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融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路径探究

2024-01-19周惜春

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 2023年11期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德育

周惜春

(灵台县独店中学,甘肃 平凉 744402)

《中学德育大纲》指出,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贯彻实施德育大纲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保持正确健康的价值观是他们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他们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前提,所以,初中化学教师有必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适时融入德育,促进学生在习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的基础上保持健康的心理及良好的精神面貌,形成正确积极的价值理念。

一、初中化学与德育的相关性

(一)初中化学特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创造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在课堂实践中,实验教学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了解物品化学性质、感知化学魅力的重要途径,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必不可少。关于初中化学这门课程,概括来讲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初中化学具备一定的启蒙性和基础性。初中阶段,学生开始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专门的教材系统规范地接触和了解化学知识,虽然在小学阶段已在自然课程、科学课程等,学习到了一些化学知识,但其知识零散浅显,学生无法形成逻辑清晰、条理明确的知识体系,而初中化学是学生正式开启化学之门的钥匙,是学生系统学习化学知识、提升化学素养的开端。

第二,初中化学将关键知识依托于现代物质结构之上。初中化学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和学习化学知识,其中含有大量基本化学概念,需要学生在理解概念、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构建化学知识结构体系,学生要从原子、中子等微观层面认识物质结构,形成化学思维。

(二)德育对初中化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化学教材及化学领域蕴含着丰富多样的德育素材,教师要善于组织德育素材,打造思想政治教育与化学实验教学深度融合的优质课堂,促进学生在习得知识、技能的同时陶冶情操,塑造健全人格,实现全面发展。概括来讲,德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发挥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下述三个方面:

第一,在德育思想理念中,“德”与“人”之间保持着统一的关系,强调将德育放在首位,主张以人为本,引导并促进学生形成健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德育有利于保证化学教学工作根本方向的正确性及合理性。中学时期,学生的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内心敏感脆弱,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更需要加强思想引导,将德育渗透于化学教学中,一方面,能促进化学教学工作稳步有序开展;另一方面,能引导学生增强道德意识,加强自我约束与管制,促其品行端正,不断提升综合素养。

第二,德育基调的确立为初中化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明确了教育目标。德育渗透于化学教学中一方面强调培养学生的“德”,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才”,主张在教学中完善学生人格,促其实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德育的根本目标是在教育过程中端正学生品行,促进其养成健康正确的行为习惯,与初中化学中的“态度与情感教学”目标具有异曲同工之处。由此可知,德育为初中化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确立了目标。

第三,开展融合德育的初中化学教学工作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及质量的有效提升。究其原因,此教学工作能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积极的学习理念、养成科学合理的行为习惯,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其主动积极地开展学习活动,从而促进其学习效率及质量全面提升,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德育融于化学实验教学的路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实验教学首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的过程中营造热烈的课堂氛围,这对激发学生的化学实验及化学学习兴趣大有裨益;其次要促进学生在亲身参与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发散思维、迁移知识,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水平;最后,要颠覆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这更容易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因此,教师要在化学教学中合理设计实验教学活动,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有效拓展。与此同时,教师要在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将德育灵活、合理地融入到化学实验教学中,保证化学实验教学根本方向正确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健康的价值理念,塑造健全人格,实现真正意义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可从下述四个方面入手将德育融于化学实验教学中。

(一)化学实验教学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化学领域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尤为丰富,既有一心致力于实验探究的化学家,也有古人凭借卓越智慧创造的极具历史意义的化学成就,它们的存在为化学实验教学融入德育提供了依据。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向学生讲述著名化学家的光荣事迹,也可以选取合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中国人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引导学生在增进对化学历史了解的基础上激发对我国著名化学家的敬佩之情,燃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由此对祖国产生强烈的热爱之情。

例如:在学习“酸和碱”等相关知识后,教师组织学生实施实验活动“酸、碱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全面了解酸碱物质的化学性质,准确把握实验步骤。在正式带领学生开展实验活动前,教师向学生讲述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的伟大事迹:1913 年,侯德榜赴美留学,他凭借优异的成绩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此后,侯德榜前往永利碱厂探索“碱”的制作工艺,但当时我国化学工业水平低下、化学科研实力整体薄弱,可供参考的经验、方法非常少,更不懂得具体的生产工艺、生产机制,只能在残缺不全的索尔维制碱法资料中进行摸索和思考,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面对如此艰难的工作环境和挫折难题,侯德榜没有妥协,更没放弃,而是一心扎根于探索实验中,最终在不计其数的试验后,自主探索出了专业有效的侯氏制碱法,填补了我国在制碱方面的空白,也降低了我国在碱方面对其他国家的依赖,可以说,侯氏制碱法的发明在化学领域写上了浓重的一笔。

