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共产党华侨统战工作的历史经验

2024-01-21杜俊华王津桥冯熙茹

关键词:侨务工作华侨中华文化

杜俊华,王津桥,冯熙茹

(1.重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44;2. 悉尼大学 人文学院,悉尼 2006)

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总战略、总策略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将统一战线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实际,取得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重大成就。在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坚持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百年奋斗历程中积累的十大宝贵历史经验之一,被郑重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1]。回看统一战线的百余年历程,中国共产党与海外华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华侨群体的统战工作始终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时代条件下,国际环境嬗变,华侨群体内部结构也正在进行代际更替的深刻调整,总结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华侨统战工作经验,对新征程上华侨统一战线的发展壮大及侨智、侨力、侨心的汇聚具有重要意义。

一、华侨统战工作始终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

海外华侨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身在海外,心系祖国”,自古以来就有着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在民主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各个历史时期与中国共产党站在了统一战线,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发挥了独特作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员。

党对华侨群体的统战工作起于民主革命时期。在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支配下,这一时期党的华侨统战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为了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主要形式[2]。抗战时期,为建立最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海外华侨在抗战中可能发挥的重要作用,将海外侨胞视为抗日救国的有生力量,分别从政策和实践层面开展海外华侨的统战工作。在政策上,党中央制定发布一系列文件条例,号召建立包括“一切关心祖国的侨胞们”在内的民族统一战线,要求保护华侨权益,并欢迎华侨归国参加边区经济建设。在实践中,中共中央不仅在延安、香港等地设立海外工作领导小组和统战工作委员会,领导侨界的抗日统战工作,也积极同海外侨领交往,发挥其在华侨群体统战工作中的独特带头作用,还通过创办刊物扩大对海外华侨的抗日宣传,争取他们对抗战的支持与援助。抗战胜利后,针对国民党背信弃义,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将爱国华侨视为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争取和平民主建国的积极力量,呼吁他们“一致努力,以实现祖国之独立和平民主”[3]。尔后,党中央根据革命形势变化,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明确表示将联合各地华侨,组成全国各界各阶层的反蒋民主统一战线[4]1237。随着人民解放战争节节胜利,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将召开新政协提上议事日程,毛泽东亲自电邀陈嘉庚、司徒美堂等华侨领袖莅临解放区参加会议,体现出党对海外华侨力量的高度重视。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初步探索中,华侨统一战线任务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华侨统战工作上升为国家意志,以获取华侨资源投入新中国建设为主旨。自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纲领》明确声明把国外华侨纳入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后,党中央多次根据国际形势和国家需要对侨务工作做出相应调整和相关规定,提出采取具体措施、争取华侨的方针,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际,毛泽东还曾明确主张利用华侨资本[5],目的都是团结归侨侨眷及海外侨胞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新中国的诞生,结束了华侨“海外孤儿”的命运,使其看到中华民族振兴的希望,加上一系列护侨惠侨政策法规的出台,增强了海外侨胞对新中国的政治认同与信任,激起其支援祖国建设的爱国热情。从回国投资兴办企业,到捐资支持教育事业,华资为促进侨乡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以福建为例,从1952年至1965年,回乡投资的华侨超过1万户,40多个工矿企业在这些侨资的支持下得到新建或扩建[6]。再如,于1958年在广州复办重建的暨南大学在1966年停止招生前,共得到华侨捐款人民币146万元,港币14万元[7]。更为可贵的是,不少学有所成的华侨知识分子抛开侨居国的各种优厚待遇,怀着报效祖国的一腔热血回到国内,成为新中国各个科学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导者。

