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鼓在戏曲演出中的统筹与配合工作实施探究
2024-01-22陈毅波
摘 要:我国很早就有了戏曲的雏形,在编排并演奏戏曲的过程中,司鼓的作用尤为重要。在乐队演出过程中,司鼓以灵魂指挥的作用,直接决定了剧目表演的成功与否。由戏曲开幕至表演结束的谢幕,都需要司鼓提纲挈领地掌控整个演出的进度、情节推进等,甚至涉及整个演出环节的统筹与配合工作。所以说,戏曲演出中司鼓的地位尤为重要。本文重点就司鼓在戏曲演出中的统筹与配合工作展开论述。
关键词:司鼓;戏曲演出;演员情绪;现场情绪;静态节奏
中图分类号:J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34-0-03
司鼓别名“鼓师”。通常来说,司鼓在比较正式的戏曲演出中起到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三分鼓板、七分指挥”,换言之,司鼓既掌控调节着整个演出的进度,还直接决定了表演效果的优劣。所以,司鼓不仅要充分使乐队内部的不同乐器有序协调,还要以音乐的形式彰显戏曲人物的特征,使演员在戏曲中的表演魅力得到真正释放。而如今戏曲乐队的构成,以原剧种传统乐器为前提,新增了不少民族或西洋乐器,进一步扩充了乐队规模。为此,司鼓在戏曲乐队中的责任也不断增加,既要借助板、鼓等对整个演出节奏进行组织、把握,还需要全面而充分地了解剧本、表演和乐谱等,进而以简洁、熟練的明确手势,精准地表达演奏信息,从深层次展现作品内容与风格,于平淡中感受特别,于严谨中体味多变,促使作曲利用复调、和声等方法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起到烘托剧情、推进情节的作用。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戏曲乐队一般会存在一个演奏者身兼多乐器的情况,司鼓更要调动大脑的正确指令,及时下达精准命令,促使不同声部、不同乐器的进出按部就班,忙而不乱。综合来看,司鼓是整个戏曲乐队能够顺利表演的集合。
一、司鼓的基本内涵
司鼓艺术对戏曲音乐有怎样的价值,需要先明确其对我国戏曲音乐如何演奏做出具体细分,其基本由三种乐器构成:第一,演奏鼓。演奏时,其与板子通常同时使用,演奏过程中,表演者用双手持板子来对演奏鼓做出击打动作,进而呈现出预期的节奏与效果。这种司鼓一般对速度、力度要求较高,表现也相对突出,这样整场演出就会凸显指挥与节奏力量的角色扮演。第二,单皮鼓。演奏时,表演者需要协调好两根鼓签间的关系,其属于指挥类乐器。因而现实演奏时不仅主要以鼓签指挥,还能借助表演者手势变换来与演出有机配合。第三,板,也叫拍板。演奏过程中与表演者的节奏协调起来,也能对单皮鼓及其他乐器做好演奏配合工作[1]。
因学习和演奏司鼓时,毫无任何音阶或旋律的参照、对比,这样司鼓只能依赖调节把握整个演出的节奏强弱来获得存在感。表演者演奏司鼓时,依靠自身灵动的手指与手腕的变化产生单击轮奏,节拍的不同其体现的作品剧情变化及人物内心波动也各有差异。所以,司鼓表演者在日常练习或演奏时,一定要注重与其他打击乐演员形成良好的默契,这样在剧情行进中,鼓套子的穿插才能突出,真正彰显出艺术的独到韵味。司鼓是戏曲作品的媒介和纽带,是全队能够顺利演出的领导者,是节奏与唱腔的掌控者。所以,司鼓表演者在戏曲表演时,一定要对每个乐器的演奏特征、每位演奏者的唱腔特色有深度的把握与认知。
司鼓表演者不仅是戏曲演奏的领导者,也扮演乐器演奏者的角色,在剧情推进、音乐节奏变化时,司鼓演奏者要及时做出反应,恰到好处地击打,使节奏、唱腔、舞蹈等彼此协调,进而让戏曲表演能从外部感受乐器的跌宕节奏,也能从内在体会人物的起伏情感。所以,司鼓艺术成为戏曲表演不可或缺的节点[2-3]。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变迁,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自然而然地提高了精神文化需求,潜在地提升了人们的审美素养,以往的戏曲表演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下人们的艺术欣赏需求,所以,司鼓演奏者不仅要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夯实演奏基础,也要提高创新力,对戏曲表演模式进行创新、改革,使最终的创作方案更加适合演出者表演,还能从整体层面提高戏曲表演效果。
