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
——以大别山地区为例

2024-01-20陈永典于丽娜

关键词:大别山红色资源

陈永典 于丽娜

(黄冈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湖北 黄冈 438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在2020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尤其是对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大别山革命老区,有着28年红旗不倒的伟大历程,在革命发展过程中孕育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因此,有必要将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助力乡村振兴的实现。

一、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基础

2023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强在谈到乡村振兴时,提出当前应当关注“全面”“特色”“改革”三个关键词。其中的“特色”主要是指,要根据当地的地域特点来打造各具特色的地域风貌,要保护好传承好地域文化、乡土文化,充分彰显各地的优势[2]。而大别山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制度、经济、文化和生态等方面的价值,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带动大别山地区乡村振兴。

1.制度赋能:红色廉政文化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要“照镜子、正衣冠”。以革命历史为镜,才能“洗澡治病”。明白“民心向、党必兴,民心背、党必衰”的道理,要坚持以服务群众、爱护群众为荣,才能确保党获得最广泛的群众拥护和支持。

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地区党组织始终不忘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将党风廉政建设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以模范的执行去团结群众、凝聚力量,夺取胜利。为弥补党内监督、群众监督的不足,鄂豫皖苏区颁布了惩治腐败法律法规,成立了革命法庭和革命军事法庭,将反腐败斗争纳入制度化轨道。红色廉政建设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当今,建设新时代的大别山乡村,更需要把大别山的红色廉政建设融入到乡村基层组织治理中去,发挥其应有的效能,为乡村体制机制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助力乡村振兴。

2.经济赋能:红色文化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物质支撑。“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也是其基础要求,没有产业的繁荣发展,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3]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一定的产业支撑。大别山地区有十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有待开发,并且这些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存在着较大的经济效益。如不同地区的博物馆、纪念馆、革命遗址等,可借此来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业,从而带动周边乡村的发展;可借助旅游业的发展来带动农家乐、民宿等产业;可以通过开发特色小镇,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此参观旅游,也有利于解决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通过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于当地的经济建设中,可以更加科学有效地帮助当地农村实现富裕,更好地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更好地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因此,应充分地挖掘大别山地区的红色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业,打造美丽乡村。

3.文化赋能:红色文化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这种文化是当地人民在实践基础上所创造的一种地域文化。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体现在大别山精神上。所谓“大别山精神,是指从1921年到1949年这28年间,由大别山地区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中,以鲜血和生命凝聚成的坚定的革命信念、革命意志、革命品质和革命行动的总和。”[4]其核心内涵为“坚定信仰”“顾全大局”“勇当前锋”“不胜不休”以及“万众一心、紧跟党走、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等,构成了大别山区革命精神的重要内容。在革命岁月的洗礼过程中,这一精神得到了沉淀与升华。在新时代,学习和弘扬大别山精神有利于大别山地区的人民凝聚共识,集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4.生态赋能:红色文化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生态环境支撑。大别山地区有着优良的自然地理环境。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利用这里独具特色的地理位置,使得红色政权在此生根发芽,并且借助这里的地理优势,建立了多个革命根据地,这也为红色文化资源的产生奠定了一定的历史条件。大别山地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在这里可以考察不同类型的奇峰怪石、瀑布等自然资源景观,以及一些野生动物资源和珍贵的植被。这些自然景观和生态、生物资源也是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生态环境更适合吸引游客来此参观,领略大别山地区独特的自然风情,领悟浸润在自然风情之中的大别山精神,以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大别山精神助力乡村振兴。

二、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现实困境

大别山地区可以借助红色文化资源来推动乡村振兴,但就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1.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碎片化。大别山地区位于鄂豫皖三省的交界处,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有很重要的思想教育价值,发展红色旅游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但从当前大别山地区红色资源的开发现状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从资源分布上看,由于大别山地区横跨的范围较广,红色文化资源的分布也较为分散,各个省份之间并没有实现统一规划,呈现碎片式的开发状态,没有形成资源合力。其次,从资源开发来看,出现了不同省份景区之间的恶性竞争,这对于发挥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还会对游客的参观体验造成一定的困扰,不利于民众对大别山红色文化形成整体认知。且单个省市对于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开发也十分有限,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无法发挥其最大效益。最后,从宣传角度来看,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宣传也缺乏整体性,各地区在宣传过程中突出了当地红色文化的独特性,但忽视了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的整体性,在宣传过程中缺乏不同地区之间的有效互动。由于宣传的力度不够,相比于延安红色文化、井冈山红色文化而言,大别山红色文化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还不高。同时,宣传过程中所运用的宣传手段也较为单一,不能更好地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

