂课的具体目标和具体教学任务。课程资源库中的教学PPT、习题集、临床案例、临床进展等,都根据每次课的内容上传至班课,每位学生都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查看学习,将移动学习和线下教学方式融合为混合式教学方式,增加教学过程中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比重,完善教学资源,实现线上线下高效学习。

将传统课堂中教师枯燥的理论讲授与移动学习的方式结合后,学生可通过平台等学习资源进行课前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课前将教学中所用到的PPT、视频、文档等内容进行共享,比如PPT 课件、课堂中所用到的教学视频等,便于学生课后进行知识回顾和效果反馈;在视频播放的过程中,师生、学生之间可以利用智能移动终端分组讨论,进行在线文字交流,并在教学环节中随时记录笔记、查询资料等;课堂教学后,教师针对下一次课的学习内容,发布学习任务以及完成该任务需要进行学习的知识点、技能点和资源,学生可进行课后移动学习,并对学习效果进行检测,且通过案例的综合分析,更加熟练地掌握重点和难点。学习模式多样化、教学方式多样化,学习过程可监控,加上学习效果有效反馈,教学效果有效评价,教学自然可以更加高效。

2.2 课程思政教育融入将思政教育融入在线开放课程,教师通过讲述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结合实例提出问题,启迪学生带着问题与思考在网上自主学习,将深奥难懂的中医学理论用现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培养医学专业学生或基层医生的外科思辨能力,使其掌握外科适宜技术。通过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启发式教学,答疑解惑,激发学生主动地深入学习中医学,让学生知晓中医学理论的奥秘,构建专业课的在线开放知识体系。中医外科学诠说在线课程已经在中国大学慕课、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等开放,并已经推广至全国多所高校。

线下混合思政教育授课在中医外科学专业授课中不仅限于介绍知识,还要从历史、因果的角度,阐述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历史、朝代变迁、学派及地域特色,使学生思考、理解与掌握中医外科学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具体病症的讲授中,以经典病案疗效表述理论自信、职业自信;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展现良好的医德医风,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与价值观;在疾病治疗、预后转归方面,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重视局部且勿忘整体。内治有内治之法,外治亦有外治之法。临床论治中西并重,急则治其标,适当用重药以祛邪;缓则治其本,以补益正气。

3 课程思政围绕三要素 教师 教书育人 学生

教师不仅要在课堂进行课程思政,也要将思政系统化融入课程教学目标,培养拥有临床思维、掌握临床技术的、具备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中医继承人。通过课程的理论教学、临床的实践教学和基于课程资源库的在线开放课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思政育人”融入培养方案,围绕教师、教书育人、学生三要素具体实施。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外科学教学团队师德、医德较高,思政理论基础深厚、政治觉悟高。教师都是长期坚持临床工作的一线医生,具有丰富的教学和临床实践经验。授课过程中,能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注重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引领,将思政教育润物无声地融入课程教学。

教书育人环节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手段和方法多样化,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课堂教学、视频录像、专家讲座、临床带教和名师带徒等多种方式;重视实践环节,在临床带教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实践的目的,严格遵循临床专科要求进行各项实践;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循证医学的思维,纠正主观引导与片面思维,训练学生的临床技能如外科疾病的辨病辨证、理法方药、规范书写临床病例与处方;教材使用严格把关,使用学术带头人杨柳教授与徐武清教授作为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5]。

师资队伍经过思政教育培训,课程集体备案,整体设计思政教学方案与环节,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书育人环节不能仅仅限于课堂教学,且要融入临床实践、在线开放课程及基于课程思政的形成性考核评价。而在学生方面,不是被动接受,而是同时担当思政监督、课堂监督,对课堂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对学生进行考核,不仅仅是评价学业,还有德育、能力等形成性考核评价。考核方式从传统考核模式改革为“多元化”考核模式,包括平时考核、实践考核、见习和实习考核、期末理论考核,具体可包括课外作业、课堂小组讨论、笔试、口试、论文、文献检索、案例分析等,客观、公正、科学、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业水平,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见图1。

图1 课程思政三要素具体实施方式

4 结语

中医药教育发展战略是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坚持遵循中医药教育教学规律,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6]。在传统教学中,中医本科生的专业能力与临床实践技能未得到严格的训练和考核,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未被带动,导致学生的专业信心、医学信仰未能得到树立。作为从事中医临床专科的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探索如何提高中医学本科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在思政教育中围绕做人、做事,展开以学生为主体,以使学生学会学习为核心,以学习态度、学习方向、学习目的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影响学生的人生态度、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使其树立人生高度。

在前期的教学探索中,教学团队持续建设具备学科特色的课程资源库,基于在线开放课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将课程思政融入培养方案,在顶层设计中,将思政内容根据学科特点,围绕教师、教书育人、学生三要素系统化具体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课程为南方医科大学2021年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且混合教改模式获南方医科大学2021学年教学成果二等奖。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任重道远,在探索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医人才实践之路上,还需要不断总结、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现传道授业解惑与育人协同并进,为培养新时代的中医传承人而不断努力。

猜你喜欢

外科学考核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内部考核
思政课“需求侧”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医外科学教学与评价
“三维一体”创新型中医外科学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PBL教学法在中医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