步入改革开放时期,党的华侨统战工作逐渐走向国家与华侨的“共赢”状态。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明确肯定了华侨群体在实现统一祖国大业、支援祖国现代化建设以及加强国际反霸斗争方面的积极作用[8]。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政治生态更加完善,广大华侨在吸引产业投资、拓展海外市场、加大国际交流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集中呈现着华侨资源的功能性效用。同时,这一时期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等国家级侨务机构相继成立、全国侨务工作会议等国家级侨务会议以及海外联谊等国际性活动相继开展,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基础上,逐步确立了新时期侨务工作方向,华侨统战工作稳步推进。国内方面,新时期侨务工作的基本政策是“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在做好归侨侨眷工作的同时,推动华侨投身中国现代化建设。国外方面,随着海外华侨数量不断增加,党和政府积极打造有利于华侨在当地长期生存与发展的稳定社会环境,指导华侨遵守住在国法律、尊重住在国人民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为华侨与我国开展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提供必要支持。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华侨统战工作方针既符合我国国情,也符合华侨群体的实际情况和切身利益,使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一度被压抑的爱国主义热情重新焕发出来,极大调动了他们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在振兴中华的大业中作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华侨统战工作,重视发挥广大华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理念新要求,为新时代华侨统战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习近平同志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广大海外侨胞有着赤忱的爱国情怀、雄厚的经济实力、丰富的智力资源、广泛的商业人脉,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9],要“广泛团结联系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0],要“最大限度把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中蕴藏的巨大能量凝聚起来、发挥出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11]。在习近平同志的指示下,新时代党的华侨统战工作以国情、世情、侨情为变,立足华侨历史,统筹发展趋势,持续推进华侨统战工作领域和工作方式方法新探索,肯定华侨群体的历史贡献与重要作用以凝聚侨心、号召侨界同圆中国梦以汇聚侨力、完善涉侨政策法规以维护侨益,赢得了华侨的广泛认同,华侨群体与中国的交往呈现出典型的互动性与互惠性特征,开拓了党的华侨统战工作新格局。

华侨群体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是一股不可缺少的推动力量。统一战线本质上是对社会力量的联合,统战工作的具体开展要依据特定的社会需求与政治导向。回顾党与华侨群体的同心奋斗史,华侨统战工作一向服务和服从于党在各个阶段的历史任务,围绕社会需求深入推进,深度融入国家发展轨道,始终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频共振。

二、华侨统战工作坚持为国家服务和为华侨服务相统一

华侨统战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当坚持为国家大局服务和为侨服务这一根本宗旨,在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同时,把为侨服务作为主要职能,服务于广大华侨群体的发展权益,做到“两个服务”的统一,这既是对国家利益的维护,也是实现侨胞权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只有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开展华侨统战工作,全心全意为侨服务,才能真正赢得侨心,激励侨胞更好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贡献。

(一)“为国家服务”是贯穿华侨统战工作始终的主线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统一战线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性的社会现象,为实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战略任务服务。作为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具体的统战实践中,从长远的战略角度出发,坚持发挥统一战线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的重要作用。其中,华侨统一战线是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建立的,“为国家服务”的宗旨是贯穿各个时期华侨统战工作的主线。

中国共产党关于侨务工作的基本理论主张发端于延安时期,先后经历了“民族光辉论”“独特机遇论”“资源宝库论”“大有作为论”等几个阶段[12]。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拓展了侨务工作领域与任务,开辟了侨务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华侨统战工作在这些重大理论观点的指引下得以不断推进,在不同时期为国家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革命战争年代,华侨统战工作以响应党领导的民族、民主统一战线为中心任务,积极调动广大华侨为革命服务的积极性,为祖国输送资金、武器、药品等物资以及人才,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贡献。以经济支援为例,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全世界近一半以上的华侨都参加了献金运动,以集体捐款、个人捐款、劳军义捐、救济难民以及节日筹款等不同形式为国家抗战捐款,总额达国币13亿多元[13],覆盖美洲、欧洲、东南亚等地区,包括侨领巨商、中小商人以及劳工大众等各个阶层。新中国成立初期及和平建设时期,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利用华侨资源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政策,鼓励华侨回国投资创业。从服务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坚决有效执行,到服务于社会主义的全面大规模建设,华侨统战工作在集中海外资金、技术、人才,积极引导归侨、侨眷参加生产和各项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优势,为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家的发展建设贡献了华侨力量。改革开放后,在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即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规划下,庞大的华侨群体作为海外有生资源,自然被视为促进社会经济建设的积极因素。由于广大华侨在国际交往中扮演着“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重角色,通过华侨互动活动的国际化和多元化,华侨与国家发展的同构性得以增强,为引进资金、技术、人才资源以及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形象提供了理念和实际支撑。进入新时代,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党中央把“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者”写进新时代统一战线的性质[14],极大拓展了统一战线的外延和内涵。华侨统战工作以此为导向,促进侨界团结,凝聚广泛侨力,助力营造海内外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铸牢党和华侨群体同心奋斗的坚定决心,不断汇聚起侨心向党的磅礴合力。

