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意识为抓手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研究
2024-01-20侯为民
摘 要:高阶思维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与关键能力,只有培养与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才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把“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把“发展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作为课程目标,足见对其的重视。而从问题意识切入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则是一种可操作、易效仿的方法。
关键词:问题意识;高阶思维;课程改革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当今时代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也是此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而培养与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则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之义。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了,才能说明其核心素养真正提高了。那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呢?本研究认为,以问题意识为抓手不失为一种可供操作与效仿的好方法。问题意识,即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在教学活动中,指的是对所授内容能够有敏锐的感知与判断,能够对认知活动中不明了的内容产生困惑与探究的心理,并积极主动去解决问题。本研究结合教学实践,将谈一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以问题意识为抓手,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一、利用交互式笔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
交互式笔记(Interactive Note Making)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效果显著。学生使用这种方式来学习,主要体现在前置学习和自主学习中,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再仅停留在掌握课文字词、了解文章大意这一层面。带着任务阅读,以问题形式进行信息处理,让阅读效果真实可见是交互式笔记的目的。学生在前置学习时如果能有意识地使用这种学习方式,也意味着其问题意识、思维品质得到形成。当然,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前置学习和自主学习,教师绝不能放任自流,让学生完全自我摸索,而应有意识地对学生加以引导,教会学生掌握并使用交互式笔记这一学习方法。
交互式笔记除了具备一般笔记的功能,即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独特功能——以此媒介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学生在使用这一工具时,需要遵循以下规则:分析文本的段落大意,划分层次,能够找出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把文章的标题、各小标题(或各自然段)转换成问题的形式提出;根据问题搜集与提取文章中的相关信息;教师检查或者让学生互查他们对材料的理解与记忆程度;学生自主评估自己的理解程度,并用相应的符号做好标记,如:√=自己懂了,★=需要复习, ?=这里有疑问。
本研究以《细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普通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一文来说明交互式笔记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及促使学生思维品质形成的重要作用,如表1所示。
很显然,学生以表格形式完成自主阅读任务,会对该文的行文思路、主要观点、所用论据有清晰的认识,而这样的阅读方式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品质无疑有重要作用。
二、以问题导向教学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让思维在碰撞中走向高阶
“用问题来驱动理解,只有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发生过程、知识的内在进制及其方法论进行深入研究,才能让思维真正发生,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实施问题导向学习。”一方面,问题导向教学可以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习惯,激发学生生成新的、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另一方面,用问题推动的课堂教学,会带来一场思想风暴,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走向高阶。问题导向教学对教师的问题设计能力提出了严格要求,要求教师能够揣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与疑惑,设计系列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
(一)课堂教学问题设计
比如,部编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四单元是一个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单元,单元主题是“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单元教学目标能使学生认识多媒介、善用多媒介和辨识媒介信息。其中辨识媒介信息这一部分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非常重要。哪些信息是真?哪些是伪?哪些信息是好的、有价值的信息?哪些是芜杂的、不具价值的信息?区分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全面、缜密地思考。本研究以奥运冠军、现象级女孩谷爱凌为例,设计了本单元的教学任务,以下为问题设计部分:
1. 在“问卷调查设计”这一环节,本研究共设计了八个问题,以便学生增加对谷爱凌这个人物的熟悉程度,八个问题的设计层层推进,能够有效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设计如下:
(1)“你知道(或了解)谷爱凌这个人吗?”
A. 知道 B. 不知道
(2)“如果你知道谷爱凌这个人,那你是在本届冬奥会上才知道她的,还是早在两三年前就已经有所了解?”
A. 本届冬奥会 B. 早已知道
(3)“你是通过什么渠道首次知道谷爱凌这个名字的?”
A. 报纸 B. 广播
C. 电视 D. 各大门户网站
E. 微博 F. 微信
G. QQ H. 视频网站
I. 他人口述 J. 其他(具体说明)
(4)“当你第一次知道谷爱凌时(无论是通过观看比赛,还是阅读相关报道),她是否引起了你的关注?”
