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设备维护中综合因素分析法的应用
2024-01-19林茂铨福清市东张镇中心卫生院检验科福建福清350301
林茂铨 福清市东张镇中心卫生院检验科 (福建 福清 350301)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应用综合因素分析法进行医学检验设备维护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7月医疗检验设备维护管理资料600份,其中300份采用常规维护管理,另外300份实施综合因素分析法管理,比较维护管理质量、仪器设备故障率,临床满意度。结果:管理质量比较,常规维护管理期间质控评分较低,综合因素分析法管理时期较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故障率比较,综合因素分析管理可显著降低故障率(5.33%),常规管理时期为22.67%,组间差异显著(P<0.05);临床满意度比较,常规管理时期为82.00%,综合因素分析管理为99.00%,综合因素分析管理满意度较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因素分析在维护管理医学检验设备中具有较高价值,可提高维护管理质量和临床满意度,降低故障率,应用效果显著。
医学检验设备是医疗服务常用设备,主要用于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是疾病诊疗中重要的辅助工具[1]。现代医学检验技术发展迅速,仪器、设备、技术种类繁多、更新迅速[2],虽然改善了医疗工作效率,但是也导致设备维护管理成本增加[3]。一旦设备发生故障,不仅影响检验及时性、准确性、可靠性[4],而且可能危害患者和操作者健康安全[5]。常规设备维护管理深度不足,综合因素分析是以全面、深度问题分析为基础的设备维护管理模式,其目的是促进安全医学检验和医学检验质控。本文从2022年8月~2023年7月医院信息库医学检验设备信息中选取600份,说明综合因素法管理模式,观察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8月~2023年7月600份医学检验设备管理资料,综合因素分析管理300例(综合因素分析法管理),常规设备管理300例(常规维护管理)。两组资料可比较分析(P>0.05)。
1.2 方法
常规设备管理:定期检修和保养设备,根据设备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管理。使用信息化系统随时录入和更新设备维护信息,规范设备保养和运行状态监测。
综合因素分析法管理:①完善检验质控系统:采用三级质控制度,首先是完善日常设备维护管理,然后是检验设备使用过程质控,最后是设备操作人员责任管理。仪器设备使用科室针对性制定规范设备维护管理方案,加强专业培训,提高一线人员素质。加强执行质控,保证制度落实。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说明进行规范操作,落实标准化流程。根据医疗检验设备日常检修维护流程定期检修维护管理,及时上传设备信息、完善数据库;②优化数据库管理:针对医疗检验系统构建数据库,动态管理设备数据,包括追踪可移动医疗检验设备位置、仪器设备运行和使用情况、仪器设备检修情况等。定期评估仪器设备运行情况,基于评估结果制定维护决策,预测未来服役状态。合理制定优化目标,积极改善设备状态。数据库可为维修管理工作提供真实、充分、准确的数据支持。动态监管设备指标,综合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动态更新设备检修保养信息。动态更新医疗检验设备使用环境、检修维护信息、日常考核情况。信息设备科、设备使用科与操作者均可通过信息管理平台查看上述信息。信息化管理系统中设置操作者模块,动态管理电子档案,根据档案信息进行岗位调整和针对性培训;③综合因素分析:检验设备管理中,根据操作复杂程度和科室人员综合素质,合理选择操作管理和检修人员。在日常管理中,坚持“定人、定岗、定责”原则,指定专人管理,划定仪器设备管理负责人,精细化责任制管理。完善岗位和责任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实施系统化管理,完善奖惩激励制度和晋升管理。设备运维管理中,定期评估设备年限、使用率、故障频率和检验误差等数据。评估操作者操作熟练度,加强设备环境管理,确保温湿度合理,日常规范保养设备。综合因素分析显示,外部环境因素是导致医疗检验设备故障的主要因素。气候因素、水质因素、电源供应情况和质控质量等均为常见外部环境因素。在维护检修管理中,应深入分析故障诱因,记录电子档案。基于评估结果完善维修、保养、淘汰管理建议,以及优化培训方案,进行人员岗位管理,全面开展质控管理、培训管理、日常检修保养和激励管理;④管理评价机制:构建和实施双向评价制度,使用科室、质控管理科室进行双向监督、评价机制。