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3年上海卷作文审题指导与师生作文例说

2024-01-22雷振泉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3年6期
关键词:乐意徐霞客陌生

雷振泉

(上海市格致中学)

写作试题

(2023年上海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笔者认为,作文审题其实就是阅读理解,考生必须真正读懂作文材料,与作文命题教师“会心”。近十年来,上海卷一直都在考思辨类作文,而思辨类作文材料一定包含一个看似矛盾的问题焦点。因此,考生审题时一定要关注问题焦点,作文立意时一定要呼应问题焦点。如果对问题焦点没有呼应,作文顾左右而言他,那么就很容易“跑题”。作文审题时,我们首先要把作文原材料当作问答题,对作文原材料所包含的问题焦点进行呼应,这是对作文命题者最起码的尊重。但作文毕竟不是问答题,作文需要表现考生的思想,展示考生的学识。因此,考生还必须在作文原材料中寻找命题者的“留白处”,在作文原材料的“留白处”着力——这个“留白处”才是考生作文时真正能够自由发挥的地方。考生在“留白处”着力,努力携带“私货”,充分论证自己的观点,这是考生对自己的尊重。

下面,笔者以2023年上海卷作文题为例,分析如何审题、如何立意。

在这道作文题中,原材料至少包含以下信息:

1.是一个人去探索陌生的世界,而不是一群人去探索陌生世界;

2.是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而不是一个人被迫去探索陌生世界;

3.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一定有好奇的原因;

4.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除了好奇的因素,还有别的原因吗?

问题聚焦:

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的世界到底为什么?

问题留白:

1.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的世界,除了因为好奇心,还可能存在哪些因素?

2.命题者出这道作文题目,用意何在?有没有现实的针对性?

审题陷阱:

1.将一个人写成了一群人;

2.将乐意探索写成了被迫探索;

3.彻底否定“好奇心”是一个人乐意探索陌生世界的原因之一。

立意难点:

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除了好奇心,考生往往很难再找到其他更多原因,即使找到了,相互之间又同质交叉,不能完全并列。

文章立意首先要认同好奇心是一个人乐意探索陌生世界的原因,除此之外,还可以补充三个性质完全不同的角度:

1.个人兴趣爱好——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2.对天赋使命感的欣然坚守;

3.对探索背后各种利益得失的理性权衡等。

以好奇心为源

(上海市格致中学高二8班 姚嘉婕)

探索陌生的世界,往往是需要很大勇气的。陌生的世界既存在未知的可能性,也存在未知的潜在危险。在我看来,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的世界,绝不可能仅仅因为好奇心。好奇心只是探索的源动力,但绝不是全部;仅凭好奇心也只能探索陌生世界的一部分。

古往今来,因为受好奇心驱动而去探索陌生世界的例子非常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算得上是最经典的成功案例;在许多影视作品乃至一些民间组织中,不断有人在为和外星人取得联系而努力……他们的探索在大多数人看来是不切实际的,甚至是虚无缥缈的,但正是受这份好奇心的驱使,他们才乐意行动。好奇心是人类思想火焰的引燃物,或者说是人们探索陌生世界的源动力。

但有谚语所谓“好奇心害死猫”,也充分体现了好奇心的局限性:好奇心只会害死猫,不会害死人。一方面,绝大多数人在面对好奇心与自身利益,甚至生命安全之间的权衡中,都能够保持足够的理智选择后者。就连童话故事里推开那扇“千万别打开”之门的,也只会是心智未成熟的小孩子。另一方面,仅仅由好奇心引发的“探索”也很难长久,像哥伦布航海发现新大陆,是有很强的运气成分的。

所以我认为,真正坚持探索陌生世界的人,必有其另外的追求。

以科学家们为例,笛卡尔主张怀疑论,提出“我思故我在”,提出理想斜面实验,发明了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些在哲学、物理学、数学等领域中熠熠生辉的伟大理论都是他探索得到的。这些成果饱含笛卡尔对真理的不懈追求,仅凭当初的“好奇心”是远不可能达此成就的;我国已逝的著名科学家邓稼先同志,当初留学海外,完全有机会留在更容易满足自己“科研好奇心”的国度,最后却毅然回到积贫积弱的祖国,为我国的核物理学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热爱探索陌生世界,不只是因为好奇,还因为对真理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

当然,对于我们青少年自身,以好奇心为源开始探索绝对是一件好事,不必找到深层追求再开始行动。我们还年轻,多涉猎各个领域,有好奇心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就算三分钟热度退去,不再继续对那个未知领域进行探索了,也权当是增长见识,没什么不好的。