华侨群体是推动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国发展的宝贵资源。不同历史时期,国家与华侨群体的往来表现为侧重点不同的互动模式,但究其共性,华侨群体始终紧扣时代热点,与祖国的事业同步前进。华侨统战工作的展开始终贯彻着“为国家服务”的宗旨,发挥着为国家利益服务的显著功能。

(二)“为侨服务”是华侨统战工作的基本要求

“为侨服务”则要从增强为侨服务意识、提高为侨服务能力出发,把侨胞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侨务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坚持“对投资者有利、对所在国有利、对中国有利”的“三有利”前提[15],以保护华侨的正当合法权益,关心和扶持华侨长期生存和发展为服务核心。

党中央历来心系华侨事务,关注华侨权益,一直秉承“以人为本、为侨服务”的华侨统战宗旨。早在抗战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就非常注重与华侨的互动,亲自接见陈嘉庚、司徒美登等主要侨领,并与之展开亲切会谈。以陈嘉庚率慰劳团回国一事为例,慰劳团一行刚至重庆,便受到党的欢迎,叶剑英、林祖涵、邓颖超等南方局主要领导人组织欢迎会邀陈赴宴,“到者百多人,秦邦宪、叶挺君亦在座”;后至延安时,慰劳团一行住宿饮食均受优待,毛泽东多次与陈及慰劳团会见,并前往陈之住所,“或同午饭,或同晚餐”,与陈洽谈侨事与中国时局[16];再回重庆时,周恩来再次拜会陈嘉庚,与之恳切相谈,深刻反映出革命年代中共领导人为侨服务的侨务理念。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将“保护国外华侨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写入国家根本大法[17],取消双重国籍,颁布《华侨申请使用国有的荒山荒地条例》《关于处理回国华侨就业问题的指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贯彻保护侨汇政策的命令》等涉侨法规,为服务华侨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指明“为华侨服务”是当前华侨工作新政策的一个“中心点”[18],把保护国外侨民作为中国政府外交政策的重要任务,提出以撤侨为中心的“三好”政策,为服务华侨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设立华侨事务委员会、侨务工作委员会、侨务局等各级侨务工作机构,成立以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为代表的侨联机构,为服务华侨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党和政府牢固树立“侨胞利益无小事”的华侨统战工作思路,坚持依法办事,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华侨利益,不断增进友谊,促进共同发展。同时,中共中央颁布的大量关于统一战线的文件以及党的领导人的公开讲话多次提到新时期华侨问题的重要性,并依据局势发表有关涉侨声明,表明护侨立场。步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对国内外大势的深刻把握,立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以解决侨胞诸多急难愁盼问题为导向,提出“大侨务”的战略性侨务思想,推出各项为侨服务举措,为广大华侨带来便利和踏实,并在2020年党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新增的“海外统一战线工作和侨务工作”一章中,将“为侨服务”规定为侨务工作的主要任务[19],进一步开拓侨务工作新局面。

历史和实践证明,华侨统战工作的推进要一直以“为侨服务”为基本准则,贯彻以人为本、依法护侨、热情助侨、合作共赢的理念,打造侨务资源开发、涵养、使用的科学循环体系,着眼于国家与侨胞的长期整体利益诉求。如此一来,海外侨胞才会在所在国政治社会条件的变动以及个人的持续迁移中,感受到民族的认同感和文化的感召力,从而强化家国伦理逻辑,始终保持对祖国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华侨统战工作的具体开展

华侨作为国际移民的一部分在世界各国流动,其活动不仅限于移民性质,还涉及多元主体与多方利益,具有很大的涉外性质。针对华侨群体流动性、运动性显著以及华侨事务综合性、复杂性的特征,华侨统战工作必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交流日趋多重化,各国国家利益向国外延伸而形成相互交错态势,华侨事务复杂性加剧。立足错综复杂的侨情运作模式,华侨统战工作必须多维度协力推进。

