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实现身份书写

2024-01-19刘威

参花·青春文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身份

一、引言

多丽丝·莱辛是20世纪英国极具代表性的女作家之一,自20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日起,获得了来自世界范围的更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她是一位创作力极强的作家,63年的创作生涯中,完成了近60部作品,也正是因为创作时间跨度巨大,读者能从她的作品中看到人在时代洪流中的起伏颠簸,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评价,“莱辛与伟大的十九世纪叙事传统息息相通,但我们也可以把她的作品视为揭示二十世纪人行为方式的教科書,而且同样重要,可以通过它们发现在一段最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里许多人曾如何思考。”她的创作以人文主义关怀作为底色,关注普通人尤其是边缘群体在特定生存语境中的思考、迷惘、情感归属和身份认同等等。夏野于2022年出版的《多丽丝·莱辛小说的身份书写策略》就以莱辛的小说创作作为研究对象,敏锐地关注到了小说反复出现的主题——身份认同问题,但是又并未止步于对莱辛小说身份书写本身的探讨,而是试图探索一条关于莱辛身份问题研究的新路径,即莱辛以什么样的方式书写,这种书写策略和身份书写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这对多丽丝·莱辛的研究有拓深性的价值。

二、莱辛创作中的身份关怀

“文学历来关心和身份有关的问题。文学作品对这些问题或清晰或含蓄地描绘出答案。在不同角色界定自己,同时也被他们各自不同的经历、不同的选择和社会力量对他们的作用这个大混合物界定的过程中,叙述文学始终追踪着他们的命运。”文学天然地就和人的身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尤其是自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开始对身份问题有了理论的自觉,这是因为看到身份作为一种话语,其自身蕴含着一种反抗性力量。”文学批评界也开始有意识地发掘文学创作中的身份问题。

莱辛因为其极强的人文主义思想,从创作之初就对人的身份,尤其是边缘群体有着充分的关注与深刻的反思。很多评论家都界定莱辛为女性主义作家,以她的创作中对女性身份问题的关注作为观点支撑。但这不足以涵盖莱辛身份关注的全部内容,她以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把目光放在所有需要被关注的群体上,深入到个体的、群体的具体的生存处境中,透视他们的内心世界,以平等的姿态,而非自上而下的怜悯去感同身受式地描述,这是莱辛对身份认同问题所做出的文学努力。

夏野在《多丽丝·莱辛小说的身份书写策略》的前两章就明确且系统地论述了莱辛创作中对于身份问题的关注。首先明确了“身份/认同”的概念,“身份是实际上类似于社会学上所谓的‘角色(roles)与‘角色设定(roles-sets),它是根据一定的社会制度、组织规则所建立起来的社会位置,个人的角色与身份定位就产生于个体与其身处的各种社会关系的协商安排之中。”结合主体概念的发展和演变,明确了“身份/认同”随着其内核主体概念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主体性其实是一种我对于自我的态度和感受,它包括仪式层面的思维和无意识层面的情感,这些意识和无意识使我们能够判断和感受“我们是谁”,而且这些意识和无意识也使我们能够确定自己在文化中的位置,即文化身份认同。在此基础上,书中重点阐释了莱辛所在的时代语境,尤其是全球化语境中身份问题的特殊性,莱辛创作中的身份书写充分关注和应和了时代语境的特点。但是,夏野的研究并未止步于此,而是进一步指出,莱辛的这种身份书写来自她本人的人生经历和价值选择。莱辛是一位人生的流浪者,虽然是英国人,却出生在非洲的农场,长大后又重新回到欧洲,她一直处于文化的迷茫当中,一直在寻找属于自己的文化身份,她无法真正成为非洲人,也无法彻底摆脱长时间生活在非洲所受到的文化浸染,彻底融入英国文化当中。她的身份交杂着不同的文化,所以她也想为同样处于身份迷茫中的个体和群体而发声。而且,她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人文主义思想和责任感已经融入她的血液中,她无法对全球化语境之中不同文化的交流和冲撞视而不见,处于全球化语境中的个体和群体的生存处境和内心感受,成为她避无可避的主题。所以,夏野在《多丽丝·莱辛小说的身份书写策略》的第二章第三节中,重点阐释和论述了莱辛小说创作对身份书写问题关注的动因。就如同她本人一样,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身份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却一直好像一直在身份的边缘地带流浪,似乎这样的人生境遇,让莱辛能够对边缘群体的身份处境更为感同身受,这也让莱辛对于身份问题带有了感同身受式的思考,而不是自上而下式的优越感。

