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2024-01-20齐先文李晓萌

巢湖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长三角安徽省战略

齐先文 李晓萌

(1.巢湖学院 旅游管理学院,安徽 巢湖 238024;2.巢湖学院 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安徽 巢湖 238024)

引言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交汇之地,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在新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1-2]。习近平在2018 年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正式宣布长三角一体化成为新发展阶段国家重大发展战略[3]。该战略事关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全局,是统筹长三角各领域全面合作的国家战略[4]。《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于2019 年12 月正式印发,为全面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出具体方案[5]。在旅游方面,纲要提出“联合推动跨界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加快江南水乡古镇生态文化旅游和皖南国际文化旅游发展,加强浙皖闽赣生态旅游协作,共同打造长三角绿色美丽大花园”。随后,长三角“三省一市”纷纷出台落实该纲要的具体行动指南。目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经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带动了长三角地区合作的巨大飞跃,也为其他地区区域合作提供了经验借鉴[6-7]。截至目前,长三角地区各领域各行业签署了大量合作协议,其中不少与旅游有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必将极大地惠及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并凭借其强大的空间性,为区域高水平发展创造新的机遇[2]。

一、研究背景

安徽省地理位置居中靠东,处于国内几大经济板块的对接地带,是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冲,与沪苏浙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通[8]。旅游合作方面,2019 年5 月,沪苏浙皖文化和旅游部门签署《长三角地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长三角文化和旅游联盟正式成立,之后长三角乡村旅游联盟、城市文化馆联盟、旅游推广联盟等20 多个合作组织陆续成立。2022 年3 月召开的长三角文化和旅游联盟联席会议就共建合作机制、共促文艺交流、共推文保合作等方面深入交流会商,并列出50 多项任务清单[9],标志着长三角文化和旅游一体化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因此,开展相关研究并制定科学的旅游合作发展战略,对于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经历了“农家乐”“农业观光”为主要领域的初级化应用研究[10-11]、“新农村建设”为背景的多元化拓展研究[12-13]和“乡村振兴、全域旅游”为背景的融合性深化研究三个阶段[14-17]。当前,乡村旅游研究服务国家战略的需求导向十分明显,方法上呈现出旅游学、地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特点,质性研究、大数据与网络数据挖掘、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等新方法应用比较广泛[18-19]。“长三角一体化”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协作与空间组织[20-24]、城市分工与区域发展[25-26]、区域交通网络[27-29]、区域协同管治[30-32]和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33-34,1]等方面。现有“长三角旅游一体化”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产业的空间组织、网络结构、合作基础和影响机制等方面[35-39]。已有研究发现,长三角资源上的互补性、空间上的连续性、文化上的相似性造就了旅游一体化的基础,但仍存在体制机制、合作壁垒、利益分配等难题,应在区域定位、品牌体系、产品体系、营销体系等方面重点推进[35]。既有研究为长三角推动旅游一体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将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战略置于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研究较少。

在此背景下,研究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下安徽省与长三角其他地区的旅游合作意义重大。研究成果可以促进安徽省和长三角其他地区旅游融合发展,也有助于为长三角旅游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明确的指导方针。因此,本研究可为安徽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前瞻性的战略指导,也为其他地区旅游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二、研究模型的构建

(一)德尔菲法(Delphi)

德尔菲法是通过问卷咨询相关领域专家,一般经历多轮咨询反馈,使专家所表达的意见逐步收敛而趋于一致,以达到更准确的预测。该方法常被用来识别可能影响决策的因素,具有匿名、反馈和收敛等特点,可以在没有特定评估标准的情况下有效使用。根据课题研究范围,通常需要大约15 到50 名专家[40]。

本研究根据现有乡村旅游发展相关文献和专家组提供的指导,列出了影响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的26 个相关指标,并用于构建问卷。专家组由20 名旅游领域专业人士组成,其中高校高级职称12 人,省、市文旅部门高级管理人员4 人,旅游企业高管4 人。随后,在2021 年6—11 月期间,随机抽取600 名安徽省乡村旅游者进行问卷调查。在收回的586 份问卷中,有21 个指标入选大于362 次(入选率高于61.8%),5 个指标入选率低于61.8%(表1)。然后将涵盖21 个指标的新问卷发给专家组,专家们采用李克特5 点量表(优势和机遇赋正值,劣势与威胁赋负值;以某个优势因素为例,无优势、优势较小、优势一般、优势较大及优势巨大分别赋1、2、3、4 和5 分),对21 项指标的重要性及强度再次进行评估,结果剔除了评估强度平均得分绝对值低于3 的5 个指标(表1)。上述德尔菲法为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SWOT 矩阵及其因素强度值。