2.革命老区青年人才流失严重。大别山地区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山区与农村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一些年轻人更愿意选择去大城市发展。人才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相应的红色文化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同时,这些地方能够提供给青年人才的就业机会和岗位也比较少,当地的人才流失较多,留守的更多是一些缺乏劳动力的老人,以及一些留守儿童,出现了空心村的现象。这也是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的原因之一。

人才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别山地区需要借助人才的智慧和力量来实现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使其发挥最大的价值,从而推动乡村振兴的实现。当前,应当充分考虑如何留住当地的人才,如何发挥人才的优势,如何借助人才实现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大别山地区走向阳光大道,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发挥最大的经济作用,助力乡村振兴。

3.红色文化产业创新性不足。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创新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要有效发挥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作用,就应当创新当地的文化产品。而就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现状来看,其产品开发的创新性尤其不足。首先,从文创产品开发的形式上来看,大别山红色文化产品的形式单一单调,缺乏创新性多样性。尤为重要的是,大别山红色文化产品尚没有鲜明地体现当地特色,许多文创产品与其他地方没有实质上的差别,雷同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也是导致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原因之一。其次,从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所呈现的形式上来看,其形式单一,主要以革命遗址、纪念馆、博物馆为主。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这样的呈现方式不能满足当前人们的参观需求,不能突出当地的地域特色,如何在原有基础上创新呈现形式已成为当前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最后,从大别山红色文化产业宣传的角度来看,宣传手段比较陈旧单一,精准化不够,不利于提高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此外,宣传的主题内容也缺乏新意,主要以景区景色的介绍为主,导致与其他地区的主题内容趋同。

4.红色文化资源与当地自然人文条件融合度不高。一千年前,李白在登山过程中赞叹道:“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大别山因此得名。大别山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文化条件,这些自然与文化条件在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优势,但这些条件并没有得到有效地利用。从自然条件的角度来看,大别山地区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不同地质的花岗岩体,为人类进一步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提供了一个窗口。这里还有被誉为“大别第一峰”的5A级景区天堂寨,这里风景秀丽,景色如诗如画,具有极高的科普价值。由于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也孕育了一些特色的动植物资源,造就了这里独特的生态景观。例如,植物有大别山五针松、大别山石楠、都枝杜鹃等。公园内有野生植物1112种,陆生脊椎动物208种,其中,鸟类122种,爬行动物32种,两栖动物13种等,这里是华中地区重要的动植物基因库。大别山虽然有富饶的自然环境,但是这些自然资源并没有完全整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人文条件来看,大别山地区人杰地灵,从古至今有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都出自大别山区。例如,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代名相孙叔敖,他主张兴修水利,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其施教于民的做法赢得了当地人民的爱戴。还有战国时期楚国公室大臣春申君,这里的黄冈市英山县也是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昇的故乡。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者和建设者如董必武、陈潭秋、李先念等,都曾留下历史足迹和革命贡献。我党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的代表董必武,“他是大别山精神的缔造者、培育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对大别山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5]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熏陶之后,在中国通过创办武汉中学、成立各种组织、创办刊物、组织活动等方式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在宣传过程中创造了大别山精神,这也为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此外,还包括一些文艺创作者和新时代涌现出的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可见,大别山地区的人文条件是十分有优势的。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景点与人文资源多处于分离的状态,两者并没有实现有效的融合,这就不利于使游客对大别山地区的人文资源形成一个整体的认知。

因此,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需要充分利用大别山地区有利的自然与人文条件,使大别山地区的各种资源形成整体的产业链条,打造属于大别山地区独有的自然与文化品牌,需要大别山地区的各界人士齐心协力来完成。

5.部分老区乡村建设布局不科学。一方面,当地农民大多以农耕为生,为了提高农作效率,其住房多建设在生产用地附近。而大别山地区有的乡村受地势的影响,有的乡村在山区,就会使得乡村建设往往很分散,不易管理。另一方面,受到住宅地理位置和朝向方位的影响,当地农民会根据个人需要来进行修建,这也造成了住宅地的分散。分散的居住不利于乡村的整体管理,同样也不利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仅要依靠政府来进行推进,还需要当地的农民有建设的积极性,如果忽视农民积极性,缺乏主体意识,乡村振兴是难以实现的。

