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阅读试题分析
——兼论2024届高三信息类文本阅读备考策略
2024-01-22刘大鹏
刘大鹏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
2023年新课标Ⅰ卷是首次实现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三新同步”的高考试卷。就信息类文本阅读而言,较2022年全国新高考卷有了很大的变化:2023年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阅读试题更加注重对思维能力的考查,注重试题的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等。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考查的能力点也较上年有明显的变化。下面,笔者以2023年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阅读试题为例,具体分析这些变化,并提出2024届高三复习备考策略。
一、试题分析
从选文看,2023年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阅读由2022年的两则材料复合阅读变为单篇阅读,选文的体裁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两篇论述文变为单篇新闻述评。新闻类的文章分布在统编教材中的两个单元:一是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一是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前者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后者属于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两个单元所选新作品包括消息、人物通讯和新闻评论。2023年信息类文本阅读选文的文体较前几年是一个突破,体现了高考信息类文本阅读选文体裁丰富多样并与教材衔接的命题导向。相较2022年的信息类文本阅读,2023年的新闻述评类文体超出很多人的预期,但也恰好说明高考命题反猜题押题的意图。
2023年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阅读选文摘编自赫克托·麦克唐纳的《后真相时代》。“后真相”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忽视真相与逻辑,由情感煽动来主导舆论的情形。在这部书中,作者用生动的故事展示了信息传达者是运用什么伎俩来肢解、扭曲和掩盖真相的,同时告诉人们应如何正确看待竞争性真相,如何更有效率地利用竞争性真相来证明观点、凝聚人心。命题选用这一阅读材料,目的非常明确——教育青年学生要对新闻报道特别是西方的新闻报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也是立德树人的应有之义。
从题型看,2023年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阅读与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基本一致。三道客观题分别从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基于文本内容的推断、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设题,考查点明确。预测未来几年,高考将继续维持这样一种客观题的命题格局。两道主观题的考查点与2022年有所不同: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考查点分别是运用文本观点分析具体事例和谈自己对问题的解决办法,注重的是试题的实践性、探究性和开放性;而2023年新课标Ⅰ卷的两道主观题的考查点均属于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概括,注重的是对文本内容的准确理解把握以及对重要信息的筛选概括。看似降低了难度,实则不然。2023年新课标Ⅰ卷的两道主观题考查的综合性更强了,对思维能力考查的要求也提高了,更注重思维的层次性,每道题不能直来直去地简单回答,而是要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分析才能做到准确答题。
题号题型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2023年新课标Ⅰ卷1客观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2客观基于文本内容的推断能力基于文本内容的推断能力3客观辨析论据与观点关系的能力辨析论据与观点关系的能力4主观运用文本观点分析具体事例实践性 探究性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概括能力层次性 综合性5主观运用文中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性 开放性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概括能力思辨性 综合性