二、司鼓在戏曲演出中统筹与配合工作的开展策略
我国的戏曲表演艺术中,打击乐具有很好的舞台衬托效果,几乎各个剧种都需要打击乐器配合演出,戏曲表演质量的好坏与司鼓技巧的高低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打击乐器的配合对于唱腔念白起到衬托效果。因此,司鼓者具有特殊地位。在戏曲演出中,司鼓应该认识剧本,把握全局;充分强化司鼓与演奏、伴奏的配合;关注和戏曲演员、导演的默契配合;把控好演员情绪;最大化地调动现场情绪;掌控静态节奏。下面,笔者将分别对这六个方面的策略展开论述,以供参考[4]。
(一)认识剧本,把握全局
由于司鼓在戏曲演出中的地位、作用,其演奏者需要了解多个方面的知识,牵涉面极广,内容更加复杂,综合性、实践性要求也偏高,同时,还要对剧本有深刻的理解,把握导演与作曲者的目的,对唱腔、配乐变化精准把握,理解其变化层次,掌控剧情推进节奏,营造的气氛松弛有度,彼此配合,呈现出完美的戏剧高潮;现实演出中,司鼓表演者都要了解每个演员的每句台词、每个动作,乐队中各个声部、乐器,舞台的灯光、背景等,甚至大荧幕的精确起落时间点等都能一清二楚。可以说,司鼓演奏者要做到心中有沟壑,把控整个演出的全局,收放自如,确保“前场”“后场”间有机衔接起来,对剧本与现场艺术进行综合性表达[5]。
(二)充分强化司鼓与演奏、伴奏的配合
在整个戏曲乐队中,司鼓居于关键地位,现场演奏时,演奏者通过操控司鼓实现演出各个角色间的紧密配合,且各声部也需要司鼓的协调沟通。而且,集体参与的整体演奏是建立在司鼓正确把控戏曲剧目的基础上,能够带动全体乐队成员对剧目内涵进行去深入了解,感受其主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意境,进而感悟如何进行生动演绎。所以,整个剧目表演中,司鼓的指挥成为另一种理解、创作与构想,是完整表达剧目的全新创作。
司鼓应当具备比较全面的演奏技能,对乐队每个角色都大致兼职表演,所以司鼓既能灵活运用多种手势指挥乐队进行集体表演,还能引入各种演奏技巧,和乐队演奏互相配合,确保与其他演员的唱腔、节奏等和谐统一起来,以司鼓的协调,让众多演员统一认知,真正烘托出戏曲的主人公性格特征,进而有利于剧情转折与推进,让人物情感释放得更加彻底与真实[6]。
例如《风流才子》,该戏曲是豫剧的著名代表之一,围绕男女主人公唐伯虎、秋香两人的情感纠葛而展开叙述,该剧从属性看应为悲情爱情剧。剧中比较有名的一个片段是,由于双方父母的各种干预,男女两位主人公彼此对唱,但两人因身份、地位、阅历等区别在唱速上有着显著的不同。但深究原因,应该是女主秋香内心过于细腻,对身边的每件事都考虑得十分周全,所以,男主唐伯虎尚未对她表明心意,秋香亦不想从内心真正接纳对方。在这里,女主内心比较纠结、忐忑,需要迟缓、内敛的语速来表达这种含蓄隐晦的情绪。但男主此时感受到女主的不安、不确定,自然也会出现焦虑的想法,所以男主的唱速非常明显地有了不同,偏快和焦急。所以,鼓师对这段戏曲音乐节奏进行处置时,要综合了解此时男女双方的内心变化、外部环境的作用等,给予各自不同的唱腔,呈现在节奏上有松弛有紧凑,使演员的表演效果大大提高[7]。
(三)关注和戏曲演员、导演的默契配合
司鼓者对戏曲进行指挥,离不开鼓板的击打和锣鼓的配合等。文场演奏暂停时,司鼓者应确保鼓板和锣鼓的节奏相和,以多种声音,强调此处暂停的目的。司鼓者应深谙演员、导演的表演和工作套路,使乐器和演员间搭建起无障碍沟通的桥梁,精准彰显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使每位观众都能深受感染。司鼓演奏还应尽量呈现松弛有度的状态,使演员跟随鼓点发挥出最佳的状态,呈现出完美的演绎效果。
(四)把控好演员情绪
演奏者以鼓、板间各种击打变换,从整体上引导戏曲的进度,让戏曲表演呈现完整性。这一方式能进一步引导表演者正确把握角色情感应如何变化,怎样在恰当的时间节点表现出正确的音准,以怎样的唱腔让观众感受戏曲的内涵与内容,更深入地了解角色特点,让观众通过感受角色不同的情绪起伏,更精准地把控戏曲的剧情进展,进而形成情感互动。由此得知,司鼓对引导演员情绪变化,作用非常突出。原因是司鼓能从全局精准而明确地把控进度,因而能在全程恰当的时间点下达指令,引导戏曲表演的顺利进行,也使得各位演奏者能顺利展现出正确的角色形象。司鼓使用不断变化的演奏方式,对所有戏曲表演都十分契合,这也说明不管哪个流派的戏曲表演,司鼓均能做好表演者情绪的引导,进而呈现出极好的演出效果[8]。
(五)最大化地调动现场情绪
