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仲年作品中的留学生形象探析
2024-01-19吴红景
“留学生”形象是中国文学史上较为经典的人物形象。对于留学生形象的塑造,一类是旁观者对留学生作出的评价性描写,另一类则是留学生本人依据自己的留学经历及感悟作出的艺术化或写实化描写。相较于前者,后者在形象刻画上更加多元细腻,是研究留学生形象的重要资料。作家徐仲年曾留法十年,他以自身独特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在作品中塑造出诸多具有代表性的留学生形象,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一、徐仲年简介
徐仲年(1904—1981),江苏无锡人,1921年赴法留学,1930年获里昂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归国,任职于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从事法语教学和翻译等工作。徐仲年一生笔耕不辍,在法语教学和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译介梅里美、大仲马以及法国象征诗派的作品,编撰《法国文学ABC》《法国文学的主要思潮》等著作,丰富了国内对法国文学的认知。其博士论文《李太白:时代、生平和著作》以及《中国诗文选》等法文作品,曾一度风靡巴黎文坛,推动中国文学在国外的传播。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作家,活跃于中国文坛,积极为《文艺月刊》《中国诗艺》《艺风》等刊物撰稿,徐仲年涉猎广泛,著有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剧本、散文以及诸多艺术评介文章,先后发表了《陈迹》《春梦集》《旋磨蚁》《双尾蝎》等作品。
二、《双尾蝎》《彼美人兮》内容概述
在徐仲年诸多的文学作品中,长篇小说《双尾蝎》和《彼美人兮》格外引人注目。更为重要的是,这两部小说都以留学生为主要描写对象,是徐仲年塑造留学生形象的重要文本。
(一)《双尾蝎》
《双尾蝎》是徐仲年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分为上、中、下三部。上部以楊明辉、殷智本、余家煌三人结拜开篇,依次讲述杨明辉出国留学、杨明辉与留学生袁瑛结为夫妇、殷智本出国留学,破坏杨明辉的婚姻事业等情节,最后殷智本被学校申斥回国,杨明辉与袁瑛皆获博士学位并准备回国。中部以杨明辉夫妇归国并任教于春申大学开始,讲述了殷智本诱骗袁瑛好友裴玉卿不成,便恼羞成怒,用奸计陷害杨明辉夫妇,导致袁瑛自杀,杨明辉出走报仇。下部以余家煌和裴玉卿的结合开篇,讲述了殷智本彻底丧失底线,投入敌方阵营,而杨明辉、余家煌与裴玉卿则心中时刻不忘祖国,积极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的情节。最终,余家煌被殷智本杀害,杨明辉投身军营,并杀死了殷智本,带领一众人士走向光明。
(二)《彼美人兮》
《彼美人兮》是徐仲年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里昂大学留学生宗书城与法国少女露绮丝的爱情故事。二人在法国相识相爱,婚后露绮丝随宗书城回到中国。归国后,宗书城以事业国家至上,久久在外奔波,导致二人长期异地,感情也逐渐出现裂痕,最终二人离婚,露绮丝独自返回法国。这部小说在情节和人物设定上都带有一丝作者自传的影子,同时以多位留学生为原型,形象生动地塑造了宗书城这一留学生形象,再现了法国的风土人情,别具一番滋味。
这两部小说虽在情节上各具特色,但均以留学生为主人公,主要展现留学生在留学期间的种种表现与归国后的生活境遇,并紧密结合现实背景,塑造出诸多特征鲜明的留学生形象。
三、徐仲年作品中的留学生形象
徐仲年笔下的留学生形象主要包括三类:一类是留学期间懒散懈怠、玩世不恭的形象,如《彼美人兮》中的张先生和黄先生;一类是妄图以一纸文凭归国谋仕,肆意钻营之人,如《双尾蝎》中的殷智本;还有一类则是踏实好学,归国后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之人,如宗书城、杨明辉等人。徐仲年对前两类留学生形象着墨不多,但在字里行间充满浓厚的批判意味,对于第三类留学生,徐仲年则将其置于主人公地位重点描写,足见其立场与态度。在徐仲年笔下,这些留学生在留学期间心中时刻惦念祖国与家乡,归国后,他们迅速融入祖国的怀抱,凭借自己胸中所学,很快成为活跃在中国大地上的优秀青年。但是,徐仲年对这类留学生形象的塑造又并非千篇一律地打造“英雄式”人物,而是基于他们各自不同的现实经历,塑造出丰富多元、生动现实的形象,下文分述之。
(一)杨明辉:脚踏实地,上下求索
