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中华经典 修君子品德
——以优秀传统文化引导深化全民阅读活动

2024-01-21许安平

群文天地 2023年6期
关键词:四书五经圣贤儒家思想

许安平

一、为何而读书

在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一次具有伟大意义的师徒对话。

这个故事发生在距今500 年前,提问的人叫王阳明。有一天,老师给弟子讲完学后,王阳明问他的老师:“何为读书人的第一等事?”老师回答:“惟读书登第耳。”听了老师的答案,弟子王阳明连连摇头说:“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

这一段师徒对话的意思,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弟子问老师读书是为了什么,老师给出的答案是为了考秀才、中举人、得进士,最终是为了入仕(当官)。而弟子王阳明则不同意老师的说法,他认为读书不是为了入仕,而是为了向圣贤学习、成为圣贤。

那个时候,人们为了向圣贤学习、为了成为圣贤,必读圣贤之书,这些圣贤之书至少包含“四书五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但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在1911 年发生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曾被毛泽东赞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为中国的文化进步和教育发展作出了贡献。他在1912 年担任了“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任职时间只有半年),对当时的教育制度进行了革新——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并制定了《大学令》和《中学令》,主张采用西方教育制度,废止祀孔读经。随后,他和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领导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和民主,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在教学体系上打破以四书五经、三纲五常、八股文构成的传统教育,增设数学、化学、外文等课程,坚持教育平等的信念。也就从那个时候起,中国人不仅限于“四书五经”的学习。“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是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人们热爱学习、喜爱阅读、追求文明进步的优良传统一直传承至今。

二、为什么要读“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这九本书是中华文化、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弟子规》有言“有余力,则学文”。读完“四书五经”之后,还可以再读《孝经》。对中国人来说,这十本书是很有必要阅读的,能让读者打牢儒家思想的基本框架。

什么是儒家思想呢?儒家思想是孔子创立、孟子继承,在经历了“焚书坑儒”后,被西汉大儒、哲学家董仲舒扛起大旗,又经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及宋代大儒、理学家朱熹和明代大儒、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传承下来的思想学派。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一步步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迈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 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17 年1 月25 日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也倡导弘扬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更是强调“深化全民阅读活动”。时下,全国上下、大江南北、各族群众、男女老幼正在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所以,身为中国人就更应该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了。

阅读儒家经典之后,还可以再选读《道德经》(又名《老子》)《南华经》(又名《庄子》)等道家学说的经典著作。

为什么要阅读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呢?人一生会接受3 个阶段的教育,首先是家庭教育,培养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和《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等是首选读物。其次是学校教育,重在学知识、学技能,也是明理、立志、修身阶段,读“四书五经”最为合适。最后是社会教育,文学艺术、音乐戏剧、书法绘画和文化经典等都是这个阶段可以涉猎的内容。古圣先贤的文化经典著作也属文学范畴。好的文艺作品不仅能给人启迪,而且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所以人应该活到老也学到老,阅读《道德经》《南华经》《黄帝内经》等既可以愉悦身心、颐养天年,也可以丰富人生。

学习可使人思想清、方向明。一个人思想清了、方向明了,就会干劲足了。一个人不管是在校园学习、在单位工作还是在社区生活,如果干劲足了就会办法多了,更会朝着效果好了的结果正向发展。那如何才能思想清、方向明呢?读书学习是最好的途径。但朝着哪个方向、读什么内容的书则很重要。可以肯定地说,阅读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更能达到“以文化人”的效果。但要特别提醒一句话:我们不仅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道德规范,更应该学习古圣先贤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用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会不会有人要问:阅读这些文化经典有什么好处呢?愚以为能起到领悟道、修养德、欣赏美的作用,或者说能让人明理,会促人立志,亦教人修身,将来孝敬父母,报效国家,成为“热爱祖国、品德高尚、知识丰富、技能优良、勇于担当、奉献社会”的时代新人。

三、什么是有恒心的人

王阳明曾向老师提问过“何为读书人的第一等事”,那有没有老师曾提问过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呢?

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有这样一位圣人,大家都尊称他为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有一天,孔子在讲学时问众弟子:“我想问问你们,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他的一个弟子回答:“学习的目的是更好地做人,因为老师说过‘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孔子又问:“那做什么样的人呢?”另一个弟子又答:“做圣人、仁人、贤人、智者和君子,他们统称为好人。”好人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操守、有恒心。

小学生参加中华经典阅读活动

什么样的人是有恒心的人呢?