A. 是 B. 否
(5)“如果引起了你的關注,你有没有对她做进一步了解?”
A. 有 B. 没有
(6)“如果你做了进一步了解,那你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的?”(可多选)
A. 报纸 B. 广播
C. 电视 D. 各大门户网站
E. 微博 F. 微信
G. QQ H. 视频网站
I. 他人口述 J. 其他(具体说明)
(7)“你在了解谷爱凌这一人物时,主要关注点在哪里?”(可多选)
A. 她的赛场表现 B. 她的日常生活
C. 她在公共场合发表的观点言论
D. 她的家庭教育
E. 各种媒体围绕她的话题讨论
F. 中美网友的看法 G. 其他(具体说明)
(8)“你在对‘谷爱凌现象进行了解时,主要是通过新闻报道、评论性文字(包括评论文章和网友留言等)还是视频画面?”(可多选)
A. 新闻报道 B. 评论性文字
C. 视频画面 D. 其他(具体说明)
2. 在“信息辨伪”环节,本研究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1)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你发现有无不真实的信息存在?(2)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3)对搜集到的信息,你是如何辨识其真伪的?这些问题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辩证性思维能力,在学生对各种信息去伪存真的过程中,其高阶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的训练。
3. 在本活动单元的最后一个环节,本研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是一个自媒体的时代,人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声,通过本次活动,你觉得在网上发声要注意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以下结论:(1)要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面对网络信息,要注意辨别真伪,多在官方媒体上了解相关报道;(2)发声要谨慎,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对不确定的传言,不要盲目跟风;(3)网络发声是为了交流讨论,因此要拒绝网络暴力。
可以看出,这样的问题设计,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产生更多的思考,而且能够让学生在讨论中进一步提升思维品质。
(二)注意事项
教师的问题设计要有梯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理解文本,避免生拉硬扯、强行爬高。以苏轼的《赤壁赋》(普通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一文为例。该文是以主客的感情发展变化为线索解构文章的,教师可以据此设计问题:1. “为何而乐?”2. “悲由何起?”3. “悲的缘由?”4. “为什么转悲而喜?”5. “后喜与前乐性质是否一样?”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都能得到很好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进一步得到提升。
三、用课后反思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让思维走向深刻与广阔
课后反思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后,能够对所学的知识及时进行回顾与总结,并思考遗漏与不足。反思不仅能够加固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能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刻与广阔。反思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属于高阶思维范畴。
(一)反思的一般方法
教师应该促使学生在课后做如下反思:“本节课主要讲了什么?我对本节课的重要内容都领会、理解了吗?在课堂讨论时,我原本的理解是什么?经过讨论,我修正自己的观点了吗?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我能不能转换为一种能力运用到对其他文本的阅读与鉴赏中?”
比如,在教授《红烛》(部编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这篇课文时,教师在课堂上介绍了闻一多先生的诗学主张“三美论”,那么在课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作如下思考:“你对闻一多先生这一诗歌的主张在本诗中的体现弄明白了吗?这一理论主张在他的其他诗歌创作中是如何体现的?”教师可以提供闻一多的其他诗作,如《死水》等,让学生课后自读,并指出“三美论”在该诗中的具体体现,这样教师不仅教会了学生学以致用,训练了学生的知识迁移与转化能力,还有效训练了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反思的形式
学生反思的形式多样,可以是自我反思,可以是在教師的提问与引导下进行反思,也可以是同学之间互相反思。学生在对课堂内容进行反思时,最好同时用笔记录下自己的反思过程与反思内容,以便梳理思维并查缺补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把“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把“发展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作为课程目标,足见对思维培养的重视。而从问题意识切入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是一种可操作、易效仿,并且效果突出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徽. 教育中的“大局观”——读《为深度学习而教:促进学生参与意义建构的思维工具》[J]. 现代教学,2022(09):85-87.
[2]郭元祥. 《深度教学——促进学生素养发育的教学变革》[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21.
[3]侯为民. 《赤壁赋》的关键词教学[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08):78.
(责任编辑:向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