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武术自媒体形象负面化的审视与治理路径研究

2024-01-23吉洪林田恩庆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负面媒介

吉洪林,程 姚,田恩庆,张 峰

自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对战的舆论事件在网络上发酵以来[1],传统武术陷入了形象负面化的现实困境,时至今日,仍然受到网络受众的高度关注。在全媒体时代,网络的影响力和传播能量与日俱增,不良的传统武术网络形象传播与“污名化”的网络舆论,严重阻碍了传统武术的发展,威胁着传统武术文化的意识安全,甚至影响了社会公众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信任。这无疑给传统武术履行“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历史使命带来巨大的挑战。为此,学术界对传统武术的形象危机问题展开了讨论,认为传统武术形象危机的本质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较量[2],原因主要包括“污名化”舆论的刺激[3]、社会公众对于传统武术的信仰崩塌[4]等。传统武术的负面形象多源于网络,自媒体是其主要场所,科学、合理地解决传统武术自媒体负面形象问题,是化解传统武术形象危机的关键环节。那么,传统武术自媒体负面形象如何产生,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化解,都是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研究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运用框架理论,尝试厘清自媒体平台上传统武术负面形象的建构情况,解读其成因,并探寻治理路径,为化解传统武术的形象危机提供思路。

1 传统武术自媒体负面形象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1.1 框架理论的概念诠释与研究嵌入

框架理论起源于认知心理学,因其强大的解释力被广泛应用于大众传播领域。社会学家戈夫曼认为:框架即人们用来理解和阐释外在客观世界的认知结构,它源于社会公众对客观世界的观感,能被用于解释社会现实[5]。在传播学中,框架理论主要用于概括各类报道话语的意蕴特征和解读“被传播者”的媒介形象。所谓媒介形象,是指媒介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能够吸引注意力的品相,是受众对于媒介上“被传播事物”的印象集合,它涉及传受双方的意义传递,其形成是一种动态的建构过程,源于报道对社会真实的建构[6]。框架与媒介形象的建构存在天然的逻辑关联,能够影响社会公众对“被传播者”媒介形象的看法和态度[7]。例如,同一个人物角色,不同的媒体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报道角度,进而勾勒出各异的形象。不同的形象建构需要采用不同的框架,而不同的框架选择,将直接决定媒体所呈现的媒介形象[8],因而框架理论在媒介形象的生成、影响与应对方面具有无可匹敌的解释力。本研究基于框架理论,从多个维度探讨传统武术自媒体负面形象如何建构,采用了哪些框架,呈现出怎样的效果与特征,框架因何形成又如何消解。

1.2 传统武术自媒体负面形象的研究设计

1.2.1 媒介选取与样本收集

为了体现样本选取的合理性,选取了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三大自媒体平台,分别是:哔哩哔哩弹幕网(以下简称B站)、知乎、百度贴吧(以下简称贴吧)。其中,B站是中国年轻人潮流文化娱乐社区,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弹幕视频平台之一;知乎作为中国最大的知识问答社区,是网络问答社区的典型代表;贴吧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与海量的数据,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社区之一。三大平台都是自媒体平台领域的典型,代表了自媒体的视频平台、资讯类平台以及社区类平台,为传统武术交流者提供了跨地域、跨文化沟通的网络空间,其共同特点是传播面广泛、受众数量众多、报道内容丰富,且各具鲜明的代表性。

1.2.2 样本纳入与剔除标准

选取百度新闻搜索的“高级搜索”功能,在检索设置“包含以下全部的关键词”一栏中输入“传统武术”,在“特定网址”一栏输入对应网址,在“时间”一栏中设定为“2018年01月0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时间跨度为5年,并通过多次分时段检索,突破检索结果的版面限制,从而获得初次检索的总样本。运用软件与手动两种方式,对初步获得的样本数据进行筛选。首先,手动剔除重复以及实质内容与传统武术不相关的内容;其次,考虑到自媒体平台“流量至上”的特殊性,手动剔除关注度和传播程度较低的数据(播放量低于1万或点赞次数低于1 000的内容);再次,使用Navivo12plus软件剔除表达或评论传统武术不完整、不清晰的样本;最后,进一步借助Navivo12plus软件的情感自动编码识别功能,对所留下的样本数据进行文本分析,剔除传统武术负面化评论不显著的样本,最终获得研究样本共计1 648个(其中,B站视频450个、知乎问答594个、百度主题贴604个)。通过软件识别和人工比对,将这些负面表达内容按照其属性归纳,总结出具有概括特性的范畴,并根据自媒体报道所采用的框架,对样本进行归类统计。