表1 SWOT 指标因素入选率及强度

(二)SWOT 分析

SWOT (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and Threats)分析是一种常见的基于内部因素和外部竞争条件的战略分析方法,也被称为SWOT矩阵,常用于商业领域的现状分析或辅助决策[32],并扩展到自然资源管理、旅游发展战略评估等方面[42-44]。由于SWOT 分析法不能实现对因素的定量评估,也不能对因素的优先性进行客观比较,因此,SWOT 分析在某些情况下无法提供必要的准确性。

本研究引入多准则决策方法 (Multi-criteria Decision-making,MCDM)中的AHP 分析法,通过游客和专家问卷调查的方式,更准确地分析了影响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

1.优势分析

资源丰富独特(S1)。安徽省拥有数量众多的传统村落、辉煌灿烂的非遗民俗、丰富多样的农特物产。目前,安徽省共有35 个村镇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400 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是中国唯一的古村落类世界文化遗产。安徽省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88 项,其中宣纸制作技艺、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徽派民居)、珠算(程大位珠算法)入选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徽省多样的地形与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农特物产,具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112个,仅茶叶就有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和祁门红茶等世界级名茶。丰富独特的资源为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市场互融互通(S2)。一方面,安徽省和长三角其他地区在文化上存在协同性和互补性。安徽省既有与长三角其他地区同源共享的江南文化,又有独特的徽州文化、江淮文化和老庄文化等。另一方面,安徽省和长三角其他地区在旅游资源上呈现协同性和互补性。区内长江、淮河和新安江三大流域旅游资源数量多、品极高,存在协同开发的物质基础,旅游市场可以互融互通。长三角其他地区是安徽省外最大的旅游客源市场,江苏、上海、浙江分列前三,“徽风皖韵”的乡村旅游对长三角其他地区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政策环境良好(S3)。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实施以来,安徽省迅速跟进并出台了《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提出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休闲农业品牌化发展,加强长三角区域合作交流,共同推动长三角休闲产业大发展”。安徽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发展工作,出台了多项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文件。

地理区位优越(S4)。安徽省内拥长江黄金水道,外承沿海地区经济辐射,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近年来大规模的交通建设,使得安徽省交通立体网络日趋完善,其中铁路和高等级公路建设尤为迅猛。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地理区位在安徽省乡村旅游乃至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入长三角后,协调联动的沪、杭、宁、合口岸更加方便了国际游客进入安徽,为拓展国际旅游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

2.劣势分析

经济发展水平靠后(W1)。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目前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后于长三角其他地区。2021 年,安徽省人均GDP 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7.03 万元、3.26 万元,低于长三角11.74 万元和5.39 万元的平均水平。安徽省城市经济体量普遍偏小,城市能级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相比落差较大。乡村旅游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成为制约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

设施服务存在短板(W2)。旅游者对于安徽省乡村旅游设施和服务的满意度评价较差[35]。一方面,安徽省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厕所、旅游停车场等游憩和接待设施较为缺乏,“最后一公里”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快进慢游”的旅游通达系统有待加强;另一方面,安徽省乡村旅游管理和服务品质有待提升,智慧旅游系统、信息咨询服务功能等有待完善,旅游便民惠民措施尚不能有效满足大众需求。

治理体系相对薄弱(W3)。一是治理组织主要依赖政府行政部门,乡村旅游发展智库、乡村旅游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发挥不够;二是治理观念上对乡村旅游意义价值认识不足,发展思维和发展理念跟不上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要求;三是治理能力有待提高,乡村旅游建设和管理人才储备不足,围绕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相对较弱。乡村旅游治理体系薄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品牌形象有待提升(W4)。安徽省整体统一的乡村旅游品牌形象尚未有效树立,市场知名度总体不高。除西递、宏村等少数乡村旅游地品牌形象塑造较好外,其他乡村旅游地品牌形象普遍认知度较低、辐射范围较小,且存在趋同性,缺乏个性和特色。安徽省内参与长三角乡村旅游市场的旅游产品主要以观光旅游为主,基于历史文化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开发不足。此外,安徽省乡村旅游品牌形象对外宣传的意识和力度偏弱,形式和渠道不够丰富。