(一)落实思想政治引领是华侨统战工作开展的根本前提

广大华侨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侨务工作也一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特殊地位决定了华侨统战工作必须统筹在党的领导之下,强化对华侨统战工作的思想政治引领。因此,华侨统战工作的推进,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在具体工作中把握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政治价值,这既是华侨统战工作方向正确的保证,也是华侨统战工作路径展开的依据。

2020年中共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在新增的第十章开宗明义指出,海外统一战线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增进华侨和出国留学人员等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认同”[19],旗帜鲜明地点明了华侨统战工作的思想政治基础。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基于各方面成员在根本利益、奋斗目标一致基础上的自觉认同,是基于统一战线领域内的思想政治共识,即共同思想的政治基础,它是历史的、发展的、具体的,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内容。新时代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是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20]。统一战线作为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其自身功能和价值的发挥与统战成员对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认识程度成正比,因而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是统战工作的主要内容。新征程上的华侨统战工作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引导其成员牢固树立政治意识,不断增强对我国国体、政体、政党制度的信念,凝聚和增进政治共识,以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华侨发展历程已经证明,广大华侨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与中华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全世界华侨的境遇也始终与祖国的发展建设相联系。一定程度上,国家地位决定着侨胞的国际地位及其在所在国的地位。引导侨心向党,筑牢侨胞对祖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认同,是华侨权益得到保障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开展华侨统战工作的必然逻辑。

(二)遵循法治轨道是华侨统战工作开展的基本准则

华侨统战工作一直服务于党和国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要一以贯之做好党和国家的华侨统战工作,必须将法治思想贯穿侨务工作始终,绝不能偏离法治轨道。依据侨情实际,我国侨务工作现分为海内海外两大部分,对外以海外华侨为主体,对内以归侨侨眷为主体,涉及祖籍国与华侨的关系、华侨与所在国的关系、祖籍国与华侨所在国的关系,必须以法律法治贯穿侨务工作开展的全过程。

首先是积极完善涉侨法规政策。对广大侨胞的正当合法利益要予以高度重视,推动华侨治理立法、华侨权益保护立法、华侨公共服务立法,制定符合国情实际、符合华侨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法令、法规、条例、办法,构建综合性涉侨法律体系,形成覆盖华侨各项权益与义务的法治工作范围,以法制化的途径来治理、保护、服务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做到侨务工作“有法可依”。其次是坚持侨务工作依法行政。侨务工作成效很大程度取决于侨政的具体实施,必须规范侨务工作的行政行为,认真执行党和国家关于海外侨胞和归侨工作的方针政策,对各项涉侨法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不断完善侨务协调沟通机制,加强依法护侨工作力度,推动侨务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轨道,同时提高有关部门依法行政意识,做到侨务工作“有法必依”。再者是遵循国际移民法与国际惯例。国际移民是指跨越国家边界,离开国籍国或此前的常住国,以定居为目的而长期或永久性地居留他国,或暂时生活于另一国家的人群。华侨作为特定的移民群体,其活动本质上是存在于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普遍性的特殊交往方式。华侨事务既是中国的事务,同时也属于国际移民事务范畴,因此必须遵循国际法与国际惯例,将华侨事务置于国际移民的大背景下认识理解。

最后是强化法律意识,树立法治理念,用法治思想解读、处理华侨群体的相关事务。一方面,要抓好涉侨法律法规的普及和宣传,积极引导广大华侨自觉运用法律武器,合法合情合理地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努力营造依法护侨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要加强调查研究,了解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法治需求,深入研究相关法律规定,以提供更加精准的法治服务,推进侨务法治建设。

(三)维护和增进侨益是华侨统战工作开展的必然归宿

维护和增进侨益是华侨统战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之一。侨务工作说到底是做“侨民”的工作,做“侨情”的工作。面对以新生代华裔为主要群体的华侨,要赢得整体性“侨心”,就必须更加强调为侨服务的工作精神,坚持把维护和增进侨民利益作为我国华侨统战工作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而实现国与侨双方在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有效结合。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深刻指出,要领导同盟者向共同的目标奋斗,必须为同盟者提供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4]1273。就改革开放以来的华侨统战工作而言,侨民取得实际性权益是中国与侨民展开互动的重要基石,也是双方实现合作共赢的基本条件。这一点,习仲勋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有了深刻认识。主政广东的习仲勋曾在对外经贸会议上对华侨直率而言:你们来华投资,“实际上第一是赚钱,第二才是爱国”。此话切中“侨心”所在,引起了在场侨胞的深刻共鸣,坦言华侨回国投资固有爱国因素,但无钱可赚也不会回来[21]。此段交流简单明了,一语中的点名了与华侨交往的“共赢”原则,揭示了侨务工作合作互利的深刻内涵。中国与海外华侨既然是以经济为考量、以市场为手段开展互动,那么“共赢”作为现代社会经济市场的基本准则,就必然是中国与广大华侨交往的最终归宿。