2 传统武术自媒体负面形象框架的主题维度

表1 传统武术自媒体形象框架矩阵表

图1 自媒体平台传统武术负面报道类型分布情况图Figure 1 Distribution of the types of negative reports on traditional Wushu by we-media platforms

2.1 传统武术形象框架之消极批评主题

消极批评主题框架对于传统武术的表达,以消极负面的批判式语言为主,宣传内容直截了当地批评传统武术,塑造了传统武术习练效果不佳、虚假宣传、被现代搏击碾压、行骗获利的负面形象。报道将传统武术分为三类相对具体的负面认知印象:(1)名过其实的体育运动。在图文并茂的网络新闻中,有大量的文字和图片反映了当前传统武术行业存在着夸大宣传的现状。比如,徐某号称“可以单手破‘裸绞’,明言‘术高莫用’,现实PK中却被轻松击败”;闫某号称“可以‘隔山打牛’,却是徒弟们的配合演出,被记者当场识破”,致使自媒体受众嘲讽传统武术的相关当事人弄虚作假,也对整个传统武术行业提出了质疑,批评传统武术常常言过其实。(2)传承缺失的前人旧术。认为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没有得到良好继承,导致相应的传承缺失。传统武术已经由过去的“杀人技”变成了今天的“王八拳”,失去了传承,仅是“无用的花架子” “舞术”,没有获得应有的传承。如,在视频《形意拳的脱枪为拳》中,虽然中肯地阐述了形意拳的演进过程,却表达出现代形意拳套路化不合理之意,对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路径进行了批判。(3)已被淘汰的糟粕文化。在现代武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认为被拆分后的传统武术或者说“民间武术”是糟粕文化,严重缺乏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能力,不需要继续保留或传播。在《“退居二线”的传统武术》一文中,认为传统武术在一百多年前已经被时代淘汰出局;还有发文指出传统武术就是民间的“野路子”,早已经“没用了”。这些发文获得了大量的转载和点赞,影响非常恶劣。在此类框架下的报道中,原本朴素自然的传统武术被涂抹得面目全非、真假难辨[9],这极易带动一部分网络受众否定传统武术的权威与价值,造成社会公众对于传统武术的质疑,引发舆情冲突。

2.2 传统武术形象框架之娱乐讽刺主题

娱乐讽刺主题框架下的报道不同于其他文稿的严肃风格,通常通过亵渎、嘲弄、戏谑、贬低、歪曲、模仿等各种手段,消费武术符号和消遣“武术人”形象,将传统武术当成嘲笑戏谑的对象,作为满足网民愉悦的符号资源[10],其呈现的内容经常以一种笑料和玩梗的形式出现,且带有一定的审丑意味。如,《年轻人不讲武德》《耗子尾汁》等视频展示了“武术大师”行骗教学被人揭穿的丑态,或用模仿的语气喊出“马家功夫”“点到为止”等话语,在视频中调侃传统武术;又如,诙谐化处理武术影视内容,用视频进行二次创作,将剧情中“七步之外枪快,七步之内拳快”的台词,改成“七步之内枪又准又快”,调侃传统武术的实战性。此类型传统武术视频内容,均被冠以“搞笑”“高能”“娱乐”等标签,一旦过度蔓延,必然严重影响传统武术的媒介形象。2019年,名为《博大精深的谢幕:传统武术终于沦为娱乐节目了》的自媒体文章中这样描述:“突然发现,所谓的传统武术,套路像是体操在表演,大师们的所作所为像是喜剧。思前想后,明明这是武者的江湖,却最后好像变成娱乐大本营了。”传统武术作为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载体[11],本应当以相对严肃的形象呈现于众,但是在“娱乐泛化”“娱乐至死”的今天,任何事物都可能成为公众调侃的对象,传统武术亦是不能幸免,而且还成为其中的焦点。诚然,娱乐本身没有对错,甚至还能丰富社会公众茶余饭后的生活,只是随着这些传统武术“梗”的滥用及其本身含义被曲解与隐藏,导致传统武术中传承千年的话语,在经过自媒体的快速传播与亚文化的再度引申后,原本的韵味与教育价值逐步丧失,并形成持续的消极影响。

