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复杂网络的中越传统节日关键词对比研究

2024-01-23赵燕华

华中学术 2023年4期

赵燕华

(广西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一、引言

越南传统文化与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综观中越历史上的文化交流,主要是中国文化南被,对越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越南文化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到心理层面无不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1]。越南的传统节日也不例外,深受中国传统节日的影响,越南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在时间上与中国相同,都是使用农历,在节日来历、节日风俗等方面,也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其中,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在当代中国和越南都是非常重要的,相应的节日活动也比较多。为了更加直观地看出中越传统节日的异同,我们参考了记录中越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节日来源、节日习俗等方面的文献,从中提取节日关键词作为研究对象,并以这些节日关键词为节点构建复杂网络,对比分析中越传统节日词的联系与区别。

二、中越传统节日关键词的界定及提取标准

(一)中越传统节日关键词的界定

关键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所指也不同,我们所说的关键词指的是从传统节日相关文献中提炼出来的、能够代表某个传统节日特点的简短名称用语,也可以说是这个传统节日的标签。从语言单位角度来看,节日关键词包括词和短语这两种语言单位。“词”有单音节的,也有双音节或多音节的。单音节的如“鱼”,双音节的如“月饼”“粽子”,多音节的如“压岁钱”“雄黄酒”。“短语”主要指非固定短语,它们主要表示节日习俗或节日来源传说。如“荡秋千”是动宾结构的短语,它表示中国清明节的一种民俗;“阿贵奔月”是主谓结构的短语,它是越南中秋节的来源传说。总的来看,节日关键短语以动宾结构居多,主要是因为民俗常常反映节日期间人们做什么,人们偏向于使用动宾结构的短语来进行表述。

从词或短语所代表事物的类别来看,节日关键词主要包括中国和越南传统节日习俗、节令食品、节令物品、节日来源传说等。如中国和越南春节关键词“贴春联”“放鞭炮”“拜年”等属于春节习俗,中国春节关键词“鱼”“腊肠”“饺子”等属于节令食品,越南春节关键词“金橘盆景”“五果盆”“桃花”等属于节令物品、中国春节关键词“驱赶年兽”和越南春节关键词“驱赶山臊”都属于节日来源传说。

(二)中越传统节日关键词提取标准

从关键词的提取标准上来看,我们对中越传统节日关键词的提取并没有使用搜索引擎或某些统计工具,而是主要使用了人工甄别的方法。因为我们提取的中越传统节日关键词不是以词频等统计数据为标准的,关键词在中越传统节日文本中的分布是不均衡的,不同的文本反映的传统节日角度是不同的。有的文本侧重于介绍民俗,有的文本侧重于探究节日来源,有的文本侧重于介绍传统节日的地方特色,等等。如果通过词频的方式来选取关键词,那么有些节日来源关键词在侧重于介绍民俗的文本中就是空缺的。通过人工甄别的方式来选取关键词,可以确保不同类别的关键词都可以甄别出来。人工甄别中越传统节日关键词,主要依据全民性、古今相传、从俗原则这3个标准。

1.全民性标准

全民性指的是该关键词在传统节日中是全民通用的,而不是某个地区或某个少数民族所特有的。比如中秋博饼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秋博饼习俗源于福建厦门,盛行于漳州的龙海、泉州的安海和金门县等地”[2]。但中秋博饼并不具有全民性,只是在全国部分地区流传,因此不属于中国中秋节关键词。又如,苗族春节喝甜酒、吃粽子,瑶族春节的耕作戏,鄂伦春族春节赛马射箭,达斡尔族春节打牛毛球,台湾高山族春节吃长年菜等,这些中国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不具有全民性特点,因此不属于中国春节关键词。

