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角下初中英语教学实施策略

2024-01-19董金萍

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 2023年11期
关键词:语篇德育思政

董金萍

(徐州市铜山区清华中学,江苏 徐州 221000)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以“树人”为根本的德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是任务、是指向,其施行也是势在必行。随着教育改革的落地,课程思政成为基础教育阶段设计和开展教学的主要方向。英语是一门语言,不仅包含单词、语法,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材,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教育能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也能带领学生透过英语语言看世界,透过语言文化加强自身思想价值观的教育。立足于此,笔者结合译林版英语教学内容,从研读教材、立足课型、优化作业三个角度就初中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落地策略展开探究,旨在启发广大同人重视德育,为推动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做出高质量的改革与完善。

一、研读教材,在隐性资源中解读思政

教材是基础教育阶段教与学活动的主要载体,在非英语环境下学生接触英语知识的重要渠道就是教材,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材,合理从教材中挖掘显性和隐性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作用,在提升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同时渗透德育,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提供助力。那么,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具体是什么?比如:译林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This is me!的显性教育资源是以自我介绍为主的英语单词、词汇、句式和语法知识,而其中蕴含的隐性教学资源,则包括以“爱自己”为主题的德育,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理解自我,与自我和解的生命教育。可见,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时,不仅要注重显性的知识性教育,还要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德育元素,为落实课程思政做足努力。比如,在进行My favourite football player 的阅读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放大语篇中有关英语知识的显性教学材料,让学生学会从姓名、年龄、外貌、来自哪里和住在哪里等多个方面介绍自己喜欢的运动员,还应挖掘语篇中隐藏的德育资源。足球号称世界第一运动,教师可以从足球入手,为学生介绍我国男足和女足的发展,借助男足的失利激发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唤醒他们渴望为国争光的热情,在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教师还可以借助女足的优异成绩引导学生意识到男女平等,渗透生命的平等教育。此外,教师通过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足球运动员,比如:梅西、C 罗等,在引导学生尝试用英文对这些世界级运动员进行介绍的同时,教师再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这些运动员辛苦训练的画面,让学生意识到成功不是偶然的,任何成功都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决心,从而渗透挫折教育,落实课程思政。

现行的英语教材中包含的德育元素非常多,英语教师应深挖德育素材,在教学中始终端正教学态度,不能以知识灌输为主要目的,而是要从多个角度,多元化地利用教材,丰富教学。比如,在教学译林版七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时,如果教师仅围绕着英语知识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在学习完整个单元后就只学会了与“clothes”有关的单词,包括blouse,shirt,shoes 等, 以 及“What size is your blouse ?”等句型和语法的应用。但教师如果将课程思政灵活运用,在进行该单元的教学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看待别人着奇装异服”“人们有没有穿衣自由”等问题,从而渗透德育,丰富教学内容,升华课堂教学。通过思政视角下的文本解读,教师能进一步认识到课程思政的显性功能是提升课程的内涵和提高课程的质量,其隐性功能是给知识和能力赋予正确的价值取向,而这些功能是需要教师通过分析教材,不断挖掘文本思政资源,拓展教学研究新视野来完成的。

二、立足课型,在教学过程中生成思政

在非母语的环境下,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是课堂,立足课堂渗透课程思政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在初中英语课堂上,针对英语知识和内容的不同,教师会设计各种类型的课型,有以听说为主体的基础课堂,有以阅读为基调的提升课堂,还有以写作为根本的延伸课堂,而在任何一种课堂形式中,德育资源都是无处不在。教师要合理利用课型,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德育。

首先,听、说是初中英语教与学的重点,现行的英语教材中每一单元都涉及听说环节,在该环节中挖掘德育资源,渗透德育,是落实课程思政的开端。比如,在译林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This is me !中的对话主要围绕着自我介绍展开。教师要以此为基础,鼓励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理解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在教学实施中,教师以人物为主线,针对“me”这一主题融入思政教育,使学生了解到自己的独特性,明白爱自己的重要意义。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对话创作中深刻剖析自己,与自己的缺点和解,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以分组表演的形式促使学生在运用英语知识的同时真正理解自己,感激自己,敬畏生命,以此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

其次,初中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阅读赏析能力,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透过文本学习英语基础知识,还要引导学生透过文本掌握语篇的内涵,获得道德思想上的发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以真实的情境引起学生内心的共振。比如,在教学译林版七年级下册的Good neighbours 时,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邻居,联想自己生活的实际,想象自己家邻居的样子。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放松了心情,课堂氛围也更加活跃。通过联想自己生活中的邻居,学生可以将冷漠的邻居、乐于助人的邻居等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再结合语篇内容,在乐于助人的品德教育中获得发展。再如,在教学Welcome to Sunshine Town!语篇时,教师创设“小导游”的情境活动,让学生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家乡。在情境活动中,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他们会想方设法利用自己学习到的语言知识描绘家乡、介绍家乡,在表达中激发他们的家乡情,渗透热爱家乡的德育。如此,当学生的视角再次回到语篇时,他们在阅读“The air is fresh here.”时会读出其中的喜爱和热情,进而与语篇在情感上形成共振,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

