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把握“五个必由之路”的核心要义

2024-01-20闫金红李繁荣

关键词:伦理中国共产党现代化

闫金红 李繁荣

(哈尔滨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 150006)

如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风险和挑战也随之增加,如何攻坚克难、解决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成为主要问题。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建设提出了新的历史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首次提出“五个必由之路”的重大论断,从思想理论角度对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概括和总结,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回答了历史之问、时代之问[1]。“五个必由之路”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成果,有中国精神作为背后支撑、有中国价值作为方向引领,高度概括了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主线,具有深刻的意蕴。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阐释“五个必由之路”,系统揭示了新时代中国取得伟大成就的成功密钥,蕴含着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的深刻思考,为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稳步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

一、“五个必由之路”的重要性

1.“五个必由之路”是中国共产党人智慧的伟大结晶。“五个必由之路”是中国共产党人智慧的伟大结晶,是对过去历史经验的总结,是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深刻要求,更是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指示灯。“五个必由之路”的提出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高超的政治思路,也蕴含了多重价值,其五个方面的内容设定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探索的结果,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存在一致性。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带领人民谋幸福,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担当。中国的近代史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特质贯穿其中。“五个必由之路”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的具体体现,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走向胜利的原因、走向成功的关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五个必由之路”的正确认识是在党和人民的奋斗历程中接受时代检验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五个必由之路”的提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价值导向,通过方向引领、制度保障引导社会积极向上发展。

2.“五个必由之路”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五个必由之路”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规律性认识,其密切关注人民的发展,从百年实践中的规律性认识确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形式。

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提出“五个必由之路”,是由于其出发立场正确,并深刻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指引中国共产党人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创造美好生活。历史和实践证明,“五个必由之路”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科学理论。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全国人民在浴血奋战中创立了新中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探索工业化建设道路,取得了一系列成就;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难的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团结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有了创新性发展,中国的科技、经济、军事、教育、体育都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新征程[2]。“五个必由之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遵循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所作的科学分析,是对党取得的重大成就的科学总结,为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注入了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治理国家的方向引领。

3.“五个必由之路”是引领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五个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指南,与中国社会发展具体实践紧密联系,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充分表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蕴。“五个必由之路”的提出是以时代为背景,根据党先前的思想与经验作出的判断与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生动写照。“五个必由之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内涵的丰富与扩展,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十八大以来,在党的全面领导下,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取得了巨大进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果,党的建设要求也牢牢把握“五个必由之路”的价值引领,全面推动从严治党向纵深领域发展,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从根本上扭转管党治党宽松的局面,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圆满完成。站在新百年的崭新起点,我们要牢牢把握“五个必由之路”的主要特点和科学内涵,从根本上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五个必由之路”的表述意境深远,是新时代中国建设的科学指南,从根本上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行了战略部署,展现了永葆生机活力的独创伟力,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二、“五个必由之路”的核心要义

1.“五个必由之路”的总体架构。“五个必由之路”从党的领导、新发展理念引领、中国道路、党的建设、中国精神等五个不同层次概括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总体框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融汇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经验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五个必由之路”在逻辑上相互联系,互为条件和支撑,深入解读“五个必由之路”,有利于更好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的经验探索和发展历程。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作为逻辑前提放在“五个必由之路”的首位,一方面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揭示了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核心要义处于“五个必由之路”的统领地位,凸显了党的重要领导作用。这表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是坚持党的领导,只有确保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相联系,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三者构成因果联系,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这表明中国道路需要中国精神、中国新发展理念的指引。“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与位于首位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相呼应,表明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中国共产党只有自我革命、自我净化才能够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

2.“五个必由之路”的基本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五个必由之路”的重要论述结构对称、逻辑缜密、环环相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纲挈领的表达。首先,从领导集体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心骨”“领路人”,也是最鲜明的特征所在。其次,从利益特征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目的是减少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当前,中国社会依旧存在分配不公以及贫富差距现象,把团结奋斗作为“五个必由之路”之一,这表明“五个必由之路”的另一显著特征是“人民性”,即坚持人民至上、缩小贫富差距、谋求共同富裕,从而不断促进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最后,从实现目标来看,“五个必由之路”具有鲜明的目标导向和价值共识,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从严治党、团结奋斗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胜利。

3.“五个必由之路”的基本目标。“五个必由之路”的实质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通过理论体系的价值建构引导我们走向价值认同[3]。它以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为起点,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础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国人口数量众多,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考验,党的全面领导使中国的发展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的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保持自己的特点,从国情和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团结奋斗是在中华文明的基础上,着力于实现共同富裕,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五个必由之路”的提出不仅对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目标引领作用,同时也为世界其他各国提供了一套“中国方案”。人类世界具有多种发展形式,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标准。不同的社会制度展现了不同国家的特色与优势,是不同社会文明的体现。西方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是以“西方中心论”和“强国必霸论”为价值引领的,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以“五个必由之路”为指引的。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4]“五个必由之路”充分展现了中国国家治理的目标维度,即在党的全面领导下,以人民为中心,为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奋斗,这充分反映了人民至上的国家治理理念。制度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基本保障,“五个必由之路”的理念为其他国家治理提供了新范式,也为世界各国经济平稳发展提供了新理念。