2.3 传统武术形象框架之负面责问主题

负面责问框架下的报道,主要以非理性的负面问询内容为主。当群体中的个体失去理性时,很容易带动其他个体产生同样的情感走向,最后形成极端观点,产生失范现象,这也是网络谣言、网络诽谤、网络暴力等负面情感的作用机制[12]。在知乎平台上,有一个超过30万人次浏览与评价的问答贴,其主题是“为什么传统武术不堪一击还可以骗到这么多人”,其潜台词直接将传统武术归为“骗局”,发问之初已经有了刻板的观点,认为“传统武术不堪一击”。在这种带有情绪和刻板观点的提问下,自媒体受众必然会受到这种非理性观点的影响,进而产生“同样的负面情感走向”。在当前的自媒体平台上,很多错误信息时常被多方传播,这些信息爆炸性的流量也会影响我们的认知和行为[13]。新关注的受众,在不知道该如何判别报道真实性的情况下,很容易“三人成虎”,被这种先入为主的观点所误导。如,主题问答贴“传统武术能打得过普通人吗”“为什么传统武术这么弱”“传统武术的花架子为啥这么多人练习”,均为高赞的主题贴,虽为发问,但标题具有颇深的成见,本质上传递了对传统武术的负面情绪。此类提问忽略了传统武术本身的逻辑与内在架构,采用了严厉的责问方式发言,带有明显的负面情绪,而非心平气和地展开问询,致使很多认知模糊的传统武术自媒体受众,在不了解实情之前已被带偏立场,严重影响其对于传统武术的理性认知与敬畏。

3 传统武术自媒体负面形象框架的成因解读

3.1 传受一体机制引发传统武术的报道质量跌落

报道框架的生成往往受到传播者意识的直接影响,而在自媒体的传受一体机制中,传播主体既是传播者也是受众。在传播的过程中,主体和对象融合统一,形成了一种双向的去中心化交流,使相对业余的传播者和受众在自媒体报道内容的撰写和生产上参与度空前增加,从而导致报道质量的跌落。传统武术的报道也不例外。

(1)在传统武术报道的信息源头上,真实性与准确性存在着不足。传受一体机制拓展了内容发布的人群,使自媒体的报道来源变得更加多样化,包括个人观点、知识分享以及生活日常等,但是很多受众对于传统武术的信息不求甚解、贸然转载,导致了不实信息的迅速传播。即便是职业自媒体人,在人力物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也无法准确甄别传统武术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其报道质量自然无法保障。

(2)在传统武术报道的信息编写时,文字表述呈随意化与碎片化特征。在传受一体机制的影响下,自媒体平台上的语言表述与传统媒体相对严谨的评论风格迥异,具有明显的随意化特征,幽默、诙谐、讽刺、挖苦、调侃、腹黑等手法无所不用其极[12],使得报道的深度相对不足且矛盾突出。同时,传播者解读传统武术的水平、泛娱乐化的心理以及追求流量等倾向,造成了传统武术报道内容随意化的问题。在叙事的完整性上,自媒体话语表达更强调直观性和情感表述,呈现出碎片化的表达风格[14]。自媒体的内容形式又多以短视频、图片、文字为主,而传统武术的历史、文化、哲学等方面,难以通过自媒体上简短的视频或发文类型得到充分的展现,因而传统武术的自媒体报道常常出现碎片化问题。

