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PDT的胆管癌患者,出院后要学会“避光”
2024-01-20韩冬张硕
韩冬 张硕
PDT是一种有氧分子参与的光敏化反应,其基本要素是氧、光敏剂和可见光(常用激光)。首先肿瘤组织选择性摄取光敏剂,并储于其内,随后在适当波长光线局部照射后,光敏剂被激活,产生光敏效应;光敏剂在吸收合适波长的激活光线后,从基态转变为激活的单线态,再与氧起反应,产生高活性单线态分子,后者与分子氧起反应,产生激发态反应性单态氧,再与邻近的分子(如氨基酸、脂肪酸或核酸)相互反应,产生毒性光化学产物;直接的细胞毒性和局部的微血管损伤,将导致癌细胞凋亡和坏死。与化疗、放疗相比,PDT具有创伤性小、全身毒性低、组织选择性高,以及可重复治疗但不会产生耐药性等特点。
对于接受PDT疗法的患者,治疗前需要完善相关检查,以确保符合适应证。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通过静脉输注光敏剂,医生会在光敏剂输注48~72小时内观察荧光情况,并进行激光治疗。术后,光敏剂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在体内完全代谢(夏季60~90天,冬季30~60天),因此,为了避免会产生光敏反应,如皮炎、畏光或头晕等,患者在出院后仍需要避光生活一段时间。
出院后,患者最好居住在阴面的房间,使用避光窗帘以遮挡室外的强光;床擺放在阳光直射不到的区域;室内可用普通照明灯光(40W以下荧光灯、4W以下LED灯),研究发现,弱光可促进光敏剂的排泄;手机、电视、电脑均可使用,但需要调暗屏幕,控制时间,视网膜细胞是不可再生细胞,一旦损伤是不可逆的;患者如需离开房间,穿避光防护服或者穿长袖衬衣、长裤子、手套、长袜子、鞋子、戴宽边遮阳帽及围巾,并全程佩戴能阻挡蓝光或红光的护目镜,镜片白光穿透率需小于4%;患者如果去户外,应同时使用厚的不透明物理防晒霜(如锌或二氧化钛)。再者,在饮食方面,建议患者进食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及纤维素的食物,如油炒胡萝卜,可促进光敏剂从体内排出。此外,考虑到患者需要避光生活一段时间,容易产生焦虑、孤独、抑郁等情绪,所以家人要多陪伴、关心、鼓励患者,帮其渡过这个“黑暗期”。
那么,何时能结束避光呢?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第1代光敏剂为血卟啉的衍生物,代表药物是喜泊汾,其避光时间是30天,在这段时间内,阳光直接照射皮肤会引发红肿、瘙痒、水疱、色素沉着等光敏反应。30天后行光敏试验阴性,不可以于日出前、日落后到户外呼吸活动。这个过程要循序渐进,如无不适,方可恢复正常生活。
光敏试验通过于治疗后的第30天开始,在中午(冬季)或下午3点至日落前(夏季),用牛皮纸信封剪一个2cm×2cm小孔,使患者小面积皮肤暴露于日光下10分钟(其他部位的皮肤应避光)。如无光敏反应,第2天更换位置,在同一时段暴露于日光下15分钟,如有光敏反应,则需继续避光,1周后重复上述试验。
除了要注意避光,患者还需要预防相关并发症。PDT后需常规放置胆管支架和PTBD引流管(一种细长的管状装置,通过穿刺肝脏和胆管系统,将梗阻的胆汁引流到体外),以确保胆汁引流通畅并预防胆管炎发生。患者居家期间应注意PTBD引流管是否通常;引流液的颜色和量是否正常;是否有腹痛、高烧、黄疸等不适症状,如有异常立即前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