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4-01-20邓丽艳卢平妮李冬冬

传承 2023年3期
关键词:湘江战役红色

□ 邓丽艳,卢平妮,李冬冬

1.广西外国语学院 a.党委办公室;b.科研与发展规划处,广西 南宁 530000;2.广西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侧重解决大学生在提升思想道德素质过程中的理论认知问题,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更侧重解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面临的实践难题[1]。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研究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使其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拓展湘江战役历史宣传视角,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充分发挥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的塑造作用。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当前学界聚焦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将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缺乏对实践成效、存在问题和实现路径的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为此,文章从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探讨其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建议,以及提高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一、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时指出:“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2]湘江战役中红军将士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不畏强敌的昂扬斗志是伟大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温这一场气壮山河、惊天动地的战役,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并将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弘扬敢于斗争、团结奋斗、乐于奉献的崇高精神,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真情实感意义重大。

(一)帮助大学生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坚定理想信念,必先知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爱国主义教育要加强,要让孩子们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红色基因是要验证的。”[3]不管走多远,我们都要永远铭记湘江战役这一段血与火的历史。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4]。在湘江战役中,红军将士奋勇杀敌、前赴后继、浴血奋战,靠的正是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红军将士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此时容易受到一些错误社会思潮的侵袭和价值观庸俗化的影响。我们把坚定理想信念的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血液、根植于心,坚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二)激励大学生敢于斗争、勇于担当

湘江战役是中国共产党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一个缩影[5]。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将士以血肉之躯突破国民党军队的第四道封锁线,才能在血与火中杀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当今社会竞争十分激烈,大学生在追求梦想的奋进路上出现挫折和困难在所难免,需要从思想上努力克服。因此,将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弘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例如,红五团政委易荡平在脚山铺阻击战作战中腿部负伤,在敌人逼近时宁死不当俘虏,举枪自尽[6]。红五军团第34师在掩护中央红军主力渡过湘江后被敌人截断,师长陈树湘因腹部中弹不幸被捕,他趁敌不备,忍着剧痛用手绞断肠子,壮烈牺牲[7]。这些革命先烈的故事无不起到激励大学生在艰难险阻面前不畏强暴、勇于突破、敢于斗争、顽强拼搏的作用。通过引导大学生在个人成长的实践中深刻感悟湘江战役红军将士的高尚精神品质,激励大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与时俱进的新时代好青年。

(三)厚植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

红军长征,大小百战,唯湘江之战最为惨烈,最为悲壮。数万名红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宣告了“左”倾路线的失败,促使遵义会议的召开。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学习湘江战役的历史,能让大学生深刻体会到,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才得以形成万众一心、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实践证明,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将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抓好大学生的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8]引导大学生主动将个人的人生理想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紧密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二、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蕴含丰富的思想内涵,为启迪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了“精神食粮”。当前,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已通过多种途径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我们应当认识到,因为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影响,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在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表现为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程思政有待加深、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不够充分、融入社会实践活动程度有待提高,只有对融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其成因进行深入的剖析,才能充分地利用好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这个宝贵的教育资源,从而更好地提升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程思政”有待丰富

“课程思政”需要结合各门课程的特点,深入挖掘德育元素,充分发挥课程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目前,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程思政”的方式方法有待丰富和创新,一是专业课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挖掘不充分,关于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讲解、教育教学较依赖思政学科类课堂。二是个别专业课教师开展有关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课程思政的方式方法较为单一,仅通过课本、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湘江战役的重要历史地位,对于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的具体内涵探讨深度不足,对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及其当代的时代价值讨论不够等,在教学设计、思政素材选择和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组织方面经验不足,将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专业课的教学全过程尚有提升空间。

(二)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不够充分

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陶冶情操、提升大学生奋发向上的思想道德素质。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在大学生群体中宣扬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来说,还存在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够充分的情况:一是与湘江战役有关的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不足,校园中与湘江战役有关的英雄人物雕像、革命名言纪念碑等人文景观较少。二是在校报校刊、公告栏、展板、横幅、海报中较少看到湘江战役的内容,展现的多数内容为学校的重要活动与日常事务。三是有关湘江战役的网络宣传力度不够。高校以“湘江战役”为主题的校园网站建设力度不够,较少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网络平台对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宣传。四是举办有关湘江战役的主题文化活动不多,部分高校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多以摄影、体育以及文艺等方面为主,而关于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的校园文化活动、主题学习活动开展较少。

(三)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社会实践程度有待提高

在大学教育工作中,社会实践活动着眼点是通过学生的广泛参与和实践体验,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当前创设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不够丰富,一是部分高校虽然通过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参观革命遗址和纪念馆等方式来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的灌输和教育,这些第二课堂大多数是围绕相关教学课程而延伸的社会实践活动,但是专门围绕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展开的实践教学活动较少。二是部分高校开展红色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形式较为单一的各类实践教学场景不够,活动过后没有及时交流、总结和分享,缺乏深入思考,影响教育实效。

三、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9]为更好地实现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各高校应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以创新融入的方式方法,发挥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创新教学方式,打造红色文化精品课程

红色文化课程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是广西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积极用好用活湘江战役史料,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打造红色文化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

1.加强以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为主要内容的课程群建设。结合专业与课程特色,抓住课程建设“主战场”,分类施教,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开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构建“大思政课”格局。加强以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为主要内容的课程群建设,培育校级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思政示范课程,培育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专题课程、融合课程教学团队和开展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专项课题研究。同时,开设湘江战役红色文化选修课,引导广西高校大学生深入学习本土的红色文化,汲取“再长征”的力量,进而使大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历史素材、文化素材、政治素材得到丰富和发展。