杨明辉是《双尾蝎》中的主人公,他出身贫苦却胸怀大志,考取了官费留学资格,踏上求学法国之路。在法国,他学习刻苦努力,课上参不透的知识,课后寻求同学帮助及时补上,顺利在里昂大学陆续取得三张文凭,又转入巴黎大学学习,获文学博士学位,并得“优异褒奖”,如小说中所说:“若论实学,如明辉的人,不是没有,却是难得。”归国后,杨明辉顺利进入春申大学任教,很快成为学校的中流砥柱。当战争来临,他凭借一身正气与本领,成为学校爱国宣传工作的领头人物。不久,妻子袁瑛遭殷智本陷害而自杀,炮火也愈加频繁,此时他选择离开学校,投入到更艰难的工作中去。当他准备和余家煌共图一番事业时,余家煌也被殷智本杀害。并肩战斗的爱人与兄弟接连离世,唯有他侥幸存活于世间,此时的他便带着家仇与国恨,投身军营,手刃了殷智本,报仇雪恨。归国后的短短几年,他的婚姻和事业皆遭受了巨大的不幸,情感和精神也一度崩溃,他从一个“珠圆玉润”的胖子变成了一个眼睛凹陷、皮肤粗黑的瘦子,尽管如此,他心中仍保有对生的渴望与对家国的责任担当,而这份渴望与担当也让他在现实面前一次又一次调整自己,朝着正义和真理的方向出发。
(二)宗书城:品学兼优,赤子之心
宗书城是小说《彼美人兮》的主人公,家学渊源深厚,自幼承母教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直至出洋留学。在法国,他在里昂的纺织学校学习丝织,并在课余积极向法国人推介中国文学,如露绮丝的母亲在给他的信中便写道:“从这些信中知道中国除了孔孟之外,还有大诗人李白与杜甫。您所编译的这两大家的诗,不但使我领略诗之美,而且使我佩服您法文造诣之深。”不仅如此,宗书城在与露绮丝母女见面时,送给露绮丝母女的礼物也是有关中国文学的书,介绍起中国文学更是侃侃而谈,信手拈来,令露绮丝的母亲大为吃惊,发出“不料一个异国青年如此渊博”的感慨。从纺织专业毕业后,宗书城又进入里昂大学攻读文学,他的博士论文得到评审法国教授们的高度赞扬,并获得“最优秀”的评语。归国后,宗书城思考良久,决定凭所学丝织技术进入实业领域,在规模庞大的裕华纺织厂中,宗书城很快成为全厂的总工程师,带领全厂工人在风雨飘摇之际度过一个个难关。
(三)袁瑛与裴玉卿:秀外慧中,胸怀大义
徐仲年笔下的女留学生皆具有真才实学,明辨是非,朴素善良,胸怀家国大义,其中以《双尾蝎》中的袁瑛和裴玉卿最为典型。袁瑛性格热情大方,对初到法国的杨明辉在学习和生活方面都主动施以援手,同时也促成了自己的姻缘。婚后,她尊重丈夫的事业选择,面对殷智本的示好能够守住底线,同时竭尽全力完成自己的学业,获得文学博士学位。归国后的她俨然成为有知识有力量的女性代表,她担任春申大学教授,并积极从事爱国宣传工作,成为学校爱国事业的中坚人物。然而,当殷智本一次次不择手段诬蔑、诋毁她时,她却陷入了迷茫与困惑,思虑良久之后,她将一切过错归咎于自身,选择以死来保全身边人。裴玉卿与袁瑛是多年挚友,她同样于法国获文学博士学位后归国,在北平女子师范大学任教,并与杨明辉等人一同从事爱国宣传工作。她深谙家国大义,对丈夫的爱国事业大力支持,对殷智本之流嗤之以鼻。不幸的是,丈夫遇害身亡,自己也在逃亡中流产,短时间内的巨大变故使她终日以泪洗面,但她仍旧坚强地活着,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并始终对未来怀有希望。这两位女留学生,皆学贯中西,并在归国后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为国家做出贡献,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们的结局令人叹惋。
总的来说,徐仲年笔下的留学生以正面形象为主,这些留学生心中多怀有家国大义,刻苦努力,小有所为。他们身上没有虚荣骄傲和崇洋媚外的不良风气,归国后,他们时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并不断调整自己的人生方向,但他们的一些行为又不可避免地受到自身思想与现实情况的束缚,因而在个别具体行动上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但也正因如此,这些留学生避免了“脸谱化”与“类型化”的倾向,呈现出圆型人物的特点,更加真实生动。
四、留学生形象书写背后的思考及意义
当留学生本人成为留学生形象的创作主体时,他与自己所创作的人物形象之间便有了千丝万缕、难分彼此的关系,一方面是自我亲身经历的艺术投射;另一方面是外部声音的潜在影响,在相互交织中呈现出独特的“留学生文学”文本,蕴含着作者的思考,呈现出独特的意义,徐仲年的作品即是如此。