在实验教学中讲述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的伟大事迹,主要目的让学生感受到侯德榜对化学研究的痴迷、对中国建设的鼎力相助,希望学生能在学习“榜样”的过程中保持科学严谨的探索精神,形成具有奉献意识的责任感,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鼓励他们为尽快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多媒体技术展示化学实验,增强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

化学实验中使用到的一些试剂、药品等带有一定的毒性、腐蚀性,潜藏着危险,为避免化学实验过程中出现意外,教师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清晰直观的图像、视频中认识试剂的危害性,引导学生加强自我安全防护,避免出现安全隐患。

例如:在开展“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教学活动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关于“浓硫酸的腐蚀性实验”的视频,让学生看到浓硫酸的强腐蚀力,在此基础上,播放关于“2002 年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用浓硫酸泼熊事件”的新闻,让学生真切地认识到浓硫酸等高腐蚀性化学物品的危害,告诫学生远离浓硫酸,增强安全防护意识。

(三)指导学生分组开展化学实验,增强学生的交流意识和协作意识

化学是一门专业、抽象且带有较强神秘色彩的学科,很多原理、现象等都要通过化学实验的方式进行展示、阐释及验证。有些实验比较烦琐,涉及很多流程及注意事项,单凭一个人往往无法高效优质地完成,需要多人协同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所以,在基于德育的化学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根据实验难易度,将班内学生科学合理地分为若干个小组,引导他们在深入交流、协同合作的过程中规范、快速地完成实验,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实验的乐趣,也能让烦琐的实验变得简单;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的过程中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与消化,提高知识学习效率,让学生懂得协同合作是提高实验效率的有效途径,使其增强协作意识,有效发展化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开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时,为使学生正确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流程及其自身性质特点,教师可秉承着“优生带普生”的原则,对班内学生进行分组,将化学能力强的学生和较弱的学生划分为一组,希望普通学生能在化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引导下提高知识理解能力。实验过程中,教师为每组学生提供了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氯酸钾等一系列相关药品,鼓励学生根据个人思路选取合适的药品进行趣味化实验。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承担着指导、巡视、维持秩序等责任,不参与学生实验,认真观察每组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要求每组学生准确、清晰地记录实验过程、现象及结果,最后要求每组派出一名学生讲述其所在小组的二氧化碳制取思路、方法及结果,教师给予相应的点评,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验参与度,也能使其充分感知实验的魅力,同时,能增强学生的满足感及协同合作意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大有裨益。

(四)引导学生自主实验,保持严谨认真的科学探索精神

化学实验通常带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果某个环节操作不正确或材料用量不精准,就无法获得预期的实验成果,可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所以,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探索精神,告诫学生切勿粗心大意,更不可擅自调整各类化学物品的用量、实验步骤的次序;否则轻则会导致化学实验失败,重则会引发危险,甚至使实验者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例如:在学习“溶液的浓度”后,教师立足文本开展“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活动,首先带领学生回顾先前所学的知识,比如: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领、称取药品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然后鼓励学生按小组进行实验,每组学生需要按照教师讲述的方法配备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这就要求学生在正式实验前求解出所需药品的重量,在此基础上按照教师讲述的方法完成药品称取、量筒量液等一系列操作。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量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设计“反面典型”(保证实验安全的前提下),即学生出错时教师不点出,也不纠正,而是让学生在错误示例中认识到化学实验的严谨性,告诫学生一定要在遵循化学实验步骤的前提下准确把握注意事项,保持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实验探索精神,否则难以获得良好的实验成效。而引导学生保持严谨认真的科学探索精神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发展既是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内在需求,也是当前教学工作的发展趋势。初中化学教师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时,要在合适的时机、通过合适的方法融入德育,比如:化学实验教学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化学实验,增强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指导学生分组开展化学实验,增强学生的交流意识和协作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实验,保持严谨认真的科学探索精神等,在引导学生理解化学概念、提高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陶冶情操、提高道德境界、端正个人品行、塑造健全人格,形成健康积极的三观,为学生实现真正意义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化学实验教学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