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题中的中国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入
2024-01-20林易闻 夏文欣 王安琪 蔡瑞慧 贾敏
林易闻 夏文欣 王安琪 蔡瑞慧 贾敏
摘 要:在当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的大环境下,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题板块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掌握的中国文化与思政教育方面的知识。本文从近几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题的命题方向出发,对其中包含的中国文化内容与时政热点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帮助学生摆脱“文化失语”困境,坚定文化自信,让思政教育融入英语课堂。
关键词:四六级翻译题;中国文化;思政教育
作者简介:林易闻,夏文欣,王安琪,蔡瑞慧,賈敏,中国计量大学。
翻译题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占比15%,分值较高,同时也是许多学生比较头疼的题型。近年来,中国文化与思政教育主题越来越受到出卷者的青睐,逐渐成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题的重要题材。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文化与思政教育将在日常英语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也促使四六级翻译题的形式和内容有所变化,更加突出中国文化与思政教育的内涵与表达。鼓励学生了解、学习中国文化,加强思政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应对四六级翻译题时做到精确翻译,避免出现“中式英语”,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使思政教育真正发挥实效。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于2013年12月起实施改革,翻译题型方面,从原来的句子和短语翻译改为段落翻译,考查形式也从重语法结构改为对中国文化的准确翻译。翻译题型改动较大,对学生的要求也更高,学生除了要掌握语言基本技能,还要努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运用能力。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国家对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能够讲好中国故事、参与全球竞争的高素质国际化外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
一、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板块精析
通过翻阅近10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板块真题及译文,不难发现,其选题多涉及中国文化和思政教育,如中国的饮食、地理、文学以及时政热点等。以2022年下半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翻译题为例,四级考了二十四节气(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范畴),六级考了三大高原(属于中国地理范畴)。文字符号和句法皆是表象,翻译的本质是探寻文字背后隐藏的含义,并打破文化壁垒,完成含义的“近似等值”转换。
(一)四级翻译题分析
此次四级考试中对立春篇和立秋篇的翻译,令大多数学生犯难的应该是对谚语和成语的翻译,很多学生对于“一年之计在于春”和“一叶知秋”的翻译感到无从下手。其实四级翻译题对于高级词汇的运用要求并不高,重要的是将原文意思完整、准确地表述出来。“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指在一年开始的春天便要做好全年的安排和打算,之后能否有大收成依靠的是春天能否有个好开头,所以可以将其译成“The whole year's work depends on a good start in spring.”。不难发现,这句译文中没有任何一个词是超纲的,甚至连初中生也可以完全掌握,但为什么许多大学生在考场上会感到困难重重呢?除了紧张等心理因素,主要原因还是平常积累不够以及缺乏相应的翻译技巧,这是大多数大学生的通病。再来看“一叶知秋”“秋老虎”该如何翻译。对于“一叶知秋”的解释,其实原文已提及,就是人们看到树叶开始变黄飘落时,知道秋天已经来临。看到这里,答案已经很明显了,可逐字翻译,“一叶知秋”的译文就是“falling of one leaf indicates the autumn”。
(二)六级翻译题分析
对比四级翻译题,不难发现,六级翻译题无论是词汇量、题量还是翻译技巧,对学生的要求都比四级要高。以2022年下半年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翻译题中的“青藏高原”篇为例,中文原文多用短句,结构灵活,对学生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其中较难翻译的词组有“世界屋脊”“风景秀丽”“淡水供应源”“草地覆盖率”等,“世界屋脊”“草地覆盖率”为固定搭配,即“the roof of the world”和“grassland coverage”,若想在考场上将其精确翻译出来,学生在课余时间就必须注重积累。而像“风景秀丽”“淡水供应源”的译文相对来说就比较灵活,可以有多种译法。“风景秀丽”乍一看难度较高,让人摸不着头脑,可以采用同义替换,变成“美的风景”。这样一来,其英文译文便手到擒来了。而“美的”这一形容词就有多种选择了,简单一点可以直接翻译成“beautiful”,若想让译文提升一个层次,可以采用更高级的词汇,像splendid就是极佳的选择。“淡水”在英文中有固定术语,即“fresh water”,需要平常积累。而“供应源”的翻译则有多种选择,可以以“源”为中心而不翻译“供应”,“source”一个单词即可表达原文的准确意思;亦可以“供应”为中心,辅之以“源”的含义,用“provider”来表达再合适不过。词组的翻译只是翻译题中很小的一部分,更重要的还是译文的整体框架。在六级考试中解答翻译题时,学生需多多运用过去分词作状语、with状语结构、现在分词引导状语从句等方法,让英文译文的结构多变,使其既具备句法上的可读性,还具备语法上的严谨性。
(三)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题总结分析
总体上,近10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板块的选材来源较广,但总体考查方向并非学生的语言基本技能,只要学生熟知原文中涉及的中国文化,能够翻译出相关的英语词汇,利用简单的句式能够写出基本无语法错误的句子即可。相反,若学生并不熟悉题目中出现的中国文化,脑海中无法蹦出对应词汇,要想翻译出准确译文便很困难了。这也给教师敲响了警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观念,除了给学生教授语言技能外,还要提高学生的文化输出能力,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中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二、“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普遍存在于各大高校
许多大学生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无法正确翻译与中国文化、社会现象以及当前的时政热点相关的语句。这反映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很是严重。许多学者就大学生是否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展开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如关敏、苏雪梅以山西大同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查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程度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水平。研究表明,非英语专业学生存在严重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欠缺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在各个高校都存在,必须想办法尽快摆脱这一困局。