(3)在传统武术报道的信息传播中,受众需求主导了内容的筛选与拆分。因为自媒体平台的传受一体机制,传播者需求即受众需求,所以传播内容自然受到影响。为了迎合受众,传播内容一般更倾向于趣味性、话题性的内容,而很多传统武术文章所聚焦的文化性内容相对枯燥,难以引起受众的共鸣。在“流量规则”的引导下,很多有质量的传统武术文章在传播初期便被忽略,无法从海量的自媒体信息中脱颖而出。而部分满足了自媒体受众情绪化需求的传统武术内容,则充满较高信息密度与矛盾性。在此背景下,为了迎合受众需求,获取流量,传统武术常被作为网络恶搞的题材。传统武术自身的主流价值观在拼贴、戏仿、重组等方式下被解构[15],被断章取义地拆分取用,从而使自媒体上的传统武术传播走向极端。

3.2 媒介素养不足导致传统武术被卷入舆论漩涡

媒介素养是指在信息的获取、创作、发布、传播等各个环节中,人们需要具备的媒介技能、媒介意识、媒介知识、媒介素质的综合能力表现[16]。媒介素养的缺失很容易产生信息的偏食行为,带来圈子的群体极化[17]。自媒体的传播环境下,媒介素养问题是导致传统武术被卷入舆论漩涡的重要原因。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自媒体平台的媒介素养不足,缺乏对传统武术传播内容的甄辨能力,无法有效约束传统武术不实信息的传播。库尔特·卢因认为,大众传媒的决策者、编辑、记者都应该行使传播“把关人”的职能[18],确保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其工作直接关乎社会公众对新闻信息的认知和评价。然而,自媒体平台为了得到关注,赢取流量,获得资本,形成了以用户和市场为需求的趋势,忽视了作为自媒体平台本身该具有的文化素养和责任感。诚然,就传统武术传播而言,其媒介形象的塑造,自媒体没有做到客观、公正、平衡和多元的方式呈现信息。“编、审、发”机制不全,制作、传播未经核实的谣言信息,甚至故意炮制网络谣言,煽动网民情绪,混淆视听[19]。在利益机制的驱使下,传统武术传播的舆论事件中,忽视了传统武术话语的真实表达,传统武术的真实价值受损。如,“马某”借助自媒体平台营造出传统武术的负面效应,利用B站等平台进行会员设置,以达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2]。而作为“把关人”的自媒体平台,对于类似的传统武术事件的管束缺位,甚至还主动推荐放送,纵容传统武术被消费,放任传统武术被网民肆意抨击与诋毁,致使传播框架构建得相对单一,且存在偏见。总而言之,自媒体平台媒介素养的不足,导致传统武术自媒体传播出现了乱象,使传统武术深陷舆论漩涡,难以自拔。

(2)传统武术传播者的媒介素养存在短板,缺乏面对传统武术舆情冲突的应对能力。面对舆情冲突,媒介素养缺乏的传播者往往倾向于接受所看到的信息框架,不能独立、客观地判断信息。在传统武术的舆情事件中,传统武术的专职传播者缺位,如很多武术专业的学者,选择了集体失声,甚至有一些体育院校的管理人员专门下达通知,禁止武术专业相关人员对传统武术的网络热点事件发表评论,以免产生更多的负面效应[20]。传统武术专业群体一度失语,任由传统武术被推向风口浪尖[21],间接放任了传统武术的舆论发酵。民间的传统武术专职传播者,则对传统武术舆情事件的当事人进行痛批,并与众多网民陷入了关于“传统武术能不能打”的辩论中,不能对舆情事件进行正确的解读,无法引导社会公众客观地对待传统武术。

3.3 认知来源局限促使传统武术负面印象的形成

事件报道框架的选择与传播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本身的价值,传统武术之所以能延续至今,主要因为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实用价值。然而,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由于社会公众对传统武术认知的局限性,传统武术的价值意蕴难以被充分地体会与理解。在传统武术的自媒体传播中,社会公众的认知来源存在三重局限,不但影响报道框架的选用,更助推了传统武术自媒体的正面印象被颠覆。