恩格斯指出:“没有共同的利益,也就不会有统一的目的,更谈不上统一的行动。”[22]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同各阶级、阶层在共同目标与共同利益基础上结成的政治联盟,尊重、维护同盟者的利益,是其得以不断巩固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新的历史方位下,侨务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侨务工作领域,一以贯之维护和增进侨胞利益,通过推进保护华侨权益、发展华侨教育、加强侨乡建设、拓展华侨市场、疏导侨汇、吸引华侨回国投资、引导华侨参政等系列政策项目,构建综合性、立体性、结构性的多维度服务型对侨统战工作体系。只有真正从侨益出发,筑牢华侨与祖国紧密联系的现实根基,使他们成为新时代发展成果的共享者,才能开创华侨统战工作代际有人、薪火相传的大好局势,实现侨民与国家的紧密团结,从而为实现中国梦携手奋斗。

四、华侨统战工作始终坚持在发扬中华文化上发力

追溯华侨的来源与境遇,广大华侨是因血脉的延续性、民族的凝聚力、文化的认同感维持对祖国的向心力,保持与祖国的长期联系状态。华侨从属于国际移民的一部分,兼具国际移民随着时间跨度拉长致使血脉传承不稳定以及民族感情淡漠的特点,我国同样面临着华侨群体失去对祖国向心力的隐忧。弘扬中华文化,则是在面对华侨血脉传承脱节、民族认同缺位的情况下,重塑华侨对祖国的认同感,从而保持国与侨稳定交往的重要举措。

(一)弘扬中华文化是应对侨情变更的基本策略

华侨统战工作开展要着力发展中华文化,首先是基于侨情更变的实践面向。华侨是以血脉、文化作为基本纽带与祖籍国联结在一起,这一基本纽带非物质力量可任意建构。着眼当下,海外侨胞结构正在进行代际更替的深刻调整,脱离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华侨新生代缺乏对中华文化的天然向心力,这一变动直接给侨务工作造成隐忧。此外,新生代移民的移民动因、移民类型、职业结构与教育水平发生重大变化,使华侨社会内部结构与价值体系产生重大变更。简言之,华侨群体内部结构演变给华侨统战工作提出了挑战。

面对侨情的深刻调整,习近平同志明确了新时代侨务工作主线和中心任务,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9]。传播发扬中华文化是对海外华侨有关民族情感与文化自觉的召唤,是对广大侨胞内涵中华儿女基因的唤醒。以中华文化为桥梁,通过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华侨心底培植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以具有高度一致性和同构性的文化认同为基础,保持华侨群体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和向心力,是从根本上对华侨代际更替隐忧的破解。

新生代移民的广泛社会联系和大范围活动给华侨统战工作提供了机遇。当代中国新生移民处于持续性流动状态,他们不仅拥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也具有较高的思想文化水平,向全世界输送了大量中华血脉,使中华文化能够以海外侨胞为载体在国际社会广泛展示,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同时增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为中华文化与各国本土文化的有机结合提供了无限可能。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统战工作会上提到,要加强海外爱国力量建设,涵养壮大知华友华力量,促进中外文化文明交流互鉴[23]。从实际效应来看,作为中华文化在海外的承载者,广大海外侨胞事实上成为展示中国形象的“流动窗口”与“活名片”,他们充分发挥深谙中华文明与住在国文明的双重优势,以侨为桥,努力做中华文化同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互鉴的积极推进者,进而为我国通过华侨群体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了契机,对中国话语体系的国际性建构也具有强力推动作用。

(二)弘扬中华文化是做好华侨统战工作的内在要求

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侨同受中华文化的滋养,享有共同的精神家园,具备共同的伦理观念。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广大华侨心灵的根脉和归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凝心聚力的重要源泉。开展华侨统战工作,需要以中华文化为纽带,发挥其根基性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的关键作用。