3.机遇分析

国家重大战略支持(O1)。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升了安徽省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也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一方面,有利于引进先进理念促进乡村旅游资源高品质开发,提升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域内旅游客流互动,实现旅游市场营销的一体化,拓展安徽省乡村旅游市场空间。此外,“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叠加,有利于安徽省发挥左右逢源之优势,抢抓政策机遇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O2)。随着《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实施,乡村振兴全面接续脱贫攻坚战略,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抓手。2018 年安徽省乡村人口2865 万,占比达到45.31%,乡村振兴任务较重。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振兴乡村产业,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广大后发地区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旅游消费投资旺盛(O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迫切,高品质、强体验的乡村旅游产品必将激发更旺盛的旅游消费需求。2021 年末,长三角地区常驻人口总量达2.36 亿人,占全国大陆人口16.7%,旅游消费市场潜力巨大。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消费也激发了乡村旅游投资开发的热潮,政府、外来企业、乡村集体及村民个人构成了多元化的投资主体。

科技革命和创新驱动(O4)。科技创新以更快的速度重塑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乡村旅游管理、服务、体验的新变革,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新动能。科技创新突破了当前文旅融合的天花板,为乡村旅游新业态的探索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移动互联网、数字技术、场景科技和5G网络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更为个性化、多元化、品质化的乡村旅游产品研发,推动乡村旅游消费体验的“升维”。

4.威胁分析

当前经济下行风险(T1)。全球经济因疫情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面临陷入衰退的困境。我国经济虽然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但经济下行风险依然较大。常态化疫情防控压力对乡村旅游影响明显,零星疫情传播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确定性较高,对于乡村旅游消费也造成巨大冲击。疫情防控常态化、经济下行等风险对包括乡村旅游在内的整体旅游业发展都构成巨大威胁。

合作机制尚不健全(T2)。长三角合作发展的愿望和意识虽然不断增强,但乡村旅游合作的实践并不深入,还存在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安徽省与长三角其他地区旅游业协同度较低[46],旅游联动机制尚未建立。乡村旅游一体化推进的主体模糊,甚至缺失,联动的体制机制建设广度和深度不足。现有乡村旅游合作机制体制仍局限在联席会议、政策文件等形式,尚未形成高效的、具有高度执行力的合作机制。行政壁垒、管理边界、企业反应不积极等,导致决策层、协调层的部署在执行和落实时很难到位[35]。

周边市场竞争激烈(T3)。一方面与长三角其他地区的内部竞争激烈。乡村旅游项目存在重复建设的现象,比如江南水乡旅游的同质化、乡村民宿休闲旅游的趋同化。另一方面与乡村旅游发展较快的域外地区竞争也非常激烈。最大客源地上海市民周末乡村休闲度假目的地主要选择更为邻近的苏、浙地区,而较长假期的旅游又会选择异地性更强、距离更远的福建、江西、湖南、湖北等目的地。

生态环境压力较大(T4)。安徽省乡村地区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了物质基础,但耕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与乡村旅游发展空间存在一定的冲突。例如,合肥环巢湖周边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早在2015 年就被原国家旅游局批复建设成全国首个国家级旅游休闲区,但地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因生态管控,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受限,至今尚未完成国家旅游休闲区的规划目标。

(三)SWOT-AHP 定量分析模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也称为多层次权重解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Satty于20 世纪70 年代提出的一种主观赋值评价方法,常用于衡量宏观经济层面的不同战略目标[40]。它在识别、分析和解决复杂的决策问题方面非常有效和实用,已被广泛应用于包括旅游业在内的各个领域[44-45]。其可以有效解决SWOT 分析无法量化的问题,同时有利于提高战略决策的准确性。

1.构建SWOT-AHP 结构图

基于Delphi 专家咨询法和乡村旅游者问卷调查法得到16 个SWOT 因子,使用Yaahp 10.3软件构建了长三角一体化下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层次分析结构图(图1)。