2.古今相传标准

古今相传指的是某种节日习俗是从古代沿袭至今的,既不是没有流传下来的古代习俗,也不是现代才有的节日习俗。比如斗鸡是中国古代清明节的一个重要习俗,唐朝花蕊夫人《宫词》一诗就描写了清明期间宫女在庭院里观看斗鸡的情形,但这种习俗并没有沿袭至今,因此没有被我们列入清明节关键词;又如古代越南中秋节有唱军鼓的习俗,“对对男女边对唱边轻轻地弹打空桶绑着的钢线,一弹钢线自然而然会发出‘怦怦怦’的声音将为歌曲节奏”[3],这种习俗到现代已经很少见了,因此不符合古今相传的标准;再如越南春节立幡杆的习俗在现代有用插越南国旗来代替的,这只是现代的做法,不具有古今相传的特点,因此我们也没有将插国旗作为越南春节关键词。

3.从俗原则

从俗原则指的是以民间习俗作为判断标准。比如关于中国端午节的起源,有源于浴兰节说、“恶日”说、纪念伍子胥、纪念孝女曹娥、纪念介子推、纪念廉吏陈临、祭祀龙图腾说、端午源于夏至说等[4]。虽然很多学者认为“纪念历史人物说”是没有历史依据的后世附会之辞,但从民间的习俗来看,吃粽子、划龙舟等活动是为了纪念屈原,那么根据从俗原则,我们就将纪念屈原作为中国端午节的节日起源。

三、基于功用的中越传统节日关键词复杂网络构建与对比分析

根据上述标准,我们一共提取出了119个中越传统节日关键词。这些节日关键词所表示的民俗、美食、传说等,从功用和寓意方面体现出了它们独特的节日文化特征。由于每个节日关键词都可以从中提炼出功用和寓意,因此我们从功用和寓意这两个方面对中越传统节日关键词进行文化成分分析,共提炼出中国传统节日关键词的功用种类16个、寓意种类26,越南传统节日关键词的功用种类16个、寓意种类18个。

(一)基于功用的中越传统节日关键词复杂网络构建

我们分别以中国节日关键词和越南节日关键词为单位,构建两个复杂网络。在构建网络时,我们将每个节日关键词看作一个节点,如果两个关键词具有相同的功用,表明这两个节日关键词存在一定的联系,那么在这两个节日关键词的节点之间添加一条连边,由此可分别得到基于功用的中国传统节日关键词网络图和越南传统节日关键词网络图。分别如图1、图2所示:

图1 基于功用的中国传统节日关键词网络图

图2 基于功用的越南传统节日关键词网络图

(二)基于功用的中越传统节日关键词复杂网络分析

对比这两个图可以看出,中越大部分节日关键词由于都具有祈福、辟邪、祭祀、娱乐等功用,而使得大部分关键词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说明即使节日关键词不同,但是人们想通过传统节日来表达的愿望和目的大部分是一致的,中越人民都比较重视传统节日的祈福、辟邪、祭祀、娱乐等功用。在具体表现上,中越传统节日关键词在同一种功用上也显示出同中有异的特点。

1.中越传统节日关键词在祈福功用上的异同

中越传统节日关键词几乎都具有祈福功用,只有少数阐释节日起源的关键词和娱乐性很强的关键词没有明显的祈福功用,如中国端午节关键词“纪念屈原”主要功用是阐释节日起源和纪念,而不是祈福;越南春节关键词“下人棋”,主要功用是娱乐,也不是祈福。下人棋实际上是对中国象棋进行角色扮演,“将中国象棋的棋盘画在地面上,手执木牌(木牌上刻有与棋子对应的车、马、炮等)的人充当棋子坐在场中。对弈时,由棋手调 遣,旁人以鼓声催行,颇似金戈铁马的沙场”[5]。