探索陌生的世界,仅有好奇心是远远不够的,还有对真理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一定还有更多其他因素。尽管如此,我们依然要呵护好自己的好奇心,并以好奇心为源不断点亮陌生的世界。呼应作文原材料,略作诠释,然后表明态度,开篇简洁。

正面论述好奇心是一个人乐意探索陌生世界的源动力。

论述好奇心在一个人探索陌生世界中的局限性。

承上启下,过渡段落,为下文论证拓展思路。

举例论证一个人乐意探索陌生世界“好奇心”之外的因素,选材非常典型。

联系青少年实际,以退为进,再次强调“好奇心”的重要性,语气平和。

总结上文,表明观点,结尾有力。

总评

文章审题全面,立意明确,思路清晰,选材较好。标题“以好奇心为源”呼应作文原材料,立意空间大;“对真理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是对“好奇心”的补充,这两点使文章的立意更加饱满;“哥伦布” “笛卡尔”和“邓稼先”三个材料都各有所属,非常典型;结尾两段又回到“好奇心”,既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也符合生活的实际,还使得文章的节奏更加紧凑。

走向未知

(上海市格致中学 雷振泉)

每个人天生都有好奇之心,而好奇之心其实就是求知之欲,而求知之欲就是探“真”之志。在前行的道路上,如果没有随行“同志”,没有他人的逼迫,如果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的世界,那一定是因为他拥有一颗好奇之心。不然谁愿意闲着无事去孤身独闯未知的世界?

银河横跨九天,月宫桂树常青。那天宫里到底有没有住着神仙?很多人都在好奇,但探索者寥寥无几,毕竟探索未知的世界经常存在很大的风险。但是明朝的万户就不信这个邪!万户从小就向往天宫,喜欢摆弄各种器物。他希望造一只飞鸟,然后驾着它畅游太空——他想看看天宫中到底有没有神仙。他试验了很多次,也失败了很多次。突然有一天,他的灵感来了,他为自己装上一副翅膀,并且浑身绑着“火箭”。“火箭”被点燃后,他“成功”地升向天空——虽然他最终为此殒命,但也因此成为世界飞行史上第一个“飞天人”。

玩物未必丧志,玩物亦能乐志。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的世界,还可能因为热爱。他叫徐霞客,也是明代人。他从小就喜欢阅读,但就是不喜欢科举考试。童试失败后,他就彻底断绝了科举考试的念想,立下“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从万历三十六年(1608)到崇祯九年(1636),徐霞客历时近三十年,在没有他人资助的情况下,足迹遍及今天的21个省市、自治区,最后病倒在祖国的西南边陲。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因为热爱,徐霞客阅读的是山水无字书;因为热爱,徐霞客边游边记,为后人留下60多万字的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他也因此被后世誉为“一代游圣” “东方的马可·波罗”。

即使再好奇,即使再喜欢,如果遇到困难,也难免会像王安石当年游褒禅山那样半途而废。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的世界,有时还因为“承天景命”。在族群中,或在种群中,总有一些人是带着特殊使命而来的。他们敬畏天道,不畏人难;他们不仅自己想活明白,而且还希望带着大家一起活得明明白白。他们就像《〈宽容〉序言》里那位撕裂黑暗、从远方归来的“游子”。“格物”是为“致知”,但是对于这些族群或种群中带着使命而来的人,他们到底为谁而“格物”,以至始终不渝?“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他们的不二选择。

前往未知的世界,并非时时有“同志”随行。在没有“同志”随行的世界,总有人愿意一个人去探索陌生的世界。他们或是因为好奇,或是因为热爱,抑或是因为天赋的使命!呼应作文原材料,突出好奇心在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中的重要性。

举例论证好奇心在一个人探索陌生世界中的重要性。

举例论证“热爱”在一个人探索陌生世界中的重要性。

举例论证“天赋使命”在一个人探索陌生世界中的重要性。

总结上文,表明观点,结尾有力,主题明确。

总评

本文审题全面,立意明确,思路清晰,选材丰富。标题“走向未知”呼应作文原材料,立意非常应景;“因为热爱”和“因为天赋使命”思维敏捷,使文章的立意更加饱满;“万户” “徐霞客”和《〈宽容〉序言》三个材料各有所属,材料和观点非常统一。本文虽然是一篇教师下水作文,但是语言非常通俗,阅读非常轻松,教师在写作此文时已经完全将自己当成了高三参考学生,不秀不媚,非常难得。

猜你喜欢

乐意徐霞客陌生
举手之劳,我很乐意
好婚姻就是乐意回家
人最怕:深交后的陌生
熟悉的陌生词(四)
熟悉的陌生词(三)
徐霞客在这棵树下说再见
熟悉又陌生的“”
徐霞客访谈录
Fish-mediated changes in bacterioplankton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 in situ mesocosm experiment*
徐霞客志在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