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人民币赋能农村普惠金融研究

2024-01-22王劲屹李曦蔚

当代农村财经 2024年1期
关键词:数字鸿沟

王劲屹 李曦蔚

摘要:数字人民币是未来支付的新趋势,具有账户松耦合、双离线支付、可控匿名、可编程序性等独特功能,其零售型定位非常契合农村实际,可以让更多的人使用数字支付、有效解决残损币问题、更好地保护个人支付信息,以及有助于农户防止返贫。然而,数字人民币在农村的推广,会面临农村地区的“数字鸿沟”、对数字人民币缺乏认知、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缓慢等现实问题。因此,数字人民币赋能农村普惠金融需要进行路径优化,应加强通信基础设施覆盖率、向村民宣传数字人民币知识、提升金融机构整体素质、不断丰富应用场景、充分应用可编程功能等一系列措施。

关键词:数字人民币 农村普惠金融 数字鸿沟

*基金项目:202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般项目“数字金融提升脱贫户生计恢复力的机制和政策研究”(22BJL043)2021年广东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法定数字货币对经济与金融秩序的影响效应研究”(GD21CYJ18)。

我国自2019年底开始数字人民币试点,首先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四地及北京冬奥会场启动,其后范围不断扩展,截止至2022年末,全国已有17个省份的26个地区开展试点。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涵盖市场支付、政务缴费等领域,2022年末数字人民币余额为136.1亿元,体验人口达1.28亿。在此新形势下,数字人民币成为当前学术界的热点,许多学者对此展开广泛研究,但主题大多集中在对商业银行、货币政策、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而结合“三农”问题展开论述的文献较少,尚未进入系统性研究。数字人民币作为一种智能货币,有助于扩展农村普惠金融的广度与深度。因此,数字人民币赋能农村普惠金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时代命题。

数字人民币是央行对公众的负债,采用“中心化管理、双层运营”体系,央行在整个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负责数字人民币的发行、认证、登记、注销等生命周期管理工作。为了对接现有发行机制,央行不直接向公众发行数字人民币,而是先兑换给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再由后者派发给公众。目前,數字人民币定位于M0,是面向公众发行的零售型货币,在设计上坚持“安全普惠、创新易用”理念,其核心功能如下:

(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

数字人民币可以与银行账户绑定,实现紧耦合,也可以不需要银行账户,直接用手机开立个人数字钱包,也就是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当然,这种数字钱包的信用等级较低,有余额上限,单笔交易额度也会受到限制,以体现交易的安全性。如果涉及大额支付,还是要通过紧耦合的银行账户来支付,两者具有互补性。

(二)可控匿名

数字人民币遵循“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原则,高度重视个人隐私保护,未经客户授权,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均无法追踪客户支付信息,可以实现匿名。当然,数字人民币并非完全匿名,如果涉及大额交易,那么央行登记中心可以掌握交易数据,以防范各类金融犯罪。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央行不得向第三方提供客户的数字人民币交易信息,内部要设置“防火墙”,严格落实隐私保护,禁止任意查询。

(三)双离线支付

数字人民币实现“双离线”支付,即转账双方可在没有信号的环境中,仍可进行交易,两部手机只需“碰一碰”,即可完成支付,以保证在偏远山区以及地震、水灾、网络瘫痪等极端环境下,也可以保证交易的正常进行。

(四)支付即清算

银行账户之间的转账,实质分为两个过程,每笔支付先记账,之后还要集中清算,逐笔对账,跨行转账所费时间较长,构成在途资金,影响到收款方及时接收。数字人民币之间的资金转移,实质都是在人民银行内部账户的转移,减少了中间对账环节,且本身就是法定货币,因此支付的同时即实现了清算。

(五)可编程性

相比当前的微信、支付宝电子支付工具,数字人民币还多出一项可编程功能,是一种智能货币。有了这项功能,在发行数字人民币专项资金时,可以事先对流向主体、支出领域、使用时限等设置触发条件,以确保定向专用,增强政策的执行力。可编程性是数字人民币最具革命性的功能,潜力很大,为今后贯彻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提供了有力工具。

农村地区幅员广阔,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对现代金融工具普遍缺乏了解,以致普惠金融还未能完全展开。相比于城市,农村地区主要以日常生活消费的小额交易为主,这就与数字人民币的零售型定位更加匹配,而数字人民币自身拥有的独特功能,非常有利于农村普惠金融的推行。

(一)有助于农村地区普及数字支付

相对于城市,农村居民对现代金融工具接受度相对缓慢,对微信、支付宝等支付工具,中老年人群体还是不太接受,一方面不太懂智能手机操作,另一方面对其安全性还是有顾虑。因此,农村地区的中老年人还是偏好传统现金,宁愿在农村金融机构排队存取现金,也不愿使用高效的数字支付工具。为此,农村金融机构不得不额外安排人力物力,负责处理现金存取业务,影响资源配置效率。数字人民币的出现,可能会改善这种局面,作为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拥有“国字招牌”,可有效打消农村居民对数字人民币的顾虑,而且注册数字钱包简单易行,无须去银行开户,省去了不少麻烦,有利于让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的推广。由此,农村金融机构也获得了解脱,无须安排那么多人力处理日常兑换,既节省了资源,又提升了效率。

