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miR-122表达水平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PCI后非靶血管斑块进展的关系

2024-01-22吴雷耿国英姬劲锐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4年2期
关键词:进展斑块心绞痛

吴雷 耿国英 姬劲锐

(郑州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引起的心肌短暂缺血或缺氧而出现的疼痛症状,多发于男性,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为4%~7%,临床表现为胸闷、胸痛或咽喉部、胸骨后紧缩感,严重损害患者身体健康〔1〕。当前常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治疗该病,能有效降低死亡率,但PCI术后即使患者规律服用二级预防药物,仍可能出现非靶血管斑块进展的情况,可进一步导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预后〔2〕。因此,术后早期、有效预测非靶血管病变进展十分重要。有研究表明,微小核糖核酸(miR)在新血管再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3〕。另有报道〔4〕指出,miR-122表达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临床价值,提示miR-122表达水平可能介导了冠心病早期发病过程。但miR-122表达水平是否能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PCI术后非靶血管斑块进展有所提示,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本研究探讨miR-122表达水平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PCI术后非靶血管斑块进展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拟择期行PCI术治疗的16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显示冠脉血管正常者145例为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男94例,女74例;年龄41~75岁,平均(57.70±8.92)岁;病程:3个月至5年,平均(3.56±0.67)年;病变血管:前降支89例,回旋支32例,右冠47例;体质量指数(BMI):21~26 kg/m2,平均(23.14±2.08)kg/m2;伴有高血压17例,糖尿病9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4例,高脂血症13例,吸烟16例。对照组男83例,女62例;年龄40~77岁,平均(56.45±8.21)岁;BMI:20~24 kg/m2,平均(22.75±1.96)kg/m2。两组性别、年龄、BM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3,t=1.282、1.699,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组患者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在PCI术后常规服用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包括氯吡格雷、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及硝酸酯类药物等)。纳入标准:研究组患者经CAG检查显示冠状动脉狭窄超过管腔的50%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均伴有胸闷、胸痛等典型或非典型心绞痛症状〔5〕,同时CAG检查确定患者至少1支冠状动脉或主要分支狭窄>70%(直径法),且患者行择期PCI,PCI术后9~12个月行第2次CAG〔6〕;对照组均为经CAG检查显示冠脉血管正常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史者;合并其他心脏疾病者;排除心绞痛以外临床类型的冠心病;首次出院3个月内再次行PCI者;合并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者;合并其他影响冠状动脉血管评估和血脂代谢的疾病。

1.2血清miR-122测定 对照组于检查当天,研究组于入院第2天,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2 h内在4 ℃条件下离心12 000 r/min,15 min,取上清液于-80 ℃冷冻保存。用离心柱法提取miRNA富集部分(miRNA提取试剂由北京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采用的Scientific Revert Aid Fir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Kit(美国Thermo公司生产)进行cDNA的合成,反应条件为:25 ℃ 5 min;42 ℃ 60 min;70 ℃ 5 min。反应结束后,加入DNAse-Free ddH2O将扩增好的cDNA稀释10倍,作为定量PCR的模板。采用ABI 7900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仪(美国ABI公司)、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试剂盒(TaRaKa公司生产)进行RT-qPCR检测,所有反应采用2个复孔,miR-122上游引物序列: 5′-TATTCGCACTGGATACGACACAAAC-3′,下游:5′-GCCCGTGGAGTGTGACAATGGT-3′;U6上游引物序列: 5′-GCTTCGGCAGCACATATACTAAAAT-3′,下游:5′-CGCTTCAGAATTTGCGTGTCAT-3′。反应条件:95 ℃ 30 s,95 ℃ 5 s,60 ℃ 34 s,共40个循环。以U6作为内参,计算2-△△Ct,即为miR-122相对表达量,其中△Ct=Ct(miR-122)-Ct(U6)。

1.3随访及观察指标 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根据研究组患者PCI术后非靶血管斑块进展情况将其分为进展组与未进展组,PCI术后9~12个月复查CAG,符合以下任意1条即认为非靶血管病变进展〔7〕:初次CAG时存在≥50%的狭窄病变,其直径再减少≥10%;初次CAG时存在<50%的狭窄病变,其直径再减少≥30%;初次CAG时的正常血管,出现>30%的新发狭窄病变;随访复查CAG时,任何进展至完全闭塞的狭窄病变。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心脏外科与介入治疗狭窄冠状动脉研究(SYNTAX)评分、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靶血管参考直径、糖尿病、血清miR-122水平等资料。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22表达水平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PCI术后非靶血管斑块进展的预测价值。

