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劳动铸小学生德育之魂

2024-01-19

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 2023年11期
关键词:劳动班主任教育

邵 静

(南京市三牌楼小学,江苏 南京 210003)

劳动创造了世界文明,也促进了社会进步,热爱劳动是每位学生都应具备的品质,这也是劳动教育的根本目的。优秀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基石,更是未来人生道路上应秉承的信仰,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小学阶段正是德育启蒙的关键期,劳动教育作为德育中的重要环节,有着较强的育人价值,学生在劳动中不仅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激活自身的劳动意识,还能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意义,最终更好地完善自身的道德品质与修养。因此,班主任应重视劳动教育,以多元化的方式制定劳动课程,组织劳动活动,让劳动涵养学生品格,浸润学生思想。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简要探讨小学德育中以劳动育人的有效途径,以期为各位同人提供一些教学参考。

一、利用信息技术,深化劳动认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育尚未成熟,认知水平十分有限。班主任进行劳动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教导学生劳动的重要意义和劳动的可贵之处。比如,班主任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劳动素材,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结合中,感受劳动价值,增长丰富的劳动知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让德育理念在科技的加持下更加深入人心。

例如:班主任在课前先为学生搜集一些有关劳动教育的视频、影视片段或图片资料等,然后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为了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农业劳动,班主任可以播放《天下粮仓》这部电视剧中的一些片段,让学生了解古代农民是怎样用传统农具在贫瘠大地上种出粮食的,从而深刻地明白“粒粒皆辛苦”的内涵;也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农业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农业种植的发展历程,体会科技的力量,感受劳动的价值,逐渐激活学生的劳动意识,树立劳动精神。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劳动积极性,班主任每月在班级中评选出几位“劳动小能手”,在班会上播放他们平时劳动的视频,为其他学生树立优秀的劳动榜样。这样,原本热爱劳动的学生会备受鼓舞,增强劳动信心,原本不热爱劳动的学生也会在榜样的带动下,改变自己的观念,积极投入到劳动活动中,使整个班级呈现出良好的劳动氛围。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将学生自己写的劳动感想推送到学校的微信公众平台,这样,学生的劳动行为也能得到有效反馈,形成良性的教育循环,助力学生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拓宽视野,增强劳动认识。班主任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宣传教育,让劳动教育不再枯燥、呆板,同时,能充分发挥其育人价值,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劳动意识,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使德育理念深入人心。

二、组织社会实践,丰富劳动体验

劳动教育中,社会实践是深化学生劳动认知、丰富学生劳动体验的重要元素和途径。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劳动教育只在教室中进行,比如:让学生打扫教室卫生、清理课桌椅等,这样的教育形式太过单一,学生很难激起兴趣,良好品格的养成也受到了阻碍。因此,班主任可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体验劳动服务,比如:公益劳动、社区服务等,丰富学生的劳动认知,助力学生建立、健全自身品格,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提升个人素养。

例如:班主任可以定期举办“爱老就要帮助他”的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养老院,为老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帮他们敲腿、捶肩,打扫卫生等。在进行实际体验前,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将一些养老院注意事项告知学生,比如:老人在休息时不可大声喧哗、吵闹,扶老人时要轻手轻脚,拖地时不要将地面弄得太湿滑等,并按照劳动任务进行分组,可分成叠被组、打扫组、洗衣组、陪老人聊天组等,每个小组按照任务的多寡分配人数,即使每位学生都能各司其职,获得劳动锻炼,又不至于劳动过度。前期准备完成后,班主任就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地体验,学生在养老院中,不仅积极帮助老人,还对老人嘘寒问暖,为他们讲故事、唱歌,给老人带来了很多快乐和温暖,并高效地完成了打扫卫生、叠被子等劳动任务,养老院中充满了欢声笑语。活动结束后,学生还依依不舍,十分期待下次再去养老院看望爷爷奶奶,整个社会实践活动完成得十分圆满。当然,后期的活动回顾也是必不可少的,班主任要求学生根据此次活动写一篇“养老院劳动心得”,让学生在写作中再次回顾养老院的经历,体会帮助他人、关怀他人的成就感,逐渐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班主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深切感受劳动的深层内涵,既能丰富劳动教育形式,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助力学生形成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的高尚品格,收获良好的育人效果。