从上表可见,2023年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阅读试题更加突出对思维能力的考查,更加注重试题的综合性、层次性和思辨性。从中可以预测未来的信息类文本阅读命题的大趋势,这是高三教师在备考中要切实重视的问题。
二、答题指导
学生对新闻述评这类文体相对比较陌生,答题时要适当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笔者认为,高考无论选取什么体裁的阅读材料,其考查能力、素养的定位是不会改变的。在答题之前,要对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分析。读懂吃透文本内容是答题的前提,阅读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答题质量的高低,决定得分的高低。
摘编的文本共分四段:第一段综述相关报道在健康饮食者中引发良心危机——种植藜麦者越来越贫穷;第二段综述经济学家的调查数据及观点——种植藜麦的农民正在变富,他们不吃藜麦不是吃不起而是想换换口味,证明媒体报道的观点是错误的;第三段写作者实地考察弄清了真相——藜麦种植者认为国外对藜麦的需求是好事,欧洲和北美的消费者不应该为吃藜麦而内疚;第四段进行评论——受到错误解读的真相可能会对当地的人们造成真正的伤害,报道者往往在“竞争性真相”中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真相。
下面,笔者对2023年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阅读的每道试题进行答题指导,希望能够以此为示例,给高三备考提供借鉴。
第1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提炼概括等能力。答题时应在通篇阅读文章内容、把握文中重要信息的基础上,筛选并整合相关信息,概括关键内容,然后采用排除法和直选法相结合的策略,逐一对选项进行分析。要快速抓住每个选项的重要信息点,确定选项涉及的内容区间,即所在的段落及行数,比对原文相关内容并做出判断。A项涉及的内容在第一段,关键信息“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 “营养最均衡” “宇航员的理想之选”,通过比对,发现该选项对原文转述合理无误。B项考查的是对“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中的“此”指代对象的理解,对应文本第二段。“此”是近指代词,所指代内容一般要往前文查找。因此,它的指代内容应该在第一段的后半部分,通过比对分析,会发现“指的是被国外需求推高的藜麦价格给玻利维亚和秘鲁当地人造成伤害这一说法”无误。C项对应文本第三段的中间部分,“之前,秘鲁城里人往往认为他们这片区域吃藜麦的人‘很土’。现在,由于美国人和欧洲人的重视,食用藜麦被视作一种时尚。‘利马人终于开始尊重我们这些高原人和我们的传统了。’”。可见是“秘鲁城里人(利马人)”认为“他们这片区域吃藜麦的人‘很土’”,不是当地人对藜麦歧视,而是秘鲁城里人(利马人)看不起吃藜麦的当地人,C项错误,张冠李戴。这道题看似考查代词“此”的指代内容,实则考查的是文本相关信息的筛选概括能力。D项对应文本最后一段,“在这个例子中……危及这一群体的利益”。依据关键词句“出于高尚的理由” “由衷地为一个贫困群体感到担忧” “害怕狂暴的全球贸易风潮会危及这一群体的利益”,这些都是作者的观点,由此可以判断该选项表述无误。
第2题考查根据文本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推断题一般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设题的陷阱往往在结论部分,前提一般是对的,但推出的结论是错误的。A项命题内容涉及第一段,前提源自第一段内容,结论是“当一起事件超出了我们直接观察的范围时,有些人会根据他人提供的信息,并结合自己的判断,生成对该事件的看法”,推断无误。B项由果推因,价格不太可能再度回升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市场对藜麦的需求量不再大幅增加,而藜麦的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供给日益增长”,通过对第三段后半部分内容的梳理分析,可以知晓该选项推断无误。C项前提“每个新手辩论者” “都知道如何挑选最有利于自己的真相”是从文中直接摘录的句子,“可见”的后面为推断内容,推断部分的关键信息点为“选择有助于推进个人意图的真相” “灵活性”,文中对应的语句为第四段的“每个新手辩论者和犯错误的小学生都知道如何挑选最有利于自己的真相” “我们可能不知道这些真相为沟通者提供了多大的灵活性”,经过分析可以判断该项无误。D项推断的前提涉及第一段和第四段内容,“一组片面的事实编织在一起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关涉第一段后半部分内容,“对玻利维亚和秘鲁当地的居民造成了真正的伤害”对应第四段“这些受到错误解读的真相可能会对当地的人们造成真正的伤害”,通过比对,发现原文的“可能”二字在选项中删掉了,这就造成了或然变必然的错误。
第3题考查辨析论据与观点关系的能力。这道题属于应用性试题,要求判断给出四个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观点的一项”。解答这道题,首先要概括第二段的观点。第二段的观点是专家们认为农民们正在变富,消费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激增不存在明显的联系。具体说来,秘鲁人和玻利维亚人不吃藜麦并非吃不起,而是想换换口味,说吃藜麦对种植区的农民造成伤害这一观点是违背事实的。据此可以判断A项最适合做论据。B项加拿大《环球邮报》的新闻标题“你对藜麦的爱越深,你对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的伤害就越深”,与第二段观点相反。C项关键在于“停止消费才会真正伤害这些农民”不是第二段的主要观点,对应的是文本第三段。D项说的是不用说谎也能完成欺骗,与第二段观点无关。