(1)传统武术的边缘化现实影响了自媒体受众的正确认知。随着社会转型和体制变革,传统武术的发展定位逐渐模糊,甚至跟随着西方体育的脚步亦步亦趋,从而失去了本该有的精神面貌和自我话语权,在西方强势体育主导的话语世界里,传统武术逐渐被边缘化。而对于自媒体受众而言,他们从影视和文学作品中,建立了对传统武术的认知和形象,但在现实生活中缺乏对传统武术的接触和体会,当自媒体平台出现传统武术的负面报道时,受众不仅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反而逐渐降低了对传统武术的信任,不可避免地阻碍了传统武术的价值呈现。

(2)武侠作品的理想化致使自媒体受众对传统武术的期待值过高。在武侠文学影视作品中,传统武术是另一番景象,过分渲染了传统武术的技击能力,还在荧幕中塑造了很多德艺双馨的侠者角色。不可否认,武侠文学影视作品对武术宣传作用巨大,但也给受众正确认知传统武术带来了困惑[22]。毕竟武侠作品只是传统武术的艺术夸张,是对武学的诗意想象,超脱于现实之上。而很多自媒体受众,对传统武术的认知皆来源于此,将不能实现的武侠梦寄托其中,甚至在心中将武侠影视文学作品中“虚幻”的内容与现实中的传统武术划上等号,导致很多自媒体受众对传统武术期望过高。故而,当面对真实的传统武术时,巨大的反差之下,自媒体受众觉得受到欺骗,继而全盘否定传统武术。

(3)自媒体舆论事件的发酵颠覆了受众对传统武术的印象。如果说武侠文学影视作品构建了传统武术的空中楼阁,那传统武术的自媒体舆论事件便是楼阁崩塌的导火索。自媒体舆情事件与武侠影视文学作品中的反差,颠覆了社会公众对于传统武术的印象,也极大地左右了社会公众的情绪,使其难以客观理性地看待传统武术,逐渐陷入“人云亦云”的舆论场域。而为了迎合受众的关注需求,自媒体常围绕传统武术的缺漏或负面话题展开论述,以一种“唯技击论”的立场,带离受众对于传统武术的客观认知,避重就轻地强化了“武术即打”的偏误理解,弱化了传统武术精神、文化内涵等方面的价值。自媒体受众在抨击传统武术“技击缺失”的同时,也造成了传统武术其他方面价值的表达受困。

4 传统武术自媒体负面形象框架的解构路径

4.1 以文化人,优化传播内容获取自媒体话语权,提升传统武术报道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想提高传播的效能,就需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与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23]。”这同样适用于传统武术的自媒体传播。面对传受一体机制带来的报道质量问题,官方主管部门必须亲自下场,搭建传统武术网络负面形象治理组织,才能更好地解决“互联网+”时代传统武术的负面形象问题。通过治理组织的协调与管制,优化传播内容的生产结构,将传统武术蕴含的文明性与文化性更好地同自媒体传播融合,争取自媒体的传播话语权,并充分突出传统武术重视人、尊重人、塑造人的文明指向,做到“以文化人”[24]。

(1)找好文化定位,入驻自媒体平台。通过传统武术网络负面形象治理的官方组织牵头,调动传统武术领域的专业人士参与自媒体的内容生产,保障传统武术信息传播的表达充分性和来源真实性。首先,在自媒体平台上建立传统武术传播的专业账号,根据传统武术的内容分类进行职能划分,作为传统武术信息发布的端口;其次,与媒体专业人士合作,调动民间具备传承与真才实学的武术专业人士力量,如,具备180万粉丝的民间通背拳武者——抖音ID“鸽武缘”等;最后,通过生产优质的武术传播内容,充分体现、宣传传统武术的原本形象,撰写和制作内涵丰富、内容扎实的传统武术讲解或视频内容,持续在自媒体平台上优化传统武术的传播内容。

