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域下的戏剧语言艺术
2024-01-22江欣
摘 要:在戏剧表演过程中,戏剧语言是串联剧情、表现故事内容的重要工具。戏剧语言具备较高的存在价值,并且具有丰富的艺术特色。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戏剧语言差异显著、个性鲜明,且各国的戏剧文化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利用戏剧语言传播戏剧艺术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国家的独特文化,以此充分展现戏剧语言的艺术价值。为此,本文分析了文化传播交流过程中戏剧语言的艺术价值,并立足跨文化视角分析了戏剧语言的艺术特征,对戏剧语言的展现形式展开了剖析,旨在深入了解戏剧语言,充分展现戏剧语言的独特优势,运用其为不同国家及地区的文化交流产生有力推动。
关键词:跨文化;戏剧语言;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34-000-03
戏剧是刻画人物形象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其中融合了音乐、美术、文学等多种艺术方式,是社会生活真实反映的重要載体。在戏剧发展过程中,针对其语言艺术的研究逐步深化,以跨文化视角作为切入点展开戏剧语言的研究,能够加深对不同国家文化内涵的了解,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戏剧语言的艺术效果。戏剧文化的发展,要以尊重文化发展为前提,因而,立足跨文化视角展开戏剧语言艺术解析,能驱动文化事业发展,并能充分挖掘戏剧文化的独特价值。因此,在跨文化视域下探讨戏剧语言艺术意义重大。
一、跨文化背景下戏剧语言在文化传播交流中的艺术价值
戏剧是一种具备丰富内涵、富有多重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戏剧表演的过程中,语言是展现情感、传播思想的重要形式,因而在不同国家的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中,语言均占据着重要地位[1]。尤其是在文化思想表达方面,语言所能展现出的价值效能,是其他任何一种事物所不可比拟的。跨文化视域下,戏剧作品演绎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独白、对白、旁白等多种语言形式,引导观众深入了解戏剧内容,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独特的情感要素,进而实现戏剧作品想象空间的进一步延展。例如在《赵氏孤儿》这一本国戏剧表演过程中,由中方及西方演员同台演绎故事情节时,双方所采用的语言并不相同,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双方在语言交流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最终能够在舞台上密切配合,呈现出了衔接顺畅、娴熟沟通的表演效果。通过这一案例发现,戏剧语言的表达能够化解不同国家表演者之间的情感冲突,并能突破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障碍。在戏剧创作交流的过程,语言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载体,在戏剧语言不断深化发展过程中,其呈现出了跨文化发展的趋势,不同国家的戏剧语言艺术特色相互融合,逐步消除了语言文化的束缚,对各个国家及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有助于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传播。
二、跨文化视角下戏剧语言的艺术表现
二十世纪初,我国戏剧表演者首次走出国门来到日本东京的表演舞台展示本国的戏剧文化,这是我国戏剧观念升华的重要体现。戏剧这种西方的艺术表演形式,自流传至我国以来,诞生了新戏、文明戏等多个名称,而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开始,才被正式称作话剧,通过说话的形式进行艺术表达是此种新兴舞台艺术形式的突出特征。在改革开放之后,多种西方戏剧逐步涌入我国,通过西方戏剧的演绎,拓宽了我国戏剧观众的文化视野。而在观赏西方戏剧时,能否听懂剧中语言是观众能否明确剧目思想的关键所在。由此可见,语言是戏剧思想传播的重要载体,对戏剧语言进行艺术加工,是帮助观众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要路径。
(一)保留原文化语言形式