在演员与乐队间,鼓是最佳的隐形媒介。它能激发演员的情绪,为戏曲表演注入生命活力,演绎生动。鼓手则借由对鼓、板两种乐器的击打对整个演出的节奏进行调节,使其与演员的演出节奏形成互动,且无缝连接到乐队的节奏,感染并激发舞台气氛。司鼓应明确了解每次表演的角色特点,对表演者、剧中角色内心情绪应如何感知、变化的趋势。优秀的鼓手既要拥有高超的演奏技术,还要能从整体布局上充分理解并掌握戏曲,能真正主导戏曲表演的进行。司鼓精准地切中戏曲的主题与情感,激发演员的情绪,让演员与角色感同身受,进而使戏曲表演的不同部门形成良好的配合与互动[9]。
(六)掌控静态节奏
戏曲在表演时,司鼓的另一突出影响即掌控整个舞台的静态节奏。每次戏曲演奏,并非音乐单一的节奏形式。整场演出过程中,戏曲的节奏性表现在多个方面,比如念白的声调、演员的行动、身段的改变等,其中都需要司鼓发挥作用。司鼓如果要呈现出一部优质的戏曲,深入而精确地了解剧情、风格等是必要的前提条件,甚至要明确掌握整个剧情的内容、情节推进,主人公、人物间有怎样的关联,关联是否变化等,如此才能协调念白、演员表演间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匹配,合理推动演出的节奏进行。所以,司鼓能掌握舞台上的静态节奏。事实上,演出者不同,哪怕使用同样的乐器其表达的情感亦有一定差别,且这一区别又与其他演员的演出状态、身段展示、情绪变化等有关,所以演出效果与现场的发挥及环境等各种因素都有一定关系,司鼓表演对同样的戏曲表演所起到的作用也可能存在较大不同。司鼓要精准把握节奏的快慢,与演员的现场表演形成密切的互动。所以,不管动态抑或静态表演,司鼓的作用对整场演出的呈现都不可或缺。演出集中体现了司鼓与整个团队间的长期磨合,只有彼此形成默契才有利于精彩效果的呈现[10]。
戏曲这一艺术形式是多种乐器、演员综合协调的结果,司鼓扮演了重要的媒介与枢纽角色,他必然要对全局做出整合,调动全部的力量参与其中,各司其职,使乐队的演奏合理组织开展,使演出其他方面做好后勤、配合等工作,密切观察场上表演情况,如果出现意外就要迅速启动补救措施,确保演出得以正常进行。
三、结束语
一个剧目能不能高水平地呈现,除了演员准确地理解人物表演外,更是与司鼓密切相关。戏曲的节奏是由司鼓者整体把握的,因此,司鼓者的艺术水准决定一出戏演出的精彩和成功与否。综合全文来看,作为观众心中有着极高地位的艺术形式,戏曲传承了恒久的艺术魅力,在其魅力表演时司鼓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他作为整个舞台表演的指挥者,以过硬的技术与良好的素养调动各个要素共同完成演出。而演唱环境中,戏曲舞台的表演更需要气氛的烘托与塑造,司鼓更是体现了自身的强大作用,不断夯实基本功,积累总结现场指挥经验,每次演出都能创新发挥,让传承千年的戏曲艺术绽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为我国传统艺术的创新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助力戏曲艺术的全面开花。
参考文献:
[1]曹抗战.戏曲表演中司鼓指挥的指挥作用探究[J].青春岁月,2022(16):74-76.
[2]李小红.司鼓在戏曲演出中的重要性探析[J].戏剧之家,2022(21):55-57.
[3]龚陵.戏曲伴奏中司鼓的作用与艺术素养[J].艺海,2020(07):27-28.
[4]沈鸣华.司鼓在戏曲演出中的重要性研究[J].艺术家,2020(06):191.
[5]孔勇.浅析戏曲打击乐的主要艺术表现形式[J].戏剧之家,2020(09):24-25.
[6]黄艳岭.浅谈戏曲打击乐演奏的突破和发展[J].黄河之声,2019(05):15.
[7]白容.试论司鼓艺术在戏曲音乐中的地位和作用[J].明日风尚,2019(03):62.
[8]刘立彬.闽剧打击乐锣鼓经运用与司鼓实践探讨——以《红裙记》为例[J].报刊荟萃,2018(09):303-304.
[9]张佑良.一板一眼表演情——浅谈司鼓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与地位[J].戏剧之家,2018(01):17-18.
[10]陈荣豪.司鼓指挥在戏曲表演中的指挥作用[J].通俗歌曲,2017(04):55.
作者简介:陈毅波(1968-),男,陕西周至人,副研究馆员,从事地方戏曲音乐挖掘传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