(二)有效解决农村地区残损币、假币问题

农村地区地广人稀,金融机构较少,存取不方便,农村群众大多在家里存放现金,往往藏在瓦罐、鞋子、墙缝、闲置的锅灶里等安全地方,由于保管不当,火烧、鼠咬、霉烂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所藏人民币遭受残损。另外,农村地区多以现金交易为主,交易频繁,周转率高,也会加快人民币残损。法律上规定了残损人民币打折兑换的标准,但是该标准实际应用起来不能好判断,一旦出了差错,还要经手工作人员自行赔偿。该项业务风险较大,又不能带来效益,因此农村金融机构一般对该项业务不积极,经常以“拿不准”为由,要求客户去上级机构鉴别,加大了客户兑换成本。除了残损币问题,农村假币问题也不容忽视。由于农村群众对假币识别能力较低,一些不法分子窜入农村使用假币,发生坑农害农现象。随着数字人民币在农村地区的推行,以上问题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改善,因为是数字货币形式,不会出现纸币使用久了会残损的问题,由于在设计上采用了多层次安全防护,拥有加密储存技术,不法分子几乎不可能盗用。

(三)数字人民币功能契合农村日常实际

现在城市移动网络覆盖率很高,数字人民币的“双离线支付”功能看似用处不大,但在偏远的农村地区,特别是在辽阔牧区,网络信号很难实现全覆盖,此功能则大有用武之地,让牧民也可以体验数字支付的便捷性。农村地区的交易大多具有小额、频繁特征,数字人民币的“支付即结算”功能,提高了农村小微商户的资金周转率,且数字人民币不像第三方支付,不扣取手续费,降低了支付成本。另外,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互不兼容,形成“数据孤岛”,有时会影响支付效率,而数字人民币是全国通用的法定货币,方便了农村居民适应不同场合的支付。

(四)可保护农村居民的个人支付信息

一些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利益驱动下,在未经客户同意下,或借助自己强势地位“征求客户同意”,利用客户个人交易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再对客户画像进行精准营销,实质上侵犯了客户隐私信息。相对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对个人隐私信息缺乏保护意识,个人合法权益可能长期受到侵害。数字人民币的“可控匿名”,保证了在交易过程中,除了央行可查看大额交易外,其他一切机构未经客户授权,都无法查看支付信息,而央行内部也设置防火墙,外部不得查看。因此,数字人民币取代第三方支付的电子货币,可以最大限度保护农村居民的个人隐私信息。

(五)可编程功能有助于农村防止返贫

中央政府一直将农村防返贫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中央财政也持续拨款予以补助。然而,由于财政专项款是层层下发,中间环节较多,乡镇基层具体分配专项资金过程中,群众参与程度低,存在信息不对称,不排除其中掺杂寻租行为。数字人民币是可编程的智能货币,可以保证分配财政资金的公平性。财政资金拨款可以采用数字人民币,事前编辑智能合约,设定流向主体为数据库在列农户,其他人无法触发支付条件,这样就可以确保专项款流向真正需要帮助的家庭。同时,数字人民币无须通过银行,财政资金可以从国库直达农户。由此,数字人民币可以将资金由“大水漫灌”转为“精准滴灌”。

三、农村推行数字人民币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不高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的通信基础设施依旧不足。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2年12月,我国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83.1%,而农村地区则为61.9%,农村地区非网民占比55.2%。数据揭示农村近四成地区没有互联网,而这些地区又恰恰是最需要普惠金融的扶持。数字人民币虽可实现“双离线支付”,但只是一项临时救急功能,其常态性运行依旧需要网络环境。因此,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不高是制约数字人民币在农村推行的瓶颈。

(二)农村地区“数字鸿沟”现象比较普遍

近年来,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风行,给社会公众带来了金融便利。然而,数字普惠金融涉及数字技术的运用,这就需要一些先决条件,不但要拥有互联网环境、智能手机,还要懂得相关APP软件的操作。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群体很难拥有智能手机,不具备使用数字人民币的条件,而农村中老人群体普遍不具备APP软件操作技能,且主观上对现代数字金融产品不信任,有排斥心理,还是偏爱传统金融。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19)》,农村地区使用电子支付的成年人比例为76.21%,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16个百分点,也就是有近四分之一成年人未使用电子支付。因此,新的数字技术很可能造成新的金融排斥,形成“数字鸿沟”,农村相当大的群体无法享受“数字红利”。

(三)农村居民对数字人民币缺乏应有认知

农村地区很多群众已经接受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便捷了日常生活,而且也习惯了现有支付方式,形成了“路径依赖”。这些农村群众对数字人民币缺乏真正认知,只是认为是微信、支付宝同类电子支付工具,还需下载专用APP电子钱包,再学新的操作流程,实在麻烦,没有必要。从他们的角度来看,数字人民币可能还没有微信、支付宝来得方便,因此缺乏使用热情。从本质上而言,微信、支付宝并非真正的货币,但就支付方便程度而言,确实不比数字人民币体验感差。因此,为了让数字人民币在农村普及,还是需要加强金融知识的基本宣传。