2.中越传统节日关键词在辟邪功用上的异同

在春节和端午节,很多关键词都具有辟邪的功用,如中国和越南春节关键词“除夕”“贴春联”“贴福字”“贴年画”“放鞭炮”“压岁钱”“贴门神”等,中国和越南端午节关键词“涂朱砂”“栓五色丝线”“戴香囊”“采草药”“挂菖蒲和艾蒿”“雄黄酒”“蒲酒”“草药水洗浴”。中国和越南传统节日关键词也还有其他特有的具有辟邪功用的关键词,如中国春节关键词“挂中国结”“驱赶年兽”,越南春节关键词“立幡杆”“插桃枝”“驱赶山臊”等。中国春节关键词“驱赶年兽”和越南春节关键词“驱赶山臊”情节基本相同,就是作恶怪兽的名字不一样,越南春节传说中的怪兽不叫“年”,而叫“山臊”。中国结是一种寓意吉祥的挂饰,但在越南春节并没有普遍悬挂中国结的习俗。立幡杆和插桃枝是越南春节特有的习俗,幡杆又叫“驱鬼竿”“迎春竿”,在越南传说中,春节立幡杆是用来驱赶妖魔鬼怪的,“现在,越南人民在春节时竖迎春竿是为了祈祷阖家平安”[6]。此外,春节时在家门口插桃枝也是用来辟邪的。中国古代春节就有插桃枝的风俗,到现代已经消失了,“但这种习俗传到越南,一个重要的证据是越南人至今仍把桃枝叫作‘Cànhào’(直译为‘桃梗’),这表明越南人插桃枝的习俗源自中国古代的民俗”[7]。

3.中越传统节日关键词在祭祀功用上的异同

祭祀常常是各种传统节日的重要功用,中国和越南传统节日关键词很多都体现了祭祀功能。中国和越南相同的能体现祭祀功用节日关键词有春节的“除夕”“入除”“庙会”“春卷”“猪肉丸”“扫墓”、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赏月”、清明节的“扫墓”。中国特有的能体现祭祀功用节日关键词有春节的“年糕”“鱼”“发菜”“腊肠”“饺子”,越南特有的能体现祭祀功用节日关键词有春节的“粽子”“糯米糕”“五果盆”“祭拜土地神”、端午节的“糯米酒”,还有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的“祭拜土地神”。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和越南春节都非常重视祭祀,祭祀活动大部分相同,但是祭品差别却比较大,越南春节粽子是很重要的祭品,而中国一般在端午节才会吃粽子。清明节最重要的活动就是祭祖,这在中国主要是祭祀祖先,并不注重祭祀鬼神,而越南无论在清明节还是在其他传统节日,都会祭拜土地神。

4.中越传统节日关键词在娱乐功用上的异同

人们在传统节日会举行很多庆祝活动,传统节日的娱乐功用也是必不可少的。中国和越南相似的具有娱乐功用的传统节日关键词有春节的“放鞭炮”“庙会”,中秋节的“花灯”“赏月”,清明节的“踏青”。春节放鞭炮除了有驱赶怪兽的辟邪功用之外,其娱乐功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春节都喜欢放鞭炮。不过由于放鞭炮对环境污染较大,中国北京市政府1993年发布了北京市城区烟花鞭炮禁放令,之后各大城市也陆续实施烟花鞭炮禁放,后来又由禁放改为限放。越南政府1995年出台了鞭炮禁放令,“从此每年的除夕零时各地集中燃放烟花,国家领导人则通过电台发表农历新年讲话”[8]。中国和越南春节也都有赶庙会的习惯,越南和中国各地庙会具体形式会有所不同,但庙会都是集祭祀、娱乐为一体的大型庆祝活动。中国春节的庙会“源于民间的宗教仪式,庙会之时,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场’以祭祀神佛,人们也要进香朝拜、许愿、还愿、求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庙会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还有传统民间艺术表演,如舞狮、舞龙、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9]。越南春节的庙会期间“有很多的文艺演出,比如各种民间戏剧表演、歌舞表演、杂耍和魔术等。这些演出的节目都是相当古老的。越南的庙会还充满了群众性的文娱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一般都有着竞赛的性质,比如荡秋千、斗鸡、‘下人棋’等,而最富有民俗风情的便是赛歌”[10]。此外,中越传统节日关键词“花灯”“赏月”“踏青”,这几个具有娱乐功用的关键词在中国和越南主要内容和形式都是相似的。