屠守锷是中国“洲际导弹”的总设计师,为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早年曾在上海游学。15 岁那年的一天,屠守锷随父亲在码头等船,准备回浙江老家过春节。突然,天空中出现了几十架日本轰炸机,炸弹像雨点般投掷下来,繁华喧闹的大上海,瞬间房倒屋塌、血肉横飞!这一惨景,激发屠守锷立下了“航空救国”的志向。后来,他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后又考取公费赴美留学的资格,到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攻读研究生。学成归来后,屠守锷在1948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5 年3 月,他担任了中国“洲际导弹”的总设计师。1980 年5月18 日,中国首枚“洲际导弹”发射试验成功。这一年屠守锷63 岁了。从立下志向到研发成功中国的“洲际导弹”,时间已经过去了48 年,但他始终为自己的志向而奋斗。这,就是有恒心的人。1986 年,屠守锷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9 年,他荣获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四、什么是圣贤君子

一个人除了有恒心之外,还得品德高尚,就像王阳明说的那样:向古圣先贤学习,成为当代君子。那什么是圣贤、什么是君子呢?

圣贤是圣人和贤人的合称,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像孔子就被世人称赞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就是圣人。在《论语》中,经常有君子和小人对举的例子,比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儒家思想讲的君子,可以理解为讲仁义、有远见、德行好的人。君子品格是儒家思想提倡的一种高尚的道德人格。而古人所说的小人和现代人认为的小人的概念是不同的。古人所说的小人,可以理解为目光短浅、胸无大志之人,也就是过去人们常说的那种安于过“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小富即安日子的人。

据《孔子世家》记载:在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陈蔡被困,断粮七日,从者皆病。”子路愠而见孔子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回答:“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这段话的意思是子路问老师:“难道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回答说:“君子即使穷途末路,但依然能固守节操和本分;小人身处逆境,就容易想入非非,胡作非为。”还有一次,孔子的弟子问他:“如何鉴别君子与小人?”孔子说:“鉴别君子和小人有一块试金石,那就是义和利。”意思是君子看重的是社会的道义,而小人看重的是个人的利益。弟子举一反三地说:“君子爱的是才,小人爱的是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公私之间看人品。

五、新时代如何做君子

在孔子之前,君子是指那些贵族而言的词语,是孔子给君子以新的内涵:君子与其社会地位没有关系,而与个人品德有关。只有胸怀宽广、品德高尚的人,才可以称得上是君子。孔子明白一个道理:要想成为君子,就得心怀“仁”字。对上侍奉国君,辅助治理天下;对下帮助百姓,使其安居乐业。用现在的话来释义,就是作为人要有爱心,既爱党爱国,还爱岗敬业,更诚实守信,也孝敬父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家国情怀。

孔子还告诉他的弟子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就是说做君子要立大志,办大事,抓住根本,就能成功。王阳明曾经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杨昌济曾说:“修身,以立志为本。”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寄语青少年:“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这都是古圣先贤、人民领袖告诉现代人如何做君子的至理名言。立志之后怎么办?答案是修身!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修身?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先贤,他提倡一种精神:“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个人名叫孟轲,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孟母三迁”故事中的孟子。他告诉人们一种修身之法就是“寡欲”。他说一个人在树立远大目标、立下崇高志向后,就要从培养良好的心性做起,而养心的内在条件就是“寡欲”。他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意思是说修养心性的最好办法就是减少对物欲的追求,心中的物欲淡薄了,求善的心志自然就存留多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说:“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古人说:‘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公私之间看品德,如何做到“寡欲”?用福建省东山县原县委书记谷文昌的话说就是“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用“将军农民”甘祖昌的行为来诠释,就是“过去离开家乡是为了干革命;如今回到家乡是为了乡亲们能吃饱饭。”所以谷文昌植树造林、绿化东山,甘祖昌开荒虎形岭、改造冬水田。谷书记和甘将军都成了让人民永远记在心里的人。

一个人在修养自己心性的同时,还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说这段话的人名叫张载,是儒家思想发展到宋代的代表人物。这句传颂千年而不衰的话,前半句是说要为天下建立一种精神价值评价标准,要为天下大众找到生命的意义。张载认为君子就应该心存高远追求、肩负神圣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传统美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所以,要做新时代的君子就得积极投身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潮流中去,提升思想境界,修养个人品德,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猜你喜欢

四书五经圣贤儒家思想
汉字故事之圣贤的寂寞
“四书五经”包括哪几部书
境随心转是圣贤
修身
四书五经
儒家思想与书法
四书五经有哪些
四书五经有哪些
喝茶聊天聊“圣贤”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