图1 基于Yaahp 软件计算的层次分析结构

2.组合权重及一致性检验

根据乡村旅游开发战略SWOT 分析的4 个环境因素、16 个因子制定调查问卷,向上文提及的20 位旅游领域专家学者进行咨询。使用层次分析法中1~9 比例赋值表,收集评判专家对各层次中影响因素之间两两相对重要性的评分数据,输入Yaahp 10.3 软件,运用群决策模块构建判断矩阵,经过一致性检验,获取发展战略因素及其子因素的权重值(见图1、表2)。

表2 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因素权重值及其一致性检验

3.SWOT 强度计算

专家对优势(Si)、劣势(Wi)、机遇(Oi)、威胁(Ti)的赋值(见表1)都是无量纲数据,代表着因子的影响力,其绝对值与因子权重之积即为因子强度,因子强度之和分别为总优势强度、总劣势强度、总机遇强度、总威胁强度。即,

结果如表3 所示,可见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内部优势大于劣势,外部机遇大于威胁。

表3 SWOT 因子强度及总强度

4.战略四边形绘制

分别将总优势强度、总劣势强度、总机遇强度、总威胁强度值在直角坐标系标示,顺次连接四点,绘制成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四边形(图2)。可以通过计算战略四边形分属于不同象限的四个三角形面积,确定长三角一体化下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战略的方向。

图2 AHP-SWOT 战略四边形

5.战略方位角及战略强度系数计算(θ、ρ)

战略四边形重心坐标P(x,y)=(∑Xi/4,∑Yi/4),∑Xi和∑Yi分别为∑Si 与∑Wi、∑Oi 与∑Ti之差。求得得重心坐标P(x,y)=P(0.2921,0.0446)。

根据战略方位角和战略强度系数可以绘制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战略评估关系图(图3)。在图3 中,序数对B(0.80,0.15)表示方位角为0.15(8.68°)、模数为0.80 的策略向量。

图3 战略类型和战略强度

(四)结果分析

通过Delphi-SWOT-AHP 模型分析发现:(1)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战略总优势强度>总机遇强度>总威胁强度>总劣势强度;(2)S-O 战略、S-T 战略、W-O 战略及W-T 战略权重分别为0.4513、0.1663、0.2677 及0.1147;(3)战略四边形位于第一象限的三角形面积最大,应采取开拓型战略;(4)战略方位角θ 介于0 和π/4之间,进一步确认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宜采用开拓型战略中的实力型战略;(5)战略强度系数ρ = 0.80 > 0.5,采用战略的实施强度较大,也就是说,将内部优势与外部机会相结合,进行积极的开拓型发展战略将是最理想的选择。

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和机遇比威胁及劣势更重要,应采取内部优势与外部机遇相结合的开拓型发展战略(S-O 发展战略),简要分析如下。

第一,在优势组中,S1 入选率、权重及强度均最高,丰富而独特的原生乡村旅游资源是安徽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最大优势。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不断深入,安徽省与长三角其他区域旅游合作的总体环境将不断改善。因此,有必要深入挖掘安徽省乡村旅游资源特点和文化特色,开展可持续乡村旅游活动。

第二,在劣势组中,W1 是评分最高的因素,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在长三角排名中靠后,对乡村旅游开发存在较大制约作用。以正式成员融入长三角后,安徽省需要抢抓这一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借鉴发达地区乡村旅游经济建设的经验,积极引入其他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以乡村振兴为抓手,积极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第三,在机遇组中,乡村旅游消费和投资旺盛(O3)是强度最高的因素。安徽省旅游产业供给侧仍以传统的观光旅游业态为主,缺乏高品质、强体验的休闲度假类旅游产品,尚不能满足日益高涨的旅游消费新需求。当前应顺应难得的历史机遇,多渠道筹措资金、引进项目,加快乡村旅游投资与建设。

第四,在威胁组中,合作机制尚不健全(T2)是评分最高的因素。长三角一体化的乡村旅游政策、规划等顶层设计还没有统一,合作机制主要依靠领导人的磋商和承诺,鲜有强制性的制度。作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地区,安徽省应积极主动谋划融入长三角的路径和机制,推进各级各类合作机制的建立。