三、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

红色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振兴大别山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可以从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宣传角度、提高产品的创新性、实现红色文化与自然人文景观的融合以及合理规划乡村建设的角度来进行精准施策,使大别山红色文化发挥最大效用,助力乡村振兴的实现。

1.推动红色文化资源有效整合,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一是建立鄂豫皖三省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及管理机构。针对红色文化资源零散以及不同省份在资源开发上存在不良竞争的问题,需要大别山地区鄂豫皖三省共同努力,建立统一协调管理机构,进行整体策划,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有效整合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二是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宣传联动机制。三省之间的宣传应当有效互动,把握三省之间红色文化资源的共性与个性,在宣传过程中既注重个体性和特殊性,更注重整体性和普遍性,让其他地区的各界人士和游客对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形成一个整体的认知,打造出大别山地区特有的文化品牌。

2.加大资源宣传力度,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人才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乡村振兴的希望和未来在于青年人才,而大别山红色文化又是锻炼青年、培养人才的重要资源。”[6]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宣传上要先下功夫,宣传的内容和手段要贴近当前年轻人的需要,用当代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宣传。例如,可以借助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媒介来实现宣传,也可以借助报纸、书籍、论文等形式来增进人们对于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层次认识。通过相关资源多形式的宣传,打造大别山地区特有的文化品牌,让更多的人了解大别山文化。此外,也可以在当地的中小学、高校和人才市场等场所加强宣传。就大别山地区的中小学而言,当地的学校可以通过开发与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相关的校本教材,让当地的学生熟知本地区的特色文化资源,并在授课过程中教育学生要有反哺家乡的意识。在当地高校也可以宣传大别山红色文化,让更多的有志青年投身于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同时相关政府部门也可以出台一些有关助力大别山地区乡村振兴人才建设的优惠政策,为年轻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在大别山地区进行的人才市场进行招聘时,使更多的青年人才关注到大别山地区,还可以通过相关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于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的过程中。青年人才的引进会更加有利于当地的乡村振兴。

3.提高红色产品创新性,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在利用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要注重产品的创新性,打造出专属于大别山地区的文化品牌。首先,从文创产品开发的形式上来看,应当打破千篇一律的状态,创造出属于大别山地区独有的特色。大别山地区被誉为“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一些文创产品,例如地区纪念品、文具、工艺品等,可以将闻名全国的将军人物的事迹与文创产品结合;也可以开办一些雕塑厂、陶艺厂等,通过精湛的手艺来打造属于本地区特有的红色文化产品。其次,从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所呈现的形式上来看,要充分挖掘和创新传统的以革命遗址、纪念馆、博物馆等为主的呈现方式。可以通过不同的活动来丰富文化资源的呈现方式。例如举办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利用大别山地区的优势地势来进行红军战斗演习,也可以在革命遗址处配套红军服饰进行体验参观,使其真正融入到革命场景中,在大别山红色文化中体验到别样的感受,使其真正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最后,从红色文化产品宣传的角度来看,可以创新红色文化宣传的手段,借助新媒体技术可以拍摄有关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形成过程的纪录片,也可以创办读懂中国专栏活动,活动主要向大家介绍有关大别山地区革命将士们的英雄事迹,让更多的人了解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同时也可以创办独具特色的戏剧文化,来演绎大别山地区人民是如何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创造大别山精神的。在宣传的主题上也可以突出大别山地区的特色,例如“大别画卷,别样山水”“大别深处,将军故里”“红军之乡,绿色之都”等具有特色的大别山红色标语。

4.实现红色文化与自然人文景观的有效融合,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大别山地区有着富饶的自然资源与深厚的人文底蕴,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具体来看,可以借助当地的自然资源来进行有效的宣传,主要以绿色、生态为突破口,吸引更多的参观者到此进行参观旅游,从而打开乡村旅游市场。各个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应当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每个乡村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当地的自然生态进行有效的融合,鼓励村民发现发掘当地的优势所在,运用深厚的人文底蕴来实现乡村振兴。

5.完善乡村规划制度,提高农民乡村振兴主体意识。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不断优化乡村住宅设计,通过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科学规划乡村布局,以便实行有效治理。一方面要改善产业布局,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及相关产业,如开办农家乐、民宿、游乐园等,改变以往单一的农耕方式和就业渠道,这样农民的房屋建设格局也就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也有利于相关政策的落实。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教育,增强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其建设家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猜你喜欢

大别山红色资源
大别山的早晨(油 画)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红色是什么
又见大别山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红色在哪里?
资源回收
追忆红色浪漫
再见了,大别山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