“猜灯谜”“赛龙舟”“放风筝”“拔河”“荡秋千”是中国特有的具有娱乐功用的传统节日关键词。在中国,元宵节和中秋节都有猜灯谜的习俗,“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11];“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往往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衍生出了一些男女相恋的形式”[12]。越南中秋节和元宵节虽然也有赏花灯的习俗,也会有花灯设计评比,但没有猜灯谜的习俗。中国端午节的赛龙舟“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13],现在民间多认为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越南端午节的起源也有很多传说,广为流传的并不是纪念屈原,因此越南端午节没有赛龙舟的习俗。中国的清明节,特有的娱乐活动比较多,放风筝就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活动,“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14]。中国清明节还有拔河、荡秋千等娱乐活动,“拔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叫作‘牵钩’。主要使用的设备是一根粗麻绳,两头还分有许多小麻绳。在古代比赛时,以一面大旗为界,视哪一方先把另一方拔过中线(代表河界),哪方就算是胜利。唐玄宗时,曾在清明节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此以后,清明拔河遂成习俗”[15];“秋千最早叫‘千秋’,相传秋千为春秋时期齐桓公从北方民族山戎所传入,汉代以后成为清明节等节日的民间游戏”[16]。在越南的庙会中也会有拔河、荡秋千等娱乐活动,但越南清明节并不举行这样的活动。

在越南,春节的特有的具有娱乐功用的关键词有“花市”和“下人棋”。越南春节气候宜人,百花盛开,花市便成了人们观赏、娱乐的好去处。中国南方很多城市春节期间春风送暖,也是有花团锦簇的花市的,比如广州、深圳等地,但中国大部分地区春节期间气候寒冷,是没有花市的。越南的下人棋虽然源自中国象棋,但是他们把中国象棋从纸上对垒变成人物的角色扮演,本土特色就非常明显了。越南中秋节的“鲤鱼灯”“舞狮”“舞龙”“舞麒麟”也是特有的具有娱乐功用的关键词,鲤鱼灯与越南的一个传说有关,“越南人传说中秋之夜有妖精出来害人,打鲤鱼灯可以降魔除妖”[17],鲤鱼成了越南中秋节的吉祥之物。舞狮、舞龙、舞麒麟在越南春节的庙会上也会有,跟中国春节的舞狮、舞龙差不多,因此没有特别作为春节关键词列出。但是越南中秋节也有这样隆重的庆祝活动,这是越南中秋节所特有的,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舞麒麟,“八月望日傍晚时,舞麟鼓声闹动府坊,迎接舞麟约有十到十五个人,身穿玄黑的武服,戴上多色的腰带游行大街,至月亮快到顶头舞麟队分成小组走到人民门前带来精彩之演,何家拥有舞麟临门的机会确会热情款待,气氛十分热闹”[18]。在中国广西部分地区和深圳,也有舞麒麟的传统活动[19],但是都不像越南在中秋节举行这么隆重的舞麒麟活动[20]。

四、基于寓意的中越传统节日关键词复杂网络构建与对比分析

(一)基于寓意的中越传统节日关键词复杂网络构建

中越传统节日关键词不仅包含多种功用,还蕴含了丰富的寓意,所以除了从功用角度看中越传统节日关键词的联系之外,还可以通过寓意来看中越传统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我们分别以中国传统节日关键词和越南传统节日关键词为单位,构建两个复杂网络。在构建网络时,我们将每个节日关键词看作一个节点,如果两个关键词具有相同的寓意,表明这两个节日关键词存在一定的联系,那么在这两个节日关键词的节点之间添加一条连边,由此可分别得到基于寓意的中国传统节日关键词网络图和越南传统节日关键词网络图。如图3、图4所示:

图3 基于寓意的中国传统节日关键词网络图

图4 基于寓意的越南传统节日关键词网络图

(二)基于寓意的中越传统节日关键词复杂网络分析

1.中越传统节日关键词在吉祥寓意上的异同

从图3、图4可以看出,与基于功用角度不同的是,基于寓意的中越传统节日关键词网络图中,由于寓意不同而形成几个规模不同的关键词群落,群落规模越大,说明包含该寓意的传统节日关键词越多。其中,中越传统节日关键词群落中,最大的群落都是以吉祥为寓意而聚集在一起,其关键词个数分别为39个和40个。