第五,劣势和威胁组中评分较低的因素也不容忽视。一方面,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受制于品牌形象不够鲜明、治理体系和能力较为薄弱、设施和服务存在不足、市场主体能力较弱、高级人才及技术匮乏等内部因素;另一方面,疫情影响下经济下行风险、周边市场竞争激烈、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等外部环境也应被重视。因此,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在充分发挥优势、紧抓机遇的基础上,应着力解决内部限制性因素带来的问题,降低外部环境造成的冲击,提升安徽省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从而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三、结论与讨论

2021 年,长三角地区经济总量达到27.61 万亿,占全国GDP 比例约24.13%。疫情前的2019 年,旅游总人次达到28.11 亿人次,占全国的32.62%,旅游总收入为3.19 万亿元,占全国的36.63%。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区域旅游市场,安徽省加入长三角后可依托的市场空间广阔,乡村旅游大有可为。本研究运用Delphi-AHP-SWOT 方法,分析了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遇、威胁,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应采取内部优势与外部机遇相结合的S-O 发展战略。在长三角一体化框架下,为推进安徽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实施合作机制创新战略

为充分利用好国家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所带来的巨大优势和机遇,安徽省应主动出击,与长三角其他地区政府合力破除限制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政策和制度障碍,建立有效的乡村旅游合作机制。一是推动建立并完善长三角乡村旅游合作规则、制度和标准;二是推动形成长三角乡村旅游多层级、多形式的协调机制;三是推动建立长三角乡村旅游利益分享机制;四是推动落实合作监督机制的形成。

(二)推进乡村旅游区域多边合作,实现发展要素互融互通

安徽省与长三角其他地区乡村旅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需要有效推进跨区域多边合作。一是在坚持多方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基础上,推动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管理等重要发展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互融互通;二是推动建立乡村旅游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加强与主要客源地行政服务和旅行机构的合作,实现客源互通;三是搭建长三角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平台,发挥长三角旅游联盟、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联盟等组织在标准制定、品牌推介、质量管控等方面的作用。

(三)加强乡村旅游治理体系建设,激发乡村旅游发展动力

为激发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内在动力,应立足旅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乡村旅游体制机制改革重点。一是加强乡村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顺应乡村旅游发展规律,提高乡村旅游治理能力; 二是深化乡村旅游经营体制改革,既要注重外来专门化旅游集团在乡村旅游创新方面的价值,也要巩固并拓展本土乡村集体和旅游企业的作用;三是完善乡村旅游综合治理体系,加强环境治理、社区治理、市场治理、乡村旅游组织化治理。

(四)打造乡村文化旅游特色品牌,促进旅游消费转型升级

安徽省乡村旅游的资源类型、文化特色在长三角最为突出,应依托丰富而独特的乡土资源,高标准、特色化、差异化地加以开发利用,适应新时代人民对高品质旅游产品的消费需求。一是加强乡村旅游产品研发,设计具有安徽文化元素和符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二是拓展乡村旅游产业链条,不断加强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工旅融合、交旅融合等多产业融合;三是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坚持深化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改革创新促进乡村旅游消费升级。

文章所运用的Delphi-SWOT-AHP 分析模型可以为同类研究提供方法上的借鉴;研究结论可为安徽省乡村旅游高质量一体化融入长三角提供前瞻性策略,也为其他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和区域合作提供参考。需要说明的是:(1)SWOT 初始指标采用德尔菲法选取和修改,指标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基于专家的主观判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能导致代表性不足;(2)指标的确定还随机抽取了500 名乡村旅游者作为问卷调查对象,这也对结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3)安徽省乡村旅游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性,文章进行均一化的SWOT 分析,所提发展战略的科学性和指导性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4)接受咨询的专家学者都来自安徽省内的高校、企业和政府人员,可能在安徽乡村旅游内外部环境的认识和判断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对优势和机遇评估过高,而劣势和威胁有所忽视。比如,文中专家层次分析结果表明,旅游资源权重排序最高,但实际统计数据表明,安徽省乡村资源品牌创建方面,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在长三角区域均排在江苏和浙江之后。因此,后续研究中可遴选更多元化构成的专家组,使用更多样化的方法来确定相关指标,并考虑安徽省乡村旅游的空间差异性。

猜你喜欢

长三角安徽省战略
成长相册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战略
战略
长三角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