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寒区新兵冷习服过程中血常规、生化指标和甲状腺功能变化特点分析

2024-01-23方晓健徐土炳阳盛洪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习服寒区适应能力

王 凯 ,方晓健,徐土炳,阳盛洪

(陆军第九四九医院:1消化内科,2肝胆外科,3卫勤处,新疆 阿勒泰 836500)

我国寒区面积约为417.4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43.5%[1],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严寒环境会引起人体对寒冷的应激反应[2],过度或长期冷刺激会对机体各脏器系统产生严重损伤[3],严重制约部队战斗力。因此提高官兵对寒冷环境的冷习服能力,制定有效的寒冷预防措施可保障严寒条件下官兵的军事作业能力,显著减少因冷损伤导致的非战斗减员[4-5]。本研究通过观察和随访寒区新兵入伍前后健康体检数据信息,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以了解寒区官兵冷习服过程中生理变化特点,为进一步制定有效的训练方案和寒冷预防措施奠定基础,从而促进寒区部队官兵快速、安全地获得有效冷习服,以更好地完成作战任务。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西北地区某部队2021年9月入伍新兵167名,驻地位于北纬44°~49°,冬季长达6个月,年均气温4 ℃左右,历史极限温度-52 ℃。所有入选新兵均通过了新兵复检,无家族遗传病史,无心理及特殊疾病。该研究项目通过陆军第九四九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许可证号:20200917034),入选官兵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血液样本检测 受检新兵于入伍时和入伍6个月分别接受血常规、血生化和甲状腺功能检测。检查过程:受检官兵清晨空腹时分别使用EDTA抗凝管和干燥管共抽取静脉血15 mL制成标本待测。血常规采用希森美康XS-800i血常规分析仪检测。生化项目采用迈瑞BS-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甲状腺功能采用新产业Maglumi-4000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检测。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等;生化指标包括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蛋白、白蛋白(albumin,ALB)、胆固醇(cholesterol,CHOL)、肌酐、尿素、尿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等;甲状腺功能指标包括甲状腺素(thyroxine,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和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

1.2.2 寒冷血管反应指数(index of vaso-response to cold,VRCI)检测 首先监测人手指在0 ℃冰水中局部冷暴露20 min的皮肤温度变化,再通过指定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出指标,该方法已被列为我军评价人体冷适应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6]。检查过程:受检新兵受检前室温静坐0.5 h。开始监测时左手手掌至于水浴锅(水浴锅加热水至30 ℃)中放置5 min后抽出,纸巾擦干手后于左手中指距甲缘2~3 mm后固定监测仪。将左手中指完全没入水盆(禁止触碰盆底及盆沿)中20 min,记录入水前、入水时、水中不同时间节点手指温度,抽出左手中指记录离水1、5 min手指温度。根据公式计算:VRCI=0.2(20-X1)+0.11X2+0.52X3+0.17X4(其中X1为入水后中指皮肤温度开始回升的时间;X2为回升达到的最高皮温;X3为冰水中第5~20 min的平均皮肤温度;X4为出水5 min后的皮肤温度)。

2 结果

随访新兵167(男163,女4)名,年龄19~25(平均21.22)岁,平均身高175.27 cm,平均体质量69.66 kg。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其中北方入伍新兵69人,南方入伍新兵98人。

2.1 新兵服役过程中VRCI变化

通过对比新兵入伍时和服役6个月时VRCI水平的变化,我们发现新兵在入伍6个月后VRCI水平由入伍时的11.51±2.29明显提高到12.37±2.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地域划分,入伍6个月后,北方官兵的VRCI水平由入伍时的11.97±2.08提高至12.65±2.25,在服役期间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南方新兵的VRCI水平由11.18±2.34提高至12.24±2.16,较北方新兵趋势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均说明寒区新兵入伍6个月后耐寒能力提高,具有一定的冷适应能力。

2.2 新兵服役过程中血常规变化比较

新兵入伍6个月后,除WBC显著低于入伍时水平(P<0.05)外,RBC、HGB、HCT、PLT均显著高于入伍时水平(P<0.05)。MCV略低于入伍时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新兵服役过程中血常规变化