跨文化的戏剧语言艺术表达时,最为重要的形式之一是不能随意消除原本文化的语言形式,如果在不违背原文化的基础上对故事进行二次加工,或是按照本土文化重新编写戏剧语言,可能无法精准诠释戏剧所要表达的内涵[2]。例如,在表演《死亡陷阱》这部悬疑类型的戏剧时,保留了原著中大量针锋相对的语言对抗内容,通过戏剧表演者快速、紧张的台词交流逐步揭示了案例真相。这部戏剧的突出特点也是保留了原戏剧文化的语言形式,运用诙谐幽默又周密紧凑的语言,呈现了一出酣畅淋漓的戏剧表演,为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由此可见,保留原文化语言是跨文化视域下戏剧语言艺术的主要艺术表现形式。
(二)与本土文化相贴合
在戏剧故事理解过程中,语言是最为重要的阻碍,中西方语言在发音、表达习惯、组织结构、表达方式、情感蕴含方式等各个方面均存在差异,因而语言的科学运用是戏剧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西方戏剧剧本翻译时如果能够合理地将本土文化融合其中,不仅能够增强剧本理解的容易度,还可通过戏剧语言的二次创作,突破文化跨越障碍,拉近观众与外国戏剧之间的距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调整戏剧语言时,需要考虑到不同文化的语言习惯差异,进而精准把握人物语言速度、语言节奏、语言基调。为此,贴合本土文化改编戏剧语言是跨文化视域下戏剧语言艺术的另一个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例如戏剧《油漆未干》描述的是法国的故事,后改编为英文剧目,我国戏剧编剧又将戏剧发生地由英国小镇改为四十年代的中国天津,并且对原本的戏剧语言进行了本土化,采用极具生活气息的天津语言演绎戏剧内容,增强了观众对戏剧的亲切感。我国不同戏剧社对戏剧《喜剧的忧伤》进行了改编,有的戏剧社在改编时融合了本土文化的戏剧语言改编方式,运用贴合戏剧人物性格的台词、利用丰富的语速节奏变化,打造了一台既忧伤又快乐的戏剧,而反观其他戏剧社用力过度且过于冗余的台词,则使整部戏剧表演中悲伤情绪占据主导地位,未能有效突显出喜剧效果,这使得整部戏难以引导观众结合剧情进行深入反思。
(三)具备多种戏剧语言运用形式
跨文化背景下的戏剧语言表达,除了要契合人物心理活动外,还需要考虑到观众的观看感受,如应注意调整语言表达的音量,从而确保观众能够听清语言内容。从这一点来看,跨文化视域下的戏剧语言艺术具有重视语言运用的特征。戏剧表演者要通过夯实基本功确保语言的清晰表达,并且还需要立足思想、情感等多个维度揭示文化的内在价值[3]。语言是一种艺术文化,其内容提炼于生活现实,而戏剧语言还需要蕴含一定的哲理,方能使观赏者在观看戏剧时获得启示。为此,戏剧语言表现时,需要结合剧中人物的文化程度分析其性格特点,进而赋予其相匹配的语言表现形式。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肢体语言作为戏剧语言表达的辅助。例如,中美两个国家在不同母语儿童同台表演戏剧时,可能存在语言障碍。然而在戏剧表演排练时,即便孩子们的语言不同,但双方仍然能够顺畅沟通交流,此时的交流不仅仅是声音语言的运用,肢体语言、表情语言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其辅助下突破了不同国家之间语言文化的界限,实现了不同文化的有效沟通与深度融合。由此可见,跨文化视域下的戏剧语言艺术突破了不同地域的差异,并可通过多元化的语言运用方式进行沟通交流,从而消除了各种因素的阻碍,实现语言艺术性的有效展现。
(四)独白等语言形式应用率高
对白、旁白、独白均是戏剧表演中的常用语言形式,通过对这些较为独特的语言形式有效利用,能够提升戏剧内涵表达的丰富性,并可在简洁明了、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述过程中,帮助观众了解戏剧中各个人物的真实内在情感,明确其内心活动,进而实现对戏剧情感的准确把握。在跨文化视域下的戏剧语言表达时,独白等语言形式的利用率相对较高,通过戏剧表演者的独白,可通过其具有特色的语言展示过程,引导观众获得更加清晰的情感体验,可使戏剧作品的想象空间得到充分拓展。对于戏剧表演而言,语言属于至关重要的载体,且戏剧语言发展过程中,逐步呈现出了跨越文化及国际的发展趋势,外来戏剧语言及本地区语言虽然具备不同的艺术特色,但是二者可以在戏剧表演时进行融合与渗透,从而可使戏剧表演时本土的特色更为突出。而独白等独特性语言形式的应用,便是为戏剧语言及本地区语言融合后,观众仍然可能无法理解的内容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诠释,可在戏剧语言表达的过程中,突破文化界限,实现跨文化交流,与此同时,也可帮助观众形成良好的文化语言意识,促进不同语言的艺术特征融合。
(五)源于现实但又超越现实