从具体表现来看,中越节日关键词中寓意是吉祥的关键词也有一些是不同的。以春节为例,中国特有的春节关键词是“贴窗花”“挂中国结”,越南特有的春节关键词是“桃花”“金桔盆景”“五果盆”“花市”“冲年喜”。

窗花又叫剪纸,是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中国人过年有贴红色窗花的习俗,“常见的窗花图案有喜鹊登梅、燕穿桃柳、鹿鹤桐椿、五福捧寿、刘海戏金蟾、和合二仙等”[21]。大红的中国结也是中国人春节常常悬挂的吉祥之物,中国结在古代叫盘长,“古人赋予它很多吉祥的寓意,比如象征着婚姻的美满、老人的长寿,以及路路通、事事顺等。盘长之所以能够拥有这么多吉祥的寓意,正在于它形象地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22]。窗花和中国结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在春节期间备受青睐,成为中国春节独具特色的习俗。

在越南,京族人家里,“春节期间有三样装饰品是必不可少的:桃花、金桔盆景和‘五果盆’。在越南人的心目中,桃花是辟邪之物,也是幸运的象征。金橘是取吉利之意。越南中部以南,由于气候原因,没有桃花,一般以黄梅花代之。‘五果盆’是用于供奉祖宗的。一般有番荔枝、椰子、番木瓜、芒果等五种,在越南语里,番荔枝音同‘求’,椰子同‘余’,番木瓜同‘充’,芒果同‘使’,意即祝愿年年有余,丰衣足食,有钱使不完”[23]。此外,花市也是越南人过春节必不可少的赏花、娱乐之地,“各大城市都有盛大的花市,北方人喜欢桃花,南方人则喜欢梅花。青年男女三五成群到花市参加各种游戏:斗鸡、套圈、射击、插花比赛、摔跤比赛等”。在越南,冲年喜也是中国春节没有的习俗,“‘冲年喜’是越南独具特色的过年习俗,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除夕夜全家到寺庙祭祀神佛时,从家中挑出一个有福分的人,让其祭拜神佛之后手持‘香禄’或‘采禄’回到家第一个进门,此时已是新年,那么视其为给自家‘冲年喜’之人,他将给家庭带来好运。另一种是有的家庭年前会请一位忠厚善良、有福分的朋友,作为家里新年的第一位客人来‘冲年喜’,以求新年大吉大利、万事如意”[24]。这些习俗的寓意都是迎祥纳福,但具体的做法还是中越有别的。

2.中越传统节日关键词在寓意群落上的显著差别

与中国明显不同的是,越南传统节日关键词网络中,由风调雨顺和缅怀先人的寓意而分别聚集了两个比较大的关键词群落,个数均为6个。

寓意为风调雨顺的越南传统节日关键词分别是“粽子”“糯米糕”“祭拜土地神”“舞狮”“舞龙”“舞麒麟”,其中,粽子出现在“春节”“元宵节”和“端午节”这3个节日关键词中,祭拜土地神在这4个越南传统节日中都有,舞狮、舞龙、舞麒麟虽然只出现在越南中秋节关键词中,但实际上在春节关键词“庙会”的具体内容中也是有所体现的。

寓意为缅怀先人的越南传统节日关键词分别是:“扫墓”“纪念瓯姬”“纪念貉龙君与瓯姬”“元宵”“汤圆”。而中国传统节日关键词只有春节和清明节的“扫墓”含有缅怀先人的寓意。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元宵”和“汤圆”这两个关键词,中国的“元宵”和“汤圆”是元宵节关键词,而越南的“元宵”和“汤圆”则是清明节关键词。据周明玉、黎氏荷川[25]介绍,在越南的传说中,貉龙君与瓯姬结婚后生了一个卵包,卵包裂开现出一百个卵,孵出了一百个男孩。其中的长子雄王创立文郎国,即越南的第一个王朝,所以越南人敬奉貉龙君与瓯姬为他们的祖先。每逢清明节,越南人就吃汤圆来纪念貉龙君与瓯姬,汤圆象征着貉龙君与瓯姬的百卵。所以越南的元宵和汤圆就含有了缅怀先人的寓意。