4.“五个必由之路”的伦理追求。任何一种规范和制度的提出都应该以伦理道德为前提,符合社会发展的伦理价值取向。当今世界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全球化、现代化浪潮席卷而来,多元主义和差异性显著。在这种多元差异的大环境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道德伦理对国家发展建设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五个必由之路”的重要概念,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责任与担当,其团结奋斗、全面从严治党的理念内含了丰富的伦理意蕴和道德追求,符合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期待。因此从伦理角度对“五个必由之路”进行解读,有利于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根基和内在价值。

长期以来,中国的伦理追求都是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百姓安居乐业。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是以马克思主义理想社会为前提的,始终秉承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伦理导向,充分考虑人的幸福,牢牢把握人民至上的价值旨归。“五个必由之路”是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伟大必由之路,在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幸福是“五个必由之路”的伦理追求,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以及贯彻新发展理念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协调伦理策略,团结奋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刻伦理要求。伦理追求和伦理策略与价值生成路径息息相关,“五个必由之路”的伦理追求和伦理策略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有序运行。

当今,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道德问题,使中国的伦理秩序面临巨大的考验。贫富差距导致社会公平问题、党内自身纪律导致的官德失守问题等等。“五个必由之路”的提出为中国社会现代性的伦理问题提供了应对策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5]“五个必由之路”有自己的伦理向度和价值,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价值体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伦理支撑。“五个必由之路”符合马克思主义人民利益至上的思想,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也需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的共同富裕而坚持努力,这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文化底蕴。

三、坚定不移走好“五个必由之路”

1.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式治理模式的最大特点在于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立场情怀在于以人民为中心,建设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6]。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因此,要想坚定不移地走好“五个必由之路”就必须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努力做到思想、行动、政治上与党保持高度一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7]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自觉做到“两个维护”,把坚决维护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政治责任,在全社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加强大学生使命感教育。除此之外,共产党人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实际行动证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8]中国的发展道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许多不同的探索阶段。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发展目标明确,实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阶段,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目标就是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保障人民的幸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紧紧联系在一起,为实现大家共同的“中国梦”而努力。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实践和理论创新的重要性,站在新百年的奋斗起点,我们要牢牢把握时代脉搏,顺应社会发展,不断拓展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各方面。

3.筑牢团结奋斗的社会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一百年来,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9]团结奋斗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要求,因此要从精神引领、制度建设、社会治理三个方面筑牢团结奋斗的社会之基。首先,思想建设方面要加强思想引领,巩固党的领导地位,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好团结奋斗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团结奋斗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强基固本,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制度建设方面,要不断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构建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提高制度的团结效能,要充分发挥全国各族人民的创造伟力,将党和人民群众真正结合起来,将制度体系与精神力量结合起来,创造中华民族新的历史伟业。在社会治理方面,要加强社会监管,提高站位,不断完善社会制度,真正意义上实现全民共享,从而增强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热情。

4.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这一论断科学揭示了下一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追求。新发展理念具有科学性、人民性、开放性、实践性、发展性等理论特点,扩宽了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理论视野,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指明了前进方向,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开放的国际国内双循环,提升国际循环质量与水平,创新实践发展,把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五个方面统一起来协调发展。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位,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将生态建设深度融入到经济建设的全过程,减少高污染、高耗能企业,以绿色低循环模式促进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要将科技创新摆在全局核心位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力,健全区域协调机制,根据区域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实现不同程度的高质量发展,缩小城乡贫富差距,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明确永续发展的结构要求。要更深层次推进对外开放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扩大内需,增强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还要积极参与到全球经济治理中去,推动世界经济体系改革,加强“一带一路”建设,以共享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格局。

5.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10]党的自我革命是党防范风险、永葆生机活力的关键,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需要持续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用高标准、严要求来建设党。十八大以来,党内的许多突出问题已被解决,党风建设进入新的良性循环,但“四大考验”“四种风险”始终存在,因此只有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才能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10]。

“五个必由之路”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五项之一,反映了强烈的价值规定性,它揭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全面从严治党,要做到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统领地位,从思想和制度两个方向对党进行建设。法律和道德都是促使社会积极向善发展的重要武器,两者相互补充、同等重要。因此,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就要做到德治与法治并行,在思想道德方面,加强党内教育,从根源上强化党风廉政。在法律方面,要严明法律法规,用法律手段铲除周围的歪风痼疾。还要加强党的政治监督,制定党员干部学习质量体系,把握“好干部”标准的内在逻辑,用权力监督实践,把党内政治监督做到具体化、常态化,用好巡视监督的“利剑”,努力做到思想建党与政治建党相统一。除此之外,还要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在全党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党员干部树立正确义利观,理清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教育的逻辑路径,明确新时代制度建设总体思路,加强“分享权力”的执政理念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前进方向。

猜你喜欢

伦理中国共产党现代化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