2.3 新兵服役过程中血生化指标变化

总体而言,此次随访新兵的各类生化指标如肝功、肾功、血脂等指标虽略有波动,但与入伍时多项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ALB指标在入伍时[(47.01±3.83)g/L]和入伍后[(48.75±3.65)g/L]、CHOL指标在入伍时[(3.99±0.53)mmol/L]与入伍后[(1.34±0.29)mmol/L]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

2.4 新兵服役过程中甲状腺功能指标变化

新兵入伍6个月后,除FT3和T4显著低于入伍时水平(P<0.05)外,T3、FT4和TSH均显著高于入伍时水平(P<0.05,表2)。

表2 新兵服役过程中甲状腺功能的变化

3 讨论

寒区的极端环境严重影响官兵的身体机能,进而降低官兵的军事作业能力[7],本研究通过调查寒区新兵从入伍到服役不同时间点,官兵冷习服过程中血常规、血生化和甲状腺功能等生理指标变化特点,筛选出评估官兵冷适应能力的有效预警指标,为有效制定预防冷损伤方案、提高部队官兵战斗力奠定基础。

由于寒冷因素作用于机体的效应首先是产生血管收缩作用,进而集体在冷适应后通过改善血管的舒缩反应抵抗寒冷作用[8],因此,VRCI成为我军公认的评估冷习服能力重要指标[6]。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新兵入伍6个月时达到冷习服状态,VRCI监测结果提示北方新兵对寒冷刺激的适应能力强于南方新兵,南方新兵VRCI指标提高明显,较北方新兵冷适应能力更强,这与尹旭辉等[9]研究结果一致。我们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是新兵入伍前生活环境的不同造成,北方新兵从小多在寒区生长,常年经受入冬时节气温大幅度降低的刺激,但南方新兵日常生活接受寒冷因素刺激有限,通过耐寒锻炼可以适当提升冷适应能力。以上结果提示:居住环境对机体冷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长期的寒区生活背景对机体的寒冷适应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研究指出,低温会影响凝血系统连锁反应,损害PLT功能,引起RBC、HGB显著升高,WBC黏附趋势上升。此外冷刺激可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血液中儿茶酚胺水平增高,使血液循环中PLT增高、HCT升高,导致血液黏度增加,变形性降低[10]。本研究通过观察新兵冷习服过程中血常规变化特点,发现新兵在寒冷环境下暴露超过6个月后,WBC显著降低,RBC、HGB、HCT、PLT均显著升高,与国内其他研究结果一致。此外,本研究发现新兵入伍6个月后,ALB和CHOL两个指标存在明显变化,但因受饮食、运动量增加等因素影响较大,故未进行进一步分析,而血生化指标如肝功、肾功、血脂等多数血液指标并未发生显著异常,提示官兵在寒冷环境下冷适应过程中生化指标变化不明显。

脂肪组织在能量储存和代谢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代谢受交感神经调控[11-12]。甲状腺分泌的激素通过对交感神经的调控作用影响脂肪组织代谢[13]。本研究结果提示,官兵在寒冷环境下服役超过6个月后,TSH明显升高,同时血清TSH是反映甲状腺功能的最敏感指标,这提示TSH可以作为评估官兵冷适应的一个重要指标。

总之,在寒冷环境下,机体可通过调节自身血细胞成分和甲状腺功能以达到适应寒冷环境下冷刺激的目的,这对评估寒区官兵冷习服预防冷损伤具有一定意义。然而血常规和甲状腺功能的过度增加也会导致一些疾病如甲状腺疾病、血液高凝状态的风险增加,因此应制定一系列预防措施以提高官兵的冷适应能力,同时避免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另外,可将地域作为寒区招收新兵的重要参考指标,由于北方的官兵表现出更优的冷习服能力,这对提高寒区部队战斗力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本研究总结了新兵冷习服过程中的各项血液指标变化特点,为制定有效的训练方案和寒冷损伤预防措施奠定了基础,为促进寒区部队官兵快速、安全地获得有效冷习服,更好地完成作战任务提供了保障。

猜你喜欢

习服寒区适应能力
不同施肥处理对寒区苜蓿草地产量的影响
模拟条件下热习服训练的必要性、方法和效果评估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耳鸣习服疗法对耳鸣的治疗作用研究
寒区某水电站大管径PCCP管施工过程
高原寒区野外驻训卫勤保障回顾性探讨
驻寒区某部士兵常见病调查及对策建议
初中生拖延行为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研究
高职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