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栓弹力图和传统凝血功能检测在手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中的运用价值

2024-01-19周军信丰县人民医院江西赣州3416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24期
关键词:力图二聚体血栓

周军 信丰县人民医院 (江西 赣州 3416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和传统凝血功能检测在手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150例骨科下肢手术患者,均为本院2022年1月~2023年3月收治,对患者术前传统凝血功能检测指标、血栓弹力图检测指标、患者同期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症状,将全部患者分为非DVT组、DVT组;对两组的传统凝血功能检测指标、血栓弹力图检测指标进行比较。结果:DVT组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非DVT组(P<0.05),而两组的APTT、PT以及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的MA、α值显著高于非DVT组(P<0.05),而两组的CI、K、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深静脉血栓进行预测评估时,应用价值较好的指标包括α值、CI值、D-二聚体以及MA值,K值、R值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05,诊断价值较低。结合约登指数,在对深静脉血栓进行预测评估时,MA的临界值为66.55mm,也就是在MA值>66.55时,具有较高的几率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在对术后深静脉血栓进行预测时,相比于传统凝血功能检测,血栓弹力图检测具有一定优势;在对深静脉血栓进行识别时,Angle、MA、CI等血栓弹力图指标能起到良好的预警效果。

深静脉血栓发病隐匿,是现阶段住院患者尤其是外科患者非预期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1]。现阶段临床中在对深静脉血栓进行预测时和评估时,影像学检查技术是最常用的手段,如静脉造影、CT、超声等,在实际的诊疗过程中,深静脉血栓常常需要接受多次影像学检查,进而来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而危重症、妊娠状态等特殊患者则不能接受影像学检查,进而导致临床治疗被耽误[2]。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能对血栓形成到溶解的整个过程进行连续监测,不但能筛查凝血异常,而且还能对凝血功能紊乱进行诊断[3]。在现代医学技术逐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血栓弹力图检测现阶段可用于筛查高危人群、评估疗效等,能对凝血状态进行准确显示,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4]。本文主要分析了血栓弹力图和传统凝血功能检测在手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中的运用价值,希望能为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测和评估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150 例骨科下肢手术患者,均为本院2022 年1 月~2023年3月收治。结合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症状,将全部患者分为非DVT组(n=90)、DVT组(n=60)。非DVT组中,男女分别为48例、42例,年龄42~81岁,平均(66.57±10.35)岁。DVT组中,男女分别为33例、27例,年龄44~83岁,平均(65.17±9.74)岁。两组各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诊断完善,具有完整的影像学检查资料。

排除标准:拒绝参加;长时间接受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等;心梗、脑卒中、陈旧性深静脉血栓;先天性凝血功能障碍、下肢静脉曲张、获得性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遗传疾患等。

1.2 方法

①传统凝血功能检测和血栓弹力图检测。在术前当天清晨,采集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标本2mL,采用枸橼酸盐结合全血,进行5min离心处理,选取上清液,保存在冰箱低温状态下以备用,于2h内选择全自动血凝仪和相关配套试剂,进行传统凝血功能检测指标进行检测。另外采集2mL静脉血标本,选择枸橼酸盐结合全血,选择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进行检测。

于室温环境下,选取枸橼酸盐抗凝血1mL,在15min~2h内等待激活。在激活时将其加入到高岭土激活剂瓶内,上下颠倒5次,将其混匀,将其充分摇匀,静置4min。通过微量枪吸取340μL放置到检测杯当中,然后加入20μL浓度为0.2mol/L的氯化钙,选择血栓弹力图仪和原厂配套试剂,检测血栓弹力图指标。安排专人负责全部操作,每天进行质控管理,严格遵循试剂盒说明书开展相关的检测操作。

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患者接受血栓弹力图检测的当天,选择便携式超声仪对双侧下肢深静脉血管进行探查,线阵探头频率为5~10MHz,对有无深静脉血栓进行确定。

1.3 观察指标

①传统凝血功能检测指标:D-二聚体、PL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②血栓弹力图检测指标:凝血指数(clot index,CI)、最大振幅(maximal amplitude,MA)、凝集块形成速度(Angle以α角表示)、凝集时间(kinetics of clot development,K)、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R)。

1.4 统计学分析

本实验相关数据运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数据比较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数据比较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传统凝血功能检测指标观察

DVT组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非DVT组(P<0.05),而两组的APTT、PT 以及PL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传统凝血功能检测指标观察(±s)

表1.两组传统凝血功能检测指标观察(±s)

组别n D-二聚体(mg/L)APTT(s)PT(s)PLT(×109)非DVT组90 2.36±0.64 27.16±3.86 11.64±0.77 227.14±62.41 DVT组60 6.09±1.25 28.22±5.23 11.94±1.13 236.27±91.57 t 24.0049 1.4270 1.9347 0.7265 P 0.0001 0.1557 0.0549 0.4687