关于莱辛创作中的身份问题,多年来也有很多研究者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谈论,而且关注的角度广泛、论述深入,但是就莱辛如何书写身份的策略问题,虽然也有人偶有提及,却大多将莱辛的身份书写和策略选择分开阐释,未能在二者之间建立起充分和必然的联系,而夏野在《多丽丝·莱辛小说的身份书写策略》中,做了尝试性的探索。

三、莱辛小说中的身份书写策略运用

《多丽丝·莱辛小说的身份书写策略》为多丽丝·莱辛研究所作的努力并不在于看到了大多数人已经关注的身份思考,而是创造性地探索了一条研究莱辛的可行性路径,即不再是莱辛小说中书写了“什么”身份,而是“怎么样”书写了身份,后者意味着作家赋予了形式本身以意义,形式和身份之间被建构起了必然的联系。所以,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从叙事手段、空间策略和身份策略入手,来探索莱辛如何书写身份。

莱辛是本就是一位非常注重形式和叙事创新的作家,几乎每一部小说都在尝试新的表现方式,被国内外学者提到最多的就是《金色笔记》,它以其独特而鲜明的创作策略给读者提供了无限的思考空间和复杂的阅读迷宫,让专业研究者和普通读者都跃跃欲试并为之兴奋,而且这部作品也最能体现形式本身就具有主题意义。夏野在探讨莱辛小说的创作策略时,不仅重点分析了《金色笔记》,还几乎涵盖了莱辛的所有小说,力图找到莱辛小说创作的共同点和相比于其他作家的独特性。

莱辛在选择叙事视角和叙事声音时,通过集体型叙事声音,突出了集体的声音,从而凸显了由集体共同创造的历史,并通过集体的叙述创造了新的集体身份,具有了身份的建构性;在多层级叙述声音的选择中,不同层级的叙述者反复叙述同一件事,但是不同叙述者呈现出不同的细节和内容,这就使事件中的人物身份不再是稳定和可靠的,从而解构了同一的身份。这就意味着,身份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本质性的,而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敞开性,是可以被建构和解构的。但如果人不能保持对身份的反思能力,那就极有可能在社会生活中习惯了刻板身份,最终本真的“我”被刻板身份所遮蔽,而失落了自我。所以,为了避免这种刻板身份对个体的控制,莱辛选择采用空间策略,对刻板身份进行反叛。

20世纪后期开启的“空间转向”研究,让空间研究进入空前深入的阶段,并且经历了从传统的地理学(空间的地域、物质性存在)到后现代地理学(空间的社会存在)到文化地理学(空间的文化存在)到新文化地理学(空间作为一种地域和社会文化的多维存在)的演变过程。第四章在介绍空间理论概貌的基础上,指出不同的表征空间可以给人物提供不同的身份,“空间看似缄默,但它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在言说”,表征空间提供的可能性反叛了刻板身份的强制性;梦境作为一种空间,也是莱辛尤其注重塑造的,这种空间相对于现实空间更具有自由性和幻想性,为人物能够体会其他身份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间;“第三空间”最具包容性、复杂性和开放性,人物在这一空间中甚至可以进行狂欢,通过对身份刻板性的彻底反叛,来反叛社会强加在这些刻板身份上的不公与痛苦。但是,身份反叛并不意味着找到了身份的出路,于是莱辛选择了身体作为探寻身份出路的策略。