第4题侧重考查对文中概念的理解及信息筛选概括的能力。回答这道题,首先要准确把握“竞争性真相”这一概念的内涵,然后在第一段梳理西方媒体在报道时使用了哪些“竞争性真相”。“竞争性真相”这一概念出现在文章末尾,是指媒体在报道时可以通过许多方式描述一个人、一件事物或者一起事件,这些描述可能具有同等的真实性。就所选文本而言,第一段列举了西方媒体对藜麦消费带来的影响的报道,这些媒体从各自的立场和角度做出报道,这些报道就构成了“竞争性真相”。通过梳理,不难发现,三家媒体的报道运用了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五年间下降了34%、藜麦种植区域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便宜的进口食物等“竞争性真相”。将这些“竞争性真相”分四点列出,每点1分,即可组成该题的答案。换一个角度思考,也可从评判媒体的角度答题,同样可以得分。这些西方媒体有三家:《独立报》 《纽约时报》 《卫报》。报道则共有四次:《独立报》用数据和带有倾向性的标题各报道一次;《纽约时报》直接援引他人的研究报告;《卫报》用带有倾向性的标题报道。可按照报道方式加以概括,分三点答题,将两个用带有倾向性的标题的报道合为一点。答题时要简要说明这三家媒体分别采用了什么方式来报道藜麦消费给藜麦种植区的人们带来的危害,组织答案的格式:某一媒体采用什么方式报道了什么“竞争性真相”。最关键的是一定要答出三家西方媒体在报道时分别用了什么“竞争性真相”。
第5题侧重考查对文中证明观点的方法的筛选概括能力。题干的重点是“哪些方法”。需要指出的是,这篇文章是新闻述评,不同于一般论述文,证明观点的方法是新闻述评常用的方法,而不是论述文的论证方法。因此,不能直接套用论述文的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等,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作者在对新闻进行述评时具体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证明观点。答案区间在第二、三、四段:第二段引述经济学家的观点及调查数据来证明关于藜麦的新闻报道结论有误;第三段用实地考察所得第一手材料来证明关于藜麦的新闻报道结论有误;第四段借助理性分析来证明关于藜麦的新闻报道结论有误。最后是组织答案,该题分值为6分,那么应该答三点,每点2分。
参考答案:①引用经济学家的调查数据及观点;②针对媒体提出的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③进行实地调研,征询当地居民的意见。
也可采用方法加例子的形式具体作答,每点2分。
参考答案:①引用名家观点与调查数据证明相关报道结论有误,如第二段引用马克·贝勒马尔等人的调查数据证明报道的藜麦种植者变穷是错误的;②对媒体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解释,如第二段合理解释了藜麦种植区的人们不吃藜麦的原因;③进行实地考察验证,如第三段用实地调查澄清了真相,证明藜麦消费不会给种植者带来危机。
三、备考策略
2024年高三信息类文本阅读的复习备考,应该在深入研究2023年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阅读试题的基础上,紧扣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好《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所强调的“一核” “四层” “四翼”的要求。在备考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语言实践能力、思维发展水平、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落实好高考信息类文本阅读的各项能力要求,力争在阅读材料多样化、思维训练体系化、答题指导精准化三个方面有所突破,取得满意的成绩。
1.阅读材料多样化
2023年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阅读所选材料文体为新闻述评,这是大多数人没有料到的。这就告诉我们备考所选材料的面不能太狭窄,尽可能把面铺开,多训练几种体裁文章的阅读。信息类文本包括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具体来讲,主要包括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类型和一般人物传记、新闻、访谈、新闻评论、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从近几年的新高考命题看,以论述文复合型阅读为主,兼及其他文体。教师要将这些文体编排成一个序列,有计划地进行训练,避免关键能力的疏漏。