首先,徐仲年表达出对留学生及自我文化身份的思考与定位。在小说中,徐仲年将殷智本比作一个双料的“双尾蝎”,以极尽夸张的手法描写殷智本的心术不正,极力否定此类数典忘祖之人,同时又在作品中对杨明辉、宗书城等人持肯定态度,用大量笔墨描写他们在国外如何不卑不亢地与人相处并不遗余力地推介中国文化。由这两种反差极大的态度,足以窥见在徐仲年眼中,中国留学生即应当在留学国家自尊自强,不忘自己的中国人身份,时刻为振兴国家而刻苦努力,归国后应为祖国积极做出贡献,成为一名有良心的知识分子。事实证明,徐仲年本人也用自己的行为很好地诠释了自己对留学生文化身份的这一定位。徐仲年本人曾留法十年,留学期间表现优异,发表了诸多文章译介中国文学,毕业后拒绝欧洲汉学家的留法邀请,坚决回国,归国后积极投入祖国的教育事业和翻译事业,并为传播中国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是对留学生归国后方向道路的思考。对于留学数年的留学生来说,背井离乡多年,归国后能否重新适应,又应该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和道路,将心中的理想化为实际,是一个普遍而现实的问题。徐仲年对于这一问题给出了他的答案。在小说中,杨明辉、裴玉卿、袁瑛归国后皆入大学任教,为国内学子带来了新知识和新思想。而当战火来临,他们及时挺身而出,重新规划自己的方向与道路。
杨明辉在经历多番曲折后投身军营,在祖国危难之际,守住自己知识分子的良心与担当,为当时的留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而宗书城一开始便决定不以文学博士头衔进大学任教,而是进入实业领域,做出更能投入到实际应用中的成果,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从杨明辉到宗书城,留学生归国后的个人价值得到更好的实现,出路也变得更加明晰。
最后,徐仲年笔下的留學生形象凭其生动的塑造与深刻的思考,而在诸多留学生形象中独具特色。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留学生自己成为留学生文学的创作主体,他们笔下的留学生形象较之前相比变得更加细腻生动,打破了正反绝对两面化的形象,而呈现出复杂的面貌。这一时期,占据主流的是“零余者”形象,如郁达夫《沉沦》中的主人公,这类形象,在国外常怀有弱势的心态,归国后也鲜有作为,彷徨苦闷找不到出路。然而,作为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徐仲年笔下的留学生却鲜有这种心态,相反,他们通过自身的实力与不卑不亢的态度,获得外国人的赞赏,并在外国积极传播中国文化。而对于归国后面临的现实情况,徐仲年笔下的留学生虽也存在一时难以适应的情况,但他们最终都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和道路,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在国家危难之际做出正向的价值选择,将爱国之情真正落到实处。以上种种皆表明徐仲年作品中的留学生形象在整体的留学生形象书写中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面貌,是留学生形象多元塑造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结语
徐仲年本人是一名留学生,在《双尾蝎》《彼美人兮》两部作品中有意识地建构着自身,将现实生活中所见的留学生凝聚成文学作品中类型丰富、生动鲜明的留学生形象,成为留学生形象的书写主体。他深入人物内心,从现实生活出发,展现留学生面临的种种价值选择,将人物塑造得立体鲜活,而在其塑造的留学生形象背后,展现的是他对留学生文化身份的定位以及留学生归国后方向道路的思考。也正因此,他笔下所呈现出的立体化留学生形象及背后的意味,使这些留学生形象在相关部分的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徐仲年.双尾蝎[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7.
[2]徐仲年.彼美人兮[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8.
[3]徐仲年.沙坪集[M].重庆:正中书局,1939.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方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的徐仲年研究”(项目编号:YCX23051) 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吴红景,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北方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方向:西方文论与比较文学)
(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