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中历史项目化学习的表现性评价研究

2024-01-23谷光辉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项目化学习高中历史

谷光辉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评一体化”成了当下评价学生的主要趋向,嵌入项目化学习的表现性评价是其重要的实施路径。通过在历史项目化学习中确立评价目标、创设表现性任务、开发评价量规及撰写评价反思,对学生掌握必备知识、提高关键能力和涵养学科素养大有裨益。

[关键词]高中历史;项目化学习;表现性评价;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30-0091-04

在新课程改革下,唯分数论的评价机制已不符合时代要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在课程实施上,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机制,将教、学、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1]。“教学评一体化”是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学生评价方式的创新探索,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评价。表现性评价是“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体现,即通过表演、展示、操作、写作等更真实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评价方法[2]。项目化学习是学生为严格的表现性评价做准备的最佳途径,能更好地达成育人目标[3]。项目化学习是表现性评价的重要载体,我们可以在学科项目化学习中实施表现性评价。本文尝试通过在历史微项目——“走进东江纵队纪念馆,培养家国情怀”的学习中嵌入表现性评价,探究表现性评价的具体实施路径,突出表现性评价实施的重要性。

一、依据《课标》和项目任务,确立表现性评价目标

评价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的总体要求,目标的设定需从《课标》和项目任务入手。《课标》规定了我们对学生评价的具体要求,项目任务是我们实施表现性评价目标的重要前提,随着项目任务的完成,我们才能监测到学生是否达成评价目标。

在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中,《课标》要求提到“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4]。根据《课标》,设置两个项目任务:在抗战中,敌后战场的革命先辈们是如何诠释英勇不屈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是如何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基于《课标》以及上述两个核心项目任务的设计,我们可以设定评价目标:学生通过项目任务的完成,熟悉抗日战争的阶段过程,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有清晰的认识,从而达到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在微项目的学习中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二、指向学生素养和项目实践,创设表现性任务

表现性任务需要通过具体项目实践来完成,并且要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表现性任务应与项目实践一样具备真实性和一定的挑战性。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在活动实践中学有所得、学有所悟,真正实现“做中学”。

(一)创立真实情境

学生真正地“有意义学习”必须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完成,我们应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者兴趣来设计表现性任务。囿于学科性质,历史学科无法将过去发生的史实还原重现,所以我们只能让设置的任务与现实、学科相关,从而创造真实的情境。历史真实情境包括学习情境、生活情境、社会情境、学术情境。其中社会情境主要指在生活中遇到的与历史有关的问题,如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堂)、历史遗址或遗迹等;学术环境主要是指如历史学家对某一历史问题有多种看法[5],可以提升我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深度。

我们讲到中国古代史时,可以带领学生去博物馆参观古代文物,使学生与历史有更直接的接触,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讲到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时,可以组织学生去当地的纪念馆参观,感知革命先辈们走过的峥嵘岁月。比如学生在参观惠州东江纵队博物馆时,馆内陈列的展品让他们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江纵队在华南抗战中的地位和做出的贡献,体会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使中国强盛。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确实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东江纵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南地区抗日武装力量。1943年12月2日,在惠阳、东莞、宝安、博罗等区域活动的抗日武装合并,正式成立“广东抗日游击隊东江纵队”,曾生为司令员。1945年春,东江纵队司令部迁往罗浮山,1946年6月,东江纵队主力北撤山东。他们虽然孤悬敌后,但紧密依靠群众,坚持游击战争方针,英勇抗击日军,积极配合全国抗日战场和盟军反日抗击作战,使华南地区成为敌后三大战场之一。东江纵队也成为广东人民解放的一面旗帜[6]。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东江纵队纪念馆,以东江纵队的历史为切入点,设计历史微项目化学习,让学生完成表现性任务,以东江纵队事迹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贡献。

(二)设计挑战任务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主要讲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基于《课标》要求以及本土历史资源,笔者设计了“走进东江纵队纪念馆,培养家国情怀”历史微项目。项目入项前,笔者要求学生根据东江纵队的革命历史,通过不同的项目实践活动集中回答以下问题:东江纵队在华南抗日烽火中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江纵队在华南抗战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东江纵队中涌现了无数革命英雄,他们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有哪些?学生通过完成以上的挑战性任务,不仅开阔了自身的历史视野,而且还有助于传承乡土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明确学生角色

学生基于上述挑战任务,自由组成学习小组,一起参观博罗县罗浮山东江纵队纪念馆,回顾东江纵队那段峥嵘岁月,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所发挥的作用。学生参观结束后,择取东江纵队典型的革命事迹,选取不同的项目活动实践方式完成表现性任务,并明确每个人在小组项目实践中的角色和任务。

学生在馆内通过图文介绍直观地了解东江纵队的发展历程以及东江纵队革命先辈事迹后,分组开展活动。第一组学生聚焦主要英雄人物,通过演讲的方式分享项目成果。第二组学生以抗战后东江纵队北撤事件为切入点,围绕“抗战后是否应该北撤”话题开展辩论赛。第三组学生撰写小论文,论文主要以东江纵队所参与的两次重要大营救活动为视角。

(四)展示项目成果

本次项目活动各组准备较为充分,取得以下成果,真正实现了“做中学”的目标。

1.演讲红色故事

学生在惠州博罗东江纵队纪念馆内了解到许多革命家,如惠州籍的抗日志士叶挺,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身在敌营心怀革命的胡展光、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早期队员谭家驹、走过抗日烽火的革命伴侣邓金和陈坚、优秀地下工作者彭泰龙、杰出的东江纵队交通站站長熊芬、特殊群体东纵“红小鬼”等。