2 结 果

2.1两组血清miR-122表达水平比较 研究组血清miR-122表达水平〔2.93(2.60,3.42)〕明显高于对照组〔1.76(1.05,2.03);U=27.459,P<0.001〕。

2.2研究组PCI术后非靶血管斑块进展情况及进展组、未进展组血清miR-122表达水平比较 随访1年期间,研究组无失访,其中25例患者PCI术后出现非靶血管斑块进展,未进展者143例,进展率为14.88%(25/168);进展组血清miR-122表达水平〔4.17(3.66,4.32)〕明显高于未进展组〔2.86(2.51,3.20);U=5.097,P<0.001〕。

2.3血清miR-122表达水平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PCI后非靶血管斑块进展的关系 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SYNTAX评分、糖尿病、LDL-C水平、血清miR-122水平均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PCI后非靶血管斑块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非靶血管参考直径、HDL-C均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PCI后非靶血管斑块进展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见表1、表2。

2.4血清miR-122表达水平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PCI后非靶血管斑块进展的评估价值 血清miR-122表达水平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PCI后非靶血管斑块进展的最佳截断点为3.28,灵敏度、特异度、AUC、95%CI分别为92.00%(23/25)、81.12%(116/143)、0.905、0.850~0.944。见图1。

表1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PCI后非靶血管斑块进展与未进展可能影响因素对比

表2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PCI后非靶血管斑块进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图1 血清miR-122水平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PCI后非靶血管斑块进展的预测ROC曲线

3 讨 论

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管腔内膜下的脂质类沉积物不断累积会造成血管阻滞、管腔狭窄,使得管腔血流不畅,供氧不足,导致心肌缺氧缺血,从而引发心绞痛,严重时可引起心肌梗死,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8,9〕。PCI是冠心病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既往研究〔10〕表明,PCI术后发生非靶血管斑块进展的风险较高,加重患者身心痛苦。本研究结果与杨增芯等〔11〕研究结果接近(PCI术后进展率为14.36%),说明PCI术后非靶血管斑块病变发生率高,不利于患者预后。因此,探索早期有效预测非靶血管斑块病变的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提示,血清miR-122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呈高表达,并在PCI术后非靶血管斑块病变的过程中发挥作用。miR-122主要在人类肝脏中表达,参与肝细胞增殖、分化、脂质代谢等多种病理过程,可激活转录因子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2、脂肪酸合成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1等靶基因,参与体内脂质代谢〔12,13〕。动物实验表明〔14〕,miR-122在急性心肌梗死大鼠中呈高表达,并可调控心肌细胞的凋亡,提示miR-122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金海燕等〔15〕研究表明,miR-122在冠心病患者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临床价值。另有研究〔16〕发现,通过抑制miR-122表达,可使神经元PAS结构域蛋白(NPAS)3介导的内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化受到抑制,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有研究〔17〕指出,miR-122通过调控炎症、凋亡、氧化应激及细胞外基质沉淀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过程,在胆固醇合成和心血管系统的恶化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与上述报道相符。本研究结果显示,miR-122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PCI术后非靶血管斑块进展的预测效能理想。miR-122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8〕,且可能表达时间早,临床上通过监测其水平,能尽早发现冠心病绞痛患者在PCI术后非靶血管斑块进展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从而能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预后,降低进展率。

女性性激素以雌激素为主,对冠状动脉血管反应活性有保护作用,且可通过抗炎作用促进斑块稳定;SYNTAX评分反映冠脉病变程度,评分越高,病变程度越高,术后非靶血管斑块进展的风险越大〔19〕;糖尿病可加重脂代谢紊乱及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症状加重,从而增加非靶血管斑块进展的风险;LDL-C氧化后可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提升术后靶血管斑块进展概率,研究指出LDL-C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初始PCI术后非靶病变进展的预测因素〔20〕,此与本研究结果相符合;非靶血管参考直径越大,血流剪切力越高,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能力越强;HDL-C降低是冠心病血脂谱的主要特征之一,提示低水平HDL-C与冠心病发展的风险呈负相关〔21〕。临床上应对上述危险因素加以控制、对保护因素予以支持,从而达到降低非靶血管斑块进展的风险的目的。

综上,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较健康者、冠心病心绞痛患者PCI后非靶血管斑块进展者较未进展者血清miR-122表达水平均异常增高,且血清miR-122表达水平升高可增加冠心病心绞痛患者PCI后非靶血管斑块进展的风险,该项指标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PCI后非靶血管斑块进展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另性别、SYNTAX评分、糖尿病、非靶血管参考直径、LDL-C、HDL-C亦是冠心病心绞痛患者PCI后非靶血管斑块进展的影响因素,可指导临床工作。

猜你喜欢

进展斑块心绞痛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寄生胎的诊治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