三、开展主题活动,领悟劳动价值

每个人、每种职业的劳动意义都是不同的,劳动教育归根结底,是要让学生明白劳动的价值,产生劳动兴趣,养成劳动习惯。多元化的主题活动,不仅能给予学生丰富多彩的劳动体验,还能充分锻炼学生的手、脑、眼、口的协调能力,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使学生逐渐体悟劳动价值,体验劳动乐趣。因此,班主任在进行劳动教育时,可以适时地开展劳动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劳动带来的价值和乐趣,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劳动观,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例如:为了让学生进一步领悟劳动的价值,班主任可以开展“职业体验主题活动”,一、二年级的学生去学校的菜园中,体验“一日农夫”的劳动,亲手种植瓜果蔬菜,体验播种、浇水、施肥、除草等种植工作,看着菜园中奋力生长的小菜苗,学生就会更深切地体会到菜农、果农的辛苦,明白蔬菜、水果的得来不易,面对自己种植的蔬果,也会更加细心爱护,最重要的是,学生会深切了解到农夫的劳动价值就是为老百姓培养出好吃又有营养的蔬果;三、四年级的学生,班主任让他们体验“图书管理员”的工作,让学生去学校图书馆中参与管理书籍、登记借阅等劳动,学生按照类别将图书进行分类整理,及时登记借阅信息,指导来馆读者进行图书查询等,在沉浸式的劳动体验中,学生感受到了图书管理员工作的烦琐和细致,而这一切只为给予读者更便捷、更全面的阅读体验;五、六年级的学生,班主任安排他们体验“交警叔叔”“道路清洁工”的工作,让学生在学校周边的十字路口,像交警叔叔一样指挥交通,帮助行动不便的人过马路,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还有一部分学生则穿上清洁工的制服,拿上班级中的保洁工具,到校外的马路或广场上进行道路清扫工作,将马路上的瓜果皮、塑料瓶等收到垃圾桶中,以免过路的老人和孩子滑倒、摔跤,还要将道路两旁的树叶清扫干净,保证街道的干净、整洁,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劳动最光荣”的时代精神,领悟了清洁工的劳动价值就是为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打造一个干净、整洁、美丽的家园。班主任通过开展劳动主题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职业体验中丰富劳动认知,提高劳动兴趣,领悟劳动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以劳动培养健全人格,以劳动铸造优秀品德,充分实现劳动育人的价值。

四、引导合作劳动,树立劳动精神

劳动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过程是漫长的,如果只靠课堂输入很难收获更佳的教育效果。因此,班主任应主动为学生搭建劳动实践平台,创造更多体验劳动的机会。同时,由于学生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经验的差异性,他们具备的劳动能力也不尽相同,班主任在安排劳动任务时要从学生的特长和实际能力出发,以小组合作为依托,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在合作互助中共同完成劳动任务,体验合作劳动的成就感,养成良好的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无形中逐渐健全学生品格。

例如:学生在学校中的劳动任务通常以班级打扫为主,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班主任可以制定每日值日小组制度,每天安排3 ~5 名学生合作打扫教室卫生,包括打扫地面、拖地、擦黑板、倒垃圾、擦桌椅等,值日小组采取每日轮流制。与此同时,班主任还要根据学生的身高、体能、喜好、性格特点等,为学生进行劳动任务的分工,比如:值日小组中个子较高的学生可以负责擦黑板的工作,力气较大的学生则负责倒垃圾的工作,性格较为细心的学生可以负责扫地、拖地等工作,而平时淘气爱在桌面乱涂乱画的学生则可以完成擦桌椅的工作。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擅长和喜欢的劳动领域中发挥个人优势,共同将教室环境打扫得干净、整洁又明亮。班主任还可以指定几名学生担任“劳动监督官”,既起到监督学生的作用,还需要为学生的劳动成果打分,分为“个人分”和“集体分”两种,每个小组成员的个人分汇总成集体分,班主任在每周的班会上进行评比,集体分最高的小组将获得奖励,班主任会将他们的劳动成果以照片的形式展示在班级公告栏中。有了共同荣誉,值日小组不仅会竭尽所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还会适时地帮助其他成员一起完成值日任务,力求尽善尽美。班主任通过打造合作劳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发挥个人能力的同时,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意义,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责任品质的养成,树立良好的团队精神,让劳动教育充分彰显育人价值。

五、联结家校共育,培养劳动习惯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但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唯有家校合力,才能使劳动教育渗透进学生的方方面面,发挥出最大的育人价值。班主任要加强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建立多元化的家校沟通渠道,鼓励家长在家庭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让学生在家庭劳动中逐渐感知到劳动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做一个有责任心、爱家庭、爱劳动的优秀少年,收获全面的德育效果。

例如:班主任定期开展“劳动教育专题讲座”,邀请家长参与,通过讲座让家长进一步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树立科学的劳动教育观,为后续的家庭劳动实践打好理论基础。知识宣传到位后,班主任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专门制定一份“家务劳动清单”,这份清单中的任务都是家庭中的日常劳动,比如:洗衣、拖地、擦桌子、扫地、洗碗等,学生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这些任务。家长要做的就是督促学生,并拍摄学生劳动的视频,将其发送到班级群中。此外,家长还要起到示范作用,教导学生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如何将碗洗得又快又干净、如何正确地叠衣服等,在言传身教中,学生就会逐渐明白父母的辛苦和父母对家庭的付出。每周班会时,班主任根据学生在家中的劳动表现给他们打分,评选出“班级劳动之星”,从精神和物质上给予双重奖励,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成就感。班主任通过联合家庭的方式,让学生在家庭劳动中进一步感受劳动教育的内涵,激发自身的劳动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良好的家庭责任意识。同时,在日复一日的家庭劳动中,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劳动技能也将获得有效提升,助力学生成长为独立、自主、爱劳动、爱家庭的优秀少年。

猜你喜欢

劳动班主任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夸夸我的班主任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热爱劳动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