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与思考

2024-01-19金瑛贺

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 2023年11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德育信息技术

金瑛贺

(长春高新第一实验学校,吉林 长春 130000)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教育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正视信息科学技术为基础教育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商业性质自媒体的不良信息对未成年学生价值判断的负面影响。因此,将德育工作融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学生的网络素养和思想品德素质起到积极的引导。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融入德育工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一、当前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现状

(一)忽视学生德育工作

在传统应试思维教育影响下,学习成绩成为衡量学生发展的重要标准。部分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师认为德育和课程考核与学生的升学关系不大,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普遍忽视了学生德育工作,转向技能知识的传授。与此同时,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大部分都有专职教师,他们将德育归结为班主任或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工作范畴,认为学生的德育工作和自己教学无关,做好个人的课程教学任务即可。部分信息科学技术任课教师因为教学课时较短,与学生的相处时间有限,对学生的德育工作重视程度存在不足。

(二)德育内容形式单一

小学基础教学中,学生德育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时代背景为基础,选择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素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然而,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德育题材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内容单一陈旧,很难和学生形成思想情感上的共鸣,不仅不能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对德育成效也影响甚小。此外,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德育题材的选择超出了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教学内容看似“高大上”,但已经脱离了教学实际,违背了德育融入的初衷。

(三)教师教学素质有待提升

教师是课堂的重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对课堂教学成效具有重要影响。当前小学的德育是一项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工作,需要信息科技教师掌握必要的教学和心理学知识,因材施教,大胆创新。尽管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尝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但缺乏专业的德育专题培训,对于德育题材的选择和融入还存在一定问题,因此不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中的德育任务。当前,学校也会组织若干与德育主题相关的培训工作,然而培训对象多是班主任,欠缺直接开设的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德育培训,这使信息技术教师的德育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迫在眉睫。

二、德育工作融入信息课堂的现实意义

德育是教育工作的灵魂,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德育不仅是学校德育部门和班主任的工作范畴,也是所有任课教师必须协同开展的教育工作。将德育融入到小学科学技术课堂教学中,不仅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教学任务的重要路径。

(一)落实新课标理念

国家教育部印发的最新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明确指出,信息科技(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其中信息社会责任是指个体在信息社会中的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所应承担的责任。由此可知,新版的课程教学标准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出了明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改革方向,要坚持数字化时代的正确育人方向和强化素质导向的多元化评价,这对小学一线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不仅有助于落实新课标教学理念,同时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成效

将德育工作融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仅有助于落实新课标的精神,还会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可以在学生的心中埋下爱国的种子,从而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纪律教育,能帮助学生从小树立纪律规则意识,养成自觉遵守课堂要求的习惯;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诚信教育工作,能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契约精神,从而引导学生按时完成课程作业;信息技术教师将劳动德育思想融入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自我成就感。将德育工作融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中,可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除了要传授学生基本的信息技能和操作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和信息道德等多个方面,其中信息道德是最易被忽略的重要内容。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德育工作弥补信息道德方面教学存在的不足,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具备信息素养的小学生,不仅能全面掌握信息科技的技能知识,还可以在社会规范的约束下合理使用信息科学技术。德育融入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改革中,不仅有助于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

(四)有助于预防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是小学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学习氛围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成为当前小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面对碎片化的网络信息消费时代,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变得异常突出,这也为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将德育融入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工作中,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能预防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有助于缓解信息技术泛滥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影响。

三、德育融入小学信息科技课堂的路径

在明确当前小学信息科学技术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对小学信息科技教学工作的要求,意识到德育融入小学信息科技教学的重要作用,探索德育融入小学信息科技教学的途径,进而提高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的质量和践行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德育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将德育工作融入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在教学开始前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课程教学目标,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进度。教师在教学目标设定过程中要考虑课程目标和德育目标两个维度,从而保证教师的教学活动与立德树人的目标同向而行。首先,教师要调整课程目标设计,重视课程的教学规划。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对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不够清晰,甚至忽视了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导致信息科技教学的成效不够显著。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德育培养目标出发,将课程教学的目标与学生德育工作进行有机融合,注重教学目标设计的科学性。其次,课程教学的德育目标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小学生处于认知和德育养成的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德育目标设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制定和学生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梯度化教学目标,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在新课标的总体指导思想下,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要注重教学方式的调整和优化,建构新型德育目标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教师处于知识学习的引导地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教师要注重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重视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信息科技教学实践中,教师普遍采用的是讲授法,学生处于知识的被动接收状态,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信息探索和求知欲望。在学生主体思想的指导下,教师要落实学生信息科技能力培养目标,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问题导向型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给学生提供合作探索和独立思考的机会,这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能让德育工作被学生主动认可和接受,让学生在无形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调整传统信息科技课程结构,增加上机操作的实践。深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推动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教师要调整课程的理论知识板块和实际操作能力板块的比例,让学生通过具体实际的操作,感悟信息技术的魅力,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教学评价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中,考试成绩代表了学生的学习总评,忽视了阶段性评价在考核评价中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学评价对教学改革的正面作用。为了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德育融入成效,教师要注重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多维度的丰富评价内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可持续地发展。首先,重视阶段性评价,拓宽课程评价的相关指标。课程评价指标的调整和扩大是实现课程教学评价优化的重要手段。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教师主要依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直接表现进行评价,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发展情况。因此,为了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评价,教师要对学生的阶段性发展情况进行对比,从而给予学生综合性的评价。其次,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集中在教师对学生的单方面评价中,教师的评价构成了学生综合评定的唯一依据,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对学生的全面考查。为了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教师要重视小组评价和小组互评在学生总体评价中的比例,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培养协作精神,为个人的健康成长营造和谐的环境。

(四)教师自身教学素养的提升

教师作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要注重学习先进教育理念,更好地实施课程教学改革工作,进而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德育培养成效。与此同时,学校要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和外出学习培训的支持力度,为教师的教学素养提升制订年度计划和资金上的支持,为教师的进修提供更多的平台,打造更加合格的教师队伍。部分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邀请相关师范院校或优秀代表教师来校指导,为教师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最大的帮助。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德育信息技术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