身体从来不是纯粹的身体,尤其到了“本世纪中,‘身体和‘精神的界线变得模糊。人们把人的生命看成既是精神的,也是身体的,人的生命始终以身体为基础,在其最具体的方式中始终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十九世纪末的许多思想家看来,身体是一块物质,一堆机械结构。在二十世纪,人们修正和深化了肉体,即有生命的身体的概念。”身体作为一种书写策略,由不同的层面构成,生命身体关乎人的生存和死亡,它通过不同的生命体验创造不同的身份可能性;符号化的身体则通过服饰、饮食等为代表的符码的占有,来实现身份的转移和身份可能性的尝试。

四、莱辛创作研究的路径新探索

夏野的《多丽丝·莱辛小说的身份书写策略》以莱辛小说中的身份书写作为切入点,通过尝试探讨不同书写策略通向身份认同的路径,建构起一条从“有意味的形式”直达思想表达的可行路径,从而为莱辛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莱辛小说研究的新进展,这也是该书相较于其他莱辛研究的独特之处。

首先,虽然研究莱辛创作中身份问题的成果不在少数,但夏野尤其看到了莱辛对于无法发出声音的边缘群体的重视,几乎莱辛的每一部作品都力图发掘一个被遮蔽的边缘群体。他还探讨了影响莱辛做出这种选择的自身价值观和人生经历等因素。极具代表性的比如第四章对老年女性群體和第五章中被科学与理性排除在外的畸形儿群体等,“真正的怪物不是这些畸形儿,也不是所谓的社会的边缘群体,而是那些掌握了冷冰冰的科学话语的权威人士,他们才是‘冷酷无情的怪物。”她们在传统文学中很难被注意到,更不必说会有文学专门为她们发声,而莱辛则带着平等的理解和感情去为她们表达。

其次,虽然研究莱辛创作中的策略、形式和叙事等的成果也不在少数,但夏野尤其看到了作者怎样选择这些策略、形式和叙事具有的价值观和思想倾向。虽然在结构主义和叙事学产生后,学界开始更多地倾向于文本自足,倾向于在研究中把形式和思想分开,但作为有机统一的文本,形式和思想的割裂本质上是很荒诞的,所以才有了后经典叙事学的更多探索和尝试。《多丽丝·莱辛小说的身份书写策略》的主体部分,就是成功建构了一条从策略选择通向身份思考的研究路径,使莱辛小说中的身份问题不再只局限于通过情节设置、人物塑造等方式实现,而是通过策略选择来作为论点支撑,同时也为策略本身谋得了意义。

值得肯定的是,夏野在《多丽丝·莱辛小说的身份书写策略》中的研究和努力为莱辛小说研究注入了活力。然而,也要看到夏野在该书预留的未来莱辛研究的空间和可能,莱辛小说中的策略运用和选择远不止于这三方面,其他策略仍有探讨的价值。而该书中提到的三个策略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在今后的研究中找到和身份书写之间新的关联。总之,《多丽丝·莱辛小说的身份书写策略》既有开拓研究莱辛小说路径的价值,也为后来莱辛创作的研究留有了广阔空间。

参考文献:

[1]乔纳森·卡勒.文学理论入门[M].李平,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

[2]夏野.多丽丝·莱辛小说的身份书写策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

[3]罗如春.后殖民身份认同话语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4] Kathryn Woodward编.身体认同:同一与差异[M].林文琪,译.台北:韦伯文化国家出版有限公司,2004.

[5]丹珍草.差异空间的叙事:文学地理学视野下的《尘埃落定》[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17.

[6]夏野.近年来古装探案剧的城市空间营造与叙事伦理[J].艺术评论,2023(8):77.

[7]莫里斯·梅洛-庞蒂.符号[M].姜志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8]多丽丝·莱辛.浮世畸零人[M].朱恩伶,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石黑一雄创作的叙事伦理研究 ”(项目编号:22WWE43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刘威,女,博士研究生在读,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国外马克思主义)

(责任编辑 肖亮宇)

猜你喜欢

多丽丝莱辛身份
高贵的“伪证”
高贵的“伪证”
德前总理要求前妻放弃使用他的姓氏
跟踪导练(三)(5)
多丽丝·莱辛《野草在歌唱》的叙事学研究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莱辛对民族戏剧的认识与卢梭的内在关联
互换身份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