2.提高专业课教师对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的认识。高校应督促专业课教师准确把握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的引领作用,理解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意义,改革教学模式,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进而促进课程思政的开展。通过召开专题会议、讲座、分享会等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湘江战役红色文化的理论培训、研讨。培养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教学名师,推进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结对子”,即一名思政课教师与一个专业教研组开展以湘江战役红色文化为主题的集体备课活动,探讨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程内容的设计与教学环节的构思,提升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效果。

3.探索多形式的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授课模式。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规律的特点,结合专业特长开展形式多样的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教学活动,使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更广泛地融入大学生的培养课程中,充分运用议题式、案例式、体验式、答辩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依托5G+VR技术再现湘江战役场景,突破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打造沉浸式、互动式的可视、可听等全方位、立体化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采用小组研讨、主题分享、问题探析等课堂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思政课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构建的红色故事与情境中深化对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的认知,进而实现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入脑、入心、入行。如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他们到湘江战役遗址采风;对于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指导他们编排与湘江战役相关的舞台剧、音乐剧,在创作的过程中加深对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的理解和认同。

(二)筑牢阵地,构建红色育人格局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10]校园文化是高校育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校园环境建设,创设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育人环境,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将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引入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传承红色文化,讲好湘江战役故事,依托于校园文化建设是关键,学校应建设体现忠诚、爱国、团结、奉献等主题的红色文化校园实景,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校内党史馆建设、“红色小屋”建设、红色文化长廊建设,多视角、全方位进行红色文化建设和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让红色基因融入校园每一个角落,传承到每一位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湘江战役红色文化内容,在系列校园文化项目建设中融入湘江战役的元素,展示湘江战役时期的名人轶事、珍贵文物,营造红色文化氛围,让学生通过每日的所见所闻深切感悟革命先辈们为了取得革命胜利而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大无畏精神,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

2.开展体现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的校园精品文化活动。一是以学生为主体,广泛开展湘江战役红色知识宣讲、报告会、征文、演讲、文艺展演等,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的积极性,寓教于乐,既可以加深对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的理解,又可以丰富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二是邀请专家、学者举办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方面的讲座。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开展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专题报告,让大学生在面对面地交流中感受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的强大感召力和思想价值。三是发挥党团组织的引领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党日、团日活动,发挥党员、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带动身边同学学习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深刻认识湘江战役的重大意义和历史启迪,发挥同辈群体的引领作用。四是通过国旗下的讲话、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重要场合讲好湘江战役红色故事,多形式拓宽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引导大学生领悟革命精神内涵。

3.重视以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建设。一是增设湘江战役专题网站。在学校党史学习教育的网站上增设湘江战役的专题模块,搜集和整理有关湘江战役的党史资料,为湘江战役的重要论述、媒体报道、经典影片、经典书籍设置相应的专栏,并开通互动交流版块,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分享自己的体会感悟。二是发挥“两微一端”新媒体的作用,建立红色文化微媒体,及时更新湘江战役遗址参观指南、英雄及其后代的感人故事、优秀学术研究成果等,在信息传递上,通过多形式、短时间内地抓住公众的注意力。

(三)回归实践,发挥“体验式”红色育人作用

通过发挥“体验式”红色育人作用,把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深层次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高实践能力。

1.共建湘江战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是以湘江战役沿线革命遗址为依托,共建湘江战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计划地开展红色主题活动,举行大学生入党宣誓活动、理想信念主题教育等。二是以基地为依托进一步加强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相关课题研究,设立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专项课题研究,同时学校或上级部门给予相关科研经费支持,以更好激励科研人员潜心钻研。

2.开展湘江战役沿线红色文化研学活动。一是开展以“重走湘江战役路线,奋进新征程”的主题研学活动,组织学生踏寻革命先辈足迹,学习红色精神。二是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组织“青马工程”学员前往全州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灌阳县革命烈士陵园、酒海井红军纪念园等地进行现场教学。通过参观现场教学点,聆听革命故事,增强学生学习湘江战役历史的体验感、获得感。

3.赴湘江战役旧址展开社会调查。一是采访拥军家庭,寻找湘江战役的民间记忆。深入基层访谈健在的老红军战士,与革命斗争的见证者、参与者进行对话交流,获得有关湘江战役的第一手材料。如采访全州县才湾村的蒋石林一家86年来祖孙5代守护红军烈士墓的故事、灌阳县枫树脚屯黄合林一家祖孙3代保红旗45年的感人事迹,还原红军与民众的鱼水情深。二是开展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研究。调研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为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建言献策,增强大学生公共参与的社会意识和公共服务的社会责任感。

结语

大学生正处于成长成才的“拔节孕穗期”,现阶段其所具备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了他们选择什么样的成长道路和方向。湘江战役是中国革命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天然的“教科书”。将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筑牢大学生理想信念根基,激励大学生敢于斗争、奋斗到底,厚植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等方面意义重大。各高校要着力从“创新教学方式,打造红色文化精品课程”“筑牢阵地,构建红色育人格局”和“回归实践,发挥‘体验式’红色育人作用”等方面着手,以创新融入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更能让大学生读懂湘江战役、了解历史,激励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湘江战役红色
红色是什么
湘江渡
悠然湘江上
战役中的你
红色在哪里?
红三十四师浴血奋战湘江之侧
追忆红色浪漫
湘江等
备而不发,功不可没——评抗美援朝“第六次战役”
抢占三所里 阻敌建奇功——忆抗美援朝二次战役穿插作战中的先遣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