情感、思想、文化价值等各个要素均会对戏剧语言的发展产生影响,戏剧语言虽诞生于现实生活,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实现了与多重文化的融合渗透,因此,跨文化视域下的戏剧语言艺术还具备超越现实的特征[4]。由于不同国家所处地区不同,社会环境存在差异,因而不同地区所诞生的文化方式、语言形式均不相同,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戏剧语言所包含的内容不断延展,戏剧行业的国际化发展、社会环境的发展演变,促使戏剧语言具备了现象性、艺术性双重特征,戏剧表演过程中可以在生活现实的基础上进行戏剧语言的趣味性改变,并赋予其更深层次的理性,使观众通过想象产生独特的戏剧观看感受,并且能够深刻体会戏剧表演时所展现的思想情感,从而获得有价值的思想启示,并能激发观赏者的无穷想象。可以通过戏剧语言的描述,结合戏剧所处时代及社会背景刻画丰满的人物形象,并能基于现实生活实现戏剧表演内涵与层次的逐步升华。
三、跨文化视域下戏剧语言的展现形式
语言的科学处理是戏剧表演者塑造人物形象的基础,但表演者需要将以文字形式表达的故事内容利用富有变化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因而采取正确的语言展现形式至关重要。戏剧表演者要对台词的具体内涵进行深入了解,不能被其表面含义所迷惑,而是应透过现象揭示本质,进而实现外在浅显的表象语言与内在深入的本质语言之间的深度结合,从而根据剧情变化,在不同的表演节点处运用正确的语气、语音、语调进行语言的精准展示,进而精准呈现戏剧人物的性格特点。
(一)准确表达戏剧人物思想
戏剧人物情感的把握与调控是戏剧表演的重点,语言展示的声音、腔调,能够突破语言障碍,帮助观众理解剧情,进而产生不同的戏剧观看感受。跨文化背景下的戏剧表演过程中,部分外国观众在没有字幕辅助的情况下可能无法理解戏剧所要表达的内容,然而一些著名的戏剧表演艺术家在表演戏剧之前,会对戏剧作品的内涵进行深度剖析,会理解戏剧作品的风格与主题,并能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及情感。在运用语言台词表演的同时,戏剧表演往往还会以表情、肢体、动作等各个要素作为语言的辅助,并且会细致揣摩每一个词语的发音方式、音量大小、语气语调,如此方能正确、传神地表达戏剧作品的内在思想及情感,使表演者自身深入融合到戏剧表演过程中,并使一些面临语言理解障碍的观看者,仅通过表演者的声音、语气便能理解戏剧所要表达的情感,并体会到了戏剧所要表达的思想[5]。例如《王者俄狄》戏剧表演时,虽然在表演过程中由于技术原因字幕无法显示,然而观看表演的过程中,许多外国观众在无语言辅助的观看条件下竟然被表演者的演绎感动得潸然泪下,说明戏剧仅通过声音、语气也实现了语言内涵的精准传达,为观众理解剧情提供了辅助。
(二)塑造生动的戏剧人物形象
戏剧语言一般来源于生活,表现力极强,且较为生动形象。在戏剧人物形象塑造时,需要通过对角色台词的合理处理,结合语言行动进行潜台词的深度挖掘,通过内心独白揭示人物性格。如中国戏剧《茶馆》在其他国家演出时,为帮助观众理解演出内容,使用了同声传译设备,然而由于演员运用极具中国特征的语言,并采用了贴合生活、较为自然的表演形式,在观看戏剧时,许多观众放弃使用同声传译设备,而是认真观赏舞台表演。即便是由同一位演员同时扮演多个不同角色时,也因表演者台词表达的感染力极强、表演风格极具特色,而使观众能够在没有传译设备辅助的情况下,准确把握演员所表演人物的性格。也就是说,在语言基调、语言节奏、语言衔接的合理处理下,能够塑造生动的戏剧人物形象。又如《明年此时》是一部揭示婚姻与爱情关系的喜剧,女主人公的性格热情奔放,并且坚毅真诚,在演绎这一人物时,需要赋予其热情、真挚的语言态度,并须采用轻快的语调、敏捷的语言思维,保持张弛有度、准确清晰的语言表达方式,如此便能塑造一个积极对待生活的人物形象,实现戏剧人物性格的准确展现。
四、结束语
基于跨文化的视角分析戏剧语言艺术特征及形式,能够在深挖语言魅力的过程中,推动不同文化背景下戏剧表演的深度发展。通过分析戏剧文化发现,戏剧语言艺术对于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具有促进作用。立足跨文化视角分析戏剧语言艺术,发现戏剧语言是戏剧发展的根基,也是戏剧国际化的窗口,可以通过戏剧语言了解外国文化,进而实现不同文化的相互交融。戏剧语言不仅具有忠于原文化语言形式的特点,同时也会结合本土文化进行改编,还具有语言形式多样、乐于使用独特语言的特征,并且戏剧语言虽诞生于生活,但同时也可通过二次创造实现升级与优化。除此之外,跨文化视角下的戏剧语言具有人物思想准确表达、人物形象生動塑造两个重要的语言展现形式,为戏剧效果的完美呈现奠定了基础,充分展现了戏剧表演形式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刘万翔.语言技巧对戏剧艺术的影响分析[J].参花(中),2023(06):116-118.
[2]周益安.浅析戏剧作品中的语言艺术[J].青年文学家,2022(23):147-149.
[3]周龙.跨文化视角的戏剧语言艺术分析[J].剧作家,2021(06):140.
[4]孙钰雯.戏剧语言的理解与表达分析[J].艺术品鉴,2021(24):96-97.
[5]张志平.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张力[J].艺术大观,2021(13):100-102.
作者简介:江欣(1988-),女,安徽淮南人,本科,讲师,从事戏剧或艺术类高职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