最后,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表达能力十分有限,学生很难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描绘自己的理想;很难用“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很难用“谁言寸草在,报得三春晖”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简单的英语表达中渗透思想情感,比如:在介绍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员时,可以用最质朴的语言表达自己喜爱的运动员和喜爱的运动项目,如:“My favorite football player is Messi.”“My favorite sport is swimming.”在介绍自己的家乡时,教师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英语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比如:“The sky is blue here.”“The air is fresh here.”“The people is nice here.”等,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因人而异地对学生进行德育,落实英语与道德品德的融合教育。

除课堂上的教学外,课外的实践活动也是落实课程思政的重要场所,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玩乐中获得英语知识的增长,获得德育的渗透。比如,在教学Finding your way 时,教师让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带着目的体验从家到学校的路程,并绘制地图,再用英语介绍如何从自己家前往学校。此外,教师还可以问一问学生如何减少通勤时间,如何缩短通勤长度?在这个实践活动中,有的学生发现如果不等红灯可以减少通勤时长,还有的学生发现如果逆行可以减少通勤长度等,而这些方法显然是不符合交通法规的。可见,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身临其境地应用了英语,还能获得生活上的德育,一举多得。

三、优化作业,在评价中引导课程思政

作业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深化,是巩固英语课堂教学成果的必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参与语言实践,树立良好自信的关键助推器。初中英语教学中,作业是落实课程思政的重要手段,是渗透德育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合理优化初中英语作业,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在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知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首先,教师设计课堂口语展示作业,并从学生的口语展示中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帮助其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比如,在学习Neighbours 时,教师设计课前口语展示活动,让学生在课前5 分钟站上讲台分享自己与邻居之间难忘的事,交流自己对邻居的看法。在这个作业展示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语音的标准与否、表达得流畅与否进行点评,还要对他们所表达的内容进行评价。有的学生认为在现代社会,即便是邻居也是陌生人,我们要对陌生人保持距离;也有的学生认为,远亲不如近邻,和邻居相处融洽非常重要;还有的学生认为邻居对自己好不代表自己也要对邻居好等。针对学生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师要给予合理的点评,要将学生的认知和三观向正确的方向引导,让他们在口语表达中得到德育的熏陶,真正让学生理解邻居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其次,教师设计写作作业。写作是考查学生英语水平的综合性手段,在学生的作文中,教师不仅能检查学生对英语单词的认知、语法的掌握、语篇的布局,还能透过学生稚嫩的语言看到他们的思想,这为教师干预学生不良思想提供了帮助。比如,在以“My ideal”为主题的写作作业中,有的学生写到自己想当老师,想“化作春泥更护花”,教师就应该在点评他们英语表达的基础上赞赏他们的理想,鼓励他们为了理想要更加努力;有的学生写到自己的理想是当消防员,教师就应该指导他们去了解成为消防员的基本要求,鼓励他们要在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加强体育训练;还有的学生说自己想当一个小卖部的老板,教师应该用婉转的语言鼓励学生放大理想,为实现自身价值做出努力。在写作评价中,通过师生共同品评进行文章赏析,并借助二次文章修改中的立意变化等形式凸显思政教育成效。

最后,教师还应设计以试卷为主的测试作业。在学生完成试卷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英语试卷中反映出的价值导向,在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近年来,各地英语试卷的阅读短篇选材越来越丰富,其内容落点于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健康饮食、传统文化、人际关系、核心价值观等。通过阅读测试,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也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在默转潜移中收获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知识,在德行和品质上形成获得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英语试卷中的写作测试内容愈来愈贴合思政教育,写作的主题通常围绕家国情怀、理想信念,学生的写作过程也是情感的抒发过程。合理优化初中英语的各类作业,为学生搭建情感宣泄的渠道,能为他们了解思想政治知识提供条件,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从学会学习到学习会做人、做事,学会生活,进一步促进以语言为核心的英语教学向以人为核心的英语教育理念转变。

总之,英语学科的思政教育过程,是将中外优秀文化、本民族的文明与健全人格融为一体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效挖掘初中英语教材中丰富的思政资源,循序渐进,精心设计教学各环节,深化教学内涵,提升教学效能,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语篇德育思政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思政课“需求侧”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