(四)农村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较为缓慢

相比于城市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机构无论在金融基础设施还是人员素质上都有不少差距,特別是缺乏金融科技开发人才,对现有金融基础设施缺乏改造能力,导致数字化转型较为缓慢。数字人民币采用双层运营模式,农村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能力直接关系到数字人民币在农村地区的推行。要让农村居民乐意接受数字人民币,就离不开丰富生态的应用场景,而这一切都需要农村金融机构结合本地消费特点,提供技术接口支持。目前,农村金融机构普遍缺乏自主技术,因地制宜开发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的能力还是比较薄弱。

(一)加强农村通信基础设施覆盖率

通信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得以实现的保证,广大农村地区的互联网“硬环境”不够完善,这就需要中央财政加大拨款,提升通信基础设施的覆盖率,降低通信收费,以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经济差距。数字人民币无须银行开户即可使用,让那些没有银行账户的农村居民也可以使用,但还是需要一个条件,即拥有自己的智能手机。各级财政下拨的专项资金,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直接拨付给相关农户的数字钱包,但贫困家庭一般没有智能手机,那就一切无从谈起。为了在农村地区落实普惠金融,电信部门可适时举办优惠活动,对贫困家庭赠送手机,并附送一定流量,以解决使用数字人民币的基本障碍。

(二)向群众宣传数字人民币知识

数字人民币是法定货币,要在农村地区进行广泛宣传,让农村居民认识数字人民币,特别是要与第三方支付做比较分析,让更多人意识到数字人民币的优良功能。考虑到农村特点,可以考虑采用“整村推进”方式宣传数字人民币,农村金融机构派出工作人员入村,首先组织村委会干部培训数字人民币知识,就APP电子钱包各项功能逐一讲解,进行实操示范。当村委会干部确实掌握数字人民币功能操作后,再由他们用结合地气的方式向村民宣传,这样效果会好很多。考虑到农村地区没有或不会用智能手机的群体也为数不少,相关部门可开发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以供这些群体使用,实现简单支付功能即可,从而扩大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

(三)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机构整体素质

金融数字化是时代大潮,农村金融机构要对相关金融设施进行升级改造,现有的各种代缴费业务要纳入数字人民币形式,营业大厅的智能支付终端、自助服务终端等数字设备全部对接数字人民币,以方便客户实现银行账户与数字人民币数字钱包的转换。同时,农村金融机构要加强自身数字技术开发能力,招聘网络技术人员,能结合客户对数字金融的需求,开发出更多基于数字人民币的金融创新产品,从而有助于数字人民币在农村地区的推行。

(四)不断丰富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

要让农村群众接受数字人民币,归根到底要给他们的日常生活真正带来便利,这就需要不断扩大应用场景,农村小微商户、农村医疗机构、文化娱乐部门等可以在金融机构支持下,开通数字人民币支付功能,让数字人民币扩展到农村日常生活中去。农村地区的农家乐旅游,开通数字人民币收款功能,以方便城市游客使用数字钱包支付。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和资源)平台向来存在管理难问题,可以引入数字人民币,让一切收付透明化,村民随时可以线上查询,可以有效解决资金安全问题,让农村群众切实感受到数字人民币所带来的新景象。

(五)灵活运用数字人民币可编程功能

数字人民币最大的特色就是可编程,这是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工具不具备的,应灵活运用此功能,更好地赋能农村普惠金融。国家财政对农村地区经常有各类补贴,今后农村地区数字人民币钱包普及后,财政部门就可以对数字人民币事先编程,设定资金流向主体范围作为触发条件,从而降低资金挪用、补贴资金流向关系户等风险。财政部门发放助学补助款等专项资金时,也可以事先对数字人民币编程,以流向学校财务部门作为收款触发条件。在拥有“一村一品”核心产业链的农村地区,可在金融机构的协调下,運用数字人民币编程功能实现“初级农产品收购+补贴发放+农产品加工销售”的闭环供应链金融,以减少各方机会主义行为,实现长期的合作共赢。因此,灵活运用数字人民币的可编程功能,不但可以实现精准施策,而且有助于建立稳定的供应链金融。

参考文献:

[1]姚前,汤莹玮.关于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的若干思考[J].金融研究,2017(07):78-85.

[2]姚前.法定数字货币对现行货币体制的优化及其发行设计[J].国际金融研究,2018(04):3-11.

[3]赵桂刚.数字人民币应用于普惠金融的思考与建议[J].现代金融,2021(04):10-14

(作者单位: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李政

猜你喜欢

数字鸿沟
信息技术革命对传播学实践应用的影响
推进“信息化”消除“数字鸿沟”
浅析互联网时代知识沟
数字鸿沟的视角下中国网络政治参与失衡研究
数字鸿沟的视角下中国网络政治参与失衡研究
青少年的手机使用、数字代沟与文化反哺
弥合数字鸿沟,构建公民社会
网络政治参与的实现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