结语

为了更加直观地看出中越传统节日关键词的异同,我们基于汉越传统节日关键词的功用和寓意构建了4个单层复杂网络,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中越传统节日关键词之间的联系程度。从我们构建的复杂网络图可以看出,中越传统节日关键词由于功用而紧密联系;中越传统节日关键词由于寓意而丰富发散,这两种不同的角度更全面地展现了中越同源节日文化关键词的异同。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中越有很多传统节日关键词是相同的,它们的功用和寓意也是相同的,但它们在两国还是存在着一些形式上的差异。比如,越南的春联在古代跟中国一样,是用汉字来书写的,越南使用拼音文字后,就大多改成用现行的拼音文字来书写了。在年画方面,中国和越南的传统年画都是用木版水印制作的居多,但年画的内容却有着各自的特点:在中国,“元明以降,年画的题材日渐丰富,到清代愈加昌盛,除了传统的各式神像,表现吉祥喜庆、世俗生活、神话故事、小说戏剧、诙谐讽世以至时局新闻的年画,应有尽有”[26];越南年画最具代表性的是东湖年画,其题材“可分为祝福类、民间信仰类、生活类、历史传说人物与故事类和装饰、风景类共五大类”[27]。由此可见,形式也是体现中越传统节日关键词异同的重要因素,但由于传统节日习俗形式多样,很难将它们归纳为种类有限的形式类别,因此本文没有从形式角度来构建并分析中越传统节日关键词复杂网络。如何从形式上对中越传统节日关键词进行量化和可视化研究,我们将另外撰文做进一步探讨。

注释:

[1]谭志词:《中越语言文化关系》,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年,第142页。

[2]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变形项目名录。[2022年12月1日]https://www.ihchina.cn/project_details/14932/。

[3]吴喜逢:《中越四大节日活动内容之比较》,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4]韩养民:《解读端午节起源诸说》,《公关世界》2013年第6期,第16~17页。

[5]徐智敏:《越南民间传统节日习俗初探》,《法制与经济》2011年第1期,第134~136页。

[6]王彦、咸蔓雪:《越南民间故事》,沈阳: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第47页。

[7]韦凡州:《越南春节文化习俗研究》,《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第37~41页。

[8]何思源:《中国春节在东南亚》,《节日研究》2013年第2期,第87~113页。

[9]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过节大参考》,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年,第11页。

[10]王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丛书:庙会》,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第94页。

[11]张雪敏:《中华传统节日:元宵节》,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51页。

[12]毕守红、韩可胜、邢春:《我们的节日:人月两圆话中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20页。

[13]于淼:《端午节》,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第76页。

[14]严敬群:《中国传统节日趣闻与传说》,北京:金盾出版社,2012年,第102页。

[15]牛林敬:《彩绘中国传统节日》,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18年,第35页。

[16]牛林敬:《彩绘中国传统节日》,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18年,第34页。

[17]黄涛:《中秋》,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第157页。

[18]吴喜逢:《中越四大节日活动内容之比较》,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第32页。

[19]余静宜:《民族文化开发鲤鱼新思维:以广西为例》,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7年,第52页。

[20]廖虹雷:《深圳民俗探寻》,深圳:海天出版社,2008年,第340页。

[21]王蔚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丛书:祭灶节》,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第96页。

[22]高巍:《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研究及其实践应用》,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7年,第73页。

[23]李太生、李莹:《走进东盟》,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20年,第30页。

[24]徐智敏:《越南民间传统节日习俗初探》,《法制与经济》2011年第1期,第134~136页。

[25]周明玉、黎氏荷川:《越南清明节(汤圆、汤团节)》,冯骥才主编:《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205~223页。

[26]薛冰:《春节》,太原:三晋出版社,2010年,第58页。

[27]王坤:《年画绘制技法教程》,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9年,第180~1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