统一战线建立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体。在华侨统战工作领域,民族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此为华侨统一战线最大的“同”,但受民族、信仰、生活水平以及住在国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影响,广大华侨在具体目标、利益、要求上存在差异。周恩来曾言:“正因为有所不同,才需要联合。”[24]因此,华侨统战工作本质上也是求同存异的过程。

如何在华侨利益诉求多元的现实下画出华侨群体最大的同心圆,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侨力,是华侨统战工作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而中华文化是汇聚海外力量的重要手段。广大华侨在中华文化的耳濡目染中成长起来,本身就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他们离开祖籍国去往海外,是带着中华文化而去,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仍然保留和延续着中华文化的元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我们的同胞无论生活在哪里,身上都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烙印,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9]正因为有着共同的精神基因,海外侨胞与中国才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更进一步讲,中华文化是广大侨胞与祖国相连的精神纽带和情感之源,是凝聚海外华侨的内在力量。

同时,中华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孕育了以爱国主义为代表的民族精神,它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核,成为凝聚中华民族最核心的力量。人们常把华侨称为“爱国华侨”,集中反映了该群体最主要的本质和特征。出国后,华侨对祖籍国的感情更加深厚,他们为了表达炎黄子孙饮水思源之情,以各种方式保持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对后代进行寻根觅祖教育,使爱国传统和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呈现出对民族文化的高度自觉与认同,这是海外华侨爱国主义在更深层次的体现。爱国主义是华侨统战工作展开的基本内涵和内在要求,是开展华侨统战工作必须树立的一面旗帜。

(三)弘扬中华文化是对华侨统战工作调整的回应

中国共产党在奋斗历程中,将广大华侨视为中国发展的重要有生资源。过去华侨统战工作的侧重点面向国家硬实力的建设与提升,主要是将华侨资源作为社会硬发展的基础建设力量之一,华侨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强后盾。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国际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职责和历史使命。华侨统战工作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团结海外侨胞共同致力于增强国家软实力因而成为其目标任务之一,而弘扬中华文化是华侨统战工作服务于国家软实力的基本切入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25]。身处异国他乡的华侨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国家软实力发展深厚的力量源泉,他们以国际社会为活动范围,是中华文化最直接的“海外代言人”。对于输入国而言,华侨的移居本身就是中华文化的传输与注入,他们在国际社会的活动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传播。借助侨力向海外传播中华文化,可以跨时空、国度、民族等多重障碍,多维度展示中华文明,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助力中国大国形象的推广,提升中国在海外的软实力,进而服务于我国担大国责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大战略。可见,中华文化是联络海外华侨、增进其与祖籍国关系的桥梁和渠道,以发扬中华文化为侧重点的华侨统战工作,是推进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活广告”,是推进我国软实力建设的重要路径。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一个国家的强盛,不仅伴随着经济的腾飞,也必然伴随着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当前,中国对外侨务工作的需求更强调支持国家的软实力建设,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文化交流,是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基于对华侨统战的部分调整,要求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发力点,进一步增强国际感召力,为中国的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国际环境。

五、结语

回顾党的百余年华侨统战工作历程,在不同历史时期,党中央立足世情、国情、侨情的深刻变更,制定了与时俱进的华侨统战工作方针政策,与华侨群体展开深度互动,有效汇聚华侨资源服务于国家利益,为中国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党的领导下,国家与华侨群体的双向沟通力度和深度得以扩展,整体性侨务工作思路和路径不断创新,海内外互动形式趋向多样化稳定化常态化,逐渐形成以经济合作为起点、政治维护为支撑、法律保障为依据、文化熏陶为路径的多维统战模式,积累了丰富的华侨统战经验。总结历史,是为了开创更好的未来。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应积极吸取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所积累的华侨统战工作经验,努力推动新时代华侨统战工作取得新成效,以团结、吸引更多华侨及华侨资源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征程中,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侨务工作华侨中华文化
“三坚持”推动侨务工作新提升
我的十年侨务工作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我的华侨老师
基层侨务工作要善于用“势”
如皋:围绕“四个来”做实侨务工作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