设备科评估使用科室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操作、保养、检修流程规范性和质控管理情况,促进使用科室及时评估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数据上传,做好日常监督检查。检验科对设备科工作情况进行质控评估,评估培训频率、培训质量和培训成效,提出整改建议。对于互评结果,均存储为电子档案,在人力资源管理评价中将上述信息作为参考指标。双向评价可促进双方切实履行职责,完善系统化管理。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维护管理质量:科室自制评估表,设有专业知识、操作、维护、检修、日常保养5项,0~20分/项,满分100分。质量评分与管理质量呈正相关;
设备故障率:统计两组设备故障发生情况;
临床满意度:自制满意度调查表,临床科室操作人员填写,共100分。①评分>90分,优②81~90分,良;③71~80分,中④0~70分,差。满意度=[①+②]/300×100.00%。Cronbach’s α系数0.92,信度0.90。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维护管理质量
综合因素分析管理评分高于常规设备管理,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干预前后评分(±s,分)
表1.干预前后评分(±s,分)
组别专业知识操作维护检修日常保养总分综合因素分析管理20.00±0.00 19.98±0.02 19.96±0.02 19.96±0.03 19.97±0.03 99.92±0.06常规设备管理15.62±2.11 15.64±2.06 15.60±2.35 15.78±2.29 15.87±2.80 75.73±6.05 t 10.073 9.265 8.177 13.021 10.626 11.713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 设备故障率
综合因素分析管理16例,总发生率5.33%(16/300);常规设备管理68例,总发生率22.67%(68/300);综合因素分析管理故障率(5.33%)低于常规设备管理(22.67%),组间差异显著(χ2=7.142,P=0.031)。
2.3 临床满意度
综合因素分析管理满意度(99.00%)高于常规设备管理(82.00%),组间差异显著(χ2=8.926,P=0.029),综合因素分析管理差评率(3.00%)低于常规设备管理(3.67%),组间差异显著(χ2=7.023,P=0.035),见表2。
表2.临床满意度调查
3.讨论
现代医疗检验设备种类丰富、技术先进,是重要的医学检验工具[6],其系统稳定性和检验准确性直接影响临床诊疗安全[7]。为促进科学诊断,控制医疗服务成本,必须对设备进行全周期、全方位和精细化管理,积极防微杜渐,提高预见性管理意识和检验质控意识,改善设备运行状态,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节约医疗资源、提高医学检验质量[8]。
本次研究中,管理质量显示,采用常规维护管理模式时质控评分处于较低水平,通过综合因素分析管理可提高管理质量。常规管理时期,仅为(75.73±6.05)分,综合因素分析管理中,评分为(99.92±0.06)分。检验科工作量大,仪器设备精密度较高,对日常维护和操作要求较高。应加强专业培训,提高操作者专业素质,同时完善质控监督,动态监控设备管理情况。
故障率显示,综合因素分析管理故障率明显降低,为5.33%,常规管理故障率仅为22.67%。该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管理模式,设备故障风险显著降低,新型管理模式可促进医疗检验设备长期、高效率运行。
临床满意度显示,常规管理满意度为82.00%,综合因素分析为99.00%,后者管理时期具有较高临床满意度。
医疗设备管理是日常和长期性工作[9],为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工作状态和使用寿命[10],应规范日常维修、保养,动态监控系统运行状态[11],以及构建医疗检验设备监控系统[12],积极优化系统平台[13],进行优质设备管理[14]。
综合因素分析法应用中,需要全面调查和评估影响因素[15],基于实际管理目的对影响因素进行分级,通过重点质控和全面管理解决影响管理质量的不良因素[16]。通过综合因素分析可知,设备维护管理中核心影响因素是“人”,即操作者和维护人员[17]。通过优化制度管理、制定标准化流程可减少主观因素影响[18],提高操作规范性、质控质量[19],促进相关人员自觉维护设备,规范操作设备[20]。加强奖惩管理,杜绝违规操作[21]。落实专业培训[22],从而切实提高人员素质,改善管理质量[23]。
综上所述,采用综合因素分析法进行医学检验设备维护管理,可显著提高设备管理质量,提高临床满意度,同时可降低故障风险,管理效果较好,与常规管理模式相比更符合管理预期,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