学生通过搜集相关史料,以演讲的形式为大家介绍东江纵队革命英雄的光荣事迹。其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东江纵队中的小战士群体——东纵“红小鬼”,有学生合作写了一篇名为《东纵“红小鬼”们的故事》的讲演稿,他们主要聚焦当时“红小鬼”班班长廖来,讲述了这位英雄当时的故事——阻击日寇,保卫东江纵队林平政委;赶走日寇,保护村民;识破日军阴谋,保护税站等。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不仅让能更多的学生从中了解了当年“红小鬼”们的机灵勇敢和革命信念,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让更多的学生立下鸿鹄之志,为社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2.组织辩论赛

历史项目化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情境性,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去感悟历史、发现历史、共情历史。第二组学生专门围绕抗战后“东江纵队北撤”事件,搜集相关史料展开辩论。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建国,在重庆谈判,最后达成了《双十协定》。我党在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问题上,作出了有原则的让步,同意让出我党领导下的广东、浙江等八个解放区,将上述地区的军队逐步撤退到陇海路以北及苏北、皖北解放区,东江纵队北撤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提出来的。当时,围绕东江纵队是否北撤就有一定的争论。

学生通过查找史料,围绕东江纵队当时是否应该北撤展开辩论。反对北撤的理由主要是广东人北上,背井离乡,饮食习惯有差异,语言沟通存在障碍,抵达烟台后党中央会如何安置,北撤军队由美国军舰负责运送,能否保证人员安全到达等。北撤支持者认为,“东江纵队北撤”是当时我党的战略方针,是配合国共谈判的重要表现,是大局意识的体现,同时也是保存华南武装力量的举措。学生的这些辩论很有针对性,不仅还原了东江纵队当时的矛盾心态,而且也让更多的学生对东江纵队心怀天下、顾全大局的精神表现出崇高的敬意。

3.撰写历史小论文

1941年,香港沦陷,中共中央南方局组织营救在港文化界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东江纵队积极配合,以惠州“东湖旅店”为秘密交通站,参与“省港大营救”行动,茅盾、邹韬奋、何香凝等100多位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得以脱险,这项行动被茅盾称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东江纵队还营救了一些在港日军集中营的国际友人和盟军人员。其中美国中尉克尔称“中国的抗战已赢得全世界的景仰,而美国人也以能与你们如兄弟般一同作战为傲”[7]。东江纵队的行为获得了国际赞誉。

第三组学生以东江纵队营救国内外人士为历史背景,从中选择了多个角度,撰写了数篇主题不同的历史小论文。从最后分享的成果来看,论文内容主题涉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抗战取得胜利的外部原因”“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华南抗战的重要性”等方面。以史实为前提,通过撰写历史小论文的方式,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三、聚焦学习过程和项目成果,开发评价量规

评价量规的设计要基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最后的项目结果,要有清晰而具体的评价标准,同时还要与《课标》、评价目标相一致。

对学生的评价需要贯穿整个项目过程,我们可从两个维度,即学生的表现以及学生对任务的完成度检测来评价学生。在入项前,可以从小组的组员分工、小组对表现性任务的理解程度、小组选择完成项目的方式等维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重点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协作情况、资料查询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等。项目完成后,我们可以从主题符合度、史实关联度、团队合作、语言表达、辅助技术应用、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等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具体见表1、表2、表3。

上述表现性评价量规的开发,贯穿学生项目化学习的整个过程,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有机结合。我们不仅能够实时检测到学生对抗战基本史实的掌握情况,而且还能监测到每位学生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等。同时,学生在多元评价方式下开展历史学科深度学习,更有利于提高学科核心素养。

四、根据综合评价和项目反馈,撰写评价反思

表现性评价以“以评促学”为目的,总结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完成表现性任务时的综合表现尤为重要。评价反思是实施表现性评价的最后阶段。评价反思大致可以从两个维度,即项目完成的情况和对学生的综合表现两方面进行。本项目持续两周多,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和素养等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评价目标基本实现。学生通过考察华南地区东江纵队的发展历史,从地方“小历史”“小人物”来管窥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光辉历程,领会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所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从而加深爱党、爱家乡的情感。

在项目化学习中,每个小组都通过项目实践完成了表现性任务,但在项目的选择上,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很多材料的查找和项目操作学生都是在教师提供框架的前提下完成的。教师安排的时间较为仓促,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准备,导致最后的成果显得比较粗糙。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对表现性任务兴趣不浓厚,未真正实现全员参与。

五、结语

新时代教育下的评价机制已经随着教育改革发生变化,由唯分数论转为开始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由结果导向性评价开始转为注重过程、结果相兼顾的表现性评价。嵌入项目化学习中的表现性评价是践行“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教学探索,通过微项目的学习能实现评价目标,同时能对学生进行实时评价、及时反馈。在表现性评价过程中,学生的必备知识能得到积累,关键能力以及学科核心素养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3.

[2]  黄牧航.高中历史科学业评价体系研究[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1:47.

[3]  周文叶.项目化学习:从构建表现性评价体系开始[J].教育家,2022(7):22-2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4.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9.

[6]  蔡伟强.抗日战争中的东江纵队[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5:2.

[7]  广东省档案馆.东江纵队史料[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669,683.

(责任编辑 陈 明)

猜你喜欢

表现性评价项目化学习高中历史
以项目化学习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项目化学习·多元呈现”教学模式的探究
表现性评价在“营销策划”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化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中职学生考试、考核评价策略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