有了阅读材料,还要有高质量的试题。教师可从复习资料中选题来训练,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自己选文命题。命题要紧扣新课标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参考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创制高质量的试题。比如,2023年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阅读第5题,要求概括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证明关于藜麦的新闻报道结论有误。这里的方法不同于论述文的论证方法,而是新闻述评中所用的证明新闻报道正确与否的方法。如果在复习备考中没有进行相关的训练,那么学生在高考答题时肯定会感到无从下手,或是答非所问。
因此,训练材料的多样化能够增加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覆盖面,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在考试中能够做到得心应手,答题的准确率会大大提升。
2.思维训练体系化
思维能力是各项语文能力的核心,也是高考信息类文本阅读考查的重点。在信息类文本阅读备考中,教师应有计划地按照序列训练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能力。从理解体认、梳理筛选、概括归纳,到提炼整合、思考辨析、逻辑推断、探究生成等,都应通过典型的训练材料训练到位,力争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高阶思维能力。2023年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阅读的主观题对思维的考查明显提高了要求。比如,第4题看似考查概括能力,而要答好这一道题,先要分析揣摩命题人的意图,把握题目的重点是要回答“使用了哪些‘竞争性真相’”,要围绕这些西方媒体在报道时使用的“竞争性真相”思考并组织答案要点,在准确理解“竞争性真相”这一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梳理文本相关内容,筛选概括要点,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又如,第5题“采用哪些方法证明关于藜麦的新闻报道结论有误”,就需要先思考文章是什么文体,这种文体采用的证明新闻报道错误的方法有哪些,然后从文本中梳理、分析,确认用了哪些方法。
3.答题指导精准化
信息类文本阅读备考需要讲练结合,教师讲解试题不应站在自己的角度把答案告诉学生,而应站在学生答题的角度,一步一步启发、引导学生审题、答题,教会学生阅读试题、思考分析、筛选概括、提炼整合、组织答案等,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去迁移应用、解决问题。实践证明,试题讲解站在学生答题的角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在实际答题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失误或疏忽,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并通过有效训练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客观题而言,教师要指导学生熟练掌握信息类文本阅读选项的设置规律,熟悉常见的错误陷阱,如曲解文意、于文无据、以偏概全、偷换概念、强加因果、因果倒置、过于绝对、扩大范围、过度解读等。在答题时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抓住选项的关键信息,聚焦思维,综合判断,必要时要回视原文进行比对,排除与直选相结合,做出准确判断。就主观题而言,准确审题至关重要,在审清题目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的思考分析、筛选概括、分析综合等活动,准确地组织语言,条理清晰地做出解答。比如,2023年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阅读第5题,学生不清楚“哪些方法”到底是什么方法,答非所问,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方面的训练、积累不到位。这就启示我们,在备考中要分门别类在阅读方法、文体特点、写作手法、答题技巧等方面进行指导。
4.训练讲解科学化
提倡精练精讲相结合的方法,要避免试图用机械刷题提高成绩的做法。纵观近几年新高考信息类文本阅读的命题特点,命题者越来越注重对语文素养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注重试题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研究性、思辨性等。因此,机械刷题的效果不会理想。笔者认为,一轮复习最关键的是要将面铺开,做好科学的复习备考计划,对高考可能涉及的考点要系统地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特别要注重思维方面的训练,力争落实到位。信息类文本阅读试题的讲解,教师要力求重点突出,不能笼而统之,模糊含混,疑难点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弄清吃透。高三的时间非常紧迫,信息类文本阅读所分配的时间有限。因此,训练内容的序列务求清晰,训练量要做到恰到好处,试题的考查点一定要清晰。总之,信息类文本阅读要科学备考,有序训练,讲练结合,注重答疑,狠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