2.2 两组血栓弹力图检测指标观察

DVT组的MA、α值显著高于非DVT组(P<0.05),而两组的CI、K、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血栓弹力图检测指标观察(±s)

表2.两组血栓弹力图检测指标观察(±s)

组别n CI MA(mm)α( )K(min)R(min)非DVT组90 1.78±0.95 63.04±7.04 67.06±7.35 1.58±0.52 4.84±1.08 DVT组60 2.08±1.02 68.73±6.87 70.28±4.86 1.44±0.18 4.73±1.05 t 1.8395 4.8962 2.9846 1.8107 0.6179 P 0.0678 0.0001 0.0033 0.0722 0.5376

2.3 各项主要指标预测评估深静脉血栓的ROC分析

在对深静脉血栓进行预测评估时,应用价值较好的指标包括α值、CI值、D-二聚体以及MA值,K值、R值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05,诊断价值较低。

2.4 各项主要指标预测评估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分析

结合约登指数,在对深静脉血栓进行预测评估时,MA的临界值为66.55mm,也就是在MA值>66.55时,具有较高的几率发生深静脉血栓,见表3。

表3.各项主要指标预测评估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分析

3.讨论

最近几年,深静脉血栓在临床中越来越常见,而因为在血栓形成的早期,并无显著的临床症状,常常被忽视[5]。血栓形成的机制比较复杂,麻醉饮食、拔管呛咳、腔镜手术、搬动体位、手术创伤应激、长期卧床、患者年龄等均可能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6]。如果血栓脱落并漂浮到肺循环,则可能引起肺栓塞,让相关疾病的致死率、致残率增加。除了血栓形成的三要素机制,炎症机制、免疫机制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实验室检测的血栓预警标志物也越来越丰富,然而临床中还缺乏统一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如何利用血栓形成预警标志物对血栓形成进行早期发现,让预测准确率提高就成为了现阶段的一个研究热点。

临床中主要是通过传统凝血功能检测来对机体凝血状态进行评估,如PLT、INR、PT、APTT、FIB、TT等,进而为抗凝剂的应用提供指导[7]。但是还是会发生相关并发症,例如在接受抗凝药物口服治疗时发生出血,或者出院后出现血栓复发。所以对机体凝血状态进行客观评估,对于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和防治非常重要。现阶段临床中在对深静脉血栓进行预测评估时,一线检测方法为D-二聚体联合超声检测,是患者入院时的一项常规检测手段[8]。纤溶酶能对纤溶亢进进行准确反映;血栓形成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纤溶活性,增加D-二聚体积聚,表明机体存在继发性纤溶和血栓形成[9]。通过测定血浆中的Fib,能对凝血状态进行了解,纤维蛋白原不但是纤维蛋白前体,而且也是凝血第一因子。在年龄逐渐增长的过程中,D-二聚体水平也会随之增加,所以对于老年人群来讲,检测D-二聚体的检测特异性并不高。

血栓弹力图则是利用血液粘度的不同变化,能对多个凝血过程进行了解,如最开始的凝血酶生成,随之发生的纤维蛋白链形成,以及后期的纤维蛋白溶解[10]。血栓弹力图是通过全血体外模拟血管内凝血的一种检测方法,不但能对凝血酶生成、血小板功能、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准确反映,而且具有良好的床边可用性。在开展血栓弹力图检测时,MA值能对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准确反映,α角能对纤维蛋白功能进行反映,能对血凝块的聚合速度进行充分体现;K值则能对机体的FIB水平进行反映;R值则能对凝血因子功能进行准确反映。本研究中,DVT组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非DVT组(P<0.05),而两组的APTT、PT以及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的MA、α值显著高于非DVT组(P<0.05),而两组的CI、K、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效能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对深静脉血栓进行预测评估时,应用价值较好的指标包括α值、CI值、D-二聚体以及MA值,K值、R值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05,诊断价值较低;而结合约登指数,在对深静脉血栓进行预测评估时,MA的临界值为66.55mm,也就是在MA值>66.55时,具有较高的几率发生深静脉血栓。

总之,在对术后深静脉血栓进行预测时,相比于传统凝血功能检测,血栓弹力图检测具有一定优势;在对深静脉血栓进行识别时,α、MA、CI等血栓弹力图指标能起到良好的预警效果。

猜你喜欢

力图二聚体血栓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乔·拜登力图在外交政策讲话中向世界表明美国回来了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血栓弹力图在恶性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应用进展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时空观指导下的模块整合教学——以《20世纪四五十年代力图称霸的美国》为例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
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栓弹力图检测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