三、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及思政教育融入英语课堂
面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题中的中国文化和思政教育内容及日益严重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必须要加强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并将思政教育融入英语课堂。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其中的国学文化经典、传统民俗文化以及哲学理念都是培养当代大学生文化翻译能力的宝贵资源。
(一)积极开拓课堂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播能力
教师要有创新思维,不拘泥于传统教学模式,要尝试不同教学方法,如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翻转课堂教学。课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录制或上网查找相关背景知识的短视频,以学生的平均水平为基准,选择符合其特点的中国文化资料来拓展教学内容,并上传到线上教学平台,鼓励学生利用课前时间预习相关内容。还可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跨文化交际”“理解当代中国:汉英翻译教程”等选修课,有意识地帮助他们了解中外文化差异,加强其对中国文化的感知力和欣赏水平,进而逐步培养他们的文化传播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课后为学生提供与中国文化、社会发展相关的阅读资料或学习软件、学习网站,帮助学生积累相关的词汇和句型。教师还可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和各种教学资源平台,如钉钉、超星学习通、腾讯会议等,在课堂上设置有关中国文化、时政热点等素材的抢答题、有奖竞猜等,鼓励学生主动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邀请校内留学生,让他们以presentation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看法,中国学生可以就此展开辩论,教师在一旁进行辅佐,让双方都能体会到文化差异、文化冲突。同时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双方的表达能力和相关词汇储备量也有所提高,学生因此对中国文化更加了解,树立了文化自信。
(二)加强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培养其文化翻译能力,注重实践
当今我们已步入信息化时代,各种各样的英语学习资源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我们需要从中挑选,精读、精听,才能更好地应对四六级考试中的翻译难题,培养学生的文化翻译能力。英语、翻译专业的学生可以创建英语学习公众号,将网络上的信息进行筛选、编辑,配上精美的图片和解释,最后由教师审核,再发布于公众号,供广大学生阅读了解。如此,经过一层层加工处理,学生最后得到的信息非常有针对性,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达翻译理念、传播中国文化,在保证阅读效率的同时还能激发起他们的阅读兴趣。除此之外,一些网站的内容与中国文化与時政热点紧密结合,而寻找这些干货满满的网站则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不仅如此,了解汉英两种语言不同的句法结构对于提高翻译水平和能力也有一定帮助。汉语表达常用无主句、短句,言辞犀利,行文对仗工整;而英语的行文简洁明快、逻辑严谨,并且常用从属结构,多种从句。了解二者的不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翻译。
将理论学习运用到实践中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大学生应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自觉进行汉英翻译练习来巩固基础知识,可以练习CATTI三级笔译考试的真题来进一步提高翻译能力,在练习过程中查漏补缺。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积极开展英语社、英语角等活动,如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的格致英语社,定期提供与中国文化相关主题让学生们参与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学以致用,还能进一步提升中英文切换能力,将理论运用到翻译实践当中。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助力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知识,可通过阅读打卡的形式,帮助学生改掉懒惰的毛病,让他们爱上阅读、自觉阅读。首先是阅读教材的选择。像《理解当代中国:汉英翻译教程》中涉及的中国时政文献翻译理论与实践,紧跟热点,编排合理,并从汉语和英语双角度分析文本,无论是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还是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均大有裨益。以中国时政文献翻译策略板块下的语义聚焦为例,该书先对语义聚焦进行了简短的介绍,然后分为六小板块,如“语义对应”“语义解释”等,在对应的翻译策略下进行翻译,准确传达了原文词汇语义内容。再如《英语畅谈中国文化》,该书涉及传统儒家、道家的智慧,汉字,中国传统节日、美食等内容,涉及领域广泛,难度适中,非常适合水平在四六级左右的大学生阅读。其次是阅读方式的选择。大学阶段的学习不同于高中的应试教育,大学生要摆脱传统应试教学的影响,提升自学能力。百词斩、不背单词等App都是广泛应用的英语学习软件,而学习强国App中包含每日重点新闻、时政热点、新时期思想等内容,大部分内容有对应的英文版本,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进行选读。如此一来,不仅能提高自己的英汉翻译水平,还有大量的中国文化知识输入,对于提高自身的中国文化对外推介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四、结语
基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题型的改革,教师科学合理地将中国文化与思政教育、翻译技巧理论等融入英语课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翻译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孙有中,张威,程维.理解当代中国:汉英翻译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2.
[2]唐洁.对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非英语专业学生文化翻译能力培养的思考[J].海外英语,2022(14):144-145.
[3]王志茹,陆小丽.英语畅谈中国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
[4]张珊珊,张元元.文化自信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J].普洱学院学报,2022(4):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