(2)合理运营,逐步提升账号影响力。通过传统武术网络负面形象治理组织的对接与协调,设立专门的人员岗位,用于辅助传统武术自媒体账号的日常维护与运营,持续提高传统武术的影响力与权威性。着重关注热点的传统武术事件,统一官方发言的应对口径,及时进行舆论澄清,对其作出公正客观且有见解的评论,增加内容输出的专业度与报道的感染力,在提高媒体曝光率的同时,建立传统武术独特的品牌形象。同时,借助专业人士的合理解读,对此前具有争议的传统武术内容进行界定和解释,化解传统武术的不良舆论冲突,帮助自媒体受众建立正确的传统武术认知,引导社会公众从多维视角去审视传统武术,改善受众对传统武术内容的刻板印象与抵触情绪。

(3)营造传播生态,掌握传播话语权。在持续优化传统武术自媒体传播内容的同时,积极开展传统武术的传播者之间、传播者与其他媒体人之间、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形成及时、良性的互动,推动切实的合作与交流,打造传统武术自媒体传播与交流的关系网络。如,2021年3月UFC名将张伟丽、李景亮与民间通背拳武者共同交流,其抖音平台上的交流视频达到7万点赞,为传统武术的正名发挥了积极的传播效应。首先,借鉴学习其他领域优秀的自媒体传播内容,改进报道水平;其次,获得更多的媒体力量支持,影响和改造传统武术的自媒体传播环境,以掌握传统武术在自媒体平台上传播的话语权。

4.2 借力打力,治理组织行使把关职能,提升传统武术自媒体传播的媒介素养

有效化解传统武术的负面媒介形象,需要相关的政府治理组织协调官方与民间力量,共同承担传统武术自媒体传播的把关职能,成立传统武术自媒体传播的把关组织,推进自媒体的媒介素养教育。

(1)落实国家政策,打击传统武术自媒体传播中的违规操作,对自媒体平台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2023年,中央网信办颁布了《关于开展“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的通知》,提出要严厉打击自媒体造谣传谣、炮制有害信息、恶意炒作等行为[25],体现了国家层面对自媒体治理的高度重视。但在面对信息繁密的自媒体领域时,国家政策的有效落实,需要有专门的官方治理组织推动与执行。因此,解决传统武术自媒体的负面形象问题,必须借助官方治理组织的力量,及时筛查传统武术自媒体传播过程中的问题,不仅要严厉打击传统武术自媒体传播中的违规操作行为,也要针对网络舆论的变化规律,作出符合时效性的应对,第一时间降低负面舆论的影响力。同时,借助政府及监管部门的力量,对自媒体平台的行为进行监督与评价,督促自媒体平台提高媒介意识,做好自我管理。

(2)关注传统武术自媒体传播舆情,发挥把关作用,行使防范和引导的职能。政府主管的传统武术网络负面形象治理组织,需要行使传统武术自媒体传播的把关职能。首先,充分了解传统武术自媒体的传播特点与方式;其次,善于辨别传统武术的真伪信息,具备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客观、理性地分析和评价自媒体中的传统武术内容,纠正错误的内容、否定不实的言论、消解刻板的流言;最后,及时了解最新的自媒体发展政策、行业法规、传统武术行业动态等信息,不断提升治理组织的综合素质,科学引导与处理传统武术舆情事件,防止负面影响持续扩大。

(3)协调民间力量,团结民间传统武术的自媒体传播者,对其行使约束和指导的职能。传统武术负面化框架的形成,与民间的武术自媒体传播者息息相关,为有效化解传统武术自媒体形象的负面化问题,必须重视其影响力。首先,通过举办自媒体传播者的交流会议,树立正确的传统武术自媒体传播价值观,提升传播技术,熟悉不同自媒体平台的特性,指导传统武术自媒体传播的技巧及话语表达;其次,提升传统武术传播者的传播责任心与敬业精神,明确传统武术自媒体传播的规定,规范其行为,保障发布的传统武术内容符合社会公德和法律规定,能对自己的言论负责并承担后果[26]。

4.3 强化育人,借助自媒体传播优势转变受众对传统武术的认知,实现价值认同

强化传统武术自媒体传播过程中的育人功能。首先,需要发挥官方网络治理组织的权威性,借助自媒体传播优势,在自媒体平台上积极开展认知宣传,使自媒体的受众对传统武术形成正确的认知;其次,根据自媒体的传播特性及传播优势,将传统武术的育人价值作为自媒体传播的重点,寻求传统武术在自媒体平台上的优势定位,实现自媒体受众的价值认同。

(1)在自媒体平台上加强传统武术正向价值的宣传力度,形成受众群体的正确认知。全媒体时代,应让传统武术的核心价值合理介入到自媒体平台的话语空间,营造优良的传统武术自媒体传播环境。首先,设置官民对话机制,帮助武术研究者入驻自媒体平台,对传统武术存在的错误网络表达予以解答和纠正。通过专门的传播账号,真实复现传统武术的现实情况与价值观念,帮助受众明晰传统武术的演进状况及其背后的成因。其次,发挥名人效应,借助有影响力的明星或运动员为传统武术发声,讲好传统武术故事,普及传统武术常识,引导社会公众辩证地看待传统武术的相关舆论。最后,需要充分挖掘传统武术的优秀影视资料(如,央视纪录片《藏着的武林》等),在自媒体平台上进行推荐和放送,帮助自媒体受众了解真实的传统武术。对于容易引发误解的主流武侠文学影视作品,可以借助官方治理组织的力量,定期安排专业人士在自媒体平台上进行二次解读与创作,将真实的传统武术与虚幻的武侠文学影视作品进行对比和科普,引导自媒体受众明晰其差异,消除自媒体受众的误解。

(2)打造自媒体平台,使其成为传统武术育人价值展示与体验的新阵地,实现传统武术育人价值的自媒体表达。传统武术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高习练者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更在于对品德素养和精神境界的培养[27]。自媒体时代,不仅需要消除传统武术自媒体传播的负面形象,更要充分利用自媒体的传播优势,拓宽传统武术的存续方式,提高传统武术的传播效率。2020年,B站播放的《雾山五行》动漫,以传统武术元素为特色的国漫画风深受观众喜爱,达到1.7亿的播放量,为传统武术在新生代青少年中的正面宣传与普及发挥了积极作用,传播了传统武术“仁、义、信”等独特的育人价值,成为传统武术的自媒体传播由“危”转“机”的典型范例。因此,应该通过官方网络治理组织的支持,将自媒体平台打造成传统武术育人价值展示与体验的新阵地。首先,结合传统武术的具体案例,以文章、图片、视频等形式,在自媒体平台上展示传统武术育人的丰富内涵和实践价值;其次,挖掘优秀的素材,呈现传统武术习练者的风采,突出武术人自律自强、坚韧不拔、敬畏传统的优秀品质,在自媒体平台上展现传统武术对于个人的才能、道德、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历练作用;最后,在自媒体平台上完善与优化传统武术的教学内容,为受众提供便捷的学习资源,吸引更多的自媒体受众了解传统武术、学习传统武术甚至爱上传统武术,切实感受传统武术真正的育人价值。

5 结 语

网络自媒体本可以拓宽传统武术的存续方式、减少传统武术的传承成本、提高传统武术的传播效率,但是如今却产生了相反的作用,影响了社会公众对传统武术的理性认知,甚至将传统武术推向了形象崩塌的危机之中。从传统武术负面媒介形象的成因解读可知,传受一体机制、媒介素养不足、认知来源局限是传统武术自媒体形象负面化问题的根源。在自媒体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无数事物都在网络上被重构,本该成为传统武术良好的宣传时机,但错误的宣传方式与缺乏原则底线的丑化行为,却将传统武术引向了深渊。传统武术形象危机是一个危险的讯号,必须寻求破局,不能单纯地依靠社会公众自行体悟和自觉。传统武术在自媒体传播的过程中,其媒介形象塑造需要合理的引导与监督,防止进一步恶化。作为中国的国术,传统武术是精神美德的教化工具、是传统文化的现实载体、是身体领域的防卫技艺。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武术需要承担特殊的文化使命、育人使命,履行提升国家形象的职能,相关的利益主体应高度重视,以实际行动介入传统武术自媒体传播的话语空间,形成传统武术正面媒介形象的构建与传播。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负面媒介
